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中医药大学 :中国甘肃省境内高校

更新时间:2023-04-22 17:25

甘肃中医药大学(英文:Gans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坐落于中国甘肃省,是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甘肃中医药大学同时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甘肃省牵头指导单位、西北地区唯一一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中医药类高校。

学校起源于1978年创立的甘肃中医学院。1989年,在甘南州卫生学校藏医学专业基础上创办藏医系,后续发展为藏医学院。2014年,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201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2018年,教学及行政整体迁入新建立的和平校区,作为办学主校区,同年,学校顺利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截至2024年5月,甘肃中医院大学总占地面积为2041.61亩,有和平校区、五里铺校区、定西校区和甘南校区4个校区,教职工人数为1118人,专任教师926人,全日制在校生19768人,其中本科生15400人,专科生583人,硕士研究生3459人,博士研究生229人,留学生97人。学校本部设有16个教学机构,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本科专业数量为34个,具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在2024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甘肃中医药大学排名第69位,全国参考排名第491位。

历史沿革

甘肃中医学院

1978年,甘肃省革命委员会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成立甘肃中医学院的报告。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的报告,决定恢复和增设一批普通高校,其中有甘肃中医学院。后经教育部批准,甘肃中医学院成立,设制中医、中药专业。

1989年,在甘南州卫生学校藏医学专业基础上创办藏医系,后续发展为藏医学院。199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28号文件通知,甘肃中医学院针灸学专业为第四批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93年,为探索古方古药的教学与临床实践,敦煌医学馆落成。2008年3月敦煌医学研究所成立。

2009年,甘肃省召开省学位委员会第九次会议,经过专家投票表决,甘肃中医学院成为甘肃省2008—2015年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

2010年5月,“敦煌医学文献整理与应用研究中心”被确定为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2013年,甘肃中医药大学在乌克兰挂牌成立首家“岐黄中医学院”。2014年,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整体并入。11月,学校在吉尔吉斯斯坦开设“中医中心”,运用中医技术和中医药产品开展临床医疗服务。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5年,学校正式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同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批准,甘肃中医药大学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

2016年10月1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署协议共建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校正式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

2017年甘肃中医药大学获批成为“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院校。7月,获批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海智计划”甘肃工作基地丝绸之路中医药发展研究院工作站,并以此为桥梁,加强与国际科技团体的联系,搭建国际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的平台。

同年,和平校区一期项目部分完工并投入使用。2018年,教学及行政整体迁入成为办学主校区,并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23年,甘肃中医药大学获批中药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学校规模

院系情况

学院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本部设有16个教学机构。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150家实践教学基地(含10所附属医院)。共开设34个本科专业。

附属医院

截止2024年5月,甘肃中医药大学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

师资情况

截至2024年5月,学校现有教职工1118人,其中专任教师926人。现有国医大师2人,全国名中医6人,双聘院士4人,岐黄学者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0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915人,1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1人被评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3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63人荣“甘肃省名中医”,11人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专家”,16人获“甘肃省高校教学名师奖”,13人获“甘肃省园丁奖”,38人获“甘肃省高校青年教师成才奖”,23人入选甘肃省“333”“555”人才工程,7人入选甘肃省高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21人被选拔为甘肃省领军人才,27人被选拔为甘肃省卫生厅领军人才。

学科建设

截止2024年5月,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一级学科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具有同等学力人员硕士学位授予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培养权。;现有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3个省级特色学科(A类)、7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学科、9个甘肃省医疗卫生重点学科。

教学情况

截止2024年5月,学校有34个本科专业,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0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6门。

合作交流

截止2024年5月,甘肃中医药大学与俄罗斯等多个国家共建了9所“岐黄中医学院”和6个“中医中心”,与美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及地区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友好合作关系。此外,2022年,甘肃中医药大学被教育部列入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对口支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与学校第二附属医院签订合作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框架协议。

学术研究

科研资源

学术期刊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

《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与1984年创刊,双月刊,是由甘肃省教育厅主管、甘肃中医药大学主办、国际公开发行的中医药综合性学术刊物。期刊设有专家诊疗经验、理论研究、学术探讨、学术争鸣、实验研究、临床研究与报道、针灸推拿、中药研究、工艺研究、技术与方法、教学研究、文献综述、百家园等栏目,以及敦煌研究、藏医藏药、陇上医家、甘肃道地药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专栏,是《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中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期刊。

《中医儿科杂志》

《中医儿科杂志》2005年创刊,双月刊,是甘肃中医药大学和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全国唯一中医儿科专业杂志,是中华中医药学会系列期刊之一。期刊主要报道中医儿科临床、科研与教学成果,设有名家真传、专题笔谈、专家诊疗经验、实验研究、教学研究、文献综述、临床研究与报道、儿童养生保健、医案医话、中药研究等栏目,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等多家大型数据库全文收录。

图书馆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图书馆拥有纸质文献总量达98.6763万册,电子图书249.5万册,学位论文997.02万册,音视频2.02万小时,电子期刊112.2万册。拥有各类数据库或平台共28个,其中外文数据库6个。自建数据库3个(甘肃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数据库、甘肃中医药大学古籍特色库,甘肃中医药大学馆藏书目数据库)。2022年,新增纸质图书3.45万册,文献资料购置经费567.00万元,其中纸质图书和期刊购置经费共计210万元,电子资源购置经费共计357万元。折合图书资源总量为172.03万册,生均图书72.61册。

科研平台

截止2024年5月,学校现有1个敦煌医学与转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实验室,5个甘肃省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甘肃省科普示范基地,1个甘肃省道地中药材种质资源库,2个甘肃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甘肃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2个甘肃省高校新型智库,1个甘肃省高校产业研究院,2个省级工程实验室,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实验动物省级行业技术中心,3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科研成果

截止2024年5月,甘肃中医药大学承担国家、省部级和其他科研课题1042项,以第一单位获得各类科研成果奖励93项,获国家专利159项,出版学术专著及教材533部,发表学术论文2746篇。在2019年,甘肃中医药大学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7项,以第二完成单位获奖4项。李应东教授在当归规范化种植、有效组分分离、抗辐射产品研发方面的专利荣获2019年度“甘肃省发明专利人奖”。此外,甘肃中医药大学还以第一完成单位完成的“甘肃珍稀濒危中藏药资源评价模式构建与可持续利用”荣获2019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学校排行

在2022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甘肃中医药大学位列全国第64位。

在2023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甘肃中医药大学位列全国第74位。

在2024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甘肃中医药大学位列全国第69名,全国参考排名第491位。

现任领导

校友情况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5月,甘肃中医药大学和平校区、五里铺校区、定西校区、甘南校区已形成“一校四区”的办学格局。

和平校区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和平开发区中医大道1号。和平校区坐落于兰州市和平开发区,占地面积1050亩,是学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教育基地。

五里铺校区

通讯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定西东路35号。五里铺校区占地面积105亩,地处黄河名都金城故地“精致兰州”主城区,集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中药创新研究院于一体,是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继续教育基地。

定西校区

通讯地址: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永定西路13号。定西校区占地805亩,坐落于定西市,前身是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2年起各类专科专业停止招生,全面开启本科教育发展之路,共开设中药学、护理、医学检验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汉语言文学等18个本科专业。设有医学教学部、药学教学部、人文教学部、学前教育与体艺教学部、理科教学部共5个教学机构;有各类实验室30个,实验仪器设备6793台,校外实习实训基地70个。

甘南校区

通讯地址:甘肃省甘南州合作市人民东街52号。甘南校区坐落于甘南州合作市,占地81.61亩,校区拥有甘南藏族自治州卫生学校,以及在此基础上成立的藏医学院,配备藏医唐卡、藏药标本、藏药炮制等31个特色实验室,在州内外拥有30余家教学实习医院。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主体是一栋具有传统中国特色重檐结构的楼宇,古色古香的传统风格与现代特色的美感共存,不仅寓意学校未来层层递进,还体现出学校文化和浓厚;中草药叶子体现了校园传统中医文化;圆内中上方为汉字“甘肃中医药大学”,下方为“甘肃中医药大学”的英文字样,表明甘肃中医药大学是一所向国际开放的大学;颜色上蓝色代表的医疗,土黄色代表中药,两者相结合即传统又不失现代感。

校训

甘肃中医药大学的校训是“勤奋、严谨、继承、创新”。

做人要勤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与行动。勤奋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使人内在的潜力才会得到更大的发展。

做人要严谨。严谨地做人来自于强烈的责任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责任,严谨地做人要通过加强个人修养来实现。荀子《劝学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行而行无过矣。”表明做人严谨要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所谓“继承”,需要掌握中医药学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要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研究整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医药学形成于先秦,经过不断创新,汲中国古代哲学和科学的精华,取各国医学精华,历经几千年至今指导着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这些史实鼓励着学子坚持创新,勇于创新。

校歌

歌名:草木仁心

作词:杨玉鹏

作曲:赛音

演唱:刘洺君、李炜鹏

歌词:启航的梦,种在鸽子楼。济世的情,随着黄河流;医者之心,仁术来铸就。岐黄大业,勤和写春秋。一把药草,浩古经,先哲教诲,永远铭记心头;一根银针,博约众长。玉汝于成,练就回春妙手。

学校荣誉

2019年,甘肃中医药大学获得“交通安全先进单位”称号。

2020年,甘肃中医药大学获得“2020年度全省交通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2020年,甘肃中医药大学获得“甘肃省2020年节水型高校”荣誉称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