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斗 :中国古代称量粮食的量器

更新时间:2023-10-31 11:26

米斗是称量粮食的量器(一斗米重约6.25千克),是古代官仓、粮栈、米行及地主家里必备的用具。米斗是随着粮食生产而发展出来的用具,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先秦时期因没有统一度量标准,米斗的大小容积因地域不同也有区别。直到秦代统一度量衡,汉代又进一步制度化,十升为斗、十斗为石的标准才被固定下来。

米斗多为方体,有正方及口大底小两种造型,米斗的中间设有一根横杠,与口齐平。这种设计既便于提携,又可在称量时,用尺子将堆高的粮食刮平,保持计量准确。为使坚固耐用,米斗多用上好的木料制成。制作米斗的木料品种很多,有楠木、樟木、榆木榉木之类的杂木,亦有金丝楠鸡翅木、钱梨之类的硬木。以精密的榫卯互嵌结合,交接处严丝合缝,能适应冷热干湿及重量的变化,不涨不裂,坚实耐用。

除了用于称量粮食,米斗还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在一些地方的结婚仪式上,米斗仍是不可缺少的一件祥符。米斗有着吉祥的寓意,带有浓郁的民间文化韵味,是丰饶富足的象征,如今也成为了一种颇具寓意的藏品。

历史沿革

粮食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古代具有交易量大、流通面广、收支频繁等特点,如交租、纳税、买卖、易物、支付报酬,大都是以粮食作为折算。米斗是随着粮食生产而发展出来的用具,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上写道:“其收赋税于民以小斗受之,其禀予民以大斗,行阴德于民。”

春秋时田釐子任齐国大夫,暗施仁惠于民众,收取赋税时是用小斗量,赐给百姓粮食则用大斗。但是,这一时期各地的米斗,并没有统一的度量标准,米斗的大小容积因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小的区别。直到秦代统一了度量衡,汉代又进一步制度化,十升为斗、十斗为石的标准才被固定下来

制作

米斗多为方体,有正方及口大底小两种造型,斗的中间设有一根横杠,与口齐平。这种设计既便于提携,又可在称量时,用尺子将堆高的粮食刮平,保持重量的准确。制作米斗的木料品种很多,有楠木、樟木、榆木榉木之类的杂木,亦有金丝楠鸡翅木、钱梨之类的硬木,板壁致密而又富有弹性,既不怕水又可防虫蛀。

考究的,在米斗的边角处还会包镶铜皮进行加固,由此在使用的过程中,与米粒谷粒长期摩擦也不会导致耗损。而且于制作工艺上也极为精细合理,乃以精密的榫卯互嵌结合,整个米斗不用一根钉子,但交接处无不是严丝合缝,浑融一体,且能适应冷热干湿及重量的变化,不涨不裂,坚实耐用。斗的四壁不事修饰,但常有标示主人或所属店铺名号的雕刻字体。整体视觉上简约质朴,有一种敦实浑厚的气势。

寓意

米斗的外形呈方体,为称量粮食所用。

一些做生意的人,更认为米斗是对做生意很有“意头”(彩头),“斗出斗入”,日进万金。

岭南一带农村青年新婚之夜闹洞房毕,新婚夫妻不能立即上床睡觉。由伴娘安排坐在床边的米斗上,米斗里放有剪刀、尺子、针线、木梳、小镜、粉盒、毛夹之类要凑够八件。此俗据说始于周朝,文王婚夜,妖狐作祟,姜子牙拿来聚宝盆,盆里放八仙使用的八件宝贝:葫芦、葵扇、玉萧、书册、双金线、花篮、拐杖、宝剑。当妖狐到来时,八宝金光射目,妖狐即刻逃之夭夭,王、妃遂平安。后来民间便以女红代替八宝,以驱邪保平安。

度量标准

一升米现在重1.25斤,10升米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且为十进位制。即: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克(约一粒米)。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