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孔村 :纳孔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4:31

纳孔村位于贵州省贞丰县三岔河畔的纳孔布依寨,离者相镇政府1.5公里,离天下奇观——双乳峰3.5公里,距“关兴”高等级公路7公里。交通方便,建筑独特,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是布依族戏的发源地之一。2002年,省政府确定纳孔村为全省20个重点建设的民族文化村之一。

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简介

纳孔村地处贞丰县者相镇西面,属贞丰县者相镇所辖,3个自然组组成,482口人,居民全是布依族。境内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千奇百怪的纳坎石林,人文景观有独具特色的纳孔布依民居古建筑群,大寨村摩崖“虎”字等。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济收入总量逐年上升。是全国“民族进步团结示范村”、全省“巾帼示范村”、全州县“先进文明村”。

历史沿革

纳孔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布依族古寨, “纳孔”的地名为布依语的谐音,意译为田产丰收。很早以前,当地居住的是“布依”韦氏家族,到元朝初年,纳孔村成为一个重要囤兵场所。陈、余等纳孔村居住的各姓氏族谱中分别记载有明朝洪武年间“调北征南”或“调北填南”搬迁到此地生活,有的人家族谱中记载有征南或填南经过的沿途地名,有的人家沿途地名则是传承下来。记载或传承的沿途地名,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让后人知道自己的祖籍;二是当家中有人去世,在为逝者做道场中举行“开路”仪式时,由孝子在老摩念经指导下朗诵,为逝者叶落归根指明方向。到此居住的人与当地人和平相处。

相传在很久以前,者相的集镇设在纳孔村老屋场,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纳孔布依古寨出身的罗国昌立下战功,当上“千总”后,即:清代编制,外委千总,正八品。罗国昌为京外人氏,宜外委千总任,为了方便本寨人赶集,交易自己所需所产的物资,将集镇迁到纳孔村内。当时纳孔村的经济得到发展,纺织的土布、生产的纺织工具、土特产等通过该场坝交易,远销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等地。

纳孔布依人注重文化教育。早在清初,纳孔村就办有私塾,罗千总、岑三公在私塾中受到熏陶,成为一方有名的人。罗国昌当上千总后,将私塾搬到自己的家中(即今天的村旧活动室)。岑三公以慈善著称于世,能说会道,长于调解,做思想工作。解放后,纳孔村对子女的教育更加重视。

经济发展

名特产品:农家乐,糯米粽子,蜂蜜,苗木,民族服饰等

产业发展:通过民族文化的搭台,纳孔旅游业“农家乐”已从原来的两、三家,发展到现在的十余家,2007年先后接待了前来观光旅游的深圳、台湾、日本泰国法国等地区和国家的游客13万多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300多万元, 2007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2500多元。

2007年,新拓展了3个连片蔬菜种植250多亩,建成养殖示范点2个,规模养殖大户5户,年出栏100头以上,全村共种植经果林达300多亩,产值达60多万元,如三岔河组农民向忠辉草梅50多亩,仅种植草梅一项年收入达30多万元。

纳孔村其它各自然村寨也有自己的特色,如:大寨村豆腐加工,老屋场的养殖,三岔河的西瓜种植、烟登坡的建材业加工等,农村适用技术在全村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全村初步形成一寨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

设施建设

2002年起,者相镇政府请州设计院对纳孔村的建设规划作了规划设计。采取以农户自筹为主,争取上级补助的方式,已对53户民居进行外观改造及改厕改厨,凸现了纳孔布依族古民居“风火墙,三滴水”式的建筑风貌;同时还进一步完善了纳孔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铺设了6000余平方米连结家家户户的青石板路,修通了近三公里的进寨油路,建起了富有布依民族特色的寨门等,进一步展示该村的民族文化历史、民族风情和布依古建筑民居风貌。用青石板铺通了纳孔古寨到纳坎石林近5公里的游道,使游客可以在纳坎石林的至高点一览三岔河的全景和纳孔村的全貌;建起了旅游接待站、村文化图书阅览室。

安装了自来水,闭路电视已同镇的电视网络并网,可收到40多个电视频道。安装了程控电话,移动、联通、小灵通等移动网络覆盖全村。

纳孔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走在全镇同级同类学校的前列,全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文盲率在1%以内。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村民小组自发成立群防小组,形成群防群治的局面。

自然景观

省级风景区三岔湖是一个人工湖,也是纳孔人民的梳妆镜和聚宝盆,春天到来,种上的桃树、梨木争辉相映,“三滴水”布依族古建筑,营造出纳孔布依古寨的古色古香。寨中红枫林、桔林是三岔湖明丽的亮点。新建的3.4公里旅游环湖路从纳孔布依古寨出发环湖绕行,也可观赏纳孔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寨西南面有一名为“豹子洞”的天然洞穴,洞宽约1600平方米,高约60米,洞内有洞,景中有景,钟乳石、石笋、石芽遍布洞里中,如置身于神仙洞府之中。

建筑风格

纳孔村民风古朴,居住的房屋有独特的布依风格,多为四合院,房屋结构多为木结构穿斗式,瓦顶砖木壁,屋顶作歇山式,盖小青瓦,砌风火墙,辅之以门楼、山墙厢房、明堂、院落等组成。正房的两边,山墙高出屋顶,称为“风火墙”,墙顶呈台阶状,每台台角向上翘起,人门把这种风格称为“三滴水”。“风火墙”,用以防备火灾发生引起窜火现象,避免大面积火灾发生。“三滴水”有房主“人丁兴旺、步步登高”之隐喻,意示着布依人充满了子孙发达,人才辈出的希望。

风俗习惯

纳孔布依族人有浓郁的民族风情,恪守古老的民族习惯。婚礼不论男婚女嫁,一律实行一夫一妻制,均依“求亲、订婚、讨庚、结婚”的程序进行,若有私奔或私娶,就会被歧视、瞧不起。

若有人故去,丧家请布依佛教施法人到家做道场,举行“砍替”仪式。即:是为了让死者能上天堂,为死者超度时杀牛作为替身,用牛做逝者的替身,为逝者超度亡魂。仪式上,施法人按逝者“八字”排方位,找一空旷地作宰场,逝者女婿负责约人来将“砍替”牛按要求在宰场内宰杀、煮吃,祭祀活动就算告一段落。若逝者没有女儿或女儿还未婚配,“吃肉”的差事便落在已婚配的侄女婿或孙女婿身上。

未婚青年可在赶场天或到办红白喜事人家吃酒时白天可谈恋爱,夜晚青年男女不能相约出门玩表,只能在待客人家分边对唱山歌。

娱乐活动

舞龙是纳孔村保存完好的布依族文化娱乐主要项目之一。每逢过节或有来宾进寨,就少不了舞龙助兴。舞龙仪式是很讲究的,每年大年初三,工匠精心用竹扎骨架,纸或布做成皮肤,制作好想象中的龙后,由德高望重的寨老主持,组建身强体健的舞龙队,举行祭龙仪式。祭龙仪式上寨老点香烧纸,用朱笔画龙点睛,然后钟鼓齐鸣,唢呐、长号齐奏,随着一连串的鞭炮声,寨老举起龙宝有规律地舞动,舞完一套招式后祭龙仪式结束,寨老将龙宝交舞龙队使用,舞龙队接到龙宝后在戏台表演,然后寨老带领舞龙队到各家舞龙拜年,以祈求太平盛世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第一年舞五节龙,第二年舞七节龙,第三年舞九节龙,舞到九节龙后活动结束,于当年前夕前将“龙”火化,寓其龙的轮回。下一轮舞龙由另一寨老主持,所舞的龙又从五节龙开始。舞龙的招式有“金龙狂舞”、“龙行祈年”、“金龙贺岁”、“新春和喜”等二十多种花样,若在一个场地中有两条龙相遇,舞龙队还需舞“二龙抡宝”花样,两条龙抢一个龙宝,以比舞技高低。

上巳节”、“六月六”:是纳孔布依人除过大年(春节)外最具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在这两个节日,寨中举行祭祀活动和歌舞活动。“三月三”在纳孔以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寅日为节,“三月三”这天,上午,寨中要举行扫寨仪式,由两个“老摩”带着本族中老人挨家挨户到堂屋中打卦,从而把鬼或其它魅、、、以及不吉利的事赶出寨外,在进寨路口,用稻草绳系住剪好的纸人纸马拦住,以阻止鬼魅进入。

下午,家中成年男子去拜祭山神,封杀害虫,其余人须上山躲虫,寨中不能升火,不准晒衣服,不准高声喧哗。上山躲虫的人须等祭山的人发出信号后才能回家升火做饭。晚饭做好,先供祖宗一家人才享用。

“六月六”是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寅日,一大早起来,先把预先包好的粽子煮好,家长带着小孩提着雄鸡、粽子到自己耕种的田边杀鸡祭田神,祈神保佑自家五谷丰登,同时让自己的孩子认识自家的稻田,学习一些农业知识。妇女则在家煮饭等祭田归来的人。

吃过早饭后,寨中老幼在广场上表演和观赏布依族戏。纳孔布依古寨布依戏独具特色,演出者穿着古老独特的布依服饰,用弹月琴,吹唢呐、勒尢,击铜鼓等八音伴奏,举行别具风味的铜鼓舞、转场舞、筛铃舞、“浪哨”、甩糠包、荡秋千等古老舞蹈,布依戏就这样流传下来。

所获荣誉

纳孔村多次被省、州、县表彰。

2001年12月被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委、州政府授予“文明村”称号。

2002年8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称号。

2002年被省列为全省20个重点民族村寨建设之一。

2020年8月26日,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