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 :第二版

更新时间:2024-09-21 00:10

《环境监测》详细说明了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技术方法、环境标准、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和现代监测技术。

内容简介

《环境监测》以监测对象为主线,基于环境监测岗位的监测任务、项目和方法,分别介绍了水和污水、大气和废气、噪声、土壤、固体废物、生物和放射性污染物的监测。

《环境监测》为高职高专环境类专业教材,亦可供其他各类学校环境专业师生及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目录

绪论1

第一节环境监测的概念、内容和类型1

一、环境监测的概念1

二、环境监测的内容2

三、环境监测的类型3

第二节环境监测的目的、特点和原则3

一、环境监测的目的3

二、环境监测的特点4

三、环境监测的原则5

四、环境监测的要求6

五、环境监测的发展7

六、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7

第三节环境标准8

一、环境标准的作用8

二、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9

三、环境标准简介10

本章小结13

第二章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14

第一节概述14

一、质量保证的意义14

二、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5

三、质量保证体系构成15

四、环境监测质量保证工作的现状16

第二节数据处理的质量保证17

一、基本概念17

二、可疑值的取舍18

三、测量结果的统计检验和结果表述20

四、直线回归和相关23

第三节监测实验室的质量保证26

一、名词解释26

二、实验室内质量控制28

三、实验室间质量控制32

第四节监测方法的质量保证35

一、标准分析方法35

二、分析方法标准化35

三、监测实验室间的协作试验36

四、环境标准物质37

本章小结40

第三章水和污水监测41

第一节概述41

一、水和水体污染41

二、水体监测对象和目的42

三、水体监测方法42

四、水体监测项目43

第二节水样的采集45

一、采样前的准备46

二、地表水的采集47

三、地下水的采集52

四、水污染源的采集54

五、底质样品的采集56

六、流量的测量57

第三节水样的保存和预处理59

一、水样的运输59

二、水样的保存60

三、采样记录和水样标签60

四、水样的预处理64

第四节物理性质的监测68

一、水温68

二、色度69

三、浊度70

四、残渣70

五、透明度71

六、电导率(电导仪法)72

七、臭73

第五节金属化合物的监测74

一、汞74

二、镉76

三、铅77

四、铜77

五、锌78

六、铬78

七、其他金属化合物79

第六节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监测80

一、pH值80

二、氟化物81

三、溶解氧82

四、硫化物84

五、化物85

六、含氮化合物86

七、90

八、阴离子洗涤剂91

九、总磷91

第七节有机化合物的监测92

一、化学需氧量92

二、高锰酸盐指数94

三、生化需氧量94

四、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96

五、挥发酚97

六、矿物油99

第八节水体污染的生物监测100

一、水体污染生物监测原理100

二、生物群落法101

三、细菌学检验法103

第九节底质监测105

一、底质监测的目的105

二、底质样品的制备105

三、底质监测107

四、活性污泥的测定107

第十节实验109

实验一污水悬浮物的测定109

实验二色度的测定110

实验三浊度的测定111

实验四六价铬的测定112

实验五汞的测定114

实验六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中的铅117

实验七氨氮的测定119

实验八溶解氧的测定122

实验九化学需氧量的测定123

实验十生化需氧量的测定125

实验十一酚类的测定128

实验十二总大肠菌群的测定130

本章小结134

第四章大气和废气监测135

第一节概述135

一、大气和大气污染135

二、大气污染物136

三、大气污染源136

四、大气污染物的特点136

五、大气监测项目及监测目的137

第二节大气样品的采集137

一、收集资料、调查研究137

二、采样点的布设138

三、采样方法和采样仪器140

四、采样效率和评价方法145

五、采样记录145

六、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与气体体积换算146

第三节标准气体的配制147

一、标准气体的制取147

二、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148

第四节大气污染物的监测151

一、二氧化硫151

二、氮氧化物152

三、一氧化碳153

四、臭氧154

五、总烃和非甲烷烃155

六、氟化物156

七、硫酸盐速率157

八、总悬浮颗粒物158

九、可吸入颗粒物159

十、自然降尘159

十一、总悬浮颗粒物中主要组分160

第五节大气降水的监测162

一、采样点的布设162

二、采样163

三、监测项目与监测方法164

第六节大气污染源监测164

一、大气污染源164

二、污染源样品的采集165

三、基本状态参数的测定167

四、含湿量的测定169

五、烟气组分的测定171

六、流动污染源172

第七节大气污染生物监测173

一、大气污染生物监测173

二、植物在污染环境中的受害症状和特点173

三、监测方法174

第八节室内环境污染物监测176

一、室内样品的采集176

二、室内污染物监测177

第九节实验181

实验一二氧化硫的测定181

实验二二氧化氮的测定184

实验三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186

实验四硫酸盐速率的测定189

实验五甲醛的测定(酚试剂分光光度法)190

本章小结192

第五章噪声监测193

第一节概述193

一、基本概念193

二、噪声的特征196

三、噪声的叠加和相减197

第二节噪声评价200

一、响度、响度级200

二、计权声级201

三、等效连续声级202

四、累计百分数声级203

五、昼夜等效声级203

六、噪声污染级204

七、倍频程204

第三节噪声监测205

一、噪声监测仪器205

二、噪声监测程序207

三、噪声监测208

第四节实验214

实验一环境噪声监测214

实验二扰民噪声监测216

本章小结217

第六章土壤污染监测218

第一节概述218

一、土壤污染218

二、土壤污染特点和类型219

第二节土壤样品的采集、制备220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220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224

三、土壤样品预处理225

第三节土壤污染物监测226

一、土壤监测目的226

二、土壤监测方法227

三、土壤监测227

第四节实验230

实验一土壤中镉的测定230

实验二土壤有机氯农药(PCB)的测定232

本章小结234

第七章固体废物的监测235

第一节概述235

一、固体废物235

二、固体废物特性236

三、固体废物的危害237

第二节固体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237

一、样品的采集238

二、样品的制备239

三、样品保存240

第三节固体废物监测241

一、固体废物有害特性的监测241

二、生活垃圾的特性分析243

本章小结245

第八章生物污染监测247

第一节概述247

一、生物污染形式247

二、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迁移248

第二节生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251

一、植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251

二、动物样品的采集和制备253

三、生物样品的预处理254

第三节生物监测方法255

一、生物监测方法255

二、生物监测256

第四节实验257

实验一粮食中六氯环己烷滴滴涕残留量的测定257

实验二鱼中甲基汞的测定258

本章小结260

第九章放射性污染监测262

第一节概述262

一、基本知识262

二、放射性的分布263

三、放射性度量单位265

四、放射性监测对象、内容和目的266

第二节放射性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267

一、放射性样品采集267

二、样品的预处理268

第三节放射性监测方法269

一、放射性监测仪器269

二、环境空气中的标准测量方法272

三、水质放射性监测273

本章小结274

第十章现代环境监测技术276

第一节连续自动监测276

一、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组成276

二、连续自动监测项目277

三、常用连续自动监测仪器279

四、便携式测定仪280

五、监测车和监测船281

六、应急监测281

第二节遥测技术284

一、遥测方法285

二、遥测实例287

本章小结288

附录290

环境监测报告290

参考文献295

参考资料

环境监测(第二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01-2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