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剧艺术博物馆 :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内的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4-09-20 19:16

粤剧艺术博物馆(Cantonese Opera Art Museum)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127号,是一座具有岭南风格、仿古园林式博物馆,现任馆长马楠。

2012年11月26日,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了奠基仪式。次年10月,粤剧艺术博物馆动工开建。2015年12月,粤剧艺术博物馆基本完成土木建筑、园林景观布置等主体工程。2016年1月20日,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揭碑仪式。同年6月9日,粤剧艺术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201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了粤剧艺术博物馆。

粤剧艺术博物馆总用地面积1.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设置有展陈区、演出区、互动休闲区、交流研讨教育区、行政管理区、配套设施区、地下停车场及人防区等七大功能区域。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厅面积为1900平方米,设《南国红豆 粤韵佳音》基本陈列。其主题展厅面积为560平方米,定期举办各种与粤剧艺术相关的专题展览。截至2024年4月25日,粤剧艺术博物馆有5000多件/套各类藏品,重要馆藏有绿色胶片男蟒、民国粤剧樟木衣箱等。

2017年,粤剧艺术博物馆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20年,粤剧艺术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2022年7月,粤剧艺术博物馆被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九批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2012年2月15日,为保护和传承广东省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艺术,广州市政府决定在荔湾区西关老城区的改造建设中建一座粤剧艺术博物馆。

建设历程

2012年3月28日,由广州市人民政府牵头,成立筹建粤剧艺术博物馆领导小组。同年11月26日,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了奠基仪式。2013年2月7日,唯一以园林式见长的第6号建馆方案,在八个竞争的建筑方案中脱颖而出,被确定为粤剧艺术博物馆建馆的实施方案。同年10月,粤剧艺术博物馆动工开建。2015年12月,粤剧艺术博物馆基本完成土木建筑、园林景观布置等主体工程。2016年1月20日,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揭碑仪式。

开馆

2016年6月9日,粤剧艺术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2017年,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建筑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18年,粤剧艺术博物馆被列为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并入选2018—2019年度“广州最佳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志愿服务基地”。同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了粤剧艺术博物馆。2020年,粤剧艺术博物馆入选第四批国家二级博物馆名单。2022年7月,粤剧艺术博物馆被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命名为第九批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方位布局

场馆设计

粤剧艺术博物馆总用地面积1.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17万平方米。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园林景区由岭南园林风格的仿古建筑群组成,建筑总体布局沿十字轴骨架排布,环绕中心晚沙湖错落分布六组院落空间,院院相连又相对独立,以传统建筑工艺、技法与高标准材料相结合的木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为装饰亮点,园林中心设有纯木结构临水戏台。

粤剧艺术博物馆设置了七大功能区域,分别为展陈区、演出区(剧场)、互动休闲区(含茶座、商店、私伙局演出场)、交流研讨教育区、行政管理区(含各协会办公场所)、配套设施区(含藏品库区、安全保卫区、设备区)、地下停车场及人防区。

馆内布局

粤剧艺术博物馆沿荔枝湾涌三期分为南北两岸,南岸为基本陈列展厅、主题展厅、剧场和园林景区,北岸为粤剧艺术的传承与保护等配套区域。粤剧艺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厅面积为1900平方米,设《南国红豆 粤韵佳音》基本陈列,通过展板展示、展品陈列、模型复制以及场景复原等多种手段以及体感互动、触摸屏等多媒体形式集中展现粤剧的发展历程、艺术特色、组织机构以及在海内外的重要影响力。粤剧艺术博物馆的主题展厅面积为560平方米,定期举办各种与粤剧艺术相关的专题展览;园区仿古戏台广福台每周定期举行粤剧粤曲展演,动态展示粤剧艺术特色;剧场设237个座席,配备先进的声光电系统,是馆内先进、完善的多功能粤剧艺术表演舞台。

陈列展览

常设展览

粤剧艺术博物馆基本陈列

粤剧,早期称本地班、广东大戏。是形成于广州地区,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并传播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等华人华侨聚居之地的地方戏曲剧种。声腔以梆子、二黄为主, 兼唱高、昆牌子,民间说唱,小曲杂调。明代成化年间(1465-1487),广州地区民间好尚戏曲,外来戏班演出频繁,并有众多本地子弟参加演唱,孕育了粤剧的种子。清初出现被称为“土优” 的本地戏班及其演唱的“广腔”,为粤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清中叶至嘉庆道光年间,粤剧在本地班既向外江班吸收、借鉴,又相互竞争中逐步形成;晚清同治光绪之际,粤剧在声腔、表演、剧目等各方面都呈现鲜明特色,艺术渐趋成熟,队伍也日益壮大。20世纪初至30 年代,粤剧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过程,向大众化、地方化和现代化有更大的飞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粤剧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成为中国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 。2009年,经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粤剧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地方戏曲剧种。

梨园小筑、琼花堂粤剧艺术精品展

粤剧,早期称广东大戏,是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和澳门,并传播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等华人、华侨聚居之地的地方戏曲剧种。2009年,经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粤剧被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梨园小筑、琼花堂展厅分别展示了戏服、盔头、竹水衣、乐器等表演用具、五大名伶介绍以及戏曲主题通草画、广彩等文物,在园林建筑中展示粤剧艺术、岭南文化的精髓和魅力。

主题展览

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

2018年6月9日,作为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州主场城市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第五届“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开展。本次展览的主题为“文化与自然”。

馆藏粤剧粤曲黑胶唱片展

剧粤曲唱片的流行丰富了人们听戏的方式,粤剧粤曲也通过此媒介向社会不同阶层、不同地区传播,经典唱段也能通过唱片的形式记录、储存下来。本次展览通过照片、实物、音像等方式展示粤剧粤曲唱片的今昔沿革,展示其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带领观众从另外一种形式了解粤剧粤曲,感受现代科技对粤剧艺术发展、传播的影响。

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肖像摄影作品展

粤剧作为岭南文化的象征,其发展壮大需要一大批领军人物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成为时代的先锋、行业的标杆。粤剧艺术博物馆邀请l了粤剧界领军代表进行了肖像艺术摄影和采访活动,用国家肖像的拍摄形式,让粤剧艺术家的光辉形象得以系统展示。《国家肖像粤剧名人录》艺术地展现了丁凡卢秋萍冯刚毅麦玉清欧凯明郭凤女倪惠英曹秀琴梁耀安蒋文端曾慧彭炽权黎骏声(以姓氏笔画排名)等13位粤剧名家的精神风貌。透过镜头,真实地记录了艺术家们的成长历程以及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对事业与社会、生活与生命的感悟。

岭南箫笛文化展

笛与箫都是中国古代传统乐器,广州曲艺配乐演奏中少不了笛与箫的身影。广州箫笛独特的音色赋予了粤剧、粤曲、粤乐独有的魅力,而制作箫笛的能工巧匠正是真正掌握了广州箫笛“粤味”奥秘的人,他们在音符和韵味中找到了精确的对应关系,在技术层面赋予了广州箫笛“粤味”,广州箫笛从箫笛师傅的手下诞生,伴随着代代箫笛演奏者传播到世界各地。

“西关印记”画卷展

“西关印记画卷展”用全景化视角记录展示了荔湾西关历史文化街区的建筑特色和人文风情,描绘了粤剧艺术博物馆粤剧表演、舞狮等非遗展示场景,体现了西关地区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不断延续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注:以上内容仅截选

重要馆藏

排金绣蓝地男大扣

广州粤剧院捐赠。大扣,传统戏中武将的装束。圆领、围扣领、紧袖。甲身分前后两块,长至足,满绣鱼鳞等纹样,以此模仿真正盔甲的甲片形状。甲身前面腰部略宽,称“扣肚”。上面绣虎头就叫“武扣肚”,绣其他花纹图案就叫“文扣肚”。双腿两侧各有一块保护腿部的甲裙。背部有一虎头形的硬皮壳,称“背虎”,上插四面(传统粤剧也有六面的)三角形小旗,叫“背旗”。传统粤剧还有威武带遮护背虎;五色裙遮掩腋下;红绸制成的威风带缠于胸前,遮住捆绑背旗的布带;在演出时,演员可借助其作为表演的辅助物。大甲颜色分正五色和间五色,演员可根据剧中人物的年龄、性格、面谱而选择戏服的颜色。

排金绒线绣米黄地团凤女服

由广东八和会馆捐赠。排金绒线绣米黄地团凤女服为戏中地位较高的女性所穿,使用排金绣、绒线绣等传统广绣技艺,绣有凤凰、花卉及江崖海水等图案。

战靴

由銮舆堂捐赠。战靴,其样式为薄底、圆头、高靴帮底部多为牛皮或线胶,靴面、靴帮用缎制成。粤剧的战靴与演员所穿戏服(多为大甲、扣仔、蟒)的颜色、图案、花纹相配,另外有云头靴、虎头靴等样式,这些则属厚底靴。因为穿此靴者多为戏中武将之类的角色,需要参与剧中战斗场面,故称“战靴”。

靴仔

靴仔,其样式为薄底、圆头、矮靴帮,靴面和靴帮多用黑色棉布或缎制成,靴底用牛皮或线胶制作。与高靴相较,其体积较小,且灵活轻便,故粤剧戏班称其“靴仔”。多为戏中兵丁、衙差、家丁等群角,以及参与剧中开打的武将、侠士等角色所穿。此靴为廖美云捐赠,饰演沉香一角所穿。

打鞋

打鞋,薄底、圆头,底部是用牛皮或线胶制成,鞋面用白色帆布缝制,加黑缎间边,鞋头和鞋后睁通常绣有“猪鼻云”图案,在鞋后路处,缝上一条彩色绸带绕前系绑于鞋面上。因穿着此鞋的角色多参与戏中打斗场面,故称“打鞋”。打鞋方便轻巧,便于武场演员在舞台上翻跟斗和开打,多为五军虎、六分等武场行当的群角穿着。

绿色胶片男蟒

由銮舆堂捐赠。男蟒是粤剧中王侯、皇帝等角色穿着的戏服,由蟒袍、角带组成。20世纪20年代,全女班为了和全男班竞争,据载,粤剧全女班的苏州妹等率先穿着胶片戏服,以靓丽的衣饰为亮点吸引观众,因舞台效果好而大受观众欢迎,密片戏服风靡一时,带动了戏服流行的新潮流。

民国粤剧樟木衣箱

传统粤剧戏班盛放戏服的箱子。樟木制,外施红漆,各转角位以铁皮镶嵌,防止碰撞损坏;两侧和前板装有铁环,便于搬运;底部用实木垫高,以防受潮。衣箱盖内部贴有一张泛黄白纸,写着道具戏服清单。此粤剧衣箱为加拿大BC省广东商会会长詹森博士捐赠,是20世纪20年粤剧戏班在海外演出时留于温哥华。衣箱辗转数年回归故里,是粤剧艺术发展和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

木皮鼓

鼓身有“省佛厚昌造、日月星剧团”款,由李元先生(名伶曾三多的后人)捐赠。

明珠戏院戏单

千秋新声男女剧团是省港名班,曾远赴东南亚、南洋、美国旧金山等地演出。这张戏单是1934年千秋新声男女剧团赴上海明珠戏院邀请演出的戏单。千秋新声男女剧团班中的名角有老生新珠、文物丑生伊秋水、花旦西洋女、唯一小生骆剑峰。戏单是当日演出情况的概要,观众可以通过戏单获知演员、剧目、演出时间地点的那个基本信息。

“葵丘盛会”人物故事象牙饰盒

取材于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召集诸侯会盟的历史故事。历史故事是粤剧创作的题材宝库,这件象牙饰盒,表面雕饰人物故事,盖面正中的人物为齐桓公,其他诸侯及周王使者分列两旁。

机构设置

粤剧艺术博物馆内设4个部室,分别为办公室(保卫部)、宣教部、陈列保管部(文保科技部)、展演活动部。

办公室(保卫部)

负责制订和组织实施各项规章制度;负责博物馆安全保卫及日常开放管理;综合协调馆内各部门之间的工作联络;协调与有关单位的业务交流工作;负责文件收发及督办、会务、信访、档案管理、后勤保障;负责财务及固定资产管理核查。

宣传教育部

负责公众接待讲解服务;撰写陈列展览讲解词;编制宣传资料;进行参观数据收集及调查、分析;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负责志愿者的建设工作;负责博物馆网站、微信公众号的维护更新及对展览、活动的社会宣传;开展文化艺术研究工作。

陈列保管部(文保科技部)

负责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的策划设计和布展实施工作;开展藏品、展览研究和学术交流工作;负责文物资料的征集、保管工作;负责藏品库房管理工作;开展藏品保护、修复、复制等技术工作;开展藏品保存环境研究、虫害防治、藏品科技保护研究工作。

展演活动部

负责统筹策划馆内的粤剧曲艺展演活动;协助其他业务部门举办相应宣传活动;负责开展少儿粤剧传承基地的建设;负责剧场、戏台及相应设施的运营管理工作。

文化活动

2018年10月24日,粤剧艺术博物馆新展“铢积寸累——粤剧艺术博物馆藏品征集成果展”开幕,展览精选近年新征入藏的珍贵史料物证200件/套,通过以物叙史的方式,从“广腔古韵珠水长”“粤韵声声思故里”“封相出头戏不断”三个部分再现了粤剧百年前的历史风采与辉煌面貌。同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粤剧艺术博物馆。

2021年7月17日,粤剧艺术博物馆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北岸社会教育活动室举办妙手芳——粤剧人物岭南押花体验活动。同年年9月20日,粤剧艺术博物馆在荔湾博物馆蒋光旧居三楼未成年人活动室举办月饼圆圆庆团圆——超轻黏土DIY月饼活动。

2023年1月13日,第十九届穗港澳粤剧日展演在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2024年2月24日晚,“梨香飘溢艺脉绽放——梨园子弟闹元宵”戏曲晚会在粤剧艺术博物馆广福台精彩呈现,粤剧《白龙关》首个登场,拉开晚会序幕。

获得荣誉

相关事件

201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了粤剧艺术博物馆,同粤剧票友交谈,并表示希望他们把粤剧传承好,发扬好。

参考资料

本馆概况.粤剧艺术博物馆 .2024-05-19

粤剧艺术博物馆风采.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2024-05-19

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市人民政府.2024-05-19

排金绣蓝地男大扣.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排金绒线绣米黄地团凤女服.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绿色胶片男蟒.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民国粤剧樟木衣箱.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明珠戏院戏单.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机构设置.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春风吹暖处 殷勤更护花——略记两位广州老市长与粤剧的因缘. 广东艺术杂志.2024-05-19

“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跟着总书记感受博物馆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华社新闻.2024-05-19

本科生第一党支部参观粤剧艺术博物馆.华南农业大学兽医学院.2024-05-19

粤剧艺术博物馆.广州市人民政府.2024-05-19

常设展览.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梨园小筑、琼花堂粤剧艺术精品展.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丹青记忆 守望家园——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粤韵留声 片刻永恒——馆藏粤剧粤曲黑胶唱片展.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当代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肖像摄影作品展.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笛声醉月,箫管鸣天--岭南箫笛文化展.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让城市留下记忆 让人们记住乡愁、——“西关印记”画卷展.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战靴.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靴仔.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打鞋.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木皮鼓.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葵丘盛会”人物故事象牙饰盒.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区文广旅体局:粤剧艺术博物馆推出新展,带你穿越百年、品读粤韵(组图).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政府.2024-05-19

活动|“暑”于你的夏日博物馆社教活动.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活动|共赏“粤”味,“趣”玩中秋.粤剧艺术博物馆.2024-05-19

粤港澳戏剧名家广州同台献艺 冀大湾区演出交流越来越多.中新网.2023-01-14

粤剧艺术博物馆好戏连台.百家号.2024-05-1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