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鳐 :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的鱼类

更新时间:2024-09-21 06:58

美鳐(学名:Beringraja pulchra),属于鳐科白令鳐属的一种鱼类,由刘福轩于1932年命名。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西部,包括中原地区黄海东海地区。这种鱼通常生活在海底,以虾、乌贼、硬骨鱼纲和螃蟹为主食。由于过度捕捞,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将其评估为濒危物种。

形态特征

美鳐的身体前部呈斜方形,后部圆形,前缘倾斜或轻微凹陷。在雄性的成熟个体中,前缘呈现出波浪状曲线,吻侧部位凹陷,眼睛和喷水孔外侧凸出,头部后面再次凹陷,后缘宽阔且呈圆形。吻部延伸并尖锐,较大的个体尤为明显。吻软骨后端分离的部分大约是前端愈合部分的1.2至1.5倍。尾巴相对较短,长度约为身体长度的5/6至10/13。侧褶发达。体盘宽度大约是体盘长度的1.4倍,体盘长度大约是吻部长度的2.6倍,吻部长度大约是眼睛直径的5.3至6.2倍,是眼睛间距的3.5至3.6倍。眼睛间距大约是眼睛直径的1.5至1.8倍。喷水孔宽度大约是眼睛直径的一半。口前吻部长度大约是口部宽度的2.1至2.4倍。第五鳃孔之间的距离大约是第三鳃孔的7倍以上。前鼻瓣狭窄,外侧未覆盖后鼻瓣边缘,后缘细裂,未延伸至口腔角落。后鼻瓣前部的半环形突起并不显著。口中大,呈浅弧形。牙齿小,钝圆或略尖,上颌齿每行有42至44颗。眶前有两个小结刺,眶上无结刺,眶后喷水孔上方有一个小结刺。头后脊椎板上的结刺一个,基底宽大。尾巴上有一排粗大的结刺,数量在8至10之间;背鳍间隔有1至2个结刺。在全长270毫米的雌性雄性中,背部和腹部表面均光滑;在全长428毫米的雌性中,除了头部后喷水孔后方的小刺群外,其他地方都很光滑,腹部的吻软骨上和吻侧以及胸鳍前部的外侧有许多小刺;在相同大小且未成熟的雄性中,除了头部后喷水孔后方之外,吻软骨上也有细刺。头后结刺前方两侧各有一行半环形粘液孔,每行由8至10多个粘液孔组成。胸鳍向前延伸,仅达到吻侧中部,与吻端有一定距离;外角钝圆,内角广圆。腹鳍深裂,前部突出形成脚趾状。两个背鳍的大小和形状几乎相同,背鳍间隔的距离小于第一个背鳍基底的长度;第二个背鳍几乎与尾鳍上叶相连。尾鳍下叶消失。背面呈褐色,吻侧呈淡白色;肩区后方、对着胸鳍外角区域经常出现一个卵圆形斑块;腹面呈灰褐色,鳃孔、下颌后部、泄殖腔周围呈淡白色。

栖所生态

美鳐是一种底层小型鳐类,平均体长约为300毫米。它们主要栖息在浅海沙质底部的水域。常与孔鳐混淆,区别在于美鳐的尾部结刺为一行,上下颌牙超过40个。

分布范围

美鳐广泛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包括鄂霍次克海日本沿海、朝鲜半岛以及中国的黄海东海沿岸。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