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度庐 :中国作家

更新时间:2024-09-20 12:57

王度庐(1909~1977年),原名葆祥(后曾改为葆翔),现代著名武侠小说家、作家,笔名霄羽,北京人,满族,与“奇幻仙侠派”李寿民、“社会反讽派”宫白羽、“帮会技击派”郑证因、和“奇情推理派”朱贞木共称“北派五大家”。王度庐幼年父亲病故,靠母亲缝补浆洗度日,小学毕业后王度庐断续上过几年中学,后到北京大学旁听自学,在北京担任过小学会计、教员等,曾为一些报刊撰写过稿件。王度庐的早期创作多为社会言情小说,自三十年代中期改写武侠小说,至1938年,王度庐写出了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河岳游侠传》,是为“度庐”笔名首次见报。

在1937-1948年这十年间,王度庐创作了《洛阳豪客》《紫凤镖》《绣带金镖》《金刚玉宝剑》《新血滴子》《风雨双龙剑》《燕市侠伶》《宝刀飞》《龙虎铁连环》《风尘四杰》《春秋戟》《香山女侠》等武侠小说22 部之多。另外,“文化大革命”期间,王度庐被下放至农村时,作《洛阳豪客》《琼楼春情》等数十部作品。王度庐也写言情小说,如《虞美人》《海上虹霓》《琼楼春情》《翠陌路人》《朝露相思》《碧海狂涛》《小巷娇梅》和《绮市芳葩》等长篇小说十几种。

王度庐作为“北派五大家”之一,其悲剧侠情小说创作蜚声20世纪40年代通俗小说创作的文坛,他所作“鹤铁五部”,即《鹤惊昆仑》《宝剑金钗》《剑气珠光》《卧虎藏龙》和《铁骑银瓶》,是他“悲剧侠情”小说的奠基之作。王度庐的作品中所体现的悲剧意识恰与其所生活的时代相呼应,体现了历史性与时代性,并且对中国武侠小说传统有着扬弃与批判性继承。同时,王度庐继承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传统,重视小说的语言形式,遣词造句深受古典文学影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9年9月13日生于北京一户贫困的旗人家庭,原名葆祥(后改为葆翔),字霄羽。父亲在清宫管理车轿的机构里当小职员。

1916年父亲病故,家境日蹙,全靠母亲和姐姐为人帮佣及做针线维持生活。

工作经历

1924年旧制高等小学毕业。一面自学,一面当小学教员和家庭教师维持生活。开始向报刊投稿。

1931年受《小小日报》主办人宋心灯之聘,担任该报编辑。开始发表系列性的侦探小说,署名“霄羽”;也写短评,署名“柳今”。

先后任陕西省教育厅编审室校对员、《民意报》编辑。

1936年与夫人返回北平市,卖稿为生。

1940年至1945年先后任教于圣功女中和市立女子中学,同时仍写小说。

1953年秋与夫人到沈阳市,任辽宁省实验中学(后改名辽宁省实验中学)语文教员。

1956年入中国民主促进会,任该会沈阳市委委员;随后当选沈阳市人民代表,皇姑区政协委员。

1966年夏“文革”开始,受到冲击。

1970年春以退休人员的身份随夫人下放到昌图县泉头公社大苇子大队,不久转到泉头大队。

写作经历

民国九年时,得到一名友人帮助,在《青岛新民报》上发表武侠处女作《河岳游侠传》。

早期创作言情小说。有《琼楼春情》《落絮飘香》《冷剑凄芳》《翠陌归人》《朝露相恩》《海上红霞》《朱门绮梦》等。

1956年时,他曾一度当上沈阳市政协委员,但是又遇上文革,身份又被拨掉,可说一生十分坎坷,直至1977年为止,王度庐逝世,这才结束了悲苦的一生。

1938年6月1日至1945年夏,先后在《青岛新民报》发表了《河岳游侠传》《海滨忆写》《宝剑金钗记》《落絮飘香》《剑气珠光录》《古城新月》《舞鹤鸣鸾记》《卧虎藏龙传》《海上虹霞》《虞美人》《铁骑银瓶传》《寒梅曲》(未完)《紫电青霜录》。

1945年夏在青岛《民治报》连载武侠小说《金刀玉佩记》(未完)。抗战胜利之后,曾在青岛市摊商公会兼任文墨,但仍以写作为主。

1949年陆续撰写、出版小说《雍正与年羹尧》(即《新血滴子》)《风雨双龙剑》《绣带银镖》《宝刀飞》《燕市侠伶》(未完)《粉墨婵娟》《绮市芳葩》(疑未完)《洛阳豪客》《龙虎铁连环》(未完)《风尘四杰》《香山侠女》《金刚王宝剑》《春秋戟》(疑未完)《紫凤镖》等,多为中篇。

个人生活

情感生活

1935年与李丹荃女士在西安市结婚。

1974年与夫人落户铁岭市,与幼子王宏同住。

二子一女:长子王(1974年病逝)、女王芹、幼子王宏。

健康状况

1977年2月12日因病逝世。

个人作品

创作特点

艺术手法

30年代中期,王度庐改写武侠小说,以言情小说的笔法创造了武侠小说的一个新的天地。王度庐的特点,是能够充分把握江湖儿女内心的矛盾、人性的挣扎、爱恨交织的复杂情境,写情则缠绵悱恻、荡气回肠,写义则慷慨侠烈、血泪交迸,并因此谱成一部壮烈深沉的“武侠悲怆命运交响曲”使“剑胆琴心,侠骨柔肠”的书剑名士之气和恩仇江湖之情深入到武侠小说的灵魂深处。

1.描写朴实、简单:在王度庐的作品中,看不到诡谲的斗智争霸,也看不到华丽的武林奇学;事实上,在他的作品中"点穴"已经是一门十分深奥的绝技,更别说有轻功、内功的描写了;不过这样的文字不但不会令读者感到不能接受,反而有了另一种的感受,因为王度庐的作品虽然情节简单,却在朴实的描写中,透露出深刻的人性和爱情的成份,这在当时的武侠盛世,是另一种成功、独特的尝试。

2.悲剧思想:不只是武侠小说,事实上整个中国传统文学中,悲剧的结局一直是很少见的,但是王度庐的大部份作品却多半是悲剧结局,或许是因为自幼受尽穷苦的背景,使他有这种创作思想。王度庐式的悲剧并不是那种轰轰烈烈的牺牲,反而有点像是命运的作弄和世俗的无奈,似乎在向读者诉说着人间的现实与无情。

结语:与其它同期的作者如还珠楼主相较,王度庐的作品因为倾向朴实、简单,反而没有"枝繁叶茂、尾大不掉"的缺点,但是许多作品中,却常有“划蛇添足”的感觉,在原本已经可以结束时,没有结束,减低了读者想像的空间,这是十分可惜的地方。

人物评价

台湾省学者龚鹏程:“他们不断在‘求知己’,并将自己交付给知己或求知己的活动”,但是“知己一旦出现,即意味孤独的旅程业已结束,侠客孤独漂泊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此论颇具慧眼。阿鸾用小鹤之剑自吻,小鹤九华山归隐,李慕白俞秀莲终身压抑真情,玉娇龙与罗小虎一夕温存即绝尘而去,这些尽管有“封建观念”在作祟,但却恰恰成就了人物的“大侠”形象,令人感到同情与向往、感动与惋惜、寂寞与悲凉。一种带有本体询问意义的悲剧被作者笔酣墨饱地展示出来。

有些小资说,北京人不懂爱情。其实,北京文化的主流,或者说受到北京文化较多影响的人,是把爱情放到与“侠义”有关的文化系统中去整体衡量,而不是一张口就死去活来地爱呀爱的。王度庐正是从这个角度,不自觉地透露了一个北京作家的心理奥秘。你看从老舍萧乾,到王蒙王朔,哪个北京的大作家是“爱情至上”的?

参考资料

关于武侠_新闻中心_新浪网.新浪网.2022-02-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