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口鲮 :用于提炼工业用润滑剂的鱼类

更新时间:2024-09-20 11:39

直口鲮(学名:Rectoris posehensis)是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直口鲮属的鱼类,绿背龟鮻油鱼、风岩鱼。该物种分布于亚洲,包括中国的西江水系等地,体长可达14公分。直口鲮的模式产地位于广西百色,被认为对人类无害,可作为食用鱼。

简述

又名泉鱼。鲤科动物拟圆唇鱼〔Semilabeo procheilus (Sauvage et Dabry)〕的肉。原动物分布于长江上游及岷江、沱江、西江、黔江。可入药(见姚可成《食物本草》)。味甘,性平。功能补气,止血。主治泻痢日久不愈,吐血,崩漏等症。用量100~200克。煮食、配制药膳服食,如“油鱼参芪怀药汤”、“油鱼补益汤”等。

形体特征

直口鲮体长,近圆筒形,背部稍隆起,腹部平直,尾柄侧扁而细长。头小,吻尖,口下位,吻皮包盖住上颌,边缘浅裂成流苏状。上唇消失,吻皮直接与下唇相连;下唇肥厚,前缘有布满乳突的狭窄区。下颌与下唇分离,上颌弧形,下颌平,具锐缘。须2对,吻须短,颌须微细。背鳍无硬刺,尾鳍深叉。体银白色,背部灰黑,由鳃孔上角至尾鳍基部沿侧线有1黑色纵带,背鳍、胸鳍及尾鳍灰黑色。

鱼体:拟圆唇鱼体略长,前部圆,后部侧扁。

体长:体长约20余厘米。

头:头的背部成弧形。

唇:吻端圆钝,吻皮向前伸展,联成上唇,其间并无分界线。下唇后面有一小部为小角质突起所盖,口张开时吻皮及下唇内面外翻成喇叭形,口即在此喇叭口之正中。唇后沟限于口角处。

须:须2对,与眼径等长,唇须很小。

眼:眼小,位于头侧稍上方。

咽:下咽齿3行,齿端呈斜面。

鳞:鳞中等大,腹部鳞较小,且陷藏于皮下,侧线鳞45~47。

鳍:背鳍Ⅱ8,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之前。臀鳍Ⅲ5。

体色:体上部为黑色或青黑色,腹面灰白色,各鳍微黑,体侧鳞绝大部分有黑色边缘,从鳃孔之后至胸鳍前,黑色的斑块较粗而联成一大形黑斑。

泉水鱼个体小,常见个体长5-10厘米,含脂量高,肉细嫩鲜美,为产区的食用鱼类。

生活习性

直口鲮常栖息于激流浅滩,为底层鱼类,刮食着生藻类。产卵期为6-10月,常于洪水期集群至小河坑产卵。

别称由来

直口鲮个体不大,常见体长一般为8-14厘米,因含脂量较高,故有“油鱼”之称。

种属种类

直口鲮属还有另外两种,分别为:分布于湖南江、湖北清江、四川大宁河长江水系的泸溪直口鲮(R.luxiensis);分布于云南元江、贵州乌江的变形直口鲮(R.mutabilis)。此两种与直口鲮的区别不明显,习性也相同。

主要分布

直口鲮为广西西江的特产鱼类,在福建闽江也有少量分布。

直口鲮属还有另外两种:

分布于湖南沅江、湖北清江、四川大宁河等长江支流的泸溪直口鲮(R.luxiensis)

分布于云南元江、贵州乌江的变形直口鲮(R.mutabilis)。此两种与直口鲮的区别不明显,习性也相同。

主要价值

它主要用于提炼工业用润滑剂——它含有一种名为蛇鲭毒素的天然蜡。由于人体无法分解及吸收,食用后容易导致胃痉挛,油脂囤积在直肠,导致排油性腹泻。好在这些症状都是一次性的,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伤害。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蛇鲭蜡酯这样敏感,有的人就吃了就不会出现严重反应。

鉴别方法

油鱼与鳕鱼外形近似,非专业人士难以分辨。加之商贩销售时,一般是将它加工成鱼段、鱼片,消费者就更是难以辨别。

横切面

鳕鱼市场上卖的基本都是冷冻切片,裸盖鱼肉色洁白,肉上面没有特别粗特别明显的红线,鱼鳞非常密,是一片压一片的那种。横切面大的是真鳕鱼,横切面小的则可能是油鱼。这是因为鳕鱼的体积比油鱼大。油鱼中间会有一条淡黄或淡红色的线条,而鳕鱼是没有的。

颜色

鳕鱼的鱼段皮发白或灰白,色淡,肉质细腻;油鱼的皮为灰黑色,色深,有网格状,肉质较硬且粗糙。真鳕鱼的肉相比油鱼更为洁白,油鱼仔细看后会发现呈黄色。

鳞片

鳕鱼鳞片较小,身上有小小的银色圆点,肉色较浅。鳕鱼的鳞片非常锋利,摸上去像针刺一样,为了体现真鳕鱼的这一“高贵”特点,卖场一般不会剥去其鳞片。而油鱼的鳞片则无此特征。

手摸

这一点两者冰冻时很难区别,但在解冻之后,鳕鱼摸上去就会很柔滑。解冻以后摸鱼皮,裸盖鱼是很光滑像有一层黏液膜一样的手感,而油鱼相对粗糙。

禁止食用名单

列为禁用名单的国家或地区

油鱼已被欧美多个国家列入禁止食用名单,不少国家禁售或不建议国民食用油鱼。

美国:曾于上世纪90年代禁运该鱼,现已经解禁,但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仍然反对进口和州际交易油鱼。

日本:厚生劳动省列油鱼为“有毒鱼”,禁止入口。

欧盟:出售蛇鲭科鱼制品时,须以包装形式出售。

意大利:官方列为禁止入口鱼种。

澳大利亚:公告为不建议食用鱼类。

加拿大:建议不要大量食用;采用能去掉部分油鱼的方法调制,减少潜在风险。

新加坡:政府要求业界必须正确标示两种鱼类,并建议采用烤的方法,减少当中的油分。

英国:英国食品标准局于2001年及2003年发出警告,指示食物供应商,勿将油鱼与相似的鱼类混淆。

中国香港:建议所有入口商都应将棘鳞蛇鲭和异鳞蛇鲭的俗名定为“蜡油鱼”和“oilfish”,同时不可使用“鳕鱼”等其他俗名,以供业界和消费者分辨。

中国内地:并没有对油鱼这样鱼类有禁止或者限制食用的规定,只对河豚等极少数鱼类下了限令。 

警告或不建议食用的国家或地区

欧盟:出售蛇鲭科鱼制品时,须符合下列规定:

只可以包装形式出售;

必须加上适当标签,提供有关烹调方法的资料;

必须标示有关鱼类可造成肠胃不适的风险;

标签必须附有学名及俗名。

中国台湾:无明文规范相关食用限制。

意大利:官方列为禁止进口鱼种。

澳大利亚:公告为不建议食用鱼类。

加拿大:建议不要大量食用;以及采用能去掉部分鱼油的方法调制,减少潜在风险。

英国:英国食品标准局(FSA)于2001年及2003年年发出警告,指示食物供应商,勿将油鱼与相似的鱼类混淆,更不能称油鱼为“鲈鱼”或“海鲈”。

参考资料

Rectoris posehensis .COL.2024-07-27

物种详细信息- Rectoris posehensis.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07-27

Rectoris posehensis.Fish Base.2024-07-2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