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 :旋花科番薯属一年生草本

更新时间:2023-01-18 02:42

番薯(拉丁学名:Ipomoea batatas (L.) Lamarck),又名、白薯、红苕、甘薯等,为旋花科(Convolvulaceae)番薯属(Ipomoea)的一年生草本;其普遍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产于北纬40°以南地区);其性喜高温、光照,较耐旱,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番薯的食用部分为块根,多呈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

番薯富含蛋白质糖类、胡萝卜素等营养物质,不但可以生吃或蒸食,还可以与米一起作粥饭或作饼饵等,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番薯的茎叶可作为家畜饲料,南美洲亦有利用番薯汁制作布料染料的习俗。据《中药大辞典》记载,番薯具备补气、生津、宽肠胃、通粪便的成效,主要用来医治疗脾虚水肿、便泄、疮疡中毒、大便秘结的症状。

番薯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2020年,全球红薯产量为8900万吨,其中中原地区产量最高,占世界番薯总产量的55%。截止2023年8月,番薯成为了中国仅次于喜米、麦子、玉米,居于第四位的粮食作物。2015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布研究成果称“甘薯是天然转基因生物”,引起较大反响。

中国有许多关于番薯的民谚习语,如“吃番薯要看势面”,意谓凡事都要审时度势,不能莽撞行事;“无命好食番薯汤”,比喻情况糟透了。同时,番薯在一些中国台湾作家的文学作品中代表着思乡,比如作家林清玄曾撰写的作品《红心番薯》。

研究历史

番薯在中国的存在一直存在“是否古今有之”的争论,学术界一般都承认番薯是引进的,但也有不少言论认为中国古籍中记载的“甘薯”和番薯属于同一物种。但多数学者都认为番薯是在明朝中后期才传入中国的外来作物,因为其属性与中国的传统薯类相同,所以取薯为名,在《辞海》中记载“九州之外,谓之番国。“番”字与西域从汉唐时传入的物品前加“胡”字是同样的道理,在《海外新传七则》中明确指出:“薯传外番,因名番薯”,从其名字就体现出番薯不是来自于中国,多数学者认为番薯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把它带回西班牙,16世纪上半叶西班牙水手把番薯带到菲律宾马尼拉和摩鹿加岛(即现在的马鲁古群岛),后再从这些地方传至亚洲各地。

番薯在中国的引种路线有很多种,一为苏得道由苏禄国引进晋江,二为万历年间由越南引入广东省,三为由东南亚引入福建省,四为其他路径引入。中国台湾番薯的来源,不仅有闽粤移民带过去的,而且也有直接来自南洋(文莱)的,而文莱薯种亦直接或经台湾传至中国内地。

形态特征

根茎

番薯为一年生草本,其块根呈圆形、椭圆形或纺锤形,番薯的品种不同,其块根的形状、颜色及果肉颜色也存在差别;茎常平躺或回升,偶尔伴有缠绕,分枝多,呈圆柱形或具棱,为绿色或紫色,被疏柔毛或无毛,不定根易在茎节处生长。

番薯的品种不同,其叶片的形状、颜色也存在明显的差别,同一植株上有的品种的叶还具有不同的形状,但大多数叶普遍呈宽卵形,长为4~13厘米,宽为3~13厘米,叶为全缘或具3~5(~7)裂,具备宽卵形、三角状卵形或线状披针形的裂片,心形或近于平截的基部;顶端渐尖,叶的两面被疏柔毛或近于无毛,叶的颜色有浓绿、黄绿、紫绿等,辨别番薯品种,常常依照顶叶的颜色;叶柄的长短不一,一般长为2.5~20厘米,被疏柔毛或无毛。

番薯为聚伞花序、腋生,常伴有1-3-7朵花聚集成伞形;其具长为2~10.5厘米的花序梗,稍微有点粗壮,有时被疏柔毛或无毛;具披针形的小苞片,长为2~4毫米,顶端芒尖或骤尖,早脱落;具长为2~10毫米的花梗;长圆形或椭圆形萼片,内外萼片的长不等,长为7~10毫米的为外萼片,长为8~11毫米的为内萼片,顶端骤然成芒尖状,疏生缘毛或无毛;具钟状或漏斗状的花冠,粉红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的花瓣,长为3~4厘米,外面无毛;雄蕊花柱内藏,花丝基部被毛;具2~4室子房,被毛或有时无毛。

果实与种子

番薯的果实为蒴果,呈卵形或扁圆形,具假隔膜并分为4室;具种子2(1~4)个,无毛。

物种分布

番薯原产于南美洲及大、加勒比群岛;现世界范围内,普遍栽培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主产于北纬40°以南),但在一些较北的地区也已栽种成功;在中国,现普遍栽培于中国的大多数地区。

生长习性

番薯性喜高温、光照,较耐旱但不耐寒和不耐阴,需要很长的温暖生长期,不同的生育期对温度的要求和反应各不相同;对土壤的适应性比较强,无论是酸性土还是碱性土、沙质土或粘质土、低洼土或山坡地都能种植,但最适宜栽种于含有机质多、表土疏松、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中。此外,随番薯的品种和生长环境的条件不同,其开花习性也不同,有的品种容易开花,有的品种在气候干旱时会开花,也有的在气温高、日照短的地区常常开花,大多数在温度较低的地区不开花。

繁殖方式

扦插繁殖

选择生长粗壮、叶色浓绿、无病虫害的番薯苗,扦插的方法一般有斜插法和改良水平法。斜插一般先在上开一斜穴,将薯苗斜放在穴里,再盖土压实;改良水平法一般将2~3个薯苗节位平插入土中,同时要查苗补苗,一般在阴雨天就可进行插,若天气干旱要及时浇水,提高薯苗的成活率。

组培繁殖

番薯的组培是指给予适宜的生长条件,利用番薯的块根、茎、叶柄、叶片、薯苗等易于长出不定根的部位,进行人工水培调节后使其长出不定根,并逐渐发育成纤维根去吸收营养或直接膨大成薯块。

栽培技术

苗床准备

普遍选择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土质蓬松、灌溉便利、排水方便、透气性强的砂壤土或者壤土的地方建立苗床,并根据番薯的数量,来合理设置其苗床的长度。

定植苗选择

定植苗一般选择优良种薯、大小适中、无破损、无病虫、无冷害的薯块作种薯,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3月中下旬至4月初。

水肥管理

番薯移栽后应立即浇透定根水,种植后的一个月内,应该需要保持土壤潮湿,第2~4月均以土壤潮湿为主,到第5、6个月,应控制水分;另外在其生长期内需要追施有机硅化物复合肥。

苗期管理

在番薯的茎叶盛长期,当其叶面生长达到最大时期时,注重促进和控制相结合,对过度生长的茎叶进行适当剪除;当番薯处于生长的后期,应该加大力度来维护茎叶的生长和保持土壤潮湿,以便营养能够正常地向块根输送,以促进块根的膨大。

病虫害防治

病害

番薯上主要发生的病害有薯瘟病、黑斑病、缩芽病等,对于病虫害主要利用药剂防治,比如:石灰硫黄合剂乐果敌百虫等;在栽植番薯前,可以使用一些化学药剂来浸蘸秧苗基部,如涕灭威多菌灵等,能够有效的防治黑斑病;另外,对于防治薯瘟病可以采取水旱轮作、科学用水、合理排灌、合理施肥及施用腐熟肥料等物理措施,来减少病害的发生。

虫害

番薯上发生的虫害主要为番薯小象鼻虫(Elaeidobius kamerunicus)和番薯茎螟(Omphisa anastomosalis),可采用物理防治如水旱轮作,及时清洁田园,及时销毁病薯及藤头等,或可选择喷施鱼藤酮敌百虫乐果等来进行防治。

功用价值

食用价值

番薯既可当主食,又可代替一部分蔬菜和副食品,食用的方式也多种多样,不仅可以生吃、蒸、煮或煨食等,而且还可以晒干后和米一起用作粥饭或磨成粉末来制作饼饵等。其果实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磷、钙、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果胶纤维素、氨基酸及多种矿物质等,被形象的称为“维生素的富矿植物”,具有重要的食用价值。

经济价值

番薯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其茎叶及加工后的副产品可以作为饲喂猪羊牛等家畜的饲料;果实可精制成蜜饯、粉条饴糖果酱及罐头食品等;另外,在工业上,其薯块、茎叶及其副产品的下脚废料是制造药品的原料,比如:乙醇细胞色素丙等,还可用于制作橡胶和纤维等。

药用价值

番薯性平,味甘;具有补气、生津、宽肠胃、通粪便的功效,在中医上,主要被用来医治脾虚水肿、便泄、疮疡中毒、大便秘结等症状。

延伸文化

在中国台湾饥荒之年,番薯是其救命之粮,在胡建伟的《薯米云》中便写道:“番薯当米度年华,鼓腹安闲海外家。义士不须劳指,将军何事慨量沙。”足见,番薯当时不仅解决了台湾的饥荒问题,而且成为了台湾百姓的主食;番薯在一些中国台湾作家的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思乡,在林清玄所写的《红心番薯》里描写的卖糖番薯的白叟认为台湾的红心番薯比不上他老家的,当谈起他的故乡时,老人的“神情仿佛事先他已回到故乡,站在地瓜田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