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碏大义灭亲 :《春秋左氏传》中的散文

更新时间:2024-09-20 12:48

《春秋左氏传》(《左传》)的一篇,记述了鲁隐公四年卫国大夫石碏为杀死弑卫桓公自立的州吁,不得已杀死追随州市吁的亲生儿子石厚的史实,这一史实被称为“大义灭亲”。

原文

卫后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1),曰庄姜(2),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3)也。又娶于陈(4),曰厉(5)。生卫考伯,早死。其娣戴妫(6),生齐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人(7)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8)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9)。骄、奢、淫、(10),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11)。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12),降而不憾(13)”,憾而能(14)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15)也。君人者(16),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17)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18)。(以上隐公三年)

四年春,卫州吁弑齐桓公而立。

州吁未能和其民(19),厚问定君(20)于石子。石子曰:“王觐为可(21)。”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22),必可得也。”厚从州吁如(23)陈”。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24),老夫矣(25),”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陈人执之,而请于卫(26)。九月,卫人使右宰(27)丑涖杀州吁于、石碏使其宰獳羊肩(28)涖杀石厚于陈。

君子曰:“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29)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注释

(1)卫:诸侯国名,姬姓,在今河南淇县、滑县一带。齐:诸侯国名,姜姓,在今山东临淄一带。东宫:指太子。得臣:有功的臣子。

(2)庄姜卫后庄公的妻子。庄是丈夫谥号,姜是娘家的姓。

(3)《硕人》:《诗·卫风》中赞美庄妻的诗。

(4)陈:诸侯国名,妫姓,在今开封市以东,安徽毫县以北。

(5)厉妫(gui):卫庄公夫人。

(6)娣:妹妹。戴妫:随厉妫出嫁的妹妹。

(7)嬖(bi)人:低贱而受宠的人。这里指宠妾。

(8)石碏(que):卫国大夫。

(9)纳:入。邪:邪道。

(10)泆(yi):放纵

(11)阶:阶梯。这里的意思是引诱。

(12)降:指地位下降。

(13)憾:恨。

(14)(zhen):克制。

(15)速祸:使灾祸很快到来。

(16)君人者:为人之君者。

(17)无乃:恐怕,大概。

(18)老:告老退休。

(19)和其民:使其民众安定和睦。

(20)定君;安定君位。石子:指石碏。

(21)觐:诸侯朝见天子。

(22)朝陈:朝见陈桓公。使请:求陈桓公向周王请求。

(23)如:往,去到。

(24)褊(biao)小:狭小。

(25)耄(mao):年老。八、九十岁叫耄。

(26)涖(li):前来。

(27)右宰:文华殿大学士。丑:人名。濮:陈国地名。

(28)宰:家臣。孺(niu)羊肩:人名。

(29)与:参与,一起。

译文

卫后庄公娶了齐国太子得臣的妹妹为妻,名叫庄姜。庄姜长得很美,但没有生孩子,卫国人给她作了一首诗叫《硕人》。后来卫庄公又娶了一个陈国女子,名叫厉妫。厉妫生下孝伯,孝伯早死。厉仍随嫁的妹妹戴妫生了卫桓公。庄姜把柜公当作自己的儿子对待。

州吁庄公宠妾的儿子,受到庄公宠爱,喜好武事,庄公不加禁止。庄姜则讨厌州吁。大夫石碏劝庄公说:“我听说疼爱孩子应当用正道去教导他,不能使他走上邪路。骄横、奢侈、淫乱、放纵是导致邪恶的原因。这四种恶习的产生,是给他的宠爱和俸禄过了头。如果想立州吁为太子,就确定下来;如果定不下来,就会酿成祸乱。受宠而不骄横,骄横而能安于下位,地位在下而不怨恨,怨恨而能克制的人,是很少的。况且低贱妨害高贵,年轻欺凌年长,疏远离间亲近,新人离间旧人,弱小压迫强大,淫乱破坏道义,这是六件背离道理的事。国君仁义,臣下恭行,为父慈爱,为子孝顺,为兄爱护,为弟恭敬,这是六件顺理的事。背离顺理的事而效法违理的事,这就是很快会招致祸害的原因。作为统治民众的君主,应当尽力除掉祸害,而现在却加速祸害的到来,这大概是不行的吧?”卫后庄公不听劝告。石碏的儿子石厚州吁交往,石碏禁止,但禁止不住。到卫桓公当国君时,石碏就告老退休了。

鲁隐公四年的春天,卫国的州吁杀了卫桓公,自己当上了国君。

州吁无法安定卫国的民心,于是石厚便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的方法。石碏说:“能朝见周天子,君位就能安定了。”石厚问:“怎么才能朝见周天子呢?”石能答道:“陈桓公现在正受周天子宠信,陈国和卫国的关系又和睦,如果去朝见陈桓公,求他向周天子请命,就一定能办到。”石厚跟随州市吁去到陈国石碏派人告诉陈国说:“卫国地方狭小,我年纪老迈,没有什么作为了。来的那两个人正是杀害我们国君的凶手,敢请趁机设法处置他们。”陈国人将州吁石厚抓住,并到卫国请人来处置。这年九月,卫国派遣右宰丑前去,在濮地杀了州吁。石碏又派自己的家臣懦羊肩前去,在南陈杀了石厚。

君子说:“石碏真是一位纯粹正直的臣子。他痛恨州吁,把石厚也一起杀了。‘大义灭亲’,大概就是说的这种事情吧!”

解读

有句俗话说:“虎毒不食子。”这意思是说,猛虎性情虽然凶残,但依然要恪守亲情的界限;凶残是对外。而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却以慈爱之心相待,绝不可能将其化为腹中餐。爱老虎这样做,是动物的天性,没什么可说的。对人而言,人做事也要按天性,亲情是人之天性所不能免的,父母儿女之间的亲情,是自然的法则。世上哪有不疼爱自己亲生骨肉的父母呢?如果说人性这东西也存在的话,父母儿女间的亲情就应当属于人性之列;如果说人性是永恒的话,这种亲情也是永恒的,否则,便是丧失了人性,丧失了天良,就不应当再冠之以“人”这个称呼了。

在另一方面,人作为超越了动物本能的有思想、有理性的存在,又不能完全凭本性、天性、本能行事;还得要服从社会的法则。道德伦理的法则,理性的法则。自然的法则还得要服从社会的、道德的、理性的法则。如果没有这一个方面,人也就与其他动物没有什么区别了。

这样一来,天性和自然法则往往要同社会的、道德的、理性的法则发生冲突,并且经常是不可避免的;必须面对的、必须作出选择。所谓“大义灭亲”,正是这种冲突的体现,是选择让天性服从社会、道德、理性法则的结果。

要做到这一点,要有很高的革命觉悟和革命自觉性;要有很高的道德修养和很强的理性力量。大多数人都难以做到,否则,大义灭亲就不是值得称赞的一种高尚美德了。人们大多难以割舍亲情,难以脱出天性这条强大的纽带,常常宁可让社会、道德、理性法则屈从于天性和自然法则。这样,像石碏那样的人,就显出了与众不同,显出了伟大和高尚,让人景仰。

不过,能够大义灭亲是一回事,固然可敬,而对那个“义”还得讲究。就是说,“义”所代表的东西,要值得人们为之付出灭亲的代价。在古时,臣轼君、子杀父、妻害夫,都是大逆不道的“大不义”。国君是上天之子,体现了上天和神明的意志,是小民百姓最初的父母,怎么可以随随便便冒犯甚至杀害呢?这罪过比杀害自己的亲生父母还要大,真称得上是“弥天大罪”。在这种情况下的灭亲是理所当然的正义之举,可歌可颂。

“义”本身的内容是随着时代、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去的为合乎“义”的东西,今天未必合乎“义”。我们总是站在今天的立场上来决定对“义”的取舍,从而在行动上作出选择。

历史背景

周武王将商朝周围的地区分封给弟弟康叔,建立了卫国首都就是商朝遗都朝歌。卫前庄公姬扬是卫国第12代君主,在位时间为公元前757年至公元前737年。据《左传·隐公三年》和《史记·卫世家》记载,卫后庄公的正室妻子为齐庄公的女儿庄姜。庄姜不仅貌美,而且温柔贤惠,美中不足的是一直没有生育。

卫庄公又娶了陈国的历妫、戴妫两姐妹。厉妫生下孝伯,但不幸孝伯早死,戴妫生了姬完和太子晋两个儿子,姬完就是后来的卫桓公。庄姜对姬完视若己出,非常疼爱,卫国人曾作诗《硕人》赞美庄姜。庄姜还把一个宫女献给庄公做妾,生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州吁,深受庄公宠爱。州吁恃宠而骄,暴力好武,胡作非为。但庄公对他的为非作歹只是听之任之,他就更加肆无忌惮。大夫石碏见庄公如此纵容州吁,深感不安。但卫后庄公不以为然,依旧放纵州吁,反而让州吁带兵,使其更加专横跋扈。

石碏的儿子石厚,喜欢和州吁混在一起。两人经常一起驾着车过街穿巷,游玩田猎,骚扰百姓。石碏知道后很生气,重重地责罚了石厚,并把他关起来,不准他再与州吁来往。石厚竟破门翻墙逃跑,跑到了州吁府中,从此天天跟着州吁胡作非为,祸害百姓。石碏无可奈何。

事件经过

篡夺王位

公元前735年卫前庄公去世,姬完继位,称卫桓公齐桓公生性懦弱,石碏告老还家,从此不再参与政事。州吁没了忌惮,更加横行霸道。他整日与石厚谋划着如何篡夺王位。不久后,姬宜臼去世,姬林继位,卫桓公打算亲自前往周朝吊贺。这时,石厚想出一条毒计,让州吁怀揣短剑在西门为桓公设宴饯行,他们派兵埋伏在门外。酒过三巡之后,就用短剑杀了桓公。如果有人不服,就出兵镇压。州吁大悦,依计而行,桓公当场毙命。桓公的随从迫于州吁的武力,只得降顺。州吁宣称桓公暴毙,自己继承王位,拜石厚为上大夫。齐桓公的弟弟卫宣公为了保命,逃到了邢国

民心不稳

州吁刚即位三日,关于他弑兄夺位的事就传得沸沸扬扬了。州吁跟石厚想在邻国立威,以此来震慑国人。因郑国卫国素有嫌隙,他们就贿赂鲁、陈、蔡、宋等国,征青壮年去攻打郑国,搞得百姓苦不堪言。

在与郑国作战时,石厚打了一个胜仗,发现郑国兵力很强,不适合长久与之交战,小胜足以立威,可以班师。当他们的军队走到卫国的郊野时,听到有人唱道:“一雄毙,一雄兴。歌舞变刀兵,何时见太平?恨无人兮诉洛京!”

州吁见仍无法收服民心,很是忧心。石厚建议请在国民中很威望的父亲参政,百姓一定信服。于是,州吁命人带上厚礼去拜访石碏,请他参政。石碏推说病重拒绝。石厚只能自己回家向石碏请教安定君位的良策。

石碏也想借机除掉州吁这个祸害,便给他出主意说:“周天子为天下共主,诸侯即位,如能朝见天子,就是得到了天子的肯定,天子都肯定了,国人自无话可说。”石厚觉得很有道理,但又有所顾忌,说道:“无缘无故地就去朝见天子,一定会引起天子的怀疑,最好能有人通情引见。”石碏答道:“陈桓公对周天子非常忠心,从不漏朝贡,因此深受周天子赏识。陈国卫国素来友好,如果你能和新主一同前往陈国,请陈桓公在周王面前说情,周王一定会愿意见你们。”

大义灭亲

石厚赶紧去见州吁,把父亲的话告诉他。州吁非常高兴,当即准备了一份厚礼,和石厚一起前往陈国去了。他们走后,石碏赶紧写了一封密信,派亲信快马加鞭地送往陈国。密信被陈国大夫交给了陈桓公,只见信上写道:我们卫国福浅,竟发生弑君夺位这等大逆不道之事。虽然这是州吁所为,但逆子石厚从旁相助,也罪无可恕。这两个逆贼不除,卫国就永无宁日。现在此二人已经前往贵国,希望贵国能借机处死这二人,替卫国除害。陈桓公看完信,问群臣的意见。大家都说,卫、陈两国素来交好,应该帮他们除害。于是,陈桓公做了一番部署,只等州吁、石厚自投罗网。

 州吁和石厚就来到陈国。陈侯派人出城迎接,给他们安排了下榻的地方,并说,陈侯会在次日在太庙中见他们。州吁没想到会受到陈侯如此殷勤地招待,大喜过望。

 第二天,陈桓公在太庙居于主位,群臣排列整齐,等着州吁和石厚前来。不一会儿,州吁和石厚进入太庙,这时,陈国的大夫一声令下,埋伏在庙里的士兵一涌而出,将石厚和州吁抓了起来。

陈国大夫把石碏的书信宣读了一遍,大家这才知道要借陈国之手除掉州吁和石厚。众人都觉得理应如此。陈桓公本想将州吁、石厚就地正法,但是群臣都说:“石厚是石碏的亲生儿子,现在还不知道石碏的想法。不如让卫国的人自己来处理这两个人,免得以后落人口实。”陈桓公觉得很有道理,就将石厚、州吁两人分开关押,同时派人星夜兼程地赶往卫国,告诉他们这里的情况。

石碏见到陈国的使者,知道已经成功将州吁、石厚拿下,便会集百官一起给他们定罪。百官请石碏定夺。石碏说,这两个逆贼罪无可恕,应明正典刑,以谢先灵,并派右宰丑前往陈国去执行。众大臣都说:“弑君夺位州吁是首恶,一定要正法,但石厚是从犯,可以从轻处罚。”石碏大怒说道:“州吁犯下这等大罪,都是因为逆子从旁协助。你们替他说情,无非是因为他是我的儿子,想替我徇私。看来,我要亲自前往,诛杀此贼才行。要不然,怎么对得起祖先!”石碏家臣羊肩说:“您不要动怒,我愿代替您前去。”于是,石碏就让右宰丑和羊肩出使陈国,处决州吁和石厚

右宰丑同獳羊肩到达陈都后,先去见了陈桓公,感谢他帮助卫国除害,然后就各自去处决州吁和石厚了。

石碏派人到邢国去接回卫宣公,让他继位掌管卫国,他就是卫宣公。卫宣公即位后,将州吁的罪行昭告天下,重新给齐桓公办了丧事,尊石碏为国老,允诺石家可以世世为卿。从此以后,陈国和卫国的关系更加亲近了。

 石碏大义灭亲,得到后人的赞许,《左传》中对他的评价是:“真纯臣也!”

出处

《石碏大义灭亲》选自《春秋左传》

《左传》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穀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是从政治和思想方面去解释《春秋》,而《左传》则从丰富的历史材料去诠释《春秋》。唐刘知几《史通》评论《左传》时说:“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对研究春秋史和远古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左传》叙事敢于直书不讳,揭示事情的真实面貌,全书有关战争的文字较多,这些文字翔实生动,如城濮之战、秦晋郩之战、齐晋之战、晋楚鄢陵之战,都有出色的叙述。善于叙事,讲究谋篇布局,章法严谨,都是《左传》的独到之处。正因为如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历代注释《左传》的著作颇多,晋朝大学者杜预撰《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把《春秋》与《左传》合为一编。唐孔颖达遵循杜预注而为疏,成为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注释之作。清洪亮吉撰《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撰《春秋左传旧注疏证》、今人杨伯峻撰《春秋左传注》,都是比较重要的注本。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司马迁首先认为《左传》是左丘明所写,自刘向裴骃刘歆桓谭班固皆以《左传》出于左丘明。天宝刘知几《史通·六家》亦称:“左传家者,其先出于左丘明。”

作者简介

左丘姓明,姓左丘,名明(一说姓丘,名明,左乃尊称),春秋末期鲁国人。左丘明知识渊博,品德高尚,孔子言与其同耻。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太史姓司马迁称其为“鲁之君子”。左丘明世代为史官,并与孔子一起“乘如周,观书于周史”,据有鲁国以及其他封侯各国大量的史料,所以依《春秋》著成了中原地区古代第一部记事详细、议论精辟的编年史《左传》,和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国语》,成为史家的开山鼻祖。《左传》重记事,《国语》重记言。

人物简介

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

卫后庄公有嬖妾所生子州吁,有宠而好武,庄公弗禁。他进谏,庄公弗听。其子石厚州吁游,劝戒亦弗听。卫桓公十六年(前719)州吁杀桓公而自立为君,未能和其民。石厚向其父请教安定君位之法,他假意建议石厚从州吁往陈,通过陈桓公朝觐周天子。旋请陈拘留两人,由卫使右宰丑杀州吁于濮(今安徽县东南),又使其家宰獳羊肩杀石厚于陈。当时称他能“大义灭亲”。

参考资料

 国学宝典《春秋·左传》:石碏大义灭亲.无忧考网.2021-08-15

原文、注释、译文、读解.好诗文.2019-07-25

石碏大义灭亲原文及翻译_论历史.论历史.2021-08-15

石大义灭亲-中国东周列国历史故事-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华上下五千年.2021-08-15

左丘明_左丘明介绍_历史人物_词典网.词典网.2021-08-19

石碏_石碏介绍_历史人物_词典网.词典.2021-08-1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