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 :湖南省公立省级示范性高中

更新时间:2024-09-21 08:36

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创建于1936年,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南省湘西州首批省级重点中学、省级示范性高中、湖南省高中课程改革样板建设学校。校训是“诚、朴、勤、勇”。

学校创建于1936年,始称湖南屯区各县联立初级中学。1943年后,先后更名为湖南省立第十三中学、湘西民族中学、吉首民族中学、吉首市第二中学,1978年改为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1980年被确定为湖南省重点中学。2004年,成为第批挂牌的湖南省示范性高中,2011年,成为湘西州唯一一所省级高中样板校。

截至2023年,学校占地153亩,总建筑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有教学班62个,在校学生3185人,在岗教职工293人,其中,正高级教师4名,特级教师6名,高级教师103名,获国家级荣誉称号16人次、省级及以上荣誉称号29人次,州级学科带头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武陵人才”及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18人,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毕业的青年教师30人,州级及以上优秀教师61人,全国中学生奥赛教练员和优秀指导教师21人。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普法宣传教育基地”“湖南省文明美德学校”“湖南省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基地”“全州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全州脱贫攻坚工作记功单位”“全州平安校园”“全州县教育质量提升攻坚行动贡献奖”等称号。

学校简介

湘西州民中是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全国基础教育外语实验学校。学校创建于1936年,占地面积190亩,建筑面积43300平方米。学校现有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300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8%。学校目前拥有教职工334人,其中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劳动模范2人,中学特级教师8人,国家骨干教师6人,湖南省骨干教师5人,中学高级教师108人,中学一级教师99人,硕士学历以上10人。学校先后有5名教师赴英国美国加拿大留学,12位教师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及“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一支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名望甚高、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民中坚持以“三个面向”为指导,以培养“面向世界的现代湘西人”为目标,秉承“诚、朴、勤、勇”之校训,形成了“以德立校、素质为重、突出特色、开拓创新”的办学理念,立足于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示范性高中,创立了低重心的“双轮管理”模式,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办学特色突出,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办学质量多年来居自治州第一,高考升学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一批本科上线率在45%左右,并多年包揽自治州高考文理科第一名。据统计,仅1996年至2009年13年间,学校高考上线率平均达到了90%以上,共有4000余人进入大学学习深造,其中,全国重点本科院校2000余人,73人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先后有20人次夺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理科第一名。2007年至2014年8年间,41人考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005年高考,向小玲同学以681分的高分夺得湖南省文科应届生第一名,瞿君达同学夺得湖南省文科第三名,董纳同学夺得湖南省文科第七名;2007年高考,曾田同学夺得湖南省文科第二名,全希西同学夺得湖南省文科第五名;2008年高考,吴一纯同学以687分的高分夺得湖南省文科状元。2009年高考,二本以上上线人数首次突破400人大关。

湘西州民中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民族地区建设需要的人才出发,长期坚持民族教育研究,走“科研兴校”之路,教学研究在学校蔚然成风,60%以上老师参与了课题研究。目前学校有省级以上立项科研课题8个,并有2项科研课题获湖南省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学生数、理、化奥赛成绩显著,先后有50多名学生在各文化学科及艺体竞赛中获国家一等奖或省一等奖。体育特长班学生参加湖南省第九、第十届运动会,共夺得24枚金牌、15枚银牌、8枚铜牌。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湘西州民中2005级体育特长班学生龙清泉,勇夺男子举重56公斤级冠军,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湘西州民中坚持“成才先成人,立校德为先”的德育理念,着力构建平安、文明、和谐的校园,努力使每个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得到和谐发展。建校70余年来,学校毕业学生总人数达27000余人,升入全国高校7000余人,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

湘西州民中先后被国务院、共青团中央、国家教育部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活跃的中学生活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等荣誉称号。

校史沿革

湘西州民族中学历经中国近代史,延续革命传统,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国之栋梁。

学校校训

诚恳、真诚、诚实;诚心施教,教必有成,诚心求学,学必有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朴素、朴实、朴学。质朴纯真,处事不苟;朴实从教,朴实求学;朴实交往,和睦友爱。

勤恪、勤劳、勤思。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勉谨慎,勤奋苦思、辛勤劳作、执着不懈。

勇敢、勇烈、勇毅。有胆略、有勇气、有恒心、有毅力,勇敢顽强,勇烈无畏。果断处事,敢于创新。

办学理念

以德立校 素质为重 突出特色 开拓创新

一、理念的形成

办学理念是人们追求的教育理想,它是建立在教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科学的办学理念是一种“远见卓识”,它能正确地反映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科学地指明教育前进的方向。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焦点是人才,是人才综合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而且有强烈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崇高使命。州民中在办学的历程中,根据人的发展教育理论、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的特征,提出了“以德立校、素质为重、突出特色、开拓创新”的理念。它是民中人践行素质教育,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而提出的。它反映出一种对人的人格、素质、创造力的完整性追求。多年来,遵循这一理念,努力打造“高”(高尚品德)、厚(厚实的素质)、特(特色、特长)、创(创新、创造力)的学校形象,其“校高则立、校厚则实、校特则活、校创则新”已成民中人的共识。

二、理念的内涵

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和促进人的价值建构,建构人的价值是为了实现人的价值。要实现人的社会价值,就必须具有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素质和能力。人的发展教育观认为,教育本质的客观体现在于促进人的终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所需的能力与素质的形成及发展。这对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格的教育者必须以人为本,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创新观念,才能实现受教育者的价值。基于这些因素认为:

其一,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必须要有高素质的教师。教师必须“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全员育人,业务精湛”。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在教育活动中,渗透、夯实德育内容,落实德育的首要位置,使之成为学校发展之基、立校之本、树人之魂。

人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教育者的引导和促进仅是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须受教育者自主建构。学生的自主建构过程也就是个性发展过程。所提出的“突出特色”,一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根据民族地区的特点办出民族特色的教育。二是指在学生培养方面,既要求全面发展又允许其张扬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实现其价值。

其二,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劳动者。创新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坚实基础、综合智能、创造能力。创新意识是一种精神,即“实事求是、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这是人是否有创造力的前提;坚实基础,是要求其人“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全面发展,综合提升,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厚实的素质基础,这是人是否有创造力的根基;综合智能是人的创造力的核心;创造能力是创造力的集中体现。

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始终坚持“以德立校、素质为重、突出特色、开拓创新”,其落脚点放在培养创新能力上,从而激发人的活力,开发人的潜能,舒展人的个性,升华人的精神力量。坚持德育、综合素质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德育是如何做人的基本内涵,综合素质是做学问的基础,创新能力是做事的精髓。既会做事,又会做学问,更会做人,正是所追求的教育理念。

办学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以德立校,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力争把学校打造成“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三湘名校。

办学特色

1、科研先导智能,课题引领

学校坚持民族教育研究,走“科研兴校”之路,形成了“小课题、短周期”的以校为本的课题研究模式,注重实效。

由于“十五”期间课题研究成绩突出,获省一等奖三个,二等奖一个,2007年被评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十五’课题研究先进单位”,2008年7月,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首批被省教育厅、省规划办批准为“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基地”。“十一五”期间,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共申报13个课题并立项,涵盖高中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生物、政治、地理、体育等学科,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发挥了十分显著的作用。

特别是从2008年起,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启动了全校大多数教师参与、时间跨度达三年之久、涉及所有课程的州教育科研“五百工程”研究活动,共有48个课题立项,目前已形成或正在形成一批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教育科研成果。

2、方式突破,手段领先

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作为全国首批千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一直把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作为全面推进学校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十五”期间,继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率先成功创办了“师生人手一台计算机高中三年学科课程基本稳定在网络教室进行”为特色的网络教改班,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教育创新成果外,学校一直把能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作为教师年终考核、聘任和晋级的重要依据,通过每年一届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赛活动和课件说课制度来适时督促和激励。自制课件、精当使用已成为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教师课堂教学的常态。

3、多元办学,发展特长

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2000年开始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体校联合办学,近年来取得十分突出的成绩,在湖南省第九、第十届运动会上,共摘24金、15银、8铜,特别是2005级体育特长生龙清泉荣获2008年第二十九届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56公斤级冠军,为祖国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4、鼓励创新,彰显个性

通过课外兴趣小组和校园科技节,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年来,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学生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省一等奖1人、二等奖3人、三等奖5人;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获省二等奖1人、省三等奖2人、州一等奖2人。在去年湖南省第二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方一龙同学的电脑作品《故事游戏开发模型》再获省一等奖。2009年4月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获“湖南省中小学电脑制作”十年成就奖。

5、秉承传统,常抓常新

备课组是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历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最基层的组织,是教师培训的载体,是教师成长的摇篮。目前,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的备课组工作己经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按照《湘西州民中备课组(长)工作条例》和《备课组实施新课程的操作流程》开展工作,一周一次会议,一周一次听评课,上周布置下周任务己成惯例,每次备课组会议必有集体备课环节,主备人必须准备阐释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的三维目标、学情分析等八个环节。学校坚持对备课组工作的一月一考评制度,逐步形成了一些优势学科教研组,英语教研组师资雄厚,工作规范,成绩突出;化学备课组于2008年被省教科院评为省“优秀化学备课组”;因三个年级的备课组工作十分出色,生物教研组分别在2006、2008年被省教科院评为“省先进教研组”。

6、敢为人先,勇于探索

学校按照新课程改革实验精神,遵循“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指导思想,编印《走进新课程》,师生人手一册,并通过家长会宣讲新课理念和实验的具体作法,得到了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建立健全了教师指导、学生与家长协商的网上自主选课制度,顺利完成两届学生理工类与文史类的选课;学校自主开发了《湘西自治州高中新课程改革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学生学分认定和学生基本信息的确认;理化生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精心编制出《高中新课程标准理化生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操作手册》,以此规范师生的实验操作。

7、文化砺校,构建和谐

学校历来重视环境育人,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校报、教育诗墙、名人雕像、校史陈列馆、宣传橱窗、校园文学社、班级黑板报等校园文化阵地,营造文明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余文化生活,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上级组织的各类型的文化活动竞赛和汇演中成绩十分突出。

参考资料

湘西州民族中学2023年招生简章.微信公众平台.2024-02-27

学校简介.湖南省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2024-01-2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