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岩铨 :越剧旦角

更新时间:2023-09-25 16:39

朱岩(1897年—1976年),艺名白玉梅,浙江省县贵汀人,越剧旦角演员。朱岩铨的艺术生涯主要在上海展开,他与当时的其他越剧演员共同推动了越剧的发展。他的故居位于嵊州市贵门乡上里村,已于2006年对外开放。

人物经历

朱岩铨自幼受教于私塾,16岁开始学习戏曲,师从金裘灿学习落地唱书,后拜钱景松为师,专攻花旦角色。1919年,他与王永春在上海第一戏院合作演出,此后在多个茶楼戏院和游乐场演出。抗日战争爆发后,朱岩铨停止演出活动,解放后返回家乡从事农业,并指导业余剧团。他在艺术生涯中只收了两名徒弟,一位是亲生女儿朱巧凤(艺名小白玉梅),另一位是白玉玲。

艺术风格

他其小台步极好,有“行不动裙”的风范。家乡学艺时,在门前池塘上搭长木板一块,不论寒暑晨昏,一有空便在此“独木桥”上来回练习台步,坚持不懈。

擅演剧目

朱岩铨擅演剧目颇多,如《梁祝》(饰祝英台)《琵琶记》(赵五娘)《文武香球》(侯月英)《倪凤煽茶》(倪凤)《呆大富贵》(连氏)等等。1919年在上海与王永春合作,把《梁山伯祝英台夫妇攻书还魂团圆记》唱本改编成上中下3本的《梁山伯》,他首次扮演剧中祝英台,在沪很受欢迎。他是《梁祝》首创人之一。他曾说:我喜欢“白”色的纯洁;我也爱“玉”的无瑕;我更羡慕“梅”的清雅,有傲霜斗雪精神,故我改名白玉梅。

演艺生涯

1919年2月9日,农历己未年正月初九日:两副男班在沪竞演。

自2月4日以卫梅朵费翠棠为首的男班演出于上海民兴茶园后,以琴素娥、紫金香、朱岩铨、李桂芳王永春等组成的男班,于2月9日起演出于第一戏院(即华兴戏园原址),开始了两副男班在沪竞演的局面。越剧从此在沪长演不辍。

1920年12月26日,农历庚申年十一月十七日:越剧第一个专职乐队建立。

马潮水、王永春、卫梅朵、朱岩铨领衔的男班,演出于上海升平歌舞台(在华兴戏园原址改建)。并从嵊州市请来“戏客班”的3位乐师周小灿、周孝棠、周林芳,建立了越剧史上第一个专职乐队,演唱改为由丝弦伴奏,越剧音乐由此进入〔丝弦正调〕时期。

1921年2月25日,农历辛酉年正月十八日:三副男班在沪竞演。

2月11日以卫梅朵马阿顺张云标为首的男班演出于上海升平歌舞台,同时以王永春、朱岩铨为首的男班,演出于新群仙茶园。2月25日起,以紫金香、支维永、筱金钟为首的男班,演出于绮云茶园,出现了三班在沪竞演的局面。

1922年8月23日,农历壬戌年七月初一日:“小歌班”以“绍兴文戏”相称。

6月16日,以马潮水、王永春、朱岩铨领衔的小歌班进入上海大世界游乐场演出,《申报》广告上使用“越郡班绍兴市戏剧”名称。8月23日,又改称为“绍兴文戏”,自此,“小歌班”大都以“绍兴文戏”相称。

2006年3月22日,农历丙戌年二月三日,上午:朱岩铨故居开放。

“朱岩铨故居”在嵊州市贵门乡上里村朱岩铨生前居住的小屋内揭牌迎客。

“梅花高洁如白玉,名伶情愫携后人”,这是对朱岩铨先生一生的真实写照。这是嵊州市首个越剧创始人的故居,是该市“百年越剧”纪念活动的一个亮点,故居内展出了他生前使用过的许多珍贵生活用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