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区 :经济区

更新时间:2023-10-31 11:22

经济区是指以城市为经济中心,以专门化生产为主体,将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方向大体一致的行政区组合在一起所形成的地域。经济区是在生产社会化,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下,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是由多种生产要素组合的地域经济组织形式。每个经济区内部都有密切的经济联系,都在全国担负专门化生产任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经济区是客观存在的,但又非固定不变; 当生产力发展引起条件变化,经济区的范围则应作适当的调整,以进一步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闭的束缚,使区域生产更符合商品经济规律运转。

简介

中原地区的经济区是全国统一的地域经济系统的组成部分,是为因地制宜发展国民经济服务的。每一个经济区,应根据其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扬长避短,发展一个或数个具有全国或区际交换意义的专门化部门以及辅助性部分,自给性部门和基础设施,使区内国民经济个部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按一定比例协调发展。

特点

客观性

经济区作为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可以认识的。

区域性

经济区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相对合理的地域组成范围,有四至与边界,可表示在地图上,并可度量。

多元性

经济区包括不同等级和层次,每个上一级经济区是若干个下一级经济区的有机集合,各个层次客观地反映了不同等级的地域经济单元。

开放性

每个经济区不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它通过复杂的物质流、信息流、人流与其他经济区保持密切联系。

变化性

经济区形成后,并非一成不变,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演变,经济区经历着量的积累和质的飞跃,前者表现为地区经济特征的相对稳定,后者导致区域范围和区内经济结构的变化,为此需要重新划定经济区。

意义

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决定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劳动地域分工的特点和规模。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结合的程度,并且是由低级向高级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各经济区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有的经济区已建成高度发达的地域生产综合体;而在一些边远地区,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等因素,尚未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地域生产综合体,只能称为“后备经济区”或“正在形成中的经济区”。一个高效能的经济区是内部结构协调发展,当地自然、劳动力资源和经济潜力得到充分发挥,生态系统保持良性循环,并和区外保持畅通经济联系的经济实体。根据经济区的结构和职能特点,可分为部门经济区和综合经济区两类。

发展现状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