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子溪 :筏子溪

更新时间:2024-09-21 02:25

筏子溪位于台中盆地的西侧,属于乌溪水系,为大里溪的支流,主流长度21.25公里,流域面积132平方公里。主流(最长河道)最远源流为葫芦墩圳系统的横山支线圳道,又称横山圳排水,发源于台中市神冈乡岸里村西北角的“五汴”。

自然地理

形成演化

筏子溪是一条平地河川,河床十分宽浅。目前主要功能为提供沿岸农田的灌溉用水和排水。筏子溪的流向主要呈北北东向南南西,流经行政区有台中县神冈乡、大雅乡、乌日区,以及台中市西屯区南屯区。筏子溪流域由于腹地广大,加上开发较少,故许多穿越台中市的台湾南北交流动脉,例如中山高速公路、台湾高速铁路、台74线中彰快速道路,皆系沿着筏子溪的两侧兴筑。

主要支流

横山支线自五汴分流后先向西南西沿岸里村、社口村、社南村西北边界流,汇集雷公埤沟后转向南流入大雅乡境内,沿上枫村与员林、大雅两村交界,流至与三和村交界处汇入东门支线圳道。东门支线续沿三和村、大雅村交界转向西流入大雅乡街区南侧汇集土地公汴,改称大雅排水。大雅排水转西南流至横山村下横山聚落,与十三寮排水会合后,始称筏子溪。筏子溪本流转向南流入台中市西屯区,至中山高速公路台中交流道西北侧,与港尾溪汇合后一路南流,沿途汇集了大肚山怀山麓各野溪与农田的排水后,经台中市西屯区、南屯区两区,于台中县乌日区注入大里溪

水文特征

横山支线圳道的水源来自于由大甲溪及其支流食水嵙溪取水的葫芦墩圳本圳,经由软埤溪及下埤干线两次分流后,于五汴再度分流成浮圳、中央支线、南贝支线及横山支线四条圳道。

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筏子溪溪名的由来,是因为以前筏子溪风光明媚,经常有人在溪岸边垂钓,并以竹筏为水上往来的交通工具,所以习惯称它为“筏子溪”。

开发历史

筏子溪流域的开发,与台中盆地的开发历史有关。在汉族开垦台湾中部之前,筏子溪流域是平埔族的活动范围。在清廷领台之前,汉人足迹罕至,属内山地区,长久为巴布萨族猫雾捒社的活动范围。从清领时期康熙开始,至乾隆末年时,系大量开发时期。为了因应垦殖所需,铸造犁头与打制农具的打铁店铺林立,因而现今的台中市南屯区南屯里,旧名为“犁头店”。雍正十年(西元1732年),清廷为便于统理,在犁头店街侧边设立猫雾捒巡检署,促使犁头店成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机能城镇,带动台中盆地的繁荣兴盛。垦殖型态主要有两种,一是“割地换水”,其中以张达京为首的六馆业户于1723年开凿水圳,利用与原住民换取土地来开垦的方式最为有名。其中,神冈、大雅都是以上述方式开垦而成。另一则是以官方的力量展开有计划的拓垦,例如清代总兵张国和蓝廷珍先后开垦了南屯、西屯一带,因而出现“张镇庄”、“蓝兴庄”等地名。而筏子溪注入大肚溪的乌日一带,也于雍正年间,由蓝天秀、张嗣征合资开发,称“蓝张兴庄”。

相关建筑

跨越筏子溪的桥梁,由北而南,主要有:乌桥(大雅乡振兴路)、永安桥(西屯路三段)、福安桥(福科路)、东海桥(台中港路三段)、虹扬桥(朝马路)、台中特三道路桥、知高桥(五权西路二段)、筏子溪桥(永春路)、集泉桥(乌日区中山路二段)。

参考资料

台中南屯景點》筏子溪河濱公園步道.TAICHUNG超大地標拍照.青青小熊旅行札记.2024-08-29

堅持不懈守護筏子溪 台中荒野協會的淨溪之路.创事纪.2024-08-2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