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村镇 :山东省即墨市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0 20:33

王村镇位于即墨区东北部、王村半岛的中心,地处东经120°51′、北纬36°31′。镇东北与丰城镇相邻,东南与田横镇相接,西南与温泉镇相通,西北与金口镇相连,南濒山湾,北靠丁字湾,东西长10.5公里,南北宽6.1公里,总面积7688公顷。全镇海岸线长8公里,海滩面积1133.9公顷,是鱼、虾、蟹、海参、贝类等海产品的良好养殖场地,现已开发滩涂养殖对虾属、海参等品种。

地理环境

境内环镇连绵10座山头,海拔均在210米以下,总跨度18公里,面积8000余亩,山体属马牙沙和石渣土土壤,宜于林、果、茶、药材等经济作物的栽植。该镇交通条件较为便利,王刘路和大田路两条柏油路纵贯东西,滨海公路在王村境内有7.8公里。距青岛港码头85公里,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60公里,距兰村火车站60公里,距国家级商用港口山港17公里,距国家二类口岸码头女岛码头15公里。全镇辖35个行政村,2005年末全镇总户数12612户,总人口39333人。

行政辖区

王村镇下辖村:

文化

镇名由来

王姓居多的村名派生而名。

社会

基础设施建设

2006年,王村镇始终将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方面上,特别是“8.26”暴雨灾害后,党委、政府又多方筹集资金解决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促进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投资100多万元,整修了长3.2公里的振兴一路、长3公里的王车路;投资50万元对长4公里的田小路路基进行修扶硬化1公里;投资300多万元完成笔架山菩家楼和王家山小流域治理,其中王家山小流域治理被即墨区评为生态建设示范小流域;投资120多万元完成杨戈庄河治理、东王村塘坝建设、王村河中王村段河道治理、王家塘坝建设等一些亟需兴建的水利工程;投资80多万元,完成小丈水库、东王村塘坝、山口塘坝、周家塘坝的除险加固,确保了安全度汛;多方融资100多万元,完成大桥、小桥、黄庵、黑石庄、鲁家5个村庄的自来水建设,顺利通过上级的检查验收,大桥、小桥两个村庄克服村庄地势复杂、投入资金多等实际问题,把自来水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民心工程来对待,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多方筹集资金,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按时、按要求完成自来水建设任务,解决了群众多年来吃水难的问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好评。

养猪专业户—孟秀兰王村镇蒲湾头村村委委员,中共党员,现年45岁。她乐于钻研,吃苦耐劳,多次到青岛恒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大型养殖场学习养殖技术,在全镇率先提出科技化养猪理念。她利用从青岛恒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引进良种大约克夏种猪,采取自繁自养,在镇农业服务中心兽医学技术人员的指导下,用了一年的时间,由原来的4头发展到20多头后备母猪,育肥猪存栏400头,年出栏1000头,纯收入25万元。孟秀兰赚了钱,对周围村民震动很大,周边村民纷纷向她学习养猪。“一个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的富”,孟秀兰对左邻右舍询问技术的总是有问必答,有时扔下自己的事去给村民进行指导。在孟秀兰的带领下,蒲湾头村、黄官屯村、卧龙村等养猪热情空前高涨,饲养数量比过去翻了4倍,现存栏达2000多头,在成绩面前孟秀兰总是很谦虚的说:“作为一名党员,带领群众致富,这是我应该做的。”

经济

经济和社会发展概况

2006年,全镇辖35个行政村,总人口39379人,其中男19994人、女19385人。总面积76.8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662公顷。全镇完成生产总值7.2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1.27亿元、2.46亿元和3.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65.6%和21.1%。地方财政收入1121万元,财政支出2213万元。居民储蓄余额2.61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205元,比上年增加768元。

农业2006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2.42亿元,其中农业4090万元、牧业7447万元、渔业1.26亿元。粮食总产1.69万吨;花生总产1971吨;蔬菜、瓜类总产1.25万吨;水果总产2500吨。大牲畜年末存栏2314头,猪年末存栏1.21万头、年内出栏5万头,羊年末存栏1469只,家禽年末存栏78.41万只、年内出栏200万只。水产品总量1.13万吨,其中海洋捕捞1800吨、海水养殖9506吨、淡水产品产量40吨;海水养殖面积1142公顷,淡水养殖面积20公顷;机动船60艘、240吨、529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070公顷。主要特产有冬枣番薯、花生、对虾等。

工业2006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2.78亿元,增长20%。限额以上工业企业3家,工业总产值(现价)1.14亿元,工业销售产值(现价)1.07亿元,固定资产小计5620万元,资产合计8415万元,负债合计5538万元,利润总额1144万元,利税总额1874万元。限额以下工业企业20家,工业总产值(现价)6884万元,销售收入6686万元,上缴税金290万元,利润总额292万元,资产总计3996万元,负债总计1965万元,实收资本2316万元。

招商引资2006年,全镇引进外资企业1家,共有外资企业3家,年内合同利用外资20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31万美元。引进内资公司5家,共有内资企业8家,年内合同利用内资6100万元,实际利用内资5000万元。出口创汇82万美元。

各项社会事业2006年全镇有初中1所,小学8所,共有在校学生3693名;幼儿园10所,入园幼儿549名。有卫生院1所,医疗室(站)28个。人口自然增长率2.41‰,计划生育率100%。百户拥有电话75部,有线电视入户率53%。

经济发展

该镇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形成了工业、农业、加工业、养殖业、手工制作业等五大产业,共有针织、食品、海产品、冷藏加工、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皮鞋、饮料等20多个门类近百种产品,产品销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恒生源集团公司、京源食品有限公司、圣达针织有限公司、信义玻璃工艺品厂等一批骨干龙头企业。

该镇农业发达、物产丰富。2003年该镇有果园4000亩,年产干鲜果2000吨。已开发滩涂1.1万亩,养殖对虾属魁蚶、纹蛤、蟹等品种。年存栏大牲畜5000余头,猪1.6万头,家禽40万只。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一处规模较大的生态农业示范园,采取“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了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从而使畜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支柱产业。

该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自1996年被即墨区列为重点小城镇建设试点乡镇后,硬件设施日臻完善。镇内建有自来水供水系统,可提供充足的工业和生活用水;建有3.5万千伏安变电站1座,电力充裕;建有电信、邮政、农电办公楼,装有2000门自动程控设备及139GSM移动通信基站。有两条市乡路纵贯全镇东西并与即墨相通,距青岛港码头85公里,距青岛流亭国际机场60公里,距兰村火车站60公里,距国家级商用港口岙山卫港17公里,交通极为便利。同时,该镇的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建设为三产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

人口民族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