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水沟遗址 :甜水沟遗址

更新时间:2024-09-21 19:51

甜水沟遗址位于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东的甜水沟内,为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30万年~50万年。遗址中,发现遗物181件,还有直刃、凹刃、凸刃刮削器等,以及野生动植物化石。甜水沟遗址的发现,对于我们了解和确定陕西省地区旧石器时代文化的性质极为重要。

简介

甜水沟遗址位于陕西省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东的甜水沟内,为旧石器时代遗址,距今30万年~50万年。遗址发现有早期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大荔人”。大荔人头骨化石粗壮,眉脊发达,前额后倾,带有明显的从直立人向早期智人过渡的体质特征,与北京猿人接近。但是其顶骨较大,枕骨隆凸前面呈凹陷状,鼻骨窄长,眼眶近乎方形,虽然颧骨较为朝前,可是吻部并不突出,脑容量达1120毫升,这些特点又比北京猿人进步。时代为距今20万年左右。已发现石制品800多件,主要是形体较小的石片石器,有刮削器、尖状器、石锥与雕刻器等。还有古菱齿象、三门马与犀牛等多种哺乳纲化石发现。

古人类化石保存状况完好,在中国及东亚地区早期人类演化史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丰富的石制品与哺乳动物化石反映了当时人类的生产与生活特点及其古环境背景。

考古发掘

1978年3月21日,陕西省水利局刘顺堂同志在大荔县段家乡解放村(原名王家村)甜水沟东崖北洛河三级阶地的砾石层中,发现了一个较完整的古人头骨化石,其总的特点是粗壮、厚实、骨壁较厚.头长目低矮。具体为眉脊粗壮,较北京人稍低,比马坝人显著高突;额骨低平,倾斜角度甚至比北京人还小;骨板较厚,有些骨板的厚度与爪哇猿人、北京人相近或更厚;顶骨相对较大,顶结节发育,枕骨隆突位置下移,顶枕部较高,脑量较大,这些比北京人进步得多,与马坝人相近似;而其脊间的眉间部分最宽厚、面骨特低矮等则又是与其它人类化石不同的特点。经国家古人类学者多方考证,确定为早期智人中的较早类型,约在20万年左右,属中更新世末期,是我国旧石器时代猿人到古人过渡的一个代表。因发现在大荔县,故命名为“大荔人”,其遗址命名为“甜水沟遗址”。

历史意义

甜水沟遗址的发掘和“大荔人”它的发现,得到了许多我国过去在古人类学上难以得到的形态细节,填补了我国古人类研究的一大空白,其完整性为我国罕见、世界少有,对研究我国古人类演化很有价值。1978年至l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班及大荔县文化馆、文管会又在此进行了两次发掘和野外调查,发现了大量石器和兽骨化石。目前还正在对“大荔人”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资料

大荔人遗址的初步观察.知网.2017-11-2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