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眉山鹧鸪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雉科山鹧鸪属鸟类

更新时间:2024-09-21 08:24

白眉山鹧鸪(学名:Arborophila gingica),别名白额山鸪、环颈雉等,是雉科山鹧鸪属鸟类。体长25-30厘米,体重253克。雄鸟额与头顶前部两侧白色或栗褐色,白色眉纹延伸至颈背。虹膜灰褐色,嘴黑色,口裂肉色,喙短呈拱形。上半身灰褐色;下背部、臀部有黑色斑点。下喉部有宽阔的黑色横带与栗色条纹,被狭窄的白色条纹隔开,胸部及两侧灰色,腹部渐变至白色,两侧有栗色条纹。尾下覆羽黑色,尖端白色。脚和趾亮红色,爪粉红褐色,两性相似。

白眉山鹧鸪为中原地区特有种,主要分布于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主要栖息在茂密的阔叶林和针叶混交林、竹林以及灌木丛平均海拔在150-1900米之间。为杂食性鸟类,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兼食昆虫与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2000年,白眉山鹧鸪被列入中国《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2016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近危(NT)。2021年,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评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命名与分类

白眉山鹧鸪,属于雉科山鹧鸪属。1782年,法国博物学家皮埃尔·索纳拉特(Pierre Sonnerat)在他所著《东印度群岛和中国之旅》(Voyage aux Indes Orientales et à la Chine)中对白眉山鹧鸪进行了描述。1789年,德国博物学家约翰·弗里德里希·格梅林(Johann Friedrich Gmelin)在瑞典生物学家卡尔?冯?林奈(Carl Linnaeus)所著的《自然系统》(Systema Naturae)修订与扩充版中,基于索纳拉特的描述“La perdrix de Gingi”,正式描述了白颈鹧鸪,将它归入Tetrao属,创造了二项式名称“Tetrao gingicus”,并将模式产地指定为科洛曼德尔(Coromandel)的“Gingi”,但这是一个错误,该物种发现于中国东南部。1837年,英国生物学家布赖恩·霍奇森(Brian Houghton Hodgson)将白眉山鹧鸪划入Arborophila属,属名结合了拉丁文的“arbor”与古希腊语“philos”,“arboris”意思为“树”,“philos”意思是“爱”,种名“gingicus”源于地名“Gingi”。

白眉山鹧鸪曾被认为是单型种,无亚种分化。2008年,中国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周放等描述了白眉山鹧鸪广西亚种(Arborophila gingica guangxiensis),随后被几个鸟类名录所接受,但其亚种地位完全取决于地理和表型差异。2016年,中国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提供了分子系统发育证据,支持白眉山鹧鸪广西壮族自治区亚种分类的有效性和独特性。

形态特征

白眉山鹧鸪体长25-30厘米,体重253克。雄鸟额与头顶前部两侧指名亚种(Arborophila gingica gingica)为白色,广西亚种为栗褐色;冠呈栗褐色,白色眉纹延伸至颈背;耳覆羽暗栗色与黑色,有白色横斑。虹膜灰褐色,眼环红色,嘴黑色,口裂肉色,喙短呈拱形。颈部两侧有黑色条纹。上半身灰褐色;下背部、臀部有黑色斑点。肩羽与三级飞羽栗色,有橄榄灰色与黑色大斑点;翅覆羽褐色,羽缘淡栗色;初级和次级飞羽黑褐色,次级飞羽羽缘淡栗色。下喉部有宽阔的黑色横带与栗色条纹,被狭窄的白色条纹隔开,是区别于其它山鹧鸪属鸟类的特征;胸部及两侧灰色,腹部渐变至白色,两侧有栗色条纹。尾较短,尾下覆羽黑色,尖端白色。脚和趾亮红色,爪粉红褐色。两性相似,雌鸟体型稍小,后颈部橙栗色,尾下覆羽栗色和白色,基部有黑色斑点。幼鸟有灰色眼纹。

分布栖息

白眉山鹧鸪为中原地区特有种,在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均有记录。主要栖息在茂密的阔叶林和针叶混交林、竹林以及灌木丛平均海拔在150-1900米之间,喜欢在山谷与河边较阴郁潮湿的丛林中活动。白眉山鹧鸪倾向于选择阔叶林,这与阔叶林能提供更多的果实和其他食物有关;且偏向选择向阳的东南坡,因为冬季气温相对较低,向阳的山坡一方面能够减轻抵御寒冷所消耗的能量,另一方面也更适宜土壤动物活动。其在坡度上倾向选择20°~44°的中缓坡,因为陡峭的坡面落叶盖度较低,对其扒食不利。

白眉山鹧鸪指名亚种主要分布在江西省浙江省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的大瑶山萌渚岭;广西亚种分布于广西西北部的九万大山和中南部的大明山,位于指名亚种分布的边缘,两者最近的分布区域被广西中部的喀斯特溶蚀平原隔离。广西亚种栖息在海拔700-1200米的阔叶林中,冬季偶尔在海拔较低的耕地附近活动。

生活习性

觅食行为

白眉山鹧鸪为杂食性鸟类,以种子、果实等植物性食物为主,兼食昆虫与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其在不同时期的食性有所变化,春夏多采食野果、野生植物种子、昆虫。秋冬则寻找掉落的植物种子和小动物。在繁殖期,白眉山鹧鸪会取食草本植物的嫩叶,例如楼梯草(Elatostema involucratum)。在非繁殖期,会取食朱砂根(Ardisia crenata)、百两金(Ardisia crispa)、扁担藤崖爬藤属 planicaule)等灌木以及野漆(Poxicodendrom sytvestra)、乌药(Lindera stryni)、红锥锥栗属 hystrix)等乔木植被的果实,这与山地植被季节变化相关。但在不同时期都会捕食蚯蚓、蚂蚁等土壤动物。

鸣叫行为

白眉山鹧鸪喜欢鸣叫,声音响亮、哀伤、双音。在粤北山区,几乎一年四季都能听到它的鸣声。春夏季节鸣叫频繁,从早上6时至下午19时,通常站在高处仰头鸣叫,声音似“wo-wo-wo...”,有时越叫越快转为“gugu-gugu...”。秋冬季,天黑时优势鸟先鸣叫,其它鸟附和,成大合奏。鸣叫似乎与温度有关,15℃-30℃以内经常鸣叫,低于10℃或高于34℃则鸣叫较少。天气暖和,雨前雨后也爱鸣叫,天气变化时常会发出一种类似口哨的叫声,因而被山区农民称为“气象鸟”。

节律行为

白眉山鹧鸪春夏多在较高且较深的山地矮树与灌丛、草丛和竹林中觅食。秋冬则在较低海拔的杂木林下,用脚扒开落叶层寻找食物。

山地的高海拔生境全年雨雾较多,白眉山鹧鸪通常在林下的岩石间隙躲雨,一般在雨停后觅食,而晴天多在中午觅食。

白眉山鹧鸪夜晚栖于树上,通常夜宿于约2米高的树,常一雌一雄同宿于一树。

社群行为

白眉山鹧鸪在中国为留鸟繁殖季节成对活动,非繁殖季节集成4-7只小群活动。性隐蔽,翅和尾较短圆,因而不善于飞,但脚健壮,善行走。在受惊后飞行疾速,但飞不多远即落至周边灌丛或草丛中。

防御行为

白眉山鹧鸪体型较小,活动能力较强,通常在植被盖度较低的生境觅食,这有利于其观察周围环境,当发现危险时,能快速逃离。

生长繁殖

在野外,白眉山鹧鸪繁殖期从2月开始,成对活动。3-4月,雌鸟雄鸟共同筑巢,筑于林下落叶层低洼处,巢结构简单,由干草、树叶、枯枝、羽毛等筑成。每窝产卵4-5枚,卵白色或淡褐色,呈圆形或梨形,重约20克。白眉山鹧鸪警惕性很高,若发现巢卵被碰过,会用脚把巢扒乱扒散,甚至把卵啄破,不再孵化。,

人工饲养的白眉山鹧鸪,雄鸟在1月边鸣叫边追逐雌鸟。2月,雄鸟频繁鸣叫,向雌鸟求爱,两翅半垂,两腿屈膝,全身上下摆动。配对鸟占据一定面积的巢区,若有雄鸟越界,会展开追逐,月底产卵。通常产前2-4天或15-20天开始筑巢,若有人看了它的巢,它会用双脚把巢扒散,另寻其他地方筑巢,如果来不及,会产卵在附近凹湖上。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2009年,白眉山鹧鸪种群密度预估为2至8-10只/平方千米,预估个体数为2500-10000只,成熟个体数预估为1500-7000只,由于已知的分布范围增加,成熟个体数预估增加为10000-20000只。种群数量趋于下降。

致危因素

道路建设和采矿项目,以及为满足农业用地和木材的需求砍伐或改造森林,导致白眉山鹧鸪对栖息地持续丧失与破碎化,这是威胁其生存的主要原因。非法狩猎食物和市场交易亦威胁白眉山鹧鸪生存。此外,林下采集,以及自然保护区游客流量的增加也会干扰白眉山鹧鸪生活。

保护等级

2000年,白眉山鹧鸪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第93项)。

2015年,白眉山鹧鸪被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等级为易危(VU)。

2016年,白眉山鹧鸪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等级为易危(VU)。

2016年,白眉山鹧鸪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近危(NT)。

2021年,白眉山鹧鸪被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评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近种鉴别

白眉山鹧鸪与灰胸竹鸡(Bambusicola thoracicus)同属于鸡形目雉科,形态相似。

参考资料

Arborophila gingica.itis.2023-05-15

Arborophila gingica Gmelin, 1789.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公园管理局.2023-05-15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2023-05-15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23-05-15

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生物多样性.2023-05-15

Bambusicola thoracicus.itis.2023-05-15

灰胸竹鸡.wjbk.2023-05-15

灰胸竹鸡.中国动物主题数据库.2023-05-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