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克 :美国2008年葛斯·范·桑执导电影

更新时间:2023-04-20 21:16

《米尔克》(Milk)是2008年10月28日在美国上映的一部传记类剧情片,由格斯·范·桑特执导,西恩·潘、迭戈·卢纳、乔什·布洛林、詹姆斯·詹姆斯·弗兰科等主演。

影片是一部关于哈维·米尔克的传记片。讲述了20世纪70年代,哈维·米尔克作为首个公开同性恋身份的政客参加竞选,并致力于为同性恋者争取平等公民权益,最终却被保守派丹·怀特刺杀身亡的故事。

影片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创剧本两项大奖和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6项提名奖。被列入美国电影学会2008年10部最佳电影的年终名单。该片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映,截至2023年4月21日,电影全球总票房约为5458万美元。

剧情简介

1970年,39岁的哈维·米尔克(西恩·潘饰演)年届不惑事业有成然而感情生活却一路坎坷,本是一名普通的美国商人,在纽约经营着自己的事业,生日那天地铁中米尔克偶然邂逅了年轻英俊的男子斯科特•史密斯(詹姆斯•弗兰科饰演),两人迅速陷入热恋,米尔克自此也开始认识到自身真正的性取向。为了避开纽约城里熟识的亲朋好友,不久他们搬到旧金山卡斯特罗街开始新生活。

初到那里旧金山,米尔克和史密斯两人的最大心愿不过是开一间摄影器材店,好好在一起生活。合力经营着一家摄影器材商店。但是,深藏在哈维·米尔克心底的使命感,不断地推动他走向公众。随着两人恋情的公开化,他不仅公开了自己同性恋身份,更为自己所属的这个团体大声疾呼。小店逐渐成为同志们的聚集地,最后扩展到整个街区。

在一次抵制某品牌啤酒的运动中,他们获得了胜利,使一群受到歧视的卡车司机重新获得雇用。尝到了胜利的果实,他们更相信,只要紧密团结,就能为自己争取权益。可惜,事情并不如他们所想像的那样,陆续出现了孤身同性恋者在夜晚被袭击的惨剧发生,米尔克开始想到,要通过政治竞选的途径,来为同性恋者谋取权益。

1975年起开始参加市政府调查员的竞选,可却一年接着一年失败。虽然最开始米尔克屡战屡败,但他却始终不曾放弃希望,他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并被视为受压迫的同性恋群体的政治领袖。他以难以置信的勇敢和不屈的精神,三次竞选政府职位,最终当选为旧金山市政府监察员,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公开的同性恋公职人员。

米尔克将精力全部用在了政治上,斯科特感觉自己被忽略了而黯然的离开了米尔特。从政后的米尔克不断带给同性恋者鼓舞与希望,特别是对于那些不被社会和家庭接受、被抛弃的绝望人们,米尔克就像一盏指路的明灯,指引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家。米尔克始终强调,若想让别人正确看待同性恋者,同性恋者首先要由暗到明,让自己不再作见不得人的弱势力,因此他鼓励主动出柜,敢于承认自己的身份,即使不被周围人接受也不要放弃生命,而是到有同类的地方去过新的生活。在他的鼓励下很多人找到勇气,他的作为也受到人道主义和民权主义支持。

米尔克结识了杰克·里拉(迭戈·卢纳饰演),并再次坠入爱河。与此同时,当选后的米尔克赢得了旧金山市市长乔治·莫斯科恩(丹尼斯·欧哈尔饰)的大力支持。当歌手安妮塔·布莱恩特(艾丽森·皮尔饰演)和她的保守基督徒团体在佛罗里达州成功地消除了同性恋权利时,米尔克感觉到一场即将到来的风暴。为阻止6号提案(该提案可能会解雇同性恋或者对同性恋友好的教师)通过,米尔克做了大量的努力。但与此同时,原来与米尔克同为旧金山政府的监察员的丹·怀特(乔什·布洛林饰演),因为政治生涯的失意,暗暗地展开了他的刺杀计划。

就在米尔克上任的第二年,也就是1978年11月27日, 他和该市市长乔治·莫斯科纳在市政大楼遭到前幕僚丹·怀特的枪杀,杀人的原因大约是记恨哈维·米尔克抢了他的位子。

米尔克被刺杀之后,旧金山三万人手擎点燃的蜡烛,静默地穿过市区,向米尔克表达他们最后致敬和不灭的思念。片中气氛肃杀,只有晃动的人流和点点烛光。

角色介绍

影片制作

历史背景

20世纪70年代哈维·米尔克作为首个公开同性恋身份的政客参加竞选,经过数次努力,1977年他终于成功当选旧金山市政府官员。随后他一直致力于为同性恋者争取平等的公民权益。1978年11月,米尔克和他的政治盟友、市长乔治·莫斯科恩一起被保守派丹·怀特刺杀身亡。该悲剧事件唤醒了当地同性恋者,使他们对争取自身权益作出了强烈的反省和回应。

1984年,一部名为《哈维·米尔克的时代》的纪录片获得奥斯卡奖。该片透过震惊全国的谋杀事件,与后续引发的社会运动,从案发当晚数万人烛光汇聚的壮观场面,到从轻量刑后愤怒民众攻击市府、焚烧警车的街头暴动,重现了哈维米克那段基层政治运作与选举的传奇。

取景和服装

影片中哈维·米尔克摄影器材店铺,2008年年中拍摄的时候这是一家名为“给定”的礼品店,摄制组与礼品店老板合作,在空间内重现了米尔克相机店的外观,并在拍摄后将其恢复到2008年的样子。

电影中使用的公寓是哈维·米尔克在旧金山下海特住过的真实公寓。

西恩·潘在电影中穿的一些衣服是从哈维的朋友吉尔伯特·贝克那里借来的。吉尔伯特·贝克以彩虹旗的创造者而闻名。

拍摄过程

这部影片的导演格斯·桑特本人就是一位公开的同性恋者,在他一生中,有很多与米尔克相同和相近的经历。在拍摄本片前,范·桑特认真研究了那段历史和1984年获得奥斯卡大奖的文献片《米尔克时代》。他把史料、人物和细节加以重新整理和编排,从一个新的视角,给人们新的感受。导演格斯·范·桑特参与了《哈维·米尔克》项目的筹备、拍摄和制作,前后长达15年时间。面对众多的素材:新闻影响、报纸、相片、历史事件等等,格斯·范·桑特以口述式的回忆,以个人自传式的方式,层层迭进展现了米尔克踏足政治运动,在历史的车轮中不断前行的故事。

影片的成功还在于西恩·潘对主角米尔克的精彩演绎,启用西恩·潘来演米尔克,于“粉丝”是一份盛筵,于他本人是一个挑战。本片是西恩·潘连续第二次出演政治人物,相比上一次在《国王班底》演出,这一次他的表演异常细腻,具有某种自内而外的传神感。他扮演的哈维·米尔克,没有了以往的阴暗和晦涩,不再是沉默寡言,而换上了生气勃勃的精神和面貌。米尔克对生活的向往,对压力的抗争,使他用一种犹如阳光般明媚的笑容面对世界。

花絮

哈维·米尔克1978年遇害时48岁。电影上映时,西恩·潘恰好也是48岁。凭借这部电影,西恩·潘成为第九位获得两项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的演员。

在影片的最后,演员们扮演角色的形象被演员们所扮演的真人的照片所取代。其中许多照片都是由饰演角色丹尼尔·尼科莱塔的演员卢卡斯·格拉比尔拍摄的。

影片配乐

丹尼·艾夫曼为影片《米尔克》进行了配乐,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心灵捕手》和《为之献身》的混合体,给予影片很好的情感烘托。1978年11月25日,星期六,哈维·米尔克被杀的前两天,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是在旧金山歌剧院观看普契尼的歌剧《托斯卡》,主角是传奇的意大利女高音玛格达·奥利韦罗。电影中不仅描绘了这一事件,而且为了纪念这一事件,电影制片人选择使用“托斯卡”作为电影中听到的所有歌剧音乐。

影片特色

电影主题

影片《米尔克》是一部以同性恋为绝对主题的传记影片,试图从多角度去展现米尔克的政治魅力和个人生活。影片围绕米尔克人生中三个重要阶段来展现主题,从看到同性恋所遭受的不公开始多次竞选监察员,到领导同性恋者不断努力推翻侵犯他们权益的6号提案,再到最后被保守派丹·怀特刺杀,哈维·米尔克作为一个同性恋者最终以个人魅力推动同性恋者权利平等。其中,影片中还蕴含着对脆弱生命的探讨,同性恋者很难被大部分人接受,多同性恋者感到被整个世界排斥,他们很容易为此放弃生命,米尔克的所做所为带给他们希望的曙光。哈维·米尔克留下的不仅是通过的几个法案,更多的则是直面内心、主动改变别人看法的人生态度。

叙事结构

影片《米尔克》以典型的传记片的方式呈现,演讲的整个部分几乎逐字逐句地复制,还有一些所发生事情的叙述。从一个事件到另一个事件,通过闪回的叙事框架讲述。影片《米尔克》虽然有难以回避的同性恋内容,但电影的根本主题还是关于自由与民权的奋斗,这就注定了作品整体的严肃性,而电影内敛而不事张扬的叙事风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这一特性,但同时也注定了该片难以具有广泛的市场影响力。

人物塑造

影片《米尔克》作为一部传记类电影,在人物塑造方面,潘恩的表演有力而出色,展现了他作为演员的多面性。为了贴近角色,西恩·潘在电影中进行了整容,包括假鼻子、假牙齿、隐形眼镜和重新设计的发际线。他的化妆是由奥斯卡奖得主斯蒂凡·杜普里斯完成的。西恩·潘演政治人物不是第一次,他在影片里被熟人枪杀也不是第一次,他最大的本领就是,一旦入戏,他就能够不动声色地隐没在角色之中。同样是同性恋者,西恩·潘塑造的米尔克完全没有通常那种畏惧和自惭形秽,他不但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倾向,而且对世人的歧视和误解敢于反抗。片中男同恋人间的感情表现也不再含蓄,哈维·米尔克和斯科特·史密斯有多次热烈拥吻,其动人程度不亚于任何两性间的激情。

荣誉奖项

制片与发行

上映信息

票房

《米尔克》影片总预算为2000万美元。在美国和加拿大2008年11月30日首映周末取得了1,453,844 美元的票房。截止2023年4月21日美国和加拿大票房总收入约为3184万美元,全球票房总收入约为5458万美元。

作品评价

专业评价

正面

英国《每日电讯报》苏克戴夫·桑德胡认为影片《米尔克》是一部令人回味的电影,散发着温暖和幽默,也充满了正义的愤怒。

《悉尼先驱晨报》评论家戴夫·卡尔霍恩认为佩恩一直是一个无拘无束的演员,他在影片《米尔克》中饰演的米尔克一角让人耳目一新,他以自我的能量驱动着故事的发展。

多伦多明星报》评论家彼得·豪厄尔认为这部电影以托马斯·潘恩的角色为中心,讲述了一个从享乐主义者转变为活动家的人,他发现为了改变他的世界,他必须找到自己的声音,这一点深且感人。

洛杉矶时报》评论家肯尼斯·图兰评价说:这部电影让我们明白,作为一个社会,我们已经走了多远,但还远远不够。

《新浪娱乐》评价影片《米尔克》描述的是同性恋团体与“世界”的抗争,真实纪录了同性恋者社会地位的逐渐改变和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影片所描述的同性恋民权运动和抗争一点都没过时,而是在现代社会正在如火如荼的上演,哈维·米尔克参与的这场“战争”完全没有因他的离去而中断,而是还有很漫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负面

卫报》评论家彼得•布拉德肖觉得《米尔克》是一部略显古板的电影,更接近格斯·桑特电影制作角色的中庸一面,比较平淡。

《托鲁坎时报》评价认为影片《米尔克》充满偏见,破坏了可信度。

大众评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