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生 :东莞康达制帽公司董事长

更新时间:2024-09-20 14:00

王兆生,1932年出生于泰国,籍贯东莞石排田边。东莞康达制帽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世界东莞社团联合总会永远会长、九龙乐善堂副主席、香港童军总会东九龙地域名誉会长、香港童军总会秀茅坪区会长、香港童军总会东九龙观塘区第十五旅旅务委员会顾问、东莞市荣誉市民、东莞市海外联谊会荣誉会长、东莞市归国华侨联合基金会副会长、香港王氏宗亲会副会长、香港荷里活狮子会会友、香港九龙乐善堂第二副主席、石排镇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创会会长。2009年荣获香港特区政府颁授荣誉勋章MH。

基本信息

王兆生,广东东莞人,东莞旅港乡亲、世界东莞社团联合总会主席、香港康达制造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九龙善堂主席、东莞市荣誉市民。香港特别行政区知名人士王兆生以“世界东莞社团联合总会”的名义,设立了“王兆生奖学金”,每年奖励东莞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分最高的学生。2002年捐建香港童军总会王兆生领袖训练学院。

其妻为香港知名企业家王熊秀云

个人经历

王兆生先生,1932年出生于泰国。年仅三岁就离开了亲生父母,后来移居香港在姑母家生活。1941年,正是世界大战期间,8岁的王兆生又随堂姐返回家乡石龙,时至1978年才与失散40多年的母亲相聚团圆,并奔赴香港定居。从小就有着勤俭节约、热爱劳动的王兆生一直没有改变自己的优良作风,在赴港定居前,他曾在石龙商业系统工作23年,工作成绩突出,表现极好,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赴港后的王兆生始终把目标定格在要干一番大事业上。赴港后的王兆生尽管生活很艰苦,但他要创下辉煌事业的决心却早已蠢蠢欲动。

刚到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王兆生,一家五口的住所仅6平方米,为了生计他干起了搬运工、包装工,长年在烈日下工作。无独有偶,特殊的工作就让勤奋好学的王兆生冒发出要寻求“制帽市场”的理想和念头。20世纪70年代末,那时香港市场上的帽子大多是从国外进口过来(实质由台湾省加工生产)。而当时的大陆刚刚开放,国门正准备打开时,聪明的王兆生意识到如果在大陆办起制帽厂肯定大有市场,前途光明。

1979年11月22日,王兆生带着在香港多年的积蓄及当时政府给他的退职金共2万多港元,重返家乡东莞石龙,办起一间简陋的朝阳太阳帽加工厂。可想到,仅凭2万元办厂,对于一个普通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商人来说简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而对当时的王兆生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了。两万元,还是他一家人到香港后,靠给人日夜做工和两夫妇早出晚归承包一家工厂的饭堂,一分一厘积挣下来的,也可以说是他全家的“血汗钱”。然而,拿着这笔有限的资金办起制帽加工厂的王兆生,则是想方设法节约开支,减少成本,就是再苦也不能让这梦寐以求的工厂失去。于是长期在香港特别行政区穿街过巷联系订单,寻求销路,成了王兆生的日常工作安排。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王兆生办厂第一单生意面对的是香港特别行政区一家“洋行”。当时的“洋行”老板对王兆生的生产能力持有怀疑看法,仅给了五打太阳帽的布料让王兆生试试加工。俗话说“人争志气火争焰”,心里纳闷着,让王兆生拍着胸膛向“洋行”老板保证一定会按质按时完成。接单后,王兆生顾不上吃午饭,马上用手袋装好布料,乘座当天回石龙的火车,在车上两个面包、一盒维他奶当午饭。回厂后,王兆生硬是带着熬夜赶制好的样品,第二天一早赶赴香港特别行政区,把货交到“洋行”老板手上。就这样,凭着磨练与毅力的王兆生,得到了“洋行”老板的另眼相看。从此,王兆生认定了无论面前有多大困难,只要有坚定的信心与毅力,成功的路也就不会太遥远。

十八年过去了,在经历了难以描述的创业道路上的种种艰辛后,岁月的风霜已染白了王兆生先生的头发。如今,他担任董事长的康达制造企业有限公司,已拥有厂房、宿舍、饭堂、能容纳600多人的电影院等各式建筑物面积4000多平方米,还有厂内宽阔的道路、花木园林的绿化区、灯光球场等共占地面积60000多平方米。公司的员工,从十八年前的30多人发展至如今的3000多人,其中包括各类专业管理技术人员300多名,具有日生产太阳帽150000顶的生产能力。康达公司生产的各种物料的高中档时款帽、货车帽和旅行帽,共200多个品种,3000多个款式。1994年康达集团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已分别通过国际、国内权威机构认证,取得了ISO9002的世界公认的产品品质优异证书,这是全世界制帽行业的第一个证书。1996年康达公司成为获香港政府颁发工业成就奖的10家企业之一。

“知足者常乐”是庸人的哲学。王兆生认为要发展,要扩大再生产,要干一番大事业,就要有自己做人法则,应严格要求自己。一旦有了自己的既定目标,坚决不能随便放弃。从办厂至今,5年、10年、15年、20年、25年,王兆生用自己的厂庆检验自己公司是否在进步。他说,每一届厂庆,他总要高兴好久,因为这就像农民种田一样,是一个丰收的季节。每一次厂庆,海内外的知名人士、省市的领导前往参观,就像给了他一个美好的评判,宛如评委给他打上了一个最高分。几十年来,他一边走一边“干”,人生中懂得最多的是创业难,守业更艰难。但他坚持,“干”可以舒筋活骨,可以调剂身心健康。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只有走南闯北,就会越干越年轻。”从办厂第一张订单到今天的康达制帽企业有限公司,从简陋的加工生产车间到今天公司发展成拥有7000员工,规模庞大的制帽厂,产品畅销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过七旬的王兆生则还在亲力亲为,还经常远渡美国、法国、荷兰、孟加拉等20多个国家,进一步拓展自己的业务。

物转星移,可以斗胆地说,王兆生一家历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与拼搏取得众多客户的信赖。东莞康达制帽企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不仅直接外销,而且还可来样来料订做,也可代客户设计、制造,形式多样,品种繁多。1995年,康达获得了全世界制帽行业第一个ISO9002证书。1996年,康达又成为香港政府工业成就奖10家企业之一。

关心社会 积德行善为公益

从小就有一颗仁慈仁爱善心的王兆生,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他一直以来都积极参与公益慈善活动,他还是王氏宗亲会的副会长,最近在他的带头倡导下,以他为创会会长又成立了世界东莞社团联合总会。作为一名港商,同是中国人。他认为,人在社会上不能只为挣钱,在一个社会大家庭,要有“仁爱”,人与人之间要有“善心”。

面对笔者的追问,他讲述了一个记忆犹新的感人故事。解放前,年仅7岁的王兆生带上16元钱坐火车去香港看望亲人,当时火车上有一个拖儿带女饿得有气无力的贫民向他讨钱。王兆生毫不犹豫,就将身上的16元钱送给他。那人感激得在地上连续向王兆生磕了三个头。

时至今日,王兆生一直乐善好施。他连续五年慷慨解囊,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东善堂”慈善公益事业,因王兆生乐意捐款,他被“乐善堂”聘为香港“王普渡”学校的“校监”监护着该校的教育发展。在家乡,王兆生时常惦记着家乡的发展,惦记着村中的父老乡亲。1979年以来,他在家乡石排镇投资办厂投资超过8000万元。他热爱家乡的福利事业,曾捐款300万元在石排燕岭办起了自来水厂,结束了家乡祖祖辈辈食水贵如油的历史。1997年,为支持全国第六届健美操艺术体操锦标赛,他拿出12万作捐助,为推动东莞市体育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王兆生用勤劳、智慧构建了他人生中一条闪光的金色大道。辉煌腾达的今天,王兆生不仅收获了播种的希望,也拾起了理想的“贝壳”,而且多次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从他的身上,我们可感受到:成功起源于强烈的企盼,孕育于痛苦的挣扎,是寻找自我,最终超越自我的一种结果。人要成功,就要有一种始终不渝的奋斗精神。他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却十分谦虚,并没有为此而感到满足。“顶顶称心,无可挑剔”,是他为公司提出的质量方针,成为“世界一流的供应商”是他的雄心壮志。发扬艰苦创业精神,不断创新,勇于进取,与世界同步前进,是他一贯的宗旨和目标。他决心继续不遗余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为家乡的经济发展,为国家的繁荣兴旺作出更大的贡献。

世界东莞社团联合总会创会 永远会长——主席

香港童军总会秀茂坪区 会长

香港童军总会东九龙观塘区第十五旅旅务委员会 顾问

广东省侨商投资企业协会 副会长

东莞市海外联谊会 荣誉会长

香港东莞同乡总会 永远会长

香港王氏宗亲会 副会长

九龙乐善堂 常务总理——主席-2007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