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烨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更新时间:2024-09-21 01:42

田烨,出生于1983年7月,陕西宝鸡人,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院。200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士,2010年毕业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获北京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0~2016年先后在美国索尔克生物研究所(Salk)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10月加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方向为线粒体应激反应和衰老。

田烨曾获2021年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创新科学突破奖、2022年中国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奖、2022年益海嘉里优秀导师奖、2022年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2023顾孝诚讲座奖、202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奖等。田烨参与完成的成果《多细胞生物细胞自噬分子机制及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荣获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23年4月2日,田烨获第六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创新突破奖”。

个人简介

田烨,2005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学士,2010年毕业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获北京师范大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10-2016年先后在美国Salk研究所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从事博士后研究。

研究方向

在发育和衰老的生物进程中,不同组织和细胞内的线粒体根据不同的生理需求来调节各自的线粒体蛋白质组。与此同时,环境因素以及疾病相关因子也会影响不同细胞内的线粒体功能。这些不同的刺激因子会诱导线粒体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协助受到威胁的细胞保护自己的线粒体受到进一步的损伤以及修复已经受到损伤的线粒体。我们所关注的可以修复线粒体的信号通路是调控线粒体内部蛋白质组内稳态的应激反应通路,叫做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应激反应(UPRmt)。

在特定发育过程中,轻微的损伤线粒体会激活线粒体应激反应通路 UPRmt。有趣的是,UPRmt的激活可以延长一些动物的生存周期,其中包括模式动物秀丽隐杆线虫。更重要的是,当线粒体损伤发生在特定的组织,以及特定的发育时期是可以被其他的组织所感知,进而激活未受到线粒体损伤的组织内的线粒体应激反应通路,从而达到整个机体共同抵御线粒体损伤的目的。这种应激反应也是会产生记忆的,可以将影响力维持到发育后期以及成熟之后,最终反而起到了延长寿命的功效。

已经在线虫中建立了这样的模型,在线虫的神经细胞内诱导线粒体损伤,不仅会在神经组织内引起线粒体应激反应,与此同时,这一信号通路会通过一种细胞非自主的传导方式,将线粒体损伤的信息传递给周边组织。这种组织间关于线粒体损伤的细胞信号传导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还未被解释。我们的目标是找到参与传导的信号分子,研究信号分子是怎样产生,又是通过怎样的模式将信息转递给远端组织和器官的。

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关于线粒体应激反应的表观遗传学调控机制。人类在发育早期受到的各种影响,包括营养充足与否等等,会很大程度的影响成年以后的健康状况。相似的,在线虫中,我们发现在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线粒体损伤可以通过表观遗传的调控方式产生长久的影响,将应激反应的影响维持到成虫以后。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不同的动物模型来研究发育早期的各种环境因素是通过怎样的方式影响线粒体的功能,又是怎样进一步将这种影响记忆下来,维持到成熟之后,同时我们希望研究这种记忆对于寿命和疾病发生概率的影响,尤其是衰老相关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论文著作

Berendzen, K.M., Durieux, J., Shao, L.-W., Tian, Y., Kim, H., Wolff, S., Liu, Y., and Dillin, A. (2016). Neuroendocrine Coordination of Mitochondrial 应力 Signaling and Proteostasis

Tian, Y., Merkwirth, C., and Dillin, A. (2016). Mitochondrial UPR: A Double-Edged Sword

Tian, Y., Garcia, G., Bian, Q., Steffen, K., Joe, Larry., Wolff, S., Meyer, B.J., and Dillin, A. (2016) Mitochondrial stress induces chromatin reorganization to promote longevity and UPRmt

Russell, R.C., Tian, Y., Yuan, H., Park, H.W., Chang, Y.-Y., Kim, J., Kim, H., Neufeld, T.P., Dillin, A., and Guan, K.-L. (2013). ULK1 induces autophagy by phosphorylating Beclin-1 and activating VPS34 lipid kinase

Tian, Y*., Li, Z*., Hu, W*., Ren, H*., Tian, E., Zhao, Y., Lu, Q., Huang, X., Yang, P., Li, X., et al. (2010a). C. elegans screen identifies autophagy genes specific to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Tian, Y., Ren, H., Zhao, Y., Lu, Q., Huang, X., Yang, P., and Zhang, H. (2010b). Four metazoan autophagy genes regulate cargo recognition, autophagosome formation and autolysosomal degradation

获得荣誉

田烨“多细胞生物细胞自噬分子机制及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项目获得2019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第六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获奖者名单揭晓,田烨获得创新科学突破奖

参考资料

研究队伍.中国科学院.2024-04-08

所有获奖人都很“意外”!第六届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名单揭晓. 科学网.2024-04-08

热烈祝贺我所张宏研究团队科研成果荣获.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2024-04-08

田烨.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2016-10-06

最全!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名单.科学网.2021-12-23

十位青年科学家获中源协和生命医学奖“创新突破奖”.今日头条-中国青年报.2023-04-0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