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禅寺 :唐朝时期建于福建厦门市的寺庙

更新时间:2024-09-21 03:34

甘露禅寺位于大帽山农场北面,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之南麓。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海拔400多米,因西部陡峭处奇石状若披纱的观世音座,故名。

地理环境

甘露禅寺位于厦门市翔安区大帽山农场北面,观音山之南麓。

历史沿革

《同安县志》载:“甘露禅寺始建于唐时,后废。明末中兴祖师无疑和尚鸠资重修”。为二进三开间,天井加拜亭的宫殿式石木建筑。寺中原悬有宋末宰相陆秀夫的魏体寺额“甘露禅寺”和明大书法家张瑞图的木刻楹联,惜已毁佚。寺右山坡有无疑禅师的舍利塔,塔为圆形莲辫纹基座,为市级文保单位,前年修一新。周围有无疑和尚手植的茶树和榕树。据传甘露寺修建时遍山松竹皆滴甘露,故名。相传古时原有上下寺九十九间,最盛时有百名和尚。甘露寺奉祀三世佛祖,两旁为护法神。前殿为笑口常开喜迎八方善信的弥勒菩萨。寺内有楹联十多对,均系古今佳作,富有哲理,书法精美。前殿柱联为“碧岭长流甘露水,慧心彻悟梵天钟”。弥勒菩萨座联为“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大门冠头联为“甘如佛果参真谛,露滴杨枝普大千”。

这里群峰环抱、争奇斗艳。北有虎头山,东北有大埔山、大帽山、寨仔山、鹅头山,东南有白云飞山、金排寨山、蜂腰山。山上苍松翠柏,莺歌燕舞。寺庙屹立于万绿丛中,寺前阡陌纵横,山下村庄错落有致,炊烟缕缕,有世外桃源之味。清陈韬章有《重游甘露寺》诗云:“为忆春初挹翠风,朝来乘兴复登探。千层峭壁螺炎簇,百尺飞泉练影涵。色带秋云抹淡,名传古刹露垂甘。凭高极目情无限,落叶萧萧点碧潭”。周边美境尽入诗中。

唐朝肇建的大帽山甘露寺,自古以来就是翔安区的名刹。但因地处偏僻山区,交通不便,人气不旺,长期失修。开放改革以来,所属五保各村才联合成立管委会,集资重修,再塑金身,古刹得以复兴。

明末清初,无疑法师重兴甘露寺。他因率徒清理同安区漳州市屠城后的积尸而善声远播,为避清兵追杀而避居大帽山甘露寺,募资重修,并创制“甘露茶”驱疫济世。上世纪四十年代释心清(现梅山寺老主持)曾在甘露寺修持。

古寺周围多古迹。有宋代北同安通往泉州市的捷道“古宅十八弯”(宋景定元年郑公祥和僧妙谦所造,从新圩古宅后壁山到云中雁共十八个回头弯,故名。)十八弯古道上达南山,下接辽野,可达豪岭的漳泉古道(形成于汉时)。这条古道对当时同安城的繁荣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后炉村的大灵宫是台湾省众多太子宫的祖庙之一,几年来有台南善化普安宫,台北士林无极殿,内湖区护安宫,嘉义奉行宫、圣清宫,南投天法宫,台中妙天宫,高雄中圣宫、王母宫、明月宫,彰化社头的太元宫,朴子的玉圣宫,新竹妙圣宫、圣道宫、明济坛,苗栗县慈龙宫,桃园县的发清宫等十几所宫庙来祖请火。

大帽山广袤十多里,传说神奇。相传金排寨山是宋扬文广所征服的“闽南十八洞”之一。山上有六角井,据说是扬文广用金枪凿成的。井底岩石有林希元之篆刻(现已毁)。白云飞山蜈蚣仑有苏氏入闽始祖苏益陵园,现为市级文保单位。山下金柄村为唐朝泉州市入迁同安区黄姓望族。甘露寺集宗教信仰、旅游观光、避暑休闲于一体,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旅游点。

玳瑁山地势险要,崇山峻岭重叠,解放战争期间是闽西南同安工委武工队的根据地。1949年解放同安时解放军先遣部队就是从十八弯奔袭同安城的。这里农民古时就开辟茶园,以甘露寺命名的“甘露茶”,远销海内外。山上茶寮有对楹联曰:“古宅十八弯盘上云中雁,茶叶天下有甘露世上无”。寺前路口设有奉茶处。让过路旅客品尝。古宅的大蒜闻名中外,历千年而不衰,是出口创汇的土特产。

参考资料

厦门甘露寺.排行榜123网.2023-11-1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