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桢 :明朝的官员

更新时间:2024-09-20 12:07

胡,历史人物,明初洪武朝名臣胡深之子。

早年经历

据明史、方城县《胡氏族谱》记载:胡桢,处州龙泉南弄人。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胡桢之父胡深率龙泉市庆元县松阳县遂昌县四县起义,追随朱元璋反元。1363年朱元璋称吴王时,桢随父征战己多年屡建奇功,时任明宣武将军处州卫军民指挥使司之职。

率族迁徙

元未大乱,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元气数己尽,败至北方。山东省要地兵家必争。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兵至山东,穷追元顽,横扫千里,原民劫难,生灵炭。史称山东千里无烟。山东大地人烟稀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荒芜,狼迹一片。

洪武二年(1369年),为拓土守彊,朱元璋下令举囯移民山东之潮。朝廷组织,县邑施行。凡有兄弟数人者,留其一人,余者皆走,违者杀之。移民汇集州府统一迁徙。时任宣武区将军的胡桢奉朝廷之命转任统领南方移民指挥,携同眷属,与移民一同迁徙山东。一路艰辛,跋山涉水,风露宿,携老扶幼。如有逃亡者绳索串绑。如有便者,松绑解手。故山东人俗称解手一词由此而来。途经苏北海东(州),即赣榆区一带,恰逢北方严冬,冰天雪地路可辨,且饥寒难耐,时艰所迫,暂居此地,次年(1370年)入境山东省。兄弟数人者必分迁独居一地,相隔百里。其移民散居山东各地。

事毕,胡桢即择方城县宝地弃官居之,安家立业。以地舆命名城池即方城也。六百余载,在此繁衍生息。人丁兴旺,枝繁叶茂,传至二十三世,散居于全国各地。

后世纪念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追念昭彰阵亡功臣,为其立庙谥号,建陵塑像时。朱元璋仍念及深公长子胡桢,为彰显胡氏父子功绩,钦赐“胡深御葬林”(招魂墓)建于方城。其林占地一百二十亩,气势非凡,雄伟壮观,堪为山东省地域罕见。胡桢故后同葬此林有碑志传世。

方城胡氏族谱原序文即是以《胡深御葬林碑志铭》转载传世至今。鉴于“胡深御葬林”落于方城县,未建于处州,溯其根源,缘于胡深长子迁陡此地,颇有功名在身。朝廷碾转千里将“胡深御葬林”建于方城的唯一历史依据。

六百年来,“胡深御葬林”载誉于史册,名扬于天下,故胡氏族人倍感骄傲与自豪。胡桢迁徙方城,“胡深御葬林”等史实与物证,为胡侍御文化传承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