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 :2008年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图书

更新时间:2023-11-10 17:05

《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创作的著名悲剧作品之一,讲述了两位青年男女相恋,却因家族仇恨而遭不幸,最终两家和好的故事。该剧在莎士比亚时代颇为流行,并与《哈姆雷特》一度成为最常上演的戏剧。今天,戏剧主角被认为是青年恋人的典型。《罗密欧与朱丽叶》被多次改编,在剧场、银幕、音乐剧专业中上演。

出版历史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以两个四开本形式出版,早于1623年的《第一对开本》。第一份资料是1597年的《第一四开本》(Q1),由约翰·丹特印刷,由于该版本与之后版本在内容上出入甚多,被称为之为“坏四开本”。Q2版本的质量更优,并将戏剧署名为《最优秀最哀伤的悲剧之罗密欧与朱丽叶》。它由托马斯·克里德于1599年印刷,卡斯伯特·波比出版。Q2比Q1多出800行,并在扉页上标注了“新修订、增补、改正”的字眼。学者认为Q2是依据莎士比亚演出前的手稿改编而成。1623年的《第一对开本》主要是基于Q3编写而成,其中的注释和更正可能来自剧院台词本或是Q1。现代版本中——包括一些A1纸本和四开本——第一本为1709年尼古拉斯·罗的版本,和1723年亚历山大·蒲柏的版本。蒲柏的版本被后世广泛采用,他在剧中加入了演出指令,这些指令在Q2中被遗失,但存在于Q1当中。带有完全注释的版本第一次在维多利亚时代出现,并延续至今。其中包含了戏剧演出时的脚注和相关的文化背景等。

内容情节

诗人柯尔律治形容《罗密欧与朱丽叶》说,这个故事里“处处是青春与春天”。的确,这段爱情纯粹、热烈、生机勃勃,同时又那么哀婉,在莎士比亚故事中绝无仅有。

意大利维洛那城两大对立世族的继承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在舞会上一见钟情。他们瞒着父母,由劳伦斯神甫主持完成婚礼,但一场意外却迫使两人分离。为帮助有情人破镜重圆,神父巧设机关,怎奈阴差阳错导致了更大的不幸。

本书绘者玛丽娜·当蒂伯以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这则传世悲剧。她笔下的巷战场面浓墨重彩,激荡人心;爱情场景则宁静甜美,幽怨淡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简介

作者:(英国)查尔斯·兰姆 (Lamb.M.) 译者:萧乾 插图作者:(比利时)玛丽娜·当蒂伯

兰姆姐弟,英国散文家查尔斯·兰姆(Charles Lamb,1775-1834)和他的姐姐玛丽·兰姆(Mary Lamb,1764-1847),是世界上最成功的莎士比亚作品改写者。他们不仅热爱莎士比亚的剧作,而且熟悉莎士比亚时代的语言及文学。姐弟俩从莎翁的37部戏剧中精选出20部,在尽量保持原作语言精华的前提下,将这些剧本改成可读性极强的故事。

译写简介

萧乾(1910-1999),我国著名作家、记者、翻译家。早年,他曾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作教,后赴剑桥大学学习。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作为唯一的中国记者,亲历欧洲战场。归国后,萧乾主要从事编辑和文史研究工作,并翻译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好兵帅克》《培尔·金特》,晚年与夫人文洁若合译《尤里西斯》等作品。他的其他主要著作还有《篱下集》《梦之谷》《未带地图的旅人——萧乾回忆录》等。

图画作者简介

玛丽娜·当蒂伯(比利时,1960-)毕业于布鲁塞尔圣·吕克高等艺术学校,留校任教八年后转至布鲁塞尔图解研究学校就职,其作品曾入选“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且广受好评。当蒂伯精研西方艺术史,敢于尝试多种绘画风格,同时又注重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在动笔为《罗密欧与朱丽叶》插画前,她曾亲赴维洛那参观。这次旅行留给她的深刻印象,以及古城怡人的风光,均化作了本书中耐人寻味的优美绘图。

作品影响

《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戏剧手法受到了佳评,特别是突乎其来的乐极生悲。莎士比亚也应用了次要情节来对主角进行阐明,例如,罗密欧·蒙泰古与罗瑟琳相恋与他和朱丽叶的感情截然不同。莎士比亚在戏剧中使用了许多诗歌形式,为不同的角色赋予了不同的风格。精神分析家发现阿尔法·罗密欧为人冲动,有些“自控问题,掩饰的攻击性”,这导致了墨古修和后续的不幸。女权主义评论家认为家族争斗是源于维罗纳父系社会制度,科波拉·卡恩认为罗密欧身上的父权制暴力主义是悲惨结局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