臼齿 :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的一种牙齿

更新时间:2023-08-15 18:11

大臼齿,简称臼齿,俗称磨牙(客家语:撞牙),是人类和其它哺乳动物的一种牙齿。大臼齿位于口腔后方,因上端扁平而且主要用来研磨和咀嚼食物而得名。臼齿由于随使用而被磨损,可以被用来判定生物个体或其遗骸的年龄。

简介

臼齿,英文(Molar teeth)[拼音]:jiùchǐ

臼齿是指位置在口腔后方两侧的牙齿,齿冠上有疣状的突起,适合于磨碎食物。人类的臼齿在左右两侧,包括智慧齿在内,每一侧上下颌各4到5个,合计应有16到20颗。通常又称槽齿或者磨牙。

臼齿:人体器官名。即尽根牙。又称磨牙。以其上为平面,有磨碎物之作用,故名。

结构

哺乳类的一种齿,位于上下齿列两端的最后方。与大臼齿相邻的为前臼齿(小臼齿),前臼齿的后方为后臼齿(大臼齿)。狭义上讲后者才称为臼齿。后者不换齿,在乳齿时不生此臼齿,此臼齿顶端不尖而成齿面,并有各种隆起,适于磨碎食物。根据隆起的形状可以区别为丘状齿(bunodont),横堤齿(lophodont),半月齿(selenodont)等种类。

人类臼齿

人类的乳牙包括8颗乳臼齿,左右上下各2颗,位于乳犬齿之后,从前向后称作第一乳臼齿和第二乳臼齿。恒牙则有12颗大臼齿,左右上下各3颗,位于前臼齿之后。依次称作第一大臼齿(一般在5-7岁萌出)、第二大臼齿(一般在10-14岁萌出)和第三大臼齿(17-25岁萌出,不但时间最晚而且常见经常萌发不全,又称智齿)。

哺乳动物臼齿

一般来说,食草动物因为要咀嚼大量纤维性食品,臼齿(以及前臼齿)比较发达。食肉动物的臼齿则不发达,如成年猫一共只有4颗臼齿。

哺乳动物的大臼齿按其状态可以分很多类:

高冠齿(hypsodont):齿冠的高度大于齿根高度,多见于需要咀嚼坚硬食物的动物,例如马。

低冠齿(brachyodont)齿冠的高度低于齿根高度者。

三尖齿(tribosphenic):见于一些食虫动物和鸭嘴兽幼体(成体没有牙齿)。上臼齿有三个尖,下臼齿有两个尖以及位于侧面的第三个尖。

方形齿(quadrate):见于人类等。臼齿上有呈长方形排列的四个尖,也有五个尖的。

丘状齿(bunodont):臼齿上的尖圆滑呈丘状,整个臼齿上有珐琅质覆盖。见于一些杂食性动物如猪、熊和人类等。

横堤齿(lophodont):表面有与颌骨走向垂直的嵴。

半月齿(selenodont):表面有半月形的嵴。

斜纹齿(loxodont):表面有斜走向的嵴。非洲象的拉丁文名字Loxodonta(菱形)即来自此。

三尖理论

1907年,H.F.Osborn以原始真兽下纲(Eutheria)的臼齿为原型,提出了哺乳动物臼齿(特别是脊齿型的草食动物)的三尖解剖命名方式,目前仍被广泛采用:

上臼齿:位于舌面的原尖(protocone)和位于唇面的前尖(paracone)和后尖(metacone)。原尖和前尖之间的小突起称为前小尖(paraconule),原尖和后尖之间的小突起称为后小尖(metaconule)

下臼齿的三个尖与上臼齿的三尖方位相反,以便咀嚼。下原尖(protoconid)位于唇面,下前尖(paraconid)和下后尖(metaconid)位于舌面。此三尖以外又有延伸的较低部分,称为下跟座(talonid),上有二尖,下次尖(hypoconid,外面),下内尖(endoconid,内面)。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