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文集 :老舍所著作品集

更新时间:2024-09-21 03:37

《老舍文集》是一套收录了中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老舍作品的集成套书,包括小说、戏剧、散文和文论。该套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0年11月至1991年5月陆续出版,历时11年。2018年,北京燕山出版社也出版了该书。

作者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姓舒穆禄(存疑),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家庭背景

父亲是一名满族护兵军,阵亡于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家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早年清贫的生活给他的一生打下了许多特殊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整个人生道路。

个人履历

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当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夏至1929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国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以其现实主义笔力、忧国忧民的主题思想、独特的幽默风格和地道的北京口语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长篇小说《赵子曰》、《二马》,这些作品成为最早出现的新文学长篇创作成果的一部分,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经新加坡回国,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老舍小说经典》等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等短篇小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只身从济南市流亡到武汉市重庆市、,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被推选为总务部主任,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为文艺界的大团结和文艺的普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44年起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抗战巨著《四世同堂》。1946年至1949年在美国讲学和从事写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由美归国。他赞美新生活,新人物,成为写作最勤、作品最多、造诣最高的老作家之一。他这一时期以创作话剧和戏剧剧本为主,著有《龙须沟》、《茶馆》、《全家福》、《神拳》等二十四个剧本和小说《正红旗下》。他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龙须沟》和《茶馆》被公认为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和称赞,成为话剧舞台保留节目,演出经久不衰。他被选为全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北京市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在1966年“文革”中受到红卫兵冲击,不堪躏辱投湖自尽,1979年恢复名誉。出版有16卷《老舍文集》。

迫害至死

文革开始的时候害死了伟大的老舍先生。  1966年夏天,“文革”风暴呼啸而至,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顷刻间陷入一场空前浩劫。  8月23日,老舍去北京文联“参加运动”,受到了“造反派”和“红卫兵”的批斗。他们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老舍头上,使老舍遭到了人格上的侮辱。如此不堪忍受的侮辱降临到头上,老舍毫不犹豫,平静而坚定地选择了死亡。  8月24日,老舍来到德胜门外城西北角上的太平湖公园投湖自尽。他曾经说过:“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却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北京太平湖

老舍自杀的太平湖现已不在,老舍的儿子舒乙在其文章《爸爸最后的两天》中说过:“太平湖悲剧发生12年后,有一次,我偶然打开一张解放前的北京老地图,竟一下子找到了父亲去太平湖的答案。太平湖正好位于北京旧城墙外的西北角,和城内的西直门大街西北角的观音庵胡同很近很近,两者几乎是隔着一道城墙、一条护城河而遥遥相对,从地图上看,两者简直就是近在咫尺。观音庵是我祖母晚年的住地,她在这里住了近十年,房子是父亲为她买的。我恍然大悟:‘父亲去找自己可爱的老母了’。太平湖过去芦苇丛生,充满野趣,后来湖水被填平了,建成了北京地铁修理总厂,今天即使寻得到旧处,也见不到湖面。”

主要贡献

老舍贡献:第一个贡献,在语言方面的贡献。第二个贡献就是,他创作了一批经典的文学的作品。第三个贡献,就是他贡献了一种很特别的风格——幽默。第四个贡献,就是老舍先生有一种文化批判的精神。第五个重要的贡献,就是通过他的小说和话剧,贡献了几个典型人物。第六个他的贡献就是,一直到今天,他的很多作品有很现实的意义。下面他的第七个贡献,就是他是一个少有的多面手。

经典名言

老舍名言: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

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老舍故居

伦敦故居

1924年至1929年老舍在伦敦教过5年书,其间住在圣詹姆斯花园31号,现挂有英国专门用来标记故居的蓝色门牌,受女王陛下政府保护。

北京故居

从丹柿小院--老舍北京故居1949年到1966年老舍去世,他居住在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是一座栽着柿子树的四合院,被称为“丹柿小院”。后被国务院改建为老舍纪念馆

1997年7月老舍家属有偿将老舍故居捐献给国家。捐献交接仪式在北京市政府举行,市领导及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出席,老舍夫人胡絜青携子女出席。

1998年北京市文物局对老舍故居进行落架修缮。

1998年5月18日“老舍故居筹建处”开始组建,1998年6月4日召开第一次老舍纪念馆筹建会。随后进入紧张的筹建工作。

1998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示“同意将老舍故居改建成老舍纪念馆”。   1999年2月1日,老舍诞辰100周年前夕,老舍纪念馆正式对社会开放。

老舍故居现已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故居 老舍济南故居一处在济南南新街54号,保存完整,已成为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处在山东大学趵突泉校区(原齐鲁大学)办公楼。

个人作品

解放前

《老张》(小说) 1928年1月,上海市,商务出版社

《赵子龙》(小说) 1928年4月,上海,商务出版社

《马》(长篇小说) 1931年4月,上海,商务出版社

《文学》(理论) 1931年。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小说) 1934年7月,上海,生活书店

《猫》(小说) 1933年8月,上海,现代书店

《王伟灿我爱你,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长篇小说) 1933年8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老舍》 1934年4月,上海,时代图书公司

赶集》(短篇小说集) 1934年9月,上海市,良友图书印印刷公司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 1936年8月,上海,人间书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 1936年11月,上海,开明书店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 1937年4月,上海,人间书屋

《3+4=x+y方程式》(曲艺集) 1938年11月,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 1939年3月,上海,人间书屋;修改本,1955年1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 1939年8月,上海,上海杂志公司

《残雾》(话剧) 1940年4月,重庆市商务印书馆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年11月,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 (话剧) 1941年1月,汉口,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 (话剧) 1941年11月,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 1942年5月,重庆,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 1943年2月,重庆,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年7月,桂林市,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 1943年2月,重庆,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1943年12月,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 1944年3月,重庆市,文聿出版社

《我死在火葬》 (长篇小说) 1944年5月,重庆,晨光出版公司

《惶惑》 (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一部,1946年1月,上海市,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偷化石》(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二部,1946年11朋,上海晨光出版公司

《东海巴》(短篇小说集) 1946年2月,上海新丰出版社

《微神》(短篇小说集) 1947年4月,上海,晨光出版社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 1948年9月,上海,晨光出版社

解放后

《方珍珠》(话剧) 1950年10月,上海,晨光出版社

龙须沟》(话剧) 1951年1月,北京,大众出版社

老舍选集》 1951年8月,北京,开明书店

《过新年》(曲艺集) 1951年2月,上海市,晨光出版社

《柳树井》(戏剧) 1952年2月,北京,宝文堂

《消灭病菌》(戏剧) 1952年5月,辽宁人民出版社

《春华秋实》(话剧) 1953年8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大家评理》(戏剧) 1953年5月,北京,大众出版社

《和工人同志谈写作》(理论) 1954年11月,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

《青年突击队》(话剧) 1959年9月,北京,大众出版社

西望长安》(话剧) 1955年9月,北京,大众出版社

老舍短篇小说选》 1956年10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十五贯》(戏剧) 1956年10月,北京,人民出版社

福星集》(散文集) 1958年5月,北京出版社

茶馆》(话剧) 1958年6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红大院》(话剧) 1959年5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女店员》(话剧) 1959年6月,天津市百花文艺出版社

青霞丹雪》(戏剧) 1959年7月,北京出版社

《老舍剧作选》 1959年9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全家福》(话剧) 1959年8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宝船》(话剧) 1961年12月,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荷珠配》(话剧) 1962年4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小花朵集》(评论、创作经验合集) 1964年2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神拳》(话剧) 1963年5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口成章》(理论、经作经验合集) 1964年2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我爱新北京》(散文集) 1979年4月,北京出版社

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散文、创作经验合集) 1980年10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生活。读书。新知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 1980年6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老舍作品集18:鼓书艺人》(长篇小说)马小弥由英文转译,1980年10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老舍文集》1——16卷,1980年11月----1991年5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老舍诗选》(旧体诗选) 1980年12月,九龙狮子会

老舍写作生涯》(散文集) 1981年5月,天津市百花文艺出版社

《老舍论剧》(理念、创作经验合集) 1981年12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老舍小说集外集》 1982年3月,北京出版社

《老舍文艺评论集》 1982年6月,合肥市安徽人民出版社

《老舍曲艺文集》 1982年12月,北京,中国曲艺出版社

《老舍戏剧全集》 1--4卷,1982年9月--1985年8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老舍新诗选》 1983年8月,石家庄市花山文艺出版社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 1983年12月,天津市百花文艺出版社

老舍散文选》 1984年5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老舍序跋集》 1984年10月,广州市花城出版社

《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 1986年7月,天津,新蕾出版社

《正红旗下、小人物自述》(长篇小说集) 1987年6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无名高地有了名》(长篇小说) 1955年5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老舍书信集》 1992年6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小人物自述》(长篇小说) 1992年5月,香港特别行政区,勤+缘出版社

《老舍文选》 英文版,1--3卷,1992年1月,南京市译林出版社

《老舍英文书信集》 1993年3月,天津市,勤+缘出版社

老舍散文选》 1992年5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老舍小说全集》 1--11卷,1994年11月,武汉市长江文艺出版社

老舍旧体诗辑注》 1994年6月,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养花》(散文)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