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青 :玛曲县人民医院外科主任医师

更新时间:2024-09-20 20:34

王万青,男,1944年12月出生,甘肃省玛曲县人民医院原外科主任1987年7月入党,大学文化。

1968年王万青从上海第一医学院毕业后,来到条件艰苦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工作。在阿万仓卫生院工作期间,他累计接诊7万余人,作手术上万例,并为全乡3000余牧民建立了健康档案。调到玛曲县人民医院后,他开展的多项手术填补了玛曲高原外科手术空白。此外他还高度重视高原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给当地牧民实施预防接种有效的降低了高原疾病的发病率。在学术方面他亲自翻译的医学资料多达10万余字,并且在国家级和地方医学杂志上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

王万青2010年被评为甘肃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感动甘肃2010年度十大陇人骄子,荣获第七届中国医师奖

人物经历

牢记使命,不忘初衷

1968年,王万青从医学院毕业后,响应党的号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来到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工作。玛曲县是一个地处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纯牧业县,平均海拔3800多米,县城海拔3400多米。

王万青刚来时当地的交通条件十分落后,从兰州市到甘南藏族自治州首府合作市需要2天时间,从合作市到玛曲县也是2天的路途,从玛曲县城到50多公里外的阿万仓镇,还得多半天的路程。曾经有位领导感慨地说:“在玛曲这样艰苦的环境,即使不做贡献,能留下来,就很了不起。”

艰苦的条件让许多外地来的干部职工叫苦不迭,慢慢的和王万青同一批来的职工都调离了。其间,王万青有多次调回上海的机会,但都被他拒绝了,因为他觉得这里的劳苦大众需要他,凭着一名党员的理想信念和对民族同胞的深厚感情。王万青一坚持就是40多年,他的付出也赢得了草原人们对他的尊重,“草原曼巴”是当地人民对他的尊称(“曼巴”就是藏语“医生”的意思)。

扎根草原,服务人民

王万青刚去阿万仓乡的时候,这里还没有通公路,放眼望去尽是草原,通行只能靠骑马或徒步。而到达乡中心卫生院后,眼前的情景还是让早有心理准备的王万青大吃一惊,条件实在是太艰苦了,整个卫生院就只有两间破旧的土坯房,最值钱的医疗设备是血压计,药品也是十分稀少。

并且由于大部分病人都是藏族同胞,其中的很大一部分人都不会汉语,因此语言不通成为诊疗过程中最大障碍,为了克服语言困难王万青在本子上把一些看病时常问的话用汉语音译成藏语记录下来,然后随身携带,看病的时候就连说带比画,与前来看病的牧民交流。在王万青的刻苦学习下只用了半个月时间,王万青就能独立看病了。

由于会藏语,这让他这个汉族小伙会快的融入了当地群众,他第一次骑马出诊就是去抢救一名烧伤的老人和一名患急性扁桃腺炎的妇女。可是马走到半路,突然受惊,王万青从马背上摔下来,胳膊脱臼,他强忍着刺骨的疼痛,指导同行的两个牧民对自己进行上臂复位,并吊着伤臂坚持前行,完成自己首次出诊任务。

阿万仓镇工作期间,王万青一个人骑马完成了全乡人畜共患的布氏杆菌病的普查摸底。在这之后,他和妻子一起,给当地的牧民孩子实施预防接种工作。因为王万青对防疫的重视,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阿万仓乡的很多传染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惠及牧民群众达1500多人。并且在为当地牧民看病送药的过程中,王万青和他的同事建立了门诊制度,先后为3000多名牧民建立了门诊档案,这在当时的玛曲县乃至甘南藏族自治州都尚属首例。

立足岗位,无私奉献

王万青的贡献不仅仅是给牧民们提供了医疗服务,他还为了提高当地的医疗技术水平,自费购买了一套俄文原版的《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并且还亲自翻译资料多达10万余字;在国家级和地方各级医学杂志上发表《阿万仓乡牧民发病情况分析》《玛曲高原新生儿肺炎氧气治疗的重要性》《玛曲县医院十年外科住院病历分析》等20余篇科研论文,部分论文获奖后还引起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所及国外医学界的关注。

正因为他的无私贡献,王万青曾获得省部级表彰10多次,并于2010年荣获“感动中国”年度获奖人物。如今王万青已经退休,但他却是退而不休,还经常到玛曲县医院指导外科手术,或是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即便是去女儿家中,也带着药箱,抽空到牧区帐圈中走走,顺便为牧民把脉治病。

人物事件

遍布足迹:草原相伴情相随

1984年的一天,一个叫南美的牧童,被牛角顶穿了肚子,当他被送到王万青的面前时,外露肠管都已变色。王万青初步检查发现南美的血压都已经测不到了,必须立刻做手术,然而,当时的乡卫生院根本不具备做手术的条件,转院救治又来不及。征得家长和乡里领导的同意后,王万青把两个办公桌拼在一起,当作手术台。一个电灯泡加上一个手电筒,充当了“无影灯”。实施麻醉后,由王万青主刀,为南美做了坏死肠管切除手术。手术后10多天,南美开始进食了。南美得救了

玛曲草原,牧民们只要一提起王万青大夫,都会竖起大拇指。玛曲县阿万仓镇村民才昂吉:"他的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我们草原上最好的医生,我们离不开他。"玛曲县阿万仓乡牧民阿姆去乎:"王曼巴经常来给我们看病,他是我们公认的好曼巴"王万青妻子凯:"一些困难的人看不起病没钱, 他就给他们垫钱。让他们好好看病"。

继续前行:续写草原故事

凯嫪是本地的赤脚医生,也是王万青的妻子,当时凯嫪被王万青的善良打动,义无反顾地爱上了王万青并嫁给了他。在1970年,为了与凯嫪结婚的事,王万青曾专程回上海市征求父母的意见,那时,回城的浪潮已经蔓延开来,父母企盼儿子回家的愿望眼看就要实现,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儿子爱上一个藏族姑娘。沉默了3天之后,父亲终于发话了:"娶了她,你就永远不能放弃,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男人。"

40多年过去了,王万青对凯嫪不离不弃,一直留在了草原上。他和妻子多次在牧民帐篷中救死扶伤,在牛粪堆上为大出血休克的产妇实施胎盘剥离术,人工呼吸抢救患肺炎心衰的新生儿;在牧民帐篷中为一名70岁老人成功做了肛瘘手术,解除了困扰老人大半辈子的疾。因为妻子离不开草原,王万青也放不下需要他救治的牧民们,所以王万青放弃了一次又一次回上海市的机会。但每次想家的时候,王万青都会吹起离家时带来的笛子,他还请父母给他寄《新民晚报》,借着晚报上的消息,他感觉着上海的一切。父母理解儿子,晚报一寄就是二十多年,直到二老去世,这个习惯才终止。说起父母,王万青总是觉得很难过。他说,他为父母做的太少,太少了。

如今,已经长大成人的南美还会经常带着妻儿来看望30年前的救命恩人。已经退休了的王万青,现在还依然为牧民们看病,最让他欣慰的是,在他的四个儿女中,有两个也都成为了医生,都像他一样在继续为草原上的牧民看病。

人物言论

1.草原就是我的家,我要一直留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余热,为藏族群众治病送 药,直到心脏停止跳动。

2.我感谢草原人民教给了我人生的意义,感谢伟大祖国让我延续一个上海人的草原情怀。

3.其实我一直想念家乡上海。如今想通了,草原就是我的家,我要一直留在这里,发挥自己的余热,为藏族群众治病送药!

4. 城市的生活物质享受的确很丰富,但草原给了我人生的意义。

荣誉奖项

个人荣誉

以上资料参考

个人作品

在国家级和地方各级医学杂志上发表《阿万仓乡牧民发病情况分析》《玛曲高原新生儿肺炎氧气治疗的重要性》《玛曲县医院十年外科住院病历分析》等20余篇科研论文,部分论文获奖后还引起中国医学科学院信息所及国外医学界的关注。

人物评价

王万青用一颗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全心全意服务的赤子之心书写着自己平凡而又辉煌的传奇人生,不愧为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北京党员教育网评)

王万青不但把自己变成了藏族人民的女婿,而且和每一位他救治过的病人结成了亲密无间的兄弟姐妹关系。如今退休在家的王万青,还经常在家里给上门的藏族群众治病送药。即便是去在阿万仓乡牧区生活的女儿家中,也带着药箱,抽空到牧区帐圈中走走,顺便为牧民把脉治病。他的这种忠于医疗卫生事业,扎根玛曲高原,情系牧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玛曲草原,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直到今天仍被传为佳话。(湖南理工学院党委统战部评)

走遍了阿万仓的每一顶帐篷,为生病的牧民群众送医送药,为每一个适龄儿童及时接种,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成为草原上人人夸赞的好“曼巴”!(甘肃农业大学网评)

收听收看王万青的事迹,也给舟曲县人民带来了战胜灾难的信心和决心。舟曲三中党员教师杨芬玉说:“当我看到王万青同志的事迹,我十分的感动,今天我们的舟曲受灾了,我希望我们的舟曲人民向王万青同志学习,学习他艰苦奋斗,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我相信我们通过党和领导的关心,全国人民的支持,走过这一段艰难的时期,重建舟曲。”(舟曲人民的评价)

在当时医疗设备不足、乡卫生院基础设施极其简陋的条件下,王万青以精湛的医术,以一名医生高度的责任心成功救治了无数个生命垂危的患者,长期缺医少药的藏区群众终于有了好“曼巴”。(大河网评)

“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四十载似水流年,磨不去他对理想的忠诚。”(2010年“感动中国”组委会评)

他视藏乡为故乡,视牧民为亲人,克服重重困难,全心全意为牧民群众解除病痛,得到了广泛的尊敬和爱戴,书写了一段藏汉水乳交融的民族团结佳话。他用自己的承诺与信念,谱写了一曲忠诚与坚守之歌。(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

参考资料

王万青同志事迹.共产党员网.2023-09-15

共产党员先进典型.共产党员网.2023-09-15

一个上海大学生的玛曲情结——王万青.湖南理工学院党委统战部.2023-09-18

北京长城网.北京长城网首页.2023-09-15

王万青事迹.共产党员网.2023-09-15

王万青:草原上的好医生 43年谱写忠诚与坚守之歌.中国西藏网.2023-09-24

扎根草原的“好曼巴”.共产党员网.2023-09-15

风雪行医路,情系汉藏缘——记甘肃玛曲县人民医院原外科主任王万青.共产党员网.2023-09-15

脑科学研究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群体荣获2009年第七届校长奖.复旦大学.2023-09-15

草原的“好曼巴” 甘肃省玛曲县医生王万青.贵州医科大学.2023-09-15

有一种伟大叫坚守—王万青同志事迹.甘肃农业大学理学院.2023-09-15

"草原曼巴"王万青事迹在中央台播出后引强烈反响.央广网.2023-09-15

王万青:坚守草原的好医生.大河网.2023-09-24

【玛曲】重温草原深处的感人事迹(图).中国甘南网.2023-09-2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