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 :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

更新时间:2023-06-16 14:47

国民经济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活动的总称,它反映的国民经济水平指标有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人和社会总产值等。

国民经济是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的。

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之上。社会主义国民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

性质定义

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国民经济以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受到剩余价值规律与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的支配。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在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作用下自发形成和发展。在资本家的竞争中,通过波动和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发展要求的各部门间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分配的比例。资本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不可克服的矛盾,随着矛盾的发展和尖锐化,必然导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冲突,进而导致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以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为基础。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结构指的是国民经济的各组成部分按照排列次序结合起来并相互作用、影响,它反映了各个要素的排列次序、构造方式、诸要素的空间配置和聚集状态。可以从横纵两个方向看待国民经济结构,横向即产业结构;纵向包括,生产结构、流通结构、分配结构、消费结构和投资结构的整体。国民经济结构是以产业活动为表现形式的部门间关系和再生产过程的关系。国民经济结构是否合理制约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历史沿革

随人类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原始社会时期,社会的经济活动局限于一个原始公社的范围。奴隶社会经济活动的范围限于一个城市国家(城邦)。封建社会的经济活动限于一个封建诸侯领地的范围。

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才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整个资本主义国家范围内发展起来。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的各环节连接成一个整体,进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国民经济。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社会主义经济也在整个社会主义国家范围内建立和发展,于是就有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

构成

国民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之间的构成状态及其比例关系。国民经济是由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经济环节、经济层次、经济部门和经济地区构成的。经济环节即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经济层次即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微观经济各层次;经济部门即工业、农业、建筑业、商业、通信、文化、教育、科研等生产部门和非生产部门;经济地区即国内不同经济区域以及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区域和国际性区域。

经济指标

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国民经济为对象的全面核算,即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充分利用核算资料,编制国民经济各种核算表,全面核算社会再生产的活动和过程及成果。国民经济核算需要从劳务、实物、金融、资产等多方面入手,基于各种流动、库存内容对能够全面反映国民经济总体情况的关键指数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体系的测算。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特定的、差异化的经济体系。从广义上来看,国家经济总量的全面核算,包括国家层面的经济核算、地区层面的经济核算、行业层面的经济核算、部门层面的经济核算以及单位层面的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国民经济核算可以为国家的宏观经济学应用提供坚实的依据,同时也能够为国家的统计指标建设指明方向。

相关指标

国民生产总值(GNP),指的是对一个国家的公民在某一时期内获取的经济成果进行初次分配的结果。国内生产总值(GDP),即在某一既定的时间,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最终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数据。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利于经济的不断发展。

运行

经济单位和部门运用各种要素资源进行生产经营、市场交易、收入分配、消费支出、资金融通及资本积累等各种经济活动,这些经济活动即构成社会再生产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环节,它们间彼此衔接、相互影响、不断循环,就形成了国民经济的运行过程。

故国民经济又可以理解为社会再生产各环节的总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宏观经济运行过程。由于人类所创造的商品具有价值与使用价值两重性,商品从生产到使用,两重性贯穿其中,故而国民经济的循环过程需要经过两种运动即“实物运动”和“价值运动”,“实物运动”形成社会总供给,“价值运动”形成社会总需求

增长速度案例

2023年6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5月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5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环比增长0.63%,增速由降转增;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0.5%,与部分新兴经济体外贸下降形成鲜明对比;1-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3%,比一季度明显加快。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在当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5月,生产需求稳步恢复,就业物价总体稳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经济运行延续恢复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生产供给持续增加,消费和投资逐步恢复,就业和消费价格总体稳定;发展新动能不断壮大,数字经济带动增强,绿色转型持续深入,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经济运行将稳步恢复,消费拉动作用逐步提升,创新动能积聚增强,改革开放红利显现。

中国经济

农业

中国农业集体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是现阶段农业生产的经济形式。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人类的食品之源、生存之本,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农业生产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生物生产,即生产人类生活所必需的有机化合物产品。农业生产部门或生物生产部门的剩余劳动产品,是非生物生产部门赖以独立和发展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日益繁荣昌盛的基础。全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伴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提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通过对农业有保证的足够的政府投资量来保障农业提供足够的剩余产品以支持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流通产业

物流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流通体系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国家骨干流通网络逐步健全,流通领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建设,商品和要素流通制度环境显著改善。这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全方位、立体式的交通运输网络和应急物流体系,有力保障了医疗队伍和救援物资的到位;数字化、智能化的电子商务、快递等新业态,有效促进了消费模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

相关社会事件

2023年10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介绍2023年前三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通报主要经济指标。浏览前三季度宏观经济运行成绩单,不少指标可圈可点,呈现出积极变化,中国经济恢复向好回升态势更趋明显。

2024年3月18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2024年1-2月份,中国经济运行延续了回升向好的态势,起步平稳。在此期间,生产需求稳中有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发展质量不断改善。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0%,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服务业生产指数也呈现稳健增长,同比增长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81307亿元,同比增长5.5%,显示出消费市场的活力。在投资方面,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达到50847亿元,同比增长4.2%,较上年全年增速加快1.2个百分点。同时,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66138亿元,同比增长8.7%,显示出中国对外贸易的稳健发展。 就业方面,中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3%,保持在较低水平。而在物价方面,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持平,其中1月份下降0.8%,2月份上涨0.7%,整体物价水平保持稳定。2024年1-2月份中国经济延续了回升向好的态势,各项经济指标均呈现出积极变化,为全年经济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4年4月16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2962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3%,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1538亿元,同比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09846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174915亿元,增长5.0%。

2024年5月17日,国家统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了2024年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比上月加快2.2个百分点,环比增长0.97%。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699亿元,同比增长2.3%,环比增长0.03%。1—4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比上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3%,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1%。总体来看,4月份国民经济运行平稳,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