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市 :中国甘肃省辖地级市、省会

更新时间:2023-03-07 15:14

兰州市,别名金城,简称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甘肃省省会,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心位置、甘肃省中部,兰州市总面积1.31万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兰州市常住人口有441.53万人。

兰州市位于陇西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之地,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呈南北两山夹之势;属温带半干燥气候。历史悠久,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兰州市就有先民居住;并创造了彩陶文化。1941年7月1日,设兰州市。

兰州市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城市,形成了以融合多民族、多地域文化为一体的多元文化。兰州人民创造了包括筏子、水车等技艺,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根本的黄河文化。兰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拥有白塔公园、五泉山公园等众多自然景观景点以及兰州水车博览园景区等人文景观。

兰州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中国最早接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之一,支柱产业有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等8大产业,拥有先进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四大优势产业。2022年,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3343.5亿元,比2021年增长0.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4∶34.42∶63.6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5992元,比2021年增长0.3%。

名称来历

兰州市因城南皋兰山得名兰州。简称兰。兰州别名金城,因李息在今兰州西固区修筑城池,以“金城汤池”之意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旧石器时代晚期,兰州市就有先民居住;创造了彩陶文化。

夏商周时期,为羌戎居地。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今东岗镇附近设置陇西郡榆中县,兰州黄河以南地区始入秦朝版籍,黄河以北地区为匈奴驻牧地。

西汉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霍去病两次出击河西走廊的匈奴驻牧地,占领河西走廊,今兰州市黄河以北地区归汉朝所有,榆中县析出金城县勇士县2县,与榆中县均属天水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令居县,属张掖郡刘彻时,置浩县,属张掖郡;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置金城郡,领6县,其中的金城、榆中、令居、浩亹4县均在今兰州市境内;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置允街县枝阳县。至西汉末,金城郡领13县,其中浩、允街、令居、枝阳、金城、榆中县6县在今兰州市境内,今兰州市北山地区属武威郡围县地,今榆中县东部属天水郡勇士县地。

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撤金城郡,属县并入陇西县;次年恢复金城郡,所领13县减为7县,其中浩亹、允街、令居、枝阳、金城、榆中6县在今兰州市境内。

三国魏国时,金城郡领7县,其中榆中、金城、允街、浩亹、令居、枝阳在今兰州市境内,郡治榆中县。

晋朝时,金城郡沿魏国建制。十六国时期,前赵、后赵前凉前秦西秦后凉南凉北凉、或占领过金城郡,或争夺过金城郡。西晋建兴四年(316年),前凉张分金城郡的令居、枝阳2县,又立永登县,合3县立广武郡,地在庄浪河的沿岸。前凉,金城郡领6县,郡治榆中县,金城、广武县2郡的允街、浩、金城、榆中、令居、枝阳、永登7县在今兰州市境内,金城郡先后属定州市河州,广武郡属凉州。前赵、后赵与前凉争夺过金城郡、广武郡。

晋朝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灭前凉,金城郡属前秦,领5县,郡治榆中县,其中榆中、金城、允街、浩亹4县在今兰州市境内;太元十年(385年),西秦金城郡领6县,其中榆中、金城、浩3县在今兰州市境内,西秦置苑川郡,其地在今榆中县境内建都勇士城,一度迁都金城县;太元十一年(386年),后凉领金城郡,辖允吾、允街、浩亹3县,领广武郡,辖永登县、令居、枝阳3县,除允吾县外,均在今兰州市境内;元兴二年(403年),后凉覆灭后,南凉占领广武县、金城2郡。

北魏神二年(429年),吐谷浑攻占西秦金城郡,不设郡县,臣服北魏:太延五年(439年),北魏占领今兰州市域,初在榆中县治设榆中镇,沿治广武郡;今兰州市境先后属临洮郡、金城郡、武始郡、广武郡;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置临洮郡,后置子城县,属临洮郡,撤并广武郡的令居、永登、枝阳3县,置广武县,为郡治,撤金城郡及金城、浩亹、允街3县,划金城县地于武始郡勇田县;元诩(516~528年)时,复置金城郡,领子城、榆中2县,郡治在子城县,属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魏永登县、令居、枝阳3县为广武县,属广武郡,为郡治,属都州,所辖包括今永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北周沿袭北魏建制。

隋唐至两宋

隋开皇元年(581年),置兰州,领金城郡,金城郡领子城县;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存州,撤金城、武始、广武3郡并入兰州,废勇田县,置五泉县,改广武县为邑次县,不久改回广武县,兰州领子城、五泉、广武、狄道4县,州治子城县,除狄道县外,均在今兰州市境内;隋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兰州改成金城郡,子城县改为金城县,为郡治,广武县改称允吾县,又改称会宁县,属武威郡。

唐武德二年(618年),改郡为州,复置兰州,废金城县并入五泉县,为州治,兰州领五泉、广武县、狄道3县,后改五泉县为金城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改兰州为金城郡,改金城县为五泉县;天宝三年(744年),析金城郡狄道县置狄道郡,金城郡领金城、广武2县;唐乾元元年(758年),改金城郡为兰州,自此,兰州之名一直因沿至今。期间,唐玄奘西去天竺经过兰州,中亚胡商活跃于兰州商业贸易。李豫广德元年(公元763年),吐蕃占领兰州,汉族西北少数民族进一步融合。

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党项族李元昊占领兰州,在原广武县境置卓啰和南监军司;元丰四年(1081年),北宋击败西夏,收复兰州,兰州辖谷寨、东关堡、皋兰堡、阿干堡、西关堡,筑定西城、定远城;宋徽宗时,在兰州城置兰泉县;北宋时,兰州属熙河兰会路经制使司管辖,所辖城、寨、堡均为军事性质兼管民事,为以军辖民的建制,设震武军,亦由熙河兰会路经制使司管辖。

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金朝占领兰州,撤兰泉县入兰州,兰州辖定远县、龛谷县、阿干县。金正大三年(1226年),置金州,领龛谷、定远2县;州治龛谷县,金兰州、金州先后属临洮府、临洮路管辖。

元至清

孛儿只斤·窝阔台六年(1234年),蒙古占领兰州,沿袭金制,置兰州,领阿干县,设司候司;至元七年(1270年),阿干县、司候司人兰州,并废兰州堡、寨,龛谷、定远2县入兰州;元代兰州、金州属陕西行省,废卓啰和南监军司,置庄浪州,属甘肃行省。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兰州为兰县、金州为金县,属临洮府;洪武五年(1372年),改庄浪州为庄浪卫,先后属陕西都司与陕西行都司。明建文元年(1399年),明肃王移藩兰州,兰州城市建设和经济文化得到快速发展。

成化十三年(1477年),升兰县为兰州,成化年间(1465~1487年),金县改属兰州,明代兰州北山地区为鞑驻牧地。

清代沿明制,兰州、金县属临洮府,府属陕西省康熙六年(1667年),改陕西右布政使司,治巩昌府,为省会;清康熙八年(1669年),徙兰州;雍正三年(1725年),改庄浪卫为平番县,属凉州府乾隆三年(1738年),临洮府移驻兰州改称兰州府,改兰州为皋兰县,兰州府领狄道州、临夏回族自治州、皋兰县、渭源县靖远县和金县,皋兰县为省会;乾隆四年(1739年),在皋兰县北部设红水分县,辖宽沟、永泰、镇虏、红水4堡;乾隆十八年(1753年),改平番县的庄浪监屯厅为庄浪茶马厅,管理藏族及茶马贸易事务;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陕甘总督自西安市移驻皋兰县,裁甘肃省巡抚,由总督兼巡抚事,至此,皋兰县城成为陕甘总督、甘肃布政使、兰州府、皋兰县驻地。

中华民国

1913年,并兰州、巩昌2府为兰山道,领皋兰县、红永、金县临洮县、导河、宁定、洮沙、靖远县渭源县定西市陇西县、临潭、漳县岷县会宁县15县,其中皋兰县、金县在兰州市境内,道尹驻省会皋兰县,平番县属河西道

1914年,改河西道为甘凉道

1919年,改金县为榆中县。1927年,兰山道改兰山区,平番县划归兰山区;次年,平番县改为永登县

1936年5月,甘肃省设7行政督察区,皋兰县直属于省;榆中、永登2县划归第一行政督察区,第一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临洮县。

1941年7月1日,设兰州市,以皋兰县城为中心,东至东岗镇桥头,西至七里河区,南至皋兰山麓,北至庙滩子。

1942年,增设第八行政督察区,永登县划归第六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在武威县;4月,扩大兰州市区范围,东至阳洼山,西至土门墩,南至石嘴子、八里窑、皋兰山顶,北至盐场堡、十里店,兰州市为省会。

1944年12月,增设第九行政督察区,兰山区、皋兰县永登县直属省,榆中县划归第九行政督察区。

1949年3月,裁湟惠渠管理局,并入皋兰县。1949年8月26日,兰州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1年8月13日,皋兰县直属省政府。

1955年9月30日,兰州市辖城关、东岗、七里河、西固、盐场、安宁、阿干7区。

1956年7月19日,撤河口区并入西固区

1958年1月21日,撤盐场区并入城关区;12月20日,撤销永登县,成立永登区,划入兰州市。

1963年7月,白银市建制撤销,市郊区改称白银区,划归兰州市。

1985年5月14日,恢复白银市(地级),将兰州市的白银区和皋兰县的强湾、武川、水川3个乡划归白银市,设立白银市白银区(8年月实施)。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兰州市位于中国陆地的几何中心、甘肃省中部,介于东经102°35′58″~104°34′29″,北纬35°34′20″~37°07′07″之间,东与定西市接壤,东南与定西市毗邻,南与临夏回族自治州相连,西南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隔湟水相望,西、西北与武威市交接,北与白银市为邻,东北与白银市相接。兰州市总面积1.31万平方千米,市区面积1631.6平方千米。

气候

兰州市属温带半干燥气候,其特点是日照充足,光能富裕:气候差异明显;降水量少,地域差异大;灾害性天气多,干旱严重;雨热同季,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0.4℃,1月平均气温4.5℃;7月平均气温23.1℃。平均气温年较差27.6℃。生长期年平均187天,无霜期年平均183天,最长达211天,最短为177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372.3小时,年总辐射131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269天,一般为2月28日~11月23日。年平均降水量293.5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为70.3天。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8月最多。

地质

兰州市位于华北地区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而形成的祁连山脉秦岭地缝合线上。在吕梁地壳运动后,从一块隆起的高地变成了低洼的盆地,并经历了多次地壳运动。在经历长期侵蚀之后,成为准平原式的台坪地带,随后在加里东地壳运动后,盆地相对下降,开始向盆地形式发展,并在古生代末海西地壳运动后,部分地区产生了断陷盆地。约在2.3亿年前,形成了兰州市的基本轮廓,并在印支地壳构造运动过程中,盆地扩大,产生了侏罗纪煤田沉积。到了白垩纪时期,盆地不断扩大,并沉积了大量的白垩纪岩层。在燕山地壳运动后,盆地内已产生升降差异,有些地带隆起为低山丘陵,而有些地带则继续陷落成为低洼盆地,成为新生代第三纪红层的沉积环境。之后,喜马拉雅山地壳运动后,盆地分异的差别更为复杂,出现了许多岗陵凸起、孤立的小型盆地,河流冲刷与沉积也得到了发展,形成了第四纪初期的框架。而到了第四纪中期,兰州地区产生了强烈的升降差异,有些地区隆起为高山峻岭,有些地区则变成了条岭或高坪岗,还有些地区则新陷成为盆地。

地形地貌

兰州市地处陇西黄土高原的西部与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总体上南高北低,地形呈南北两山夹之势,市区东西狭长,约30千米,南北最窄处,仅5000米左右。地貌可划分为构造一剥蚀、山麓斜坡堆积及河流侵蚀堆积三类,形成山地、丘陵、山间盆地及河谷四种地貌单元。北部为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侵蚀构造山地区之祁连山东段中山山地亚区,中部为峡谷与盆地相间的串珠状河谷盆地,南部为马衔山、兴隆山、雾宿山等山地。境内大部分地区为海拔1500~2000米的黄土覆盖的丘陵和盆地,主要有秦王川和榆中县两大断陷盆地,其中秦王川盆地位于永登县皋兰县之间,总面积470平方千米,海拔在1850~2300米,是兰州市地势平坦、面积最大的盆地。

水文

兰州市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黄河自西南流向东北,横穿全境。要河道有一级支流湟水庄浪河宛川河、苦水沟、雷坛河、麋鹿沟、中铺沟、王蚬沟等,总长792.9千米;二级支流大通河,总长60千米。河流总长度1179.7千米,河网密度0.04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338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支流是湟水,从红古区享堂峡入境至西固区达川乡流经海石湾镇、红古、花庄、平安4个乡镇,长57千米,流域面积3.4万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4.2亿立方米/秒。

土壤

兰州市土壤类型可分为栗钙土、灰钙土、灰褐土等10个土类、21个亚类、43个土属、70个土种;以灰钙土为主。其中栗钙土占8.73%;灰钙土占67.15%。

自然灾害

兰州市主要自然灾害有干旱、洪涝、霜冻、低温、山体滑坡等。干旱、洪涝出现率100%,每年都有干旱、洪涝。大暴雨年发生率6.2%。冰雹年平均5次,主要集中在5月下旬到9月上旬。

冰雹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10年9月3日,榆中县境内有12个乡镇、45个村、186个社、13323户54584人遭冰雹袭击,持续时间长达30分钟,冰雹粒直径约1厘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674.44万元。

严重一次霜冻、低温发生在2010年5月16日,3县1区248227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4472.18万元。严重的一次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5·12汶川地震波及兰州市。

严重的一次山体滑坡发生在2009年5月16日城关区石峡口,直接导致7人死亡。1949年以来,兰州市发生大型、特大型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300多起,造成了600多人伤亡和8亿多元的直接经济损失。2011年,突发小型地质灾害11起,其中滑坡9起,崩塌2起,未造成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共225.6万元。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兰州市土地类型以草地为主。截至2019年12月31日,兰州市共有耕地260417.29公顷;种植园用地17950.04公顷;林地148080.21公顷;草地710282.28公顷;湿地3818.56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4992.9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23479.98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936.59公顷。

矿产资源

兰州市矿产资源丰富,主要以煤炭及非金属为主。截至2015年,兰州市共发现和查明各类矿产37种,矿产地共274处。

能源矿产主要为煤炭和地下热水2种,其中煤炭有矿产地12处,大型2处,中型1处,小型9处,查明资源储量743047.16千吨。

非金属矿产主要为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石英岩、电石用灰岩等。其中水泥用灰岩20处,大型4处,中型3处、小型13处,查明资源量397606.18千吨。冶金用石英岩13处,大型1处,中型3处,小型9处,查明资源量85896.08千吨。电石用灰岩28处,中型1处,小型27处,查明资源储量90263.4千吨。水泥配料用黄土4处,大型1处,中型1处,小型2处,查明资源储量36750.34千吨,水泥配料用粘土(红土)2处,大型1处,小型1处,查明资源储量25413千吨。石英岩探明储量约1500万吨,占甘肃省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永登县和榆中县。

水资源

兰州市水资源降水地表水地下水3种。地表水来源于黄河及其支流湟水庄浪河宛川河及湟水支流大通河等入境水,占兰州市入境水的99.4%;水资源总量为3.5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93.04立方米,全年总用水量12.5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量3.09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75亿立方米,农业用水量5.69亿立方米;生态用水量0.96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329.74立方米。

森林资源

截至2021年末,兰州市有林地面积219.72万亩,其中乔林地面积80.50万亩,灌木林地面积84.68万亩,疏林地面积9.99万亩,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5.60万亩,未成林封育地2.43万亩,苗圃地面积1.49万亩,其他林地面积15.03万亩;森林覆盖率8.35%。

生物多样性

兰州市共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4纲28目83科427种,其中两栖动物1目3科5种、爬行纲2目6科14种、鸟纲19目56科331种、哺乳纲6目18科7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荒漠猫马麝林麝梅花鹿等17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豹猫马鹿岩羊等65种。

兰州市有高等植物1614种。其中,裸子植物998种,地被植物1531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野大豆和山莨岩等。

截至2022年5月,兰州市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共15处,总面积为87577.71公顷,占兰州市国土总面积的6.64%;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甘肃连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森林公园有兰州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兰州石佛沟国家森林公园、兰州徐家山国家森林公园等9个。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底,兰州市共设置城关、七里河区西固区、安宁、红古区5个区,永登县皋兰县榆中县3个县,下设14乡、47镇、53个街道、433个社区、731个村。市人民政府驻城关区南滨河东路637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兰州市常住人口有441.5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71.1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84.07%;全年出生人口2.91万人,出生率为6.61‰;死亡人口2.63万人,死亡率为5.98‰;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4‰。年末兰州市户籍人口为336.9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48.73万人,乡村人口88.25万人。

民族构成

兰州市56个民族成分俱全。人口以汉族为主,汉族占户籍人口的93.23%,少数民族占6.77%。主要少数民族有回族、藏族、东乡族、满族等。

方言

兰州方言属于兰银官话,是北方方言西北次方言的一种。早期移居兰州地区的汉族居民大都来自“西秦”一带,因此早期的兰州方言与“秦语”密切相关。兰州方言的通用地区主要包括兰州市区、皋兰县榆中县西北部、永登县东南部、白银市区和景泰县南部。但边缘地带方言与兰州方言有明显的差别。城关区南部皋兰山地区方言类似于临夏方言;七里河区南部阿干镇魏岭乡等后山地区方言接近于临洮县和临夏方言;西固区南山的金沟和柳泉部分村落方言与临洮和临夏方言相似;河口和达川区方言受临夏话和永登话的影响。榆中县及周边地区具有兰银官话的特色,但在语音方面与兰州方言存在差异。永登县及红古区的方言与兰州方言在一些声韵母、连续变调和部分词语上存在差异。北面坪城和武胜驿话类似于武威市方言,而连城和河桥话则接近于青海省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方言。红古区方言受到青海民和和临夏回族自治州话的影响。

宗教

魏晋十六国时期,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兰州。隋唐琐罗亚斯德教道教传入兰州;明初,伊斯兰教传入兰州,晚清天主教基督教相继传入兰州。现兰州市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截至2019年,兰州市信教群众约50.4万人,占兰州市总人口的11.4%,其中佛教约12.6万人,道教约15万人,伊斯兰教约20万人,天主教约5000人,基督教约2.3万人。

佛教在兰州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六国时期。包括前赵、后赵、前秦等多个族群崇信佛教,西秦乞伏氏在榆中苑川大兴佛教,供养高僧玄高、昙弘、玄绍等为国师。唐朝修建多处寺庙,包括兰州城区最早见于记载的庄严寺木塔。元代藏传佛教萨迦派第四代祖师萨班·贡噶坚赞在庄浪州建立咏哒寺,为藏传佛教传至兰州地区之始。明代和清代修建了多个寺庙,包括海德寺、金山寺和嘛呢寺。兰州籍高僧大德著有多部佛教经典

道教至迟到唐代在唐代已传到兰州。宋代时,兰州已建有多处道教宫观,如玄妙观、城隍庙金天观等。明朝时,朱楧朱模笃信道教,在兰州建立了金天观,随后历代藩王也在兰州建立了多处道观。清朝时,嵛山派成为兰州主流道教派别。后来,全真龙门派道士和民间信仰者也在兰州修建了宫观。

伊斯兰教在明代已传入兰州,并修建了河沿清真寺、南关清真寺等清真寺。清代前期,苏菲派传入中原地区,门宦制度在甘青地区逐步形成。在光绪年间(1875~1908年),兰州已有六座清真寺。抗日战争期间,大量回族群众迁至兰州。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广东省张姓天主教徒移居兰州通远门外畅家巷,为天主教传入兰州之始。1882年,张姓传入兰州天主教徒张子厚贡献畅家巷一处院落,设为天主堂,为兰州设立天主堂之始。1932年,兰州总主教及其支持者购置土地并修建教堂等建筑群。1951年,成立天主教爱国会。1962年,将小沟头12号院落归还天主教爱国会作为教堂。至2008年,兰州市有天主教活动场所4处。

兰州基督教起源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基督教差会中华内地会在兰州租房建立福音堂,后在皋兰县塔兴营设教堂。内地会还建立威廉·博德恩医院(今兰州市第二医院),并在兰州召开宣教师联合会。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期间,教会发展迅速,吸引年轻人参加。

经济

综述

兰州市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节点城市,中国最早接受近代工业文明的城市之一。早在清朝末年,陕甘总督左宗棠兴办“洋务”,在兰州先后创办兰州制造局和兰州机器织呢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兰州市被中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之一,先后建设了中国石油工业部兰州炼油厂、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厂等一批大中型企业,使得兰州市成为中国石油化工基地、生物制药基地和装备制造基地,支柱产业有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核燃料、新型建材、节能环保、食品加工、烟草制品8大产业,拥有先进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冶金四大优势产业。

2023年,兰州市地区生产总值3487.3亿元,比2022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6亿元,增长0.4%;第三产业增加值2293.6亿元,增长6.2%。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1∶32.1∶65.8;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8894元,比2022年增长3.9%。

第一产业

兰州市农业以粮食、蔬菜、畜牧为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有高原夏菜、百合、玫瑰、中药材。兰州百合、永登苦水玫瑰、皋兰软儿梨、兰州高原夏菜入选“甘味”区域公用品牌目录,榆中大白菜入选《2019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2021年,兰州市有榆中兴业养殖有限公司、甘肃陇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兰州中植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被认定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2021年,兰州市全年粮食产量33.3万吨,蔬菜产量208.26万吨,园林水果产量12.96万吨,中药材产量4万吨;肉类产量5.23万吨,牛奶产量9.04万吨,增长16.05%。截至2022年,兰州市高原夏菜品种达30多个种类、300多个品种,种植面积达91.8万亩,产量达208.26万吨。建成了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兰州高原夏菜榆中专供基地;高原夏菜区域品牌评估价值达到59亿元,2021年全产业链产值达到近100亿元。

第二产业

兰州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产业基地,已经形成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机械电子等为主的工业体系。兰州市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煤炭、电力等原材料工业占比大,产业仍以原材料加工为主,初级产品比重较大,产业链及产品链较短,深加工产品比重小。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小、比重低。工业企业主要以央企、省属国企为主,集中分布在石油化工、有色冶金等原材料行业,中央、省属企业工业增加值在全部规上工业占比较大。重点企业有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正威(甘肃)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2023年,兰州市工业增加值为914.6亿元。

石化装备产业一直以来是兰州工业的重点支柱产业。截至2021年,兰州市已形成了石油钻采和炼化装备制造等成龙配套、炼化协调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拥有兰石集团、蓝科高新、天华院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兰石集团填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化工装备工业百余项中国空白,产品遍布中国各大油田、炼厂,钻孔机产品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达到90%以上,四合一连续重整反应器被列入《改革开放40周年机械工业杰出产品名单》。天华院干燥技术及设备,蓝科石化换热设备、炼油化工装置以及海默科技多相计量均具有国际或中国领先水平。截至2021年,兰州市石化装备产业有企业22户,包含兰州兰石集团有限公司、蓝科石化等13户规模以上企业,以及9户中小企业,其中包含6户国有企业、15户民营企业、1户外资企业,主要分布在兰州新区安宁区以及高新区,业务主要涉及石油钻采、炼化装备、石化计量等。

兰州市将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兰州高新区和兰州新区两大产业聚集区。至2023年,兰州新区医药产业精深加工园聚集了佛慈、和盛堂、兰药等20余户医药生产企业,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兰州高新区医药产业创新研发孵化园聚集了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兰生血液、中农威特等生物医药生产企业,重点发展人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兽用疫苗、现代中药等优势领域。

第三产业

兰州市境内形成了西关十字商圈、国际会展中心、万达广场、兰州中心等服务聚集区。2023年,兰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796.3亿元;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为284.7亿元。

截至2020年末,兰州市在中国第三方大平台注册的网店近3.2万家,其中比较活跃的网店约9340家,发布产品约37.4万个。丝路电商产业园、电商孵化大厦、三维电商孵化园等园区累计入驻企业370家。兰州市建成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3个,电子商务乡镇覆盖率达到90%,行政村覆盖率达到80%,农村电商人才培训人数达到3万余人。2020年,兰州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1617亿元,其中零售额达到556亿元。

金融业是兰州市支柱产业之一和第三产业中占比最高的产业。2020年,兰州市实现金融业增加值431.5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和三产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14.9%和22.8%。兰州市形成了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主体、新型金融业态为辅助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境内有西北首家银行系金融租赁公司甘肃兰银金融租赁和地方法人保险机构。

人文

综述

兰州市位于中原汉族和西北少数民族交汇地区,是一个多民族文化交融的城市。自秦朝有行政建制以来,兰州逐步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融合多民族、多地域文化为一体的独特的多元文化。兰州人民创造了包括渡河载运工具(筏子、浮桥)、提水灌溉工具(水车)、农作物栽培技术(砂田种植等)等技艺,形成了以儒家文化为根本的黄河文化。回族等少数民族在兰州创造了包括清真寺建筑、经堂教育等穆斯林文化。兰州的建筑风格也融合了汉族建筑和多民族、多地域建筑艺术,如鲁土司衙门建筑群就是明代宫廷式建筑,但融入了藏式建筑风格。兰州城内的肃王府则有皇家建筑遗风。

饮食

兰州人以面食为主食,喜食咸味与辛辣。既有自成体系的地方大菜——陇菜,又有品种繁多的地方风味小吃,还有来自大江南北的川菜、鲁菜、京菜等菜肴。其中兰州牛肉面是兰州饮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兰州牛肉面已从最初单一口味的牛肉面到后来的海鲜牛肉面、鲍鱼牛肉面,再到现在已被多数人接受的酸菜牛肉面,已成为“中华第一面”。酿皮是仅次于兰州牛肉面的特色美食之一。

兰州人喜欢喝酒,喝酒是兰州的一种地方文化,有“无酒不成席”之说。其喝酒习惯源于悠久的饮酒历史和多民族交融居住的背景。在兰州人的观念里,官方接待应酬、托人办事、洽谈生意、亲友聚会,以及任何高兴的事件都必须设宴庆祝、请客吃饭。尽管兰州本地不产酒,但兰州的酒销量为中国之最。兰州人喜欢让对方多喝酒,使用劝酒和罚酒的方式表达地主之谊。在兰州的饮酒文化中,主人向客人敬酒和劝酒是其中最为核心和重要的部分。敬酒用小酒盅,一般最少是三杯,多者可达六杯。兰州的劝酒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激将似的劝,加深感情似的劝等等。行酒令也是兰州的一种特色,划拳是流行的饮酒游戏之一,可以在酒席上营造热闹的气氛。对于兰州人来说,好酒好菜是见面礼,也是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

习俗

“红市花灯”流传于兰州市永登红城镇,并被列为“平番八景”之一。在农历正月十三这一天,兰州妇女们会制作造型生动的面灯,并将这些面灯送到城楼上,男人们会在灯架上摆成吉庆、月会、生肖等不同种类的花灯,并添足灯油点燃。元宵之夜,城里城外,二三里以内都可以看得清楚。全城各家商号和居民都会挂上自己制作的灯笼,有宫灯、走马灯等不同种类,并在其中附上灯谜。社火队在晚上八九点钟开始出阵,游人提着花灯,行走于灯海之中。

兰州人传统的祭祀习俗包括清明节扫墓小年夜送灶神、除夕祭祀、元宵节祭祀、中元节祭祀和寒衣节祭祀。清明节扫墓有墓地祭祖和聂氏宗祠祭祖两种方式,寓意孝顺祖先,维护先人墓地。腊月二十三是为送灶神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都会燃放鞭炮、烧纸,祭奠祖先。除夕夜要清扫院落,向神仙和祖先祭拜,燃放鞭炮,迎接新年的到来。元宵节要送火把,把火把送往远处,以获得平安幸福。中元节主要是祭祀祖先,也称“瓜果节”。寒衣节是人们为逝去的亲人送去“寒衣”和“金银包袱”的日子,反映了生者对于死者的关怀和追思。

新闻出版

《读者》杂志1981年4月创刊于甘肃兰州。发行量长期位居中国期刊前列,2006年4月,月发行量突破1000万。截至2022年,《读者》累计发行量突破21亿册。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读者。

艺术

兰州市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苦水高高跷、兰州太平鼓、兰州鼓子等。2005年,兰州被中国戏剧家协会命名为中国秦腔发展基地,皋兰县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兰州太平鼓是兰州市和周边地区流行的民间舞蹈,起源于古代军中乐器。太平鼓鼓身粗长,长约2.7尺,鼓面直径1.2尺,鼓面为羊皮,鼓带较长从肩上斜挎下来直达膝下。表演时,舞者用左手扣鼓环驾驭鼓身,右手持鼓鞭前后左右击打鼓面,太平鼓的阵法有长龙阵、六合阵、八卦阵和四门兜底阵等。太平鼓在表演中突出力度强、幅度大、动作繁多。太平鼓原先多由纯男性表演,现在加入了年轻女子表演,形成混合鼓队。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苦水高高跷是兰州市永登县苦水镇一带的传统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也是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社火的保留节目之一。表演者穿传统戏剧服装,画上秦腔剧中人物的脸谱,拿上道具,踩上高高跷,并在太平鼓队的引导下上街表演。高高跷的特点是高,一般有3米多高,加上表演者的身高,可达4.7~5米,故称“高高跷”。制造高跷使用的材料是上好的松木,脚蹬用柳木。表演时间持续3天,为每年农历二月初一到初三。角色有天将、神帅、王朝、马汉等。该表演形式于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地方象征

兰州城形象标志采用了既有中国书法风格,又富有现代感的设计。蓝、黄、绿三种不同颜色的笔触,分别代表着蓝天、黄河和绿地,这不仅象征了天、地、人的和谐,更展现了兰州市舒适宜居、适宜创业和适宜旅游的美丽风光。黄色笔触代表着黄河,其位置居中,契合了黄河与兰州两山环绕的景观特色。标志内嵌的黄河母亲雕像凸显了兰州市作为黄河之都的地位。标志的底座被设计成波涛般的形状,象征着黄河东进、向西发展的动力;标志中的马家窑纹饰突出了黄河文明的独特性;标志的底端采用手写书法用“中国兰州”字体书写,与兰州市的城市口号“丝路山水名城,中国黄河之都”相呼应,呈现了兰州市的历史和现代化特点。

名镇名村

兰州境内有连城、青城镇、金崖、红城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有青城镇城河村连城镇连城村、河口镇河口村、金崖镇永丰村4个中国传统村落,河口村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1年6月,兰州市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达到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达到35个、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达到275个。

兰州黄河大筒车制作技艺是一种利用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为动力设计水利设施的传统技艺。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段续借鉴云南通河的筒车灌溉技术,在兰州创制了适合于本地的龙骨水车。黄河大水车可分为三部分:水车巷、水车、引水渠。水车为木质圆形大轮,全车横轴两端用熟铁包裹而成。水车一般用槐木榆木制成。黄河大水车利用水流冲力工作,成为一种廉价高效的灌溉工具,一辆水车可灌溉农田七八百亩。自明末以降,大水车在黄河流域的皋兰县、白银、泾川县陕西省等地得到广泛使用,促进了这些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2006年,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兰州牛肉面是兰州人以牛肉为汤底手工制作面条的技艺。兰州牛肉面制作起源于唐朝,后由甘肃东乡族人马六七从河南省学成拉面手艺带入兰州,并传承至今。兰州牛肉面以高筋质面粉、牛肉、辣椒、青萝卜等食材制作,煮牛肉时放凉成了肉冻卤汁是其核心秘方。制作过程难度较大,需要经过拉面、烹煮等多个环节。2008年,兰州牛肉面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物古迹

截至2021年12月,兰州市共调查发现各类文物遗存点861处,其中,古遗址458处,古建筑204处,古墓葬67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111处,石窟寺及石刻15处,其他6处;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0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9处。

鲁土司衙门旧址坐落于兰州市永登县连城镇连城村,原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现存3.3万平方米,其中明代建筑面积2877平方米,分为衙门、官园、妙因寺三部分。衙门由南向北依次排列着大影壁、牌楼、提督军门和大库房等建筑组成的六组院落。院落间地势由南向北逐渐抬升,展现了衙门森严威仪的气势。衙门东侧配置书院、二堂、寝院等多重院落及花园,西侧为山门、万岁殿、禅僧殿、德尔经堂和大经堂等。整个建筑群结构合理,气势恢宏,是中国土司衙门建筑的代表作。1996年,鲁土司衙门旧址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山桥,又称中山桥,位于兰州市城关区。该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是由美国工程师满宝本和德国工程师德罗共同设计,天津人刘永起负责施工。建造材料从德国海运到天津市,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建桥历时3年,主要施工人员为聘请来的69名华匠。兰州黄河铁桥不仅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更是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2006年,兰州黄河铁桥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北宋时,兰州城东南有文庙,内设儒学。元、明时为州学。景泰五年(1454年),段坚在兰县东关段家台聚徒讲学,人称容思书院,为甘肃省最早见于史籍的书院。清乾隆四年(1739年),改为府学。次年,创建皋兰县学。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书院多改为学堂。

截至2021年末,兰州市有各级各类学校1583所。其中,幼儿园877所;小学450所;初中85所;九年制学校62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7所;完全中学27所;高中28所;中等职业学校41所;特教学校6所;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1%,高中阶段入学率为99.6%。在兰高校有兰州大学等28所。

科技事业

截至2023年末,兰州市兰州市共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全年登记市级科技成果106项,其中,基础理论62项,应用技术类成果37项,软科学7项。全年专利授权量974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683件;有效发明专利1088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9.44件;共签订技术合同6228项,下降18.5%;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13.33亿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兰州市列入全省博物馆名录的博物馆(纪念馆)共有29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1家,非国有博物馆8家;有市县区直属图书馆8家、文化馆9家、美术馆1家、剧院3家。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兰州市共有体育场地11651个,体育场地面积987.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61平方米;年内举办了大型体育赛事甘肃省第十五届运动会。主要体育场馆有兰州奥体中心、兰州体育馆、西固区体育馆等。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兰州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059个,其中,医院118个,卫生院6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55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822个;有卫生技术人员4.5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58万人,注册护士2.23万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3年末,兰州市兰州市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有119.8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有76.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有342.1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领取人数有9658人;年末共有2.5万人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6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0.4万人享受五保户;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542个,其中社区服务站424个;共有社区养老照料机构和设施781个。

人居环境

2021年,兰州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296天、达标率81.1%,空气质量综合质量指数4.75,空气质量创新标发布以来最优水平,并连续8年持续改善。黄河兰州段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交通

综述

兰州市处于大西北的“十字路口”,是中国9大物流区域、10大物流通道和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已形成由铁路、公路、水路、航空4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有西北地区最为密集的铁路网,是新亚欧大陆桥和中国面向中亚、西亚开放的战略通道。陇海、兰新、兰青等铁路干线和京藏、连霍、乌玛等国家高速公路交汇于此。兰州中川国际机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航空港。

公路

2023年末,兰州市公路里程1万千米,其中等级公路1万千米。境内有京藏、连霍、连珠高速等5条中国高速公路交会。另有G341、G109、S103、S104等国省道干线过境。其中北京-拉萨高速公路境内长134.9千米,双向四车道,有皋兰县兰州西站、河口等5个出口,通往西藏自治区青岛—兰州高速公路境内长66千米,双向四车道,有甘草店、三角城等6个出口,通往青岛市兰州-海口高速公路境内长21千米,双向四车道,有兰州南1个出口。

铁路

截至2021年末,兰州市有陇海铁路、兰新、兰青、包兰等8条铁路干线过境,兰州铁路编组站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路网型铁路编组站。世界一次性建设里程最长的高速铁路从兰州直通新疆。兰新铁路I级铁路,通往乌鲁木齐市包兰铁路为I级铁路,通往包头市;陇海线为I级铁路,通往宝鸡市干武铁路为I级铁路,通往干塘。主要火车站有兰州站兰州西站皋兰站、秦王川站等。

航空

兰州中川国际机场位于兰州市永登县中川镇,是4E级机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航空港、国际备降机场,于1970年7月通航。机场跑道长4000米,宽60米,共有59个停机位。2021年,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217.1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7.31万吨,旅客吞吐量中国机场排名第26位。至2022年,兰州中川国际机场累计通航城市98座,执行客运航线184条,货运航线4条,运营航空公司35家;并运营了通兰州至拉合尔加德满都、卡拉干达等国际航线

航运

兰州市境内有通航河道黄河1条,总长88.4千米,为五级航道,最大通航能力为300吨级船舶。兰州市开通了大峡库区奇峡等观光旅游航线,建成金牛街、黄河母亲等水上公交码头,至2020年底,兰州市累计开通水运航线13条,水上巴士航线3条,通航里程达到13.2千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20年末,兰州市实现远郊3县1区城际公交全覆盖,累计开通城际、城乡公交线路98条,城乡公交线网总里程达到3401.9千米。

兰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全长25.9千米,共建成20个站点,串联了兰州市四个主城区,于2019年开通运营。2021年,轨道交通1号线全年客运量达6415.01万人次。

风景名胜

综述

兰州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人文景观旅游资源数量众多、类型多样,有古文化遗址、历史事件遗址、庙坛、陵墓、宗教文化中心、园林、碑刻、主题文化园、革命纪念地以及民俗旅游景观等;另外南北两山分布着寿山生态文化园、白塔公园、五泉山公园等众多自然景观景点。截至2022年,兰州市拥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40家,其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8家。

自然景观

白塔公园位于兰州市城关区黄河北岸,交通便捷,市内多路公交车可达。公园因山巅有白塔而得名。公园海拔1700米,占地面积300多万平方米,与黄河共同构成自然屏障,曾是军事战略重地。原塔在元朝末年便倒塌,现存白塔是朱祁镇时期内监刘永诚于重建。公园主体与山下的中山桥共同构成兰州地标。2021年1月,白塔山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兰州植物园位于兰州市安宁区西郊,距离市中心15千米。它是一个新型的综合性植物园,集参观、教学和植物资源保护等多重功能于一身。该园始建于1993年,占地3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约为34万平方米,拥有一个3万平方米的人工湖。园内的林木繁茂,树种多达100余种,其中包括珍稀的银杏和丝绵木等10余种树木。此外,花卉温室占地达7000多平方米,种植了100多个品种的花草,观赏花卉50多个品种,培育了70多种奇特的观赏花草新品种,它也是兰州市主要的花卉研制和培育基地之一。

石佛沟景区

石佛沟景区位于兰州市七里河区南部的阿干林区,1992年建为国家森林公园,总面积为63.76平方千米。园区高山森林与草甸地貌相结合,共分为四个园区:石佛沟、铁冶、七道梁和大尖山。其中双咀山海拔3124米,为园内最高峰,游客可以欣赏到兴隆日出和关山夕阳的美景。区内有丰富的植被,共有28科64属174种,白桦林、紫桦林、云杉及刺柏等针叶类林木,形成一个自下而上阶梯分布的植被带。区内的野生动物和鸟类也非常丰富,主要有林麝石貂小灵猫。另外,园区内还有佛音谷、七星泉碑刻、云林寺以及吉祥禅院等人文景观。2021年,石佛沟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人文景观

兰州水车博览园景区为“兰州古八景”之一,位于兰州市城关区滨河路。市内多路公交车可达。2005年对外开放。博览园由水车园、水车广场和文化广场组成。南大门为木架结构,形似双山,它分别象征着兰州的南山和北山;左边的水池象征黄河,寓意着兰州是山水相连的美丽城市。水车广场分布着数十轮水车,水车园内12架直径为16米的黄河水车依河而筑。2005年12月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青城古镇景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青城镇,距离兰州市中心约120千米。青城历史上是一座以水烟为主的货物集散地,现已成为甘肃省古民居保存最为完整的古镇之一。青城的自然环境优美,黄河穿境而过,主要的人文景观包括城隍庙、普济寺、青城书院、高家祠堂、小河人工湖等。此外,青城还有位于景区北端的黄河小三峡,全长14千米。一些电视剧如《老柿子树》和《黄河浪》等曾在青城古镇选景拍摄。青城古镇内有50余座民宅四合院古建筑,大多集中在城河、青城和新民三个村落中。多数建筑修建于清代康熙乾隆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年间(1821~1850年),以清代建筑为主。2015年,青城古镇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

龙源公园位于兰州市北滨河路,距离市中心2千米。2002年,龙源公园正式开始建设,2006年正式向社会开放。公园占地20亩,长300米,最宽处60米,直接毗邻黄河。公园整体以展示龙文化为主要内涵。公园共有多个景点,其中“龙”字主题雕塑中的“龙”字高9.9米。此外,公园还有龙生九子浮雕柱、龙图腾长廊、龙凤呈祥透雕等景点。2004年,兰州市政府又投资建设了千龙字碑廊等景点,扩大了公园的面积,达到约1万平方米。龙源公园交通便利,市内多路公交车可直接到达。

对外交流

人物

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