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条天竺鱼 :天竺鲷科银口天竺鲷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3-11-01 15:11

细条天竺鱼(学名:Jaydia lineata),又称细纹天竺鲷、细条天竺、天竺鲷、线天竺鲷、横纹天竺鲷、细条纹天竺鲷、细条银口天竺鲷、细条拟天竺鲷,是天竺鲷科银口天竺鲷属的一个种。其种加词“lineata”意为“线条状的”。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包括阿曼湾朝鲜半岛日本、中国等沿海,在中国分布于分布于渤海河北省天津市)、黄海东海南海。细条天竺鱼生活在水深46至100米处。

形态特征

成鱼

背鳍Ⅶ,Ⅰ-9;臀鳍Ⅱ-8;胸鳍14,腹鳍Ⅰ-5;尾鳍17。侧线鳞24-25,侧线上鳞2,侧线下鳞5。鳃耙(4-5)+12。体长为体高2.7-2.8倍,为头长2.3-2.5倍。头长为吻长4.3-4.6倍,为眼径3.3-3.4倍,为眼间隔3.2-3.7倍。尾柄长为尾柄高1.5-1.7倍。

体长椭圆形,侧扁,背缘和腹缘皆圆钝,背缘隆起度稍大于腹缘。头大,前端较圆钝;头长约等于体高。吻短钝,短于眼径。眼大,上侧位,位于头的前半部。眶前骨边缘光滑。眼间隔宽且平,等于眼径。鼻孔每侧2个。口大,前位,倾斜。上下颌约等长。上颌骨不被眶前骨遮盖,后端扩大,伸达眼后缘下方。上下颌具1行细小绒毛状齿。犁骨、腭骨均具细齿,舌上无齿。前鳃盖骨边缘具细锯齿。鳃盖骨无棘。鳃耙细长,最长鳃耙约为眼径1/2。

体被弱栉鳞,鳞薄,易脱落。头部大部分裸露,仅在颊部鳃盖部具鳞。侧线完全,上侧位,与背缘平行。

背鳍2个,分离,鳍棘较弱。第一背鳍起点在胸鳍起点上方,第四鳍棘最长;第二背鳍具Ⅰ鳍棘、长与第一背鳍第三鳍棘约等长,最长鳍条长于第一背鳍最长鳍棘。臀鳍与第背鳍同形,起点在第二背鳍第三鳍条下方。胸鳍末端尖长,伸越臀鳍起点上方。腹鳍较短于胸鳍,起点在胸鳍基底前下方,鳍端向后超越肛门。尾鳍小,后缘圆形。

液浸标本体黄色或浅棕色。体侧具9-11条灰褐色细横条纹,条宽小于条间隙。第背鳍顶端黑色。头顶部、背鳍及尾鳍边缘具稀疏小黑点,各鳍浅色。

幼鱼

仔鱼全长5.3毫米仔鱼,细长,肛门位于体中央前部,第二背鳍和臀鳍基底出现,黑色素细胞在消化管上有数个,臀鳍起点至尾柄后方的腹面具12个呈一列的黑色素点,尾鳍基具2个黑色素点,前鳃盖骨内缘、外缘具2-3个小棘。当全长11.5毫米时,各鳍鳍条数已基本固定,前鳃盖骨外缘棘发达,头顶具黑色素。

生活习性

细条天竺鲷为温带亚热带近岸中下层小型鱼类。性喜结群,通常栖息于底质为沙泥浅海。济州岛南至西南为主要分布区,季节移动不大,只作短距移动,每年5-6月由外海游向近岸作生殖泂游,产卵后则分散索饵,并逐渐游向外海。摄食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虾、蟹类、墨鱼目等。雄鱼含卵期不摄食。

繁殖方式

细条银口天竺鲷的生殖期在7-8月,雄鱼在生殖期停止进食,有口中抱卵的习性。夏季产卵,雄鱼将卵含于口内孵化,亲鱼翌年3月孵出仔鱼后即死亡。卵球形,卵径0.06-0.1毫米,卵膜具特殊胶质丝状突起,彼此紧密围成一团。

近种区别

该种近似细线鹦天竺鲷(Ostorhinchus endekataenia),细条天竺鲷体侧具9-11条灰褐色细横条纹,条宽小于条间隙。但后者体长圆而侧扁。体侧具7或8条纵带,明显较其他种多,而且其中一条纵带将眼瞳孔与黑色尾斑相连接。体呈橘黄到淡黄色,各鳍一致为淡黄色。

主要价值

细条银口天竺鲷一般可制鱼粉作为饲料。除用以作鱼粉外,还可作鱼饵。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