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坛 :古代用来祭祀神灵的建筑

更新时间:2023-10-24 11:24

祭坛是古代用来祭祀神灵、祈求庇佑的特有建筑。先人们把他们对神的感悟融入其中,升华到特有的理念,如方位、阴阳、布局等,无不完美地体现于这些建筑之中。祭祀活动是人与神的对话,这种对话通过仪礼、乐舞、祭品,达到神与人的呼应。

产生背景

祭坛(读音:jì tán),是原始人对太阳的敬畏和崇拜,出现了为举行献祭仪式而建造的祭坛,祭坛是迄今发现的人类最早的建造物之一。献祭活动则反映了人类最初对世界的理解。

例如三国以来渐次出现在中国典籍中的神话创世故事“盘古开天辟地”,盘古生于浑沌如鸡卵的太古时代。随着盘古的日渐生长,世界渐由盘古的身体发肤形成。古代巴比伦神话中,恩利尔和马尔都克杀女性灵体提亚玛特,分解其尸,以上半造天宇和星辰,以下关造大地与动植物。

可以猜想,无论由卵,或由类人灵体生成的世界,都与原始人对卵或人体的神秘生育与生长的力量地了解与崇拜有所关联。

祭祀物品

在无数次的献祭过程中,作为祭品的牺牲,包括人体的各个部分,与所为之奉献诸自然神(自然万物)之间,便逐渐建立了一种神秘的一一对应关系。而这一次次献祭仪式则成了原初人类最重要的营造活动的起源。

主要功能

最早的献祭活动是以人为牺牲的。早期人类对世界的理解可能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一、世界生于卵;

二、世界由原人的身体,或被众神所残杀的某类拟人灵体的尸体骸演化而成;

三、世界由创世神逐一缔造或相继出生而成。

祭坛结构

祭坛是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是用于祭祀活动的台形建筑。祭祀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原始农业,祭祀对象为天地日月、社稷和先农等神。最初在林中空地上举行祭祀,逐渐演变为用土筑台,再由土台演变为砖石包砌。

代表场所

北京

北京的祭坛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一大景观,它以实体的形式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的认知水平和他们朴素的宇宙观,这里既是物质的,其实更多的是精神的,她是我国古代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重要反映。本书图文并茂,为你介绍了祭坛溯源、风貌景观、祭奠陈设、历史典故、古树名木等内容。

宙斯祭坛

祭坛为一座U字形建筑﹐东西长34.2米﹐南北长36.44米﹐周围上层是爱奥尼亚式的柱廊﹐柱廊下为高约6米的台座。台座上部刻有1条巨大的高浮雕壁带﹐全长约120米﹐高2.3米﹐由宽度1米左右的雕刻石板连接而成。浮雕带的内容是表现希腊众神与巨人的战斗﹐象徵帕加马对高卢人的胜利﹐充满了动势突出的形像和激烈紧张的气氛。保存下来较完整的片断如宙斯击倒 3个巨人和雅典娜揪住1个巨人的头发等﹐都表现了神的巨大威力和被打败的巨人的痛苦挣扎。人物多数已没有面部﹐但强壮有力的身姿﹑错综多变的动作和飞扬飘拂的衣纹却刻画得极其真实洗练﹐是堪与古典时期希腊雕刻媲美的杰作。大浮雕带的作者没有确实的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出自当时希腊最杰出的雕刻家之手。整个祭坛建筑早已毁在地下沉埋多年。1878~1886年由德国考古学者进行了发掘﹐出土的石雕後被运往柏林﹐经复原後建立了专门的陈列馆供世人观赏。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