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 :2004年戴煌所著书籍

更新时间:2024-09-20 20:34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是戴煌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首次出版于1997年9月。该书真实记录了胡耀邦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断面,生动再现了他一生中最令人难忘和感怀的一段岁月。该书也揭示了中国历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真相,对于了解中国现代史具有重要意义。

创作背景

1994年秋,主持《炎黄春秋》月刊的杜导正同志,约戴煌为该刊写《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戴煌觉得“是时候了”,遂一口应允。此时戴煌已有不少积累,但为了写得充实有力,他又跑北京市,去外地,连续采访了八个多月,走访或电话访谈了对胡耀邦当年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的知情人、参与人和冤假错案的受害人。其中有些人既是知情人又是参与人,有的甚至还兼是受害人。戴煌搜集了不下200万字的材料。1995年9月初,戴煌完成了第一部前六章未定稿。1995年11月,《炎黄春秋》摘编首发该书第一部前四章。直至1997年,该书出版。

内容简介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是作者通过多年的采访和资料积累,以30多万字的篇幅,真实记录了胡耀邦在当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一个历史断面,生动再现了胡耀邦一生中最令人难忘和感怀的一段岁月。全书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详叙了1977年胡耀邦出任中央组织部长后,为平反冤假错案而呕心沥血的动人事迹;第二部分描述了几宗曾轰动全国而内情却鲜为人知的大案的平反过程,以及他对于法治和公正的坚定信仰。

作者简介

戴煌,原名戴澎霖,新华社高级记者,1928年2月生于江苏阜宁沟墩镇。少不时担任学校抗日儿童团团长,1944年4月参加了新四军,同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主要从事文艺宣传,兼做新闻工作。1947年夏任新华社军事记者,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越南抗法战争的报道,1957年因提出了“反对神化与特权”等论点被打成“右派”,人生经受了多种磨难,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平反,先后任政治记者和机动记者。著作有《戴煌通迅报告选》《宝贝鱼》《不朽的国际主义战士》《海岸线上》《胡志明主席印象记》《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九死一生:我的“右派”历程》《直面人生》等。2016年2月19日16时13分,因病于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逝世,享年88岁。

作品鉴赏

《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看上去只是在回溯一段并不久远的历史,记录下一段往事中的若干片段,但其内含的信息量实则远远超出了这些事件本身。比如,胡耀邦在主持平反冤假错案时之所以具有“我不下油锅谁下油锅”这样的大无畏精神,除去政治家非凡的胆略和勇气外,还在于大格正气的支撑,而这一点又常常为人们所忽略:比如,什么叫做“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和“莫须有”?一些在当时看上去言之凿凿的所谓“罪证”“罪名”不过是出于某种需要或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随意编织而成;比如,人在具有利益需求的同时还要不要讲良知,而社会又应该提供一种什么样的机制来保证人的良知在正常健康的轨道上发展而不是朝着邪恶方向膨胀,诸如此类的信息在《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中都实实在在地存在着,只不过是稍稍隐藏在事件背后而已。《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受到读者喜爱,首先自然是为它的内容所吸引。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大面积地为冤假错案平反昭雪发生在1977年以后的两三年。作为一段逝去的历史,这并不能谓之为遥远,许多读者甚至就是这段历史的直接参与者或见证人,因此,从理论上说,这本不该是一段被人遗忘或令人陌生的历史。然而,理论归理论,实际却未必如此简单。一方面,由于在平反冤假错案时,国家在民主与法制建设以及社会生活的开放性与透明度等方面都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再加上当时舆论上所谓“历史宜粗不宜细”“向前看”的导向,导致了冤案虽被平反,内情却语焉不详,“黑幕”处不少;另一方面,确有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对这一段历史本身就很陌生,加之后来全国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人们对这一段历史的关心和注意也越来越淡漠。在这样的双重背景下,读者层次即使不同,也都能从《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一书中找到自己阅读需求。

出版信息

1997年9月,香港镜报文化企业有限公司出版了《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的繁体字本第一版,1998年2月再版;同年5月,中国文联出版社新华出版社在大陆出版了《胡耀邦与平反冤假错案》简体字本第一版。2004年7月,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简体字本第二版。2013年4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了简体字本第三版。

参考资料

新书-中华读书报-光明网.光明网.2024-02-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