湖南稗子 :禾本科稗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23:36

湖南子(Echinochloa frumentacea (Roxb.) Link),为禾本科稗属下的一种草本植物。花果期8-9月。

形态特征

秆粗壮,高100-150厘米,径5-10毫米。叶鞘光滑无毛,大都短于节间;叶舌缺;叶片扁平,线形,长15-40厘米,宽10-24毫米,质较柔软,无毛,先端渐尖,边缘变厚或呈波状。

圆锥花序直立,长10-20厘米;主轴粗壮,具棱,棱边粗糙,具疣基长刺毛;分枝微呈弓状弯曲;小穗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3-5毫米,绿白色,无疣基毛或疏被硬刺毛,无芒;第一颖短小,三角形,长约为小穗的1/3-2/5;第二颖稍短于小穗;第一小花通常中性,其外草质,与小穗等长,内稃膜质,狭窄;第二外稃革质,平滑而光亮,成熟时露出颖外,顶端具小尖头,边缘内卷,包着同质的内稃。

分布范围

湖南稗子广泛栽培于亚洲热带及非洲温暖地区;中国河南、安徽省、台湾、四川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引种栽培。模式标本采自灵鹫山

生活习性

喜温、喜湿植物,幼苗期对低温较敏感长成的植株具有一定的抗寒能力,根系强大,密度较高,抗旱能力较强,但它是喜湿,对水分要求较高的一种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无论沙壤土、粘土上均能生长,但在过于瘠薄的土壤和盐碱土壤应注意合理施肥。

栽培

种子处理

播种前精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发芽率应在90%以上,开始播种前4-5天进行晒种子,以提高发芽率。为了预防地下害虫,可用种子重量的0.3%甲基异抑磷拌种。

播种方法

在10厘米土层温度达到10℃以上时播种,一般5月上旬播种为宜,但是在地域辽阔各地气候条件不一样。 因此,根据当地气候情况可早可晚。最晚不得超过月上旬, 此时播种以收获牧草为目的。 湖南稗子根系发达,密度较高,切忌重茬。 应要轮作,前茬最好是豆类,其次为麦类、玉米等作物。

一般采用搂播,播种量与种子质量有关,纯净度高,发芽率在90%以上的种子播种量为7.5-11.25千克/公顷。为了控制播种量,播前应与炒熟的谷子或油料作物种子混合均匀一同播种,要节约其它牧草籽实,也可用细沙拌种子后播种。播深2-3厘米、行距25-30厘米,以利于中耕除草。播种后及时镇压,使土壤与种子紧密接触。在大面积播种时有条件的应尽量采用机械播种,既能节约种子,又能保证播种质量。还可以减免间苗程序。

湖南稗子也是一种很好的保护作物,种植多年生牧草时即可混播,也可间播。播种量一般控制在1:1或2:1的比例,这样即能保护了多年生牧草幼苗生长发育,也可以当年收获了一定的牧草,有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整地

种植湖南稗子的土要进行秋季深耕翻,消除土壤大块,并施足底肥,一般施腐熟好的羊圈粪肥3万千克 /公顷。如果是地黄,干旱时,早春及时汇地,进行耙磨保,做到地平土碎,以防跑墒。

管理

苗期管理:为了保全苗,促进幼苗生长、扎根、无疾虫害,要在苗期开始管理好,当幼苗5厘米高时,结合松土锄草进行初步间苗,牧草株高长到15厘米左右时进行定苗,株距在10-15厘米左右。促进牧草的生长,此时根据气候状况,土壤缺水情况应及时进行灌水,保证土壤持水量,满足牧草对水分的需求,需要时在苗期还可进行镇压,这样有利于根的生长,同时又能保墒、防风、防烧苗的作用。

田间管理(中后期管理):湖南稗子从拔节到孕穗、抽穗时期生长迅速。需水量也较多。需要及时灌水。在进入到拔节后期应深锄并灌水一次。促进牧草生长。以后根据降水情况和田间持水量。缺水分时及时灌溉。在秋季按时收获。收割的青绿草可调制成青干草或青贮饲料。预备在冬春季节运用。

主要价值

湖南稗子是禾本科高产优质牧草,茎秆柔软,叶量丰富,约占全株50%,适口性好,利用率高,营养价值较高的一种优良牧草品种。每公顷一般可产鲜草1.5-3万千克,最高可产鲜草4.5万千克。该草子实可供人类食用或酿酒,收获的青绿草可调制成青干草或青贮,是牛、马、羊喜食的一种牧草。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