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孝谦 :作家,代表作《痴圣》

更新时间:2024-09-21 04:34

王孝谦,男,汉族,1964年4月生,四川富顺人,中国民主建国会,1984年7月参加工作,四川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自贡市政协副主席,民建自贡市委主委。

人物履历

1981.09—1984.07,宜宾农校茶叶专业学习

1984.07—1989.11,富顺县农业局工作(其间:1987.11—1989.02,下派富顺县石农乡政府任乡长助理)

1989.11—1994.04,共青团富顺县委副书记(其间:1991.07—1991.12,抽调到双鹿乡开展“社教”工作,任工作队副队长兼工作组组长)

1994.04—1996.04,富顺县工商联(商会)会长(其间:1994.06—1994.12,抽调到县农药厂帮助困难企业,任工作组组长;1995.12,四川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毕业)

1996.04—2001.12,富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县工商联(总商会)会长

2001.12—2006.09,富顺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其间:2005.07—2005.12,南京市水县挂职任县长助理)(1999.09—2002.06,四川省委党校经济管理专业研究生班学习)

2006.09—2006.12,自贡市工商业联合会(民间商会)副会长

2006.12—2007.02,自贡市工商业联合会(民间商会)会长

2007.02—2016.07,自贡市政协副主席、自贡市工商业联合会(民间商会)主席(会长)(其间:2014.03—2015.02,抽调国家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副局长)

2016.07—,自贡市政协副主席、民建自贡市委主委

任免信息

2016年12月18日,政协自贡市第十五届一次会议闭幕,王孝谦当选为政协自贡市第十五届委员会副主席。

文学创作

作品

先后发表各类作品100余万字。著有小说集《痴圣》、《危房》、《永远的标记》,报告文学集《越过丘陵》,散文集《人生如茶》、《神奇的仙市古镇》(合作)及广播连续剧《君子魂》等。

有作品被收入加拿大大学教材和我国小学语文教辅资料。曾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和全国微型小说(小小说)年度评选一等奖等各级各类奖励多次。小小说集《永远的标记》被列入“中国小小说50强”丛书。

创作风格

《人生如茶》这个书名本身就富有浓厚的文化氛围。松乔先生以《对茶当歌》为题作序,锦上添花。读孝谦文章,深感既有茶的清纯,又有酒的酣畅。便想起了张大千的诗句:“佳兴忽来茶当酒”,用它来形容孝谦的为人为文,恐怕是准确的。

孝谦的散文,是一本人生大书,与时代同呼吸,与社会共步伐,和那些所谓“时尚散文”写口红,写服饰,写杨柳细腰,写美酒加咖啡的小摆设,不可同日而语。欧内斯特·海明威说过,“散文是建筑物,不是室内的装饰品。”孝谦与海明威心灵相通,主张不谋而合。他非常注重散文的选题,主题的提炼,文章的谋篇布局,却又让你看不出刻意的做作,斧凿的痕迹,更没有那种令人望而却步的“八股”味,耐人细品。看似信手拈来,却又意味深长,发人深省。这就是他散文的品味。这样的文章,书中俯拾皆是。

《飘花时季》,开头写北京市杨花似雪的自然景观,读者可能以为作为南方人的他,写乍到京城的一种感觉吧?其实他的笔没有停留在对风景的描述,而是由此引发出他对人生的思考。在长城上他和同行者偶遇三位来自四川省的姑娘,亲不亲故乡人,乡音让他们结伴同游。交谈中方知她们在故乡下岗,飘泊京城。返程时顺路把她们捎回三河市一家小旅馆,可是她们竟找不着早上离开的旅店了。后来几经周折,总算找到了早上出来的那个门。文章的结尾意味深长地写道:“也许飘泊仍是一种美,坚信飘花总会落下去与泥土融在一起的。”这时读者才恍然领悟:开头写杨华只是一个巧妙的伏笔,这个伏笔埋得自然,寓意深刻,毫无贴标笺的生硬感觉,水乳交融,浑然成趣。

孝谦写了好几篇关于童年的散文,其中《远去的童年》更是童真与酸楚交织,反映了那个时代特定的环境,天真的心灵上烙下了不可磨灭的迹印。他写了三件往事:偷吃豌豆,弃鱼取箕,买钢笔或皮带。他的童年肯定没有娃哈哈雪饼鲟鱼片,春荒时节能解馋的恐怕只有嫩豌豆了。偷吃也需要智慧,也要吃出名堂。他们不生吃,而是燃箕烧豆,味道好极了。但往往容易被巡山人抓获,押送给大人,虚惊一场。第二则弃鱼取箕,也十分有趣。到生产队的渔塘里,集体捞鱼,他摸到一条鲤鱼,正当喜悦,生产队长喊他拿鱼过秤,这一喊他才如梦初醒,原来鱼是要交公的,可是自家小撮箕却丢了,他立刻放弃了大鱼而去水中摸小撮箕。事情虽小,却反映了他从小就富有维护自身权益的本能,甚至让人想到所有制问题。第三则写他与祖母赶场,祖母要给他买根皮带,他却要买支钢笔,意见不能统一,连祖母想买的蒲扇也没买。后来他才知道祖母原本是大家闺秀,受过教育,在特殊的阶级斗争年代,常遭批斗。他后来用捡狗屎攒下的一角二分钱为祖母买了把蒲扇,祖母也给他一个意外惊喜,送了他一支钢笔。这三则故事,看似平淡,却深藏着刻骨铭心的无奈。孝谦立此存照,将来可以当家史流传,他的儿孙或许认为他讲的是海外传奇。其实,这正是当时真实的社会写照。他的价值远远超过文学的本身。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