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甘肃省武威市境内高等职业院校

更新时间:2024-09-20 19:36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Gansu Polytechnic College of Animal Husbandry \u0026 Engineering)位于甘肃省武威市,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备案成立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隶属甘肃省农牧厅

学校前身可以追溯到1952年9月成立的甘肃省畜牧学校和创建于1958年的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2004年6月两所学校合并组建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移交甘肃省教育厅管理。2010年7月,学院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为“甘肃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占地2200亩,其中校园800亩,实习农牧场1400亩。校舍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固定资产5.2亿多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亿多元。图书馆藏书60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中外文期刊300多种。学校办学规模10000人。教职工360人,外聘教师87人,其中专兼职教师321人,教授32人、副教授117人、高级技师36人。硕士、博士130人,“双师型”教师249人。建有8个二级学院9大专业类群53个专业。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东端的古丝绸之路重镇——武威市凉州区黄羊镇。由始建于1952年的原甘肃省畜牧学校和始建于1958年的原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两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而成。

1952年经西北军政委员会畜牧部提请西北军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以【1952】财经农字第6652号批准,学校在西安成立,原名西北畜牧兽医技术学校,直属西北畜牧部领导。面向西北五省区培养中等畜牧兽医转业干部。

1953年,陕西武功农业学校畜牧科并入,学校改名为西安畜牧学校。

1954年,西北行政委员会(原西北军政委员会)撤销,学校移交甘肃省。

1956年甘肃省畜牧厅在原武威县黄羊镇选定新校址,并开始动工建校。

1958年,学校迁入黄羊镇,更名为甘肃省畜牧学校。同年,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也在黄羊镇建成招生。

1960年,经甘肃省畜牧厅提请甘肃省委同意,成立了“甘肃省畜牧兽医专科学校”与畜牧学校为同一组织机构;同年,经甘肃省政府批准,甘肃省武威农业机械化学校升格为“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院”。

1961年,根据甘肃省教育厅提出的“关于全省高等学校调整方案”,甘肃省畜牧兽医专科学校和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院相继撤销,两校均恢复原校名。同年5月,张掖农业机械化学校和农垦干校并入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

1962年5月,两校奉命停办。甘肃省畜牧学校与西北畜牧兽医研究所黄羊镇实验牧场合并,成立了甘肃省畜牧学校实习牧场;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与省农科院、古浪县拖拉机站合并,成立了甘肃省黄羊镇拖拉机站。

1962年底和1963年初,两校奉命复办,各自恢复了原校名。1963年9月,两校均恢复了普通中专招生。

1964年两校停办时保留学籍的学生复课。同年,平凉拖拉机技工学校并入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军宣队、工宣队相继进驻两校,组织开展“斗、批、改”运动。

1969年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实习工厂改为甘肃省第二拖拉机配件厂,学校附属于工厂,成为“厂办校”。

1970年,甘肃省畜牧学校下放给武威地区,更名为甘肃省武威地区畜牧学校。

1975年经甘肃省革命委员会下文恢复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厂校分家。

1977年高考恢复,两校开始招收统一高考的高中毕业生,学制三年。

1978年,武威地区畜牧学校归属省管,隶属甘肃省农牧局,恢复甘肃省畜牧学校校名。

198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94年,学校再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2000年,学校经教育部专家组评估验收,第三次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专业学校;同年,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学校招收“3+2”高职生。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4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甘肃省农业机械化学校和甘肃省畜牧学校合并成立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005年5月18日,举行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成立挂牌庆典。同年,在部分专业招收中专学生的同时,各高职专业开始招收三年制高中毕业生。

2010年7月,学院被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确定为“甘肃省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2017年5月,学院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培育学校。

2020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示范基地。

2021年5月,学校被评为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

2021年2月,学校被确定为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单位。

2022年5月,学校被确定为甘肃省绿色学校。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建有畜牧科技学院、兽医科技学院、宠物科技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农机与汽车学院、智能与信息学院、经贸与人文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畜牧兽医(宠物)、葡萄与葡萄酒、食品药品、机械电子、农机汽车等9大专业类群53个专业。

参考资料

教学建设

学校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大力实施“‘1+6’教学质量提升、‘181’大学生素质拓展、‘1+6’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等教育教学改革十大工程,落实“1121”教学改革计划,获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省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厅级奖9项;建成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4个、甘肃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等12门,19个专业获批“1+X”证书制度试点。主编、参编教材(专著)525部,实用新型专利335项、发明专利3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158篇,其中国家级1059篇。

学校着力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甘肃省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建成甘肃省职业院校畜禽生态养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11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动物(宠物)医院、实习牧场、实习工厂等10个产教融合中心。学校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常年开展畜牧生产、动物疾病诊疗、农机维修等技术服务。获地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6项,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学校着力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开展“挑战杯”大学生系列技能竞赛,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和甘肃省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等,先后获国家级奖项47项、省级奖项323项。

师资规模

截至2024年5月,学校教职工360人,外聘教师87人,其中专兼职教师321人,教授32人、副教授117人、高级技师36人。硕士、博士130人,“双师型”教师249人。享受甘肃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津贴人员7人,甘肃省“园丁奖”6名,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6人,甘肃省教学名师3人,甘肃省技术标兵2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1人,甘肃省职业教育思政课骨干教师1人。2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1个甘肃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甘肃省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室,2个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工作室。

合作交流

学校着力构建多元开放办学格局。建有中厦海运产业学院、生物科技产业学院、隆慕宠物产业学院、大北农创业学院、东风商用车创业学院和新希望六和创业学院等,积极与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海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施大学生访学计划。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3年6月,官网显示,学校着力搭建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2个、甘肃省职业院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个;建成甘肃省职业院校畜禽生态养殖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农业机械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11个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动物(宠物)医院、实习牧场、实习工厂等10个产教融合中心。

科研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5月,学校固定资产5.2亿多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3.1亿多元。图书馆藏书60万册,电子图书100万册,中外文期刊300多种。

学术期刊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主办院刊《畜牧工程职业教育》。是由省教育厅主管、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主办的,在全国相关高校及省内有关部门交流的综合性省级学术刊物。主要栏目有:市场分析、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与营养、遗传育种与繁殖、宠物门诊、牧草开发、环境保护、环境控制、兽药天地、经验交流、价格动态等。

科研成果

学校近年来主编、参编教材(专著)525部,实用新型专利335项、发明专利3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158篇,其中国家级1059篇。学校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常年开展畜牧生产、动物疾病诊疗、农机维修等技术服务。获地厅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6项,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8项、三等奖6项,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参考资料

学校荣誉

截至2023年6月学院官网数据显示,学校是全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甘肃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甘肃省“双高计划”建设院校;是“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副秘书长单位”“中国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中国杨凌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常务理事单位”“乡村振兴全球联合教研室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成员单位”“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高等农业院校分会理事单位”“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思想政治课创新发展联盟理事单位”;是“甘肃省现代畜牧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甘肃省现代食品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甘肃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副理事长单位”“甘肃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联盟常务理事单位”。

校园文化

校徽

校徽以“甘肃畜牧工程技术”为构成基础,采用国际标志通用的手法进行构成设计,充分体现“两校”合“一院”的特点和畜牧类专业与机电类专业的特征。

以“甘肃”的“甘”中文简拼“G”的变形为展翅飞翔的吉祥鸟,寓意学院旨在传播科技文明,放飞梦想、希望,造福人类的美好愿望。

以“畜牧”的“牧”中文简拼“M”投影于平面,绿色的“M”既是标志的识别元素,也是传播希望的田野。

“星”形既是科技之星、希望之星,也是学院现代化、信息化、科技化办学构思的内动力和航标,预示学院必将成为陇原大地上一所明星院校。

图案简洁流畅、组合完美,既体现了学院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蕴涵着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共创煌煌的远大理想。

校训

自强明德、尚能笃行

“自强”出自《周易·乾》:“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谓: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君子应刚毅坚卓,积极向上,奋发图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自古激励着多少仁人志士为抵御外侮、保卫国土而流血牺牲、奋斗不已。正是这种自强意识,使伟大的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巍然屹立。学院的成长和发展经历正是发扬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也是实现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职学院的不竭动力。

“明德”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意谓:大学的宗旨在于发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从思想上弃旧图新,以求达到最真最善的完美境界。明辨是非善恶,修德正心,养成正直高尚的人格,是创办大学之本意。精神为人之根本,德行乃人之灵明。“明德”体现了学院积极的人文精神和共同的价值追求。旨在激励师生员修养品德,学会做人。

“尚能”义出《易·剥》:“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意谓:重视实践,尊崇能力培养。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高技能专门人才,实践技能的培养就是学院的主要特点和特色。尚能,就是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专业技术能力、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等。旨在激励师生努力成为行业或岗位的行家里手。

“笃行”取自《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诚笃忠实的意思。“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要想学有所得,就要努力实践,做到“知行合一”。旨在激励师生坚定意志,践履躬行。

“自强、明德、尚能、笃行”这八个字,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积淀了学院办学发展历程的文化内涵,秉承了学院的悠久历史,折射出了学院的办学理念,突出了学院培育人才的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了学院人不畏困难、敢于拼搏的奋斗精神。

校歌

《飞扬》

校园环境

标志建筑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以上资料时间截至2024年5月

参考资料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章程(核准稿).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4-05-27

全国高等学校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4-05-27

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爱企查.2023-05-26

基本情况.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4-05-27

学校领导.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3-05-26

校训.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3-05-26

校歌.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3-05-26

历史沿革.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1

职能部门.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3-05-26

二级学院.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1

学院关于调整院刊《畜牧工程职业教育》编委会成员的通知.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校.2023-06-01

甘肃畜牧职业技术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2023-06-01

校徽.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1

学校印象.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3-06-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