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胜 :沈阳化工学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总支书记

更新时间:2024-09-20 22:40

王国胜,博士,教授,硕士生指导教师,男,1965年12月生,山东莱州人,中共党员,现任沈阳化工学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总支书记兼科研副院长,入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千人层次”、“百人层次”,辽宁省教学名师,沈阳化工大学学科带头人。现为辽宁省硼工业协会理事。中国化工学会无机化合物酸碱盐专业委员会第三届无机盐行业硼化物专家。国家节能中心专家。

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硼、镁一维化工产品(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板等)可控制备及应用技术;手性配体的设计、制备及手性拆分技术;多相流(喷动床、移动床反应器)反应工程技术。参加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事厅科技计划项目等10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等14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6项。出版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获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两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两项。沈阳化工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主讲“化工原理”、“化工传递过程”、“高聚物加工传热学”等。

教学研究

参加和承担国家“十一五”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辽宁省“十一五”规划课题等5项,主编教材2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5篇。获辽宁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2项。辽宁省精品教材奖1项。

承担本科学生“化工原理”、研究生“化工传递过程”等理论和实践教学任务

研究领域

硼、镁一维化工新材料(纳米线、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板等)可控制备及应用技术;手性配体的设计、制备及手性(催化、合成与拆分)技术;多相流(喷动床、移动床反应器)反应工程技术。参加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辽宁省人事厅科技计划项目等13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等14项。公开国家发明专利20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辽宁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2项。出版著作1部。

经验交流

对学生,课堂纪律“严”与“松”,出席率必须保证,不点名,采取签约制,要求班长、学委组织学生上课,每天汇报出席情况(事前请假),采用一次无辜缺席即取消学生考试资格 的方法。对不愿上课的同学,晓之以理,比喻为去“市场买菜”,付了(家长的)钱而不拿买的菜一样。另一方面,上课时,在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情况下,可以活 动,甚至可以走动,放松身心。

对自己,课程讲授“精”与“用”,要求学生全部出席,必须从学生的心理要求出发,课程内容必须精心编制,准确讲授,逻辑性、连贯性要强,不允许出现错误。讲课语言必须精练,不拖泥带水。另一方面,对每一章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以及考点讲解要清晰,最重要的是知识点的“活用”,将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化工 厂中典型案例与知识点建立联系,使之“浅显易懂”,“经济实用”。让学生感到学而有用。

学生寄语

市场经济,要求学生,“一技”在身,甚至“复合”人才,目的,都是为了帮助“政府”、“企业”或“老板”提高经济效益,在市场经济的舞台上实现自我价值。一个不学无术的人是没有市场的。

教材建设

“十一五”期间,主编出版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化工原理》系列教材。在22年的本科教学工作中,坚持培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有用人才的教育思想,紧跟时代步伐,特别是国家十一五规划的“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以及“大型合成氨及甲醇”等化工建设战略部署调整时刻,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出版了适用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化工原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化工原理实验》等应用型教材。

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英文原版化工原理教材引入优秀生课堂,直接与世界接轨。采用案例教学法,将最新的生产实例、科研动态及国内外科研课题内容贯穿课堂,调动学生对科研及相关知识的兴趣;采用多媒体、双语教学改革;采用讨论归纳的方法进行教学难点分析,采用学生作业模板化办法,规定学生作业中写出本章学习总结,基本知识点、重点、难点以及考点、并用英语书写学习心得,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等与教师勾通。

素质拓展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指导本科生参加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获得国家铜奖一次、辽宁省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金奖、银奖一次,铜奖叁次。教学手段开发:多媒体网络教学手段的开发及利用,开发或参与开发了有利于学习化工原理知识的化工原理理论教学多媒体课件(中文版和英文版)、化工原理实验仿真课件、化工原理试验网络版考试题库、建立了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多媒体素材库等。通过多媒体课件以及仿真实验等教学手段的更新,实现了化工原理理论实践环节的教材、题库、习题集、电子教案、多媒体课件、仿真实验以及网络化考试的一体化建设,使得学生学习方便。

青年教师培养

先后指导青年教师王帮贺、张、张翔、毕颖、曹颖的化工原理理论与实践教学,从课堂学习、备课、讲解、提问、作业、讨论、考试等各个环节进行指导。现在已成为化工原理课程教学骨干。作为课程主持人,重视教学队伍建设,博士、教授已经成为教学骨干。先后有刘学贵获得学校优秀学术人才、省千人层次人才,孙怀宇、于三三等三名青年教师获得辽宁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重视学科领域建设,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被批准为辽宁省重点学科,在辽宁省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化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2009,6至2011,1,推荐张弢博士留学日本静冈大学,已学成回国。作为东北大学博士兼职副导师,在化工大学指导毕颖、曹颖在读博士研究生。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