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肢角蟾 :无尾目锄足蟾科的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4:27

短肢角蟾(学名:Megophrys brachykolos),又名短脚角蟾,是锄足蟾科角蟾属两栖纲,为中国特有物种。首次发现的地点位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太平山顶,现已在香港的多个国家公园中发现其种群。主要分布于广东等地。其主要威胁是生境损失和退化,都市化和水污染造成,而灭蚊化学制品的使用也威胁短脚角蟾的生存和繁殖。

形态特征

吻端平切呈盾状、吻向前突出,吻棱呈棱角状。背部皮肤光滑,上唇缘自颊到口角部为浅色纵纹,后肢短,左右跟部不相遇。雄蟾第一、二指具有细小的黑色婚刺。蝌蚪呈漏斗状,无唇齿,亦无角质颌。

分布范围

短肢角蟾栖息于香港、广东省等地的林间溪流附近。在2005至2006年的三次夜间考察中,香港大学环境生命科学系的学生在龙虎山郊野公园发现短脚角蟾。角蟾的活动范围十分有限,大部分只出现于香港特别行政区各郊野公园。越南东北部可能亦有短脚角蟾,但现时并没有相关的资料。过去曾经在中国福建省捕捉到一只短脚角蟾,但之后已没有任何消息。

保护

已经被录入《三有保护动物》。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