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上海研究论丛 :现代上海研究论丛

更新时间:2024-09-20 21:25

《现代上海研究论丛》是2010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现代上海研究中心。

引言

上海市闵行区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前沿,在上海市腹部,拥有水、陆、空立体化的完备交通网络,是沿海城市中交通条件最快捷便利的地区。如此优良的地理位置为闵行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天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闵行区的产业结构情况可以用“二三一”来概括,即以第二产业为主,其次是第三产业,最后是第一产业。以外向型经济为龙头的闵行经济,连续10年保持快速健康增长,GDP和财政收入自1994年至2003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2.5%和28.4%。尽管闵行区人口自然变动持续处于低增长和负增长状态,但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对外来人口形成了强大吸引力,所以闵行区成为上海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来沪流动人口汇集地之一。选取这样的地区进行大样本量(共收到2156份有效问卷)的随机抽样调查,可以得到有关流动人口就业的准确信息,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以及由此得到的有关大城市流动人口就业情况的结论具有一定代表性。

国际上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在研究青年就业问题时,通常定义15—24岁年龄段的人为青年人。如果按照这个定义,根据200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第二期简报中的数据,青年人占流动人口总数的比例为65%。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将15—34岁年龄段的人定义为青年人,这在与国际上的研究相比较时出现了很多的麻烦。张丽宾在2005年针对中国青年就业问题的抽样调查问卷中,规定调查对象为15—29岁的青年人。笔者认为,这一定义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人受教育的年限不断延长,将24岁作为青年人的年龄上限太小;另外中国人一向认为“三十而立”,因而将34岁作为青年人的年龄上限又太大。以下的相关研究中就采用15—29岁年龄段的人作为青年人的定义。已有的青年农民工就业现状特点的相关研究大多数是泛泛而谈,没有比照流动人口的其他人群进行详细的描述与解释,从而突出这部分人的特殊性,这也导致了其中提出的相关对策建议等针对性不强,难有实效。本文基于流动人口群体内部分化为几个各有特色的亚群体的假设,根据我们2005年对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的抽样调查数据,用对比的方法分析了总调查人口中的15—29岁的青年人的就业特点,这部分人所占比例为65.6%,如果在就业特征方面青年农民工与其他年龄的流动人口具有不同的特点,那么其在就业当中碰到的问题也与其他年龄的就业人口不同,因此,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时就应该要注意到这部分人的特殊性。

内容简介

《现代上海研究论丛(7)》为2008年度上海社科界关于上海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历史各领域相关课题研究的论文选编,分为经济与城市建设、社会与城市管理科学教育与城市文化、史料考证与口述共四大板块,另附编者撰写和编制的《2008年现代上海研究综述》和《2008年现代上海研究部分文章目录索引》。大体而言,因2008年正值改革开放30周年,所以对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的研究和思考,成为《现代上海研究论丛(7)》在思路开拓和纵深方面的一个特色。题材上,横向以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为主,比较多地围绕着建设“四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展开。多角度的关于科教兴市和都市文化的研究,也是《现代上海研究论丛(7)》的一大亮点。此外如邵雍的《1933年上海反战大会述略》、毛和利等整理的《和秦鸿钧烈士一起战斗到黎明》(韩慧如)等,分别体现了近现代上海历史研究在档案文献和口述史料开发整理方面的成果。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