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宸 :王贵宸

更新时间:2024-09-20 21:09

王贵宸(1929年10月—2019年6月30日),汉族,吉林四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59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农经系。他的学术专长为农业经济、农村发展。1992年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19年6月30日,王贵宸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王贵宸的主要学术成就包括多部独著和合著的书籍,以及多篇论文。.

主要作品

独著:《中国农村经济改革新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中国农村现代化与农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中国农村合作经济史》山西经济出版社,2006。合著《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建立和发展》河北人民出版社,1984;《中国农村产业结构论》人民出版社,1991;《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2;《贫困山区发展道路选择—— 商洛农村开发建设研究》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论文:《联系产量的生产责任制是一种好办法》《农村经济问题》1980.1《试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经济关系》《农业经济学丛刊》,1980.4;《关于安徽包产到户 情况的调查报告》《经济学动态》1980.11;《论包产到户》《经济研究》

1981.1;《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农业》《农村发展探索》1984.4;《完善和发展农村合作经济》《人民日报》1986.10.10《1986~2000年中国农村产业结构综合研究报告》《中国农村经济》1987.7~9;《发挥“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作用》《农业经济问题》1993.10;《关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若干问题——兼答〈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编辑部》《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1997.10《关于改造小农的若干问题》《中国农村观察》1999.1。

人物评价

王贵宸同志是新中国培养的最早一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者之一。我从读研究生到毕业留所,一直在贵宸同志的领导下和指导下工作,受益良多。最后一次见面还谈起了土地制度改革的问题。他把社会科学研究看做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矢志不渝坚守在科研工作岗位,把一生献给了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他长期不懈地坚守科学研究,以自己的深厚学识、求实学风和杰出学品,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王贵宸同志作为农村改革研究前沿领域的先驱学者,面对社会上对关于包产到户是独木桥还是阳关道的激烈争鸣,他带领研究室一班人深入安徽农村等地开展调查研究,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撰写论文坚决支持包产到户,应用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理回应社会质疑,为中央最后下决心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淡泊名利,是王贵宸同志治学的毕生追求,他始终以回答中国发展重大现实问题为己任,长期坚持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他曾经在农村调研的路途上遭遇交通事故而身负重伤,但他初心不改,不畏艰辛,在职期间始终坚持行走于村庄田野。王贵宸同志曾告诫青年学者要像前辈学者那样,以赤子之心、“下地狱”的精神对待科学研究,他身体力行,践行了这一严肃的科学精神,他的一生是为人民做学问的一生。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