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河夜船 :吉本芭娜娜著中篇小说

更新时间:2024-09-20 21:30

《白河夜船》是日本作家吉本芭娜娜创作的小说集,收录了吉本的三个小说:《白河夜船》、《夜和夜的旅人》和《一种体验》。三篇小说都是第一人称叙述角度,  被称为“睡眠三部曲”。

《白河夜船》的三篇故事都是跟睡觉有关,小说始终以主角的眼光在看待事物。内心思索独白占了颇大分量,所以读者极易代入其中。适合女性读者和性格较细腻的男生阅读。 

内容简介

《白河夜船》讲述了“我”的烦恼——我和一个有妇之夫的男人的交往,而且那个男人的妻子是植物人——只是陪衬,是孤独之外的爱情,是一种不确定的摆脱孤独的方式。诗织是个普通的女孩,但是她有一份不普通的职业:陪睡。在夜晚应他人所需,伴人入眠,但不发生肉体关系的那一种。不知道和她的职业有没有关系,最终她自杀了。就像心理医生听多了病人的怨诉,最终往往也是在劫难逃一样。而“我”一直被笼罩在诗织死亡的阴影之下,直至看到美丽的烟花,这才“满心欢喜”地释然了。

《夜和夜的旅人》中,故事围绕“我”的哥哥和哥哥的两个女朋友展开。不是通常意义的三角恋以及三角恋带来的麻烦。而在年轻人还没有弄懂为什么爱,或是为什么不爱的时候,哥哥出车祸死了。“我”却在一个人为的偶然之中看到了哥哥和美国女友的孩子。

《一种体验》则是三篇小说中篇幅最短的。小说的主人公实际上是一个叫做阿春的女子。“我”和阿春曾经是真正的三角关系:“我”、阿春,还有我们俩都爱的某个男子;三个人甚至住在一起。可是阿春死了以后,“我”才明白,这个曾经令“我”怨恨的阿春,在“我”生命里的意义,远远要超过那个男人。在“我”现在的男友水男的安排下,“我”得到了某个类似于巫师之类的男子矮小症田中的帮助,在异度空间与阿春相会。 

作品目录

创作背景

20世纪70年代,是吉本芭娜娜“最热切地想当作家的时候”,她觉得当时东京的“空气中蕴含着某些文学的气息”。因此,她对写作的热情也悄然增长,经常在半夜写一种自认为是小说的东西。她上高中的时代,在夜晚写出了《白河夜船》、《夜与夜的旅人》和《一种体验》。 

角色介绍

寺子

“我”,也就是文中的叙述者寺子整口昏睡,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陷入“无涯无垠,其深无底”的睡眠、寺子甚至到忘记了如此死沉沉的睡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如此”不寻常的睡眠无疑是一种非口常的事态。对于寺子来说,睡眠的世界,甚至大于白昼。而醒来的瞬间,寺子却会感到一种“类似于屈辱的沉重的后悔”以及“一阵惊悚”,究其原因,还要从寺子与一位有妇之夫的男人的交往说起。与寺子交往的恋人岩永,有一个虽然活着却永远不会醒来的植物人妻子。为了逃避这样不幸的现实,来到寺子这里寻求安慰。长此以往,寺子或许是感受到了岩永的烦恼,对生活的执念口渐淡薄,心力交。因此,无论何时与岩永见面,总让寺子感受到寒冬的气息。两人并肩前行的时候,寺子“总觉得是在顶着北风行走”;当她把岩永的手放在自己脸上时,却“闻到了一股冬天的味道”;甚至同床共枕的时候也“总有一种身在冬天的感觉”、寺子的好友诗织一语道破了这种状态的根源,因为在岩永眼中,寺子就是个“无”的存在、而寺子也总是在与岩永共度的时光中,看到“夜的尽头”的景象、正是由于这种对爱情的不确定、不安以及恐惧,让寺子想要逃避。睡眠是个安静的世界,什么都无需思考的世界、于是寺子爱上这个寂静而封闭的睡眠世界。

诗织

诗织在一个类似“秘密俱乐部”的地方工作,工作的内容就是应他人所需,伴人入眠。在秘密的公寓一室中巨大而豪华的双人床上,陪着客人睡到天亮。如果半夜客人醒来,就要在暗暗的灯光卜对客人嫣然一笑,并递上一杯冰水或者咖啡。工作看似如此简单,诗织却因为从事这样的工作最终走向自杀。

岩永的妻子

关于岩永的妻子,小说中着墨处极少,只是零星散落在岩永和寺子的交谈中。从这些交谈中得知,岩永的妻子由于一次交通事故,变成了植物人,“已经没有了意识,只是昏睡在医院里,悄无声息地活着”、虽然只是这样一种状态,但她的气息却无所不在,始终渗透于故事的每一个角落,她的存在是不容忽视的。

岩永的妻子唯一的一次出场,则是在寺子的梦中。在寺子的梦里,岩永的妻子回到与岩永认识时的十八岁的年纪,穿着牛仔裤的高中生模样,“长长的头发松松地垂在肩上,长得很秀丽”。她的出场,似乎只是一种幻影,但是却解救了心灵极度疲惫的寺子。她劝说寺子去做一份站着并且需要舞动手脚的工作,希望寺子振作起来,并且向寺子道歉。她说:“今后我肯定无法遇见你了,现在也许是因为你在我非常近的地方所以遇见你了”。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白河夜船》中的三位女主人公都与睡眠和梦境、死亡等主题相关。不过,三者的程度又不同:寺子的友人诗织从事陪睡的工作,身心俱疲,最后自杀。寺子的恋人岩永的妻子由于交通事故,变成了植物人,生与死的状态混同且相互渗透,亦生亦死,这种存在也是与死亡最接近的一种状态。寺子每天沉睡,“每次醒来都似乎死去了又活过来一样”、这三个人的睡眠都与死亡有关。不过,诗织和岩永的妻子己经死亡或者正在死去,而寺子后来,做了一个梦,梦到了岩永的妻子才最终得到救赎,从沉睡的世界醒来,获得重生。因此,小说中描写的睡眠世界是存在于生与死之间的,是更接近死亡的一个世界。

“睡眠”是介于生与死之间的一种现象。主人公通过睡眠,可以接近死者以及死亡的世界,进入到一个非现实的世界中,一旦醒来,又回归到了现实世界。不过,“睡眠”不仅仅是消极逃避现实世界的手段,同时也是为了醒来后的现实生活积蓄力量。因此,“睡眠”虽然表面看来与死亡相关,但究其深层,其实是为了再生。

此外,“睡眠”这种现象是现实的秩序感消融的表现,其本身是既有迷人的幻想,同时也会存在一些令人颤栗的因素。

因而,由小说营造的情绪,就如升腾的夜色通过阅读的导管无可阻挡地朝读者侵袭过来,人物与读者相沟通,产生了激烈的共鸣。

艺术特色

结构

结构的整一对称。《白河夜船》基本结构:一边是“我”(寺子)的故事,一边是诗织的故事。我的故事严格按整一性原则发展下来,逐次表现为:故事的产生(叙述者“我”陷入了与岩永的不伦之恋,仿佛掉进了黑暗中,越睡越久,越陷越深)—故事的发展(四次电话铃声把“我”惊醒,随后“我”有了约会以及“我”与诗织的“见面”)—故事的结束(“我”渐渐摆脱“夜的尽头”认识到与岩永的关系将持续下去)。而诗织的故事则由回忆交代而出,大致可概括为:诗织死了,至今已两个月—回忆诗织的职业陪睡—揭示诗织死亡的原因,是由于客人内心的黑暗渗透到她的内心而致。“我“的故事是现实的进行时态,呈现为清楚的现在、过去和可能的将来,而诗织的故事却是不失时机地从“我”的故事中衍生出来的,可能因为二人关系太好,好得“仿佛融化在了空气里一样的自然存在于那里”,以致于“我”在做相应的事时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诗织,她的音容笑貌、她曾做过的事,她曾说过的话,也可能是因为“我”的体验与诗织的体验有着共通之处,以致于“我”在身处于某种状态时会在不经意间想到诗织,她的生存体验会如断羽片片飘起。这样,二个年轻女子的故事就如姐妹花开放一般,一明一暗,一实一虚,暗入明出,虚由实生,紧紧缠绕,联成一体,共同构成了小说的对称结构,双声道似地完成了故事的全部叙述。

视角

第一人称视角的运用。第一人称视角的叙述,一是有助于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让读者相信“我”的叙述是真实的,二是容易引发读者的对话意识和交流欲望,或许是共应的,或许是责疑的,可无论哪一种,都是在相信“我”之所言前提下的个体化反应,至于真实性,则无大疑。这样,即使第一人称叙述者之所述多么令读者觉得怪异,因着对叙述者的人格信任,亦使所述故事产生了相当的真实效果,这是一层。第二层是回忆视角,它使读者同时得到两种眼光,一种是叙述者“我”追忆往事的叙述眼光,即经过沉淀之后的当前看法,一种是被追忆的“我”正在经历事件时的经验眼光,即事件发生时的看法。这两种眼光可以体现出“我”在不同时期对事件的看法和认识,虽然有异,但都能将读者直接引入“我”经历事件时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生动、较易激发同情心和思考的效果。“诗织已完全被那工作所茹住,沉浸在了里面。甚至最后离开了我这个房间。我初闻此事时也大吃一惊”。此话由“我”说出,所述内容俱是确切可信的。文中又见“初闻”一词,表明这是一个经验视角:“我”对诗织已死的事不愿置信。可越是不愿意相信却又是事实的事,心愿与事实间的反差就越大,心理拉力也更强,倒过来,对所发生之事的确认度也就越高了。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才呈现出了强烈的真实性而产生震动力。

叙述速度

叙述速度上的巧妙处理。《白河夜船》的故事由“我”的故事和诗织的故事编织而成。“我”的故事可能发生在旅馆、饭店或家中,也可能只存在于脑子中。“我”在叙述“我”的故事时,用了二种方式,一是平静的叙述,用舒缓的节奏平和地讲述着自己的事,具体表现为“他”打来电话,“我”接到了,在一瞬间,由于某种联系,“我”想到了从前,从而牵引出大块的记忆,叙述时间是“现在”、“此刻”事件时间是过去的一段,而读者则须要依据所述内容的长短来确定阅读时间,大致说来,因为事件大多有一定长度,因而阅读时间也被相应地延伸拉长。二是触发式叙述,这是直逼灵魂深处的叙述,因为某个事件甚或是几个场景、某种顿觉的突然出现,“我”的心灵发生了强烈震颤,带有持续的隐痛感。比如“我”在第一次外宿回来途中,对于自己以及岩永对自己的态度的突然顿悟:自己好像离不开岩永了,可又不愿意承认自己是第三者;而岩永好像更希望“我”是一个“无”悄无声息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可以给“我”钱,不用“我“外出工作,在他有时间时可以约“我”吃饭过夜,总之希望“我”生活在“夜”中,别人看不见的地方。“我”几乎不敢想下去了,于是“我”产生了强烈的不自信和不安感,忧愁如雾般升起。这样的叙述就使作品平添了忧愁和郁闷,使读者的心绪被强烈地触动,久久挥之不去。

作品评价

山东政法学院文学硕士郭燕梅:尽管作品中“我”的叙述都充满了深深的丧失感,但这种感觉的瞬间消逝,又让读者体会到绝妙的如同口常生活中体会到的爽快感。

作者简介

吉本芭娜娜(1964-),本名吉本真秀子,生于东京,日本大学艺术系毕业。毕业后一度在餐厅当服务员。1987年以《厨房》获海燕新人文学奖,次年再度以《厨房》获泉镜花文学奖,后陆续获山本周五郎奖、紫式部奖等文学大奖。1993年获意大利社会共和国SCANO奖。作品畅销不衰,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备受世界各地读者关注,掀起“芭娜娜热”。

重要作品另有《泡沫*圣所》、《哀愁的预感》、《斑》、《白河夜船》、《N·P》、《蜥蜴》及《甘露》等。

参考资料

白河夜船 (豆瓣).book.douban.com.2021-11-2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