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竺冰 :胡竺冰

更新时间:2024-09-20 23:17

胡竺冰(1894~1940),名可之,字铸侬,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市白茆洲冒新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就读于乡村私塾,民国4年(1915年),他以突出的成绩考入当时安徽省安庆法政专门学校。中国早期革命人士,长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帮助,被称为“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和“鲁迅式的战士”,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人物生平

幼年就读于乡村私塾,1915 年(民国4 年),他以突出的成绩考入当时安徽省安庆法政专门学校。

1918年(民国7 年),胡竺冰在法政专门学校毕业,投身于“六·二”学潮和反对军阀的贿选斗争,并创办了《清议报》,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国民革命,坚决拥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1923 年(民国12 年)返回家乡创办了“青年读书会”,传播革命真理。民国13 年夏,他又会同高莫适、李庶人等人在“青年读书会”的基础上创办了“私立义务小学”,专门吸收贫苦子弟入学。

1927 年(民国16 年)3 月,北伐军第七军三师进军无为,成立以胡竺冰为主任委员的“无为市临时行政委员会”。接着,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他遭到中国国民党当局的残酷迫害。家被抄,门被封,胡竺冰被迫离开无为

1928 年(民国17 年)夏,胡竺冰经中共组织介绍至桐城市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他与黄镇、郑曰仁等以教师职业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中共安徽省委委员王步文在浮山中学隐蔽5 个多月,创建了当地的党、团组织,开展农民运动,将革命书刊如《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社会科学概论》等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引进学校,还将王步文主编的《血花》报等刊物推荐给革命师生。

1929 年(民国18 年)春,胡竺冰到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为党组织做宣传和联络工作。在交大工作时,他继续从事反帝反蒋拥共活动,并先后参加中共外围组织的社联、左联和世界语学会等革命团体,与鲁迅、沈钧儒等时有来往。

1930 年(民国19 年)12 月,无为市六洲暴动失败后,张恺帆等人遭到通缉,先后转至上海,胡竺冰设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并利用各种条件保护他们,他用尽了所有积蓄,不惜卖掉御寒衣服,以致积劳成疾,自己患上严重的胃病和肺病。

1937 年(民国26 年)“芦沟桥事变”后,胡竺冰抱病再返无为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张恺帆、桂蓬等人从国民党监狱出来,胡竺冰把他们接到胡家瓦屋居住,调养他们在狱中历尽折磨的身体,一起研究抗日救亡工作,组建“抗敌后援会”、“青年救亡协会”等抗日组织。

1938 年(民国27 年),赴六安参加安徽省抗日动委会文化委员会工作,并与中共在大别山的联络处以及新四军四支队保持着频繁接触。同年10 月,通过安徽省动委会进步人士的举荐,胡竺冰接任无为市县长。胡竺冰接任县长时,安排胡德荣、吕惠生等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到县政府工作,为新四军筹集大批物资和经费;组织以原常备队二中队、七中队为骨干的人民自卫军,将其中优秀青年和武器弹药全部移交给新四军;重新组建了无为县抗日动员委员会,领导全县的抗日救亡工作。由于胡竺冰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遭到了安徽省国民政府内“反共”势力的憎忌攻击,上任仅20 天就被撤换。

1940 年(民国29 年),胡竺冰在中国国民党当局的迫害下,身患重病,在送往皖南新四军军部医院治疗途中逝世。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