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中江经济圈 :珠中江经济圈

更新时间:2024-09-20 14:15

珠中江阳经济圈是指由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三市地处珠江口西岸的地区,珠中江经济圈南连澳门,北接广佛都市区,东通(港珠澳大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承粤西地区,扼西江黄金航道出海口,是广东省的重要门户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一极。珠中江三市地理上紧密相连,改革开放前同属佛山地区,后分别独立成为地级市行政区,历来经济社会生活紧密相融,具备紧密合作和一体化发展的良好基础。气候条件南亚热带与热带过度型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高等学府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香山大学五邑大学阳江市应用型本科院校等。

阳江主动融入珠三角迎来新的历史机遇!近日,《阳江市人民政府关于阳江市加入珠中江经济圈的请示》获省政府批复,批复原则同意阳江市按“3+1”(珠中江+阳江)模式参与经济圈建设,同时建议阳江市与珠中江之间主要依托珠海市—阳江对口帮扶,重点加强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社会民生事业、区域环境治理等方面对接合作,逐步带动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发展。

经济基础

,已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珠海逐步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家电电气、精密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和电力能源业等主导产业,经济发展质量较高。中山经历了传统产业集群不断升级,新兴产业集群不断产生的发展过程,形成了电子电器、五金家电、灯饰光源、装备制造、健康医药、纺织服装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江门市在交通及海洋装备、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包装印刷及纸制品、食品饮料,现代农业等方面基础较好,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后发优势。三市通过分工协作、错位发展、优化布局,能够打造区域共同市场,建立起一体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自然环境

珠海市中山市、江门三市的土地面积分别为1654平方公里、1800平方公里和9541平方公里。珠中江的地形地貌丰富、河网纵横交错、生态环境优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三大都市经济圈中具有明显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珠海已建成为一座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蓝天白云、青山绿水;中山是著名的宜居城市,为高品质生活、为经济可持续发展预留了足够的资源和空间;江门市是著名的园林城市,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在环境联防联治上的共识,有助于三市共建宜居宜业的优质生活圈。

历史文化

珠中江地区文脉相承、人脉相联,发源自香山县地区(包括中山市珠海市、澳门)的香山文化和“中国第一侨乡”江门的独特侨乡文化,两种中西交融痕迹明显的文化在此交相辉映,奠定了珠中江深厚的文化底蕴。三市拥有众多的历史人文资源,为共同打响区域文化品牌和开发区域旅游提供了雄厚的基础。

交通网络

已建成的京珠高速、中江高速公路广东西部沿海高速公路江珠高速公路四条高速公路连接珠海、中山、江门市三市。即将建成的广珠西线高速全线、港珠澳大桥及其连接线以及远期的中开高速将完善珠中江三市便利的高速公路网络。随着广珠城际轨道正式通车以及广珠铁路等轨道项目即将建成,填补了珠中江在铁路交通上的空白,加强珠中江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衔接。

指导思想

根据《规划纲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在积极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总体框架下,遵循“政府推动、市场主导,资源共享、错位发展,平等协商、互利共赢”的原则,打破行政体制障碍,创新合作机制,促进要素合理流动,重点在规划统领、交通先行、对接港澳、服务粤西、产业协作、环境共治、科技交流、应急协同等八个方面开展紧密合作,全面提高区域发展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合作重点

规划统领

在省的统一协调下,加强三市之间发展战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有关重大专项规划的衔接,制定本区域发展规划和实施策略,探索建立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规划和政策机制。

交通先行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共同推进港珠澳大桥广珠铁路、沿海铁路、广珠及广佛珠城际轨道交通、广珠西线高速等途经区域内的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完善区域城际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快速干线网络,推动区域内海港空港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珠三角西岸城市与广佛肇、深莞惠经济圈的交通基础设施衔接和合作,建设开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对接港澳

充分发挥三市资源丰富、腹地广阔的后发优势,共同加强与港澳经济合作,主动承接港澳现代服务业的扩张与城市功能的辐射,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高水平的开放型区域经济新格局。积极做好港珠澳大桥连接线的规划建设,进一步深化与港澳合作,提升三市产业发展水平和服务港澳水平,为实践“一国两制”、维护港澳长期繁荣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服务粤西

密切沟通粤西地区有关城市,服务带动粤西经济社会发展。积极配合“双转移”工作,建立互助互补多元化的合作平台。推动区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共同提升海港空港资源优势,加快区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步伐,构筑融合粤西在内的物流体系和制造业基地,逐步缩小珠江东西两岸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促进全省的协调发展。

产业协作

发挥三市各自产业优势,重点发展与区域定位和城市功能相适应的产业。加强三市产业协作,实现错位发展,合理布局产业和项目,避免无序竞争和重复建设。支持区域内企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广泛开展合作。探索以旅游业协作为突破口,整合三市旅游资源,打造区域特色旅游。构建区域服务和创新中心,加强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形成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环境共治

以水环境污染和空气污染联防联治为突破口,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环境污染的共同治理,改善区域整体环境质量,率先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信息共享,共同监测大气污染和水域污染情况,及时通报环境保护信息。建立区域污染联防联治机制,加强相邻生态功能区合作。推进西江流域、珠江河口及沿海区域的污染综合治理,合力整治大型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等区域污染,探索建立区域环保排放、收费、治理的统一标准。

科技交流

促进科技要素高效配置和合理流动,构建开放融合、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区域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设,提升区域基础研发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创新资源共享。深化创新产业合作,提升创新产业整体竞争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合作,完善区域资金融通网络和金融服务体系,建立区域人才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要素高效流动。

应急协同

切实加强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协作,建立紧急事务协调处理机制,加强三市在治安、疫情、食品药品安全、突发环境安全事件和防灾减灾方面的应急协作共管。联合建设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

合作情况

2013年是推进珠中江经济圈建设的重要一年。经过认真研究和协商,三市梳理筛选了包括合作规划衔接、基础设施对接、环境保护治理、产业发展协作、民生服务一体化等方面的26个合作项目。

在推进交通一体化方面,2013年将完成《珠中江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编制,加快推进广佛江珠城际轨道和香海路、中开高速公路等8条重点跨界道路建设,进一步完善跨界公交网络,以交通为先导推动珠中江经济圈加快建设。

在环境共治方面,将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和珠三角清洁空气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前山河三期工程治理,开展以电厂脱硝工程为重点的区域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加快建设生态景观林带,共同打造美丽宜居环境。

同时,将大力推进产业协作,以共建共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突破口,引导珠中江产业一体化发展,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竞争有序、错位融合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推进公共服务对接,以医疗社保服务对接工程和旅游同城化工程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在教育、医疗、社保、文体、人才服务、应急管理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加快构建便利、优质的区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首届珠中江草莓节开摘

参考资料

今日要闻 >> 珠海要闻.珠海新闻网.2013-12-2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