舵笼子 :舵笼子

更新时间:2024-09-21 13:32

舵笼子是一种人力木船,在长江内河航运史上历史悠久,曾经是航行于重庆至宜昌江段的主要船型,既可载人也可载货,大多用柏木(柏树)料制作,故又被称为“柏木船”。20世纪30至40年代时,川江上曾流传一句顺口溜曰:警告两边柏木船,浪沉军舰要赔钱。印证了“柏木船”名之普及。

正文

目录

一、特点及规模

二、舵与艄

三、推进工具

四、靠泊

五、船员配置

六、广船和亮架

一、特点及规模

舵笼子状如驳船,船体较宽,其突出的特点是船型结构合理、操纵灵活、坚固耐用、稳性好且吃水浅,较易过滩。按照用途分类,作为货船的舵笼子多数载量在18至30吨左右,大型的可达100吨以上;作为缆载(即固定航班载客的人力船)的舵笼子平均载量约8—10吨,较大型的缆载载量在20吨以上,可载客50至60人左右,最小的缆载载量只有3、4吨,仅可载客10至20人;作为渡船的舵笼子载量更小,平均3—4吨,支小河流的渡船载量只有1至1.5吨左右。载重量30吨左右的舵笼子长约26米、宽约5米,船头一般起翘30至40厘米,船尾起翘70至80厘米,中部和尾部有硬拱和较高的舷墙,船工谓之“靴统”或“水壁”。

二、舵与艄

舵笼子控制航向的工具主要是舵。舵笼子的舵叶长度相当于船身最大宽度,高度为断水梁处船壳外板至船底基线的距离。安装时,舵叶的30%置于舵轴前方,称为半平衡舵,其优点是既能有效地控制航向,操作起来又灵活省力。舵笼子船因这出色的舵而得名。

除舵外,舵笼子还备有一只前艄,在船只下行时辅助舵控制航向。前艄的长度约为船长的四分之三,一般用杉木条制作即可。较大的舵笼子也有用船桅代艄的(因为舵笼子下行时不用桅,而上行时又不用艄,可以一物两用)。

三、推进工具

舵笼子航行时靠桡、帆、纤绳、竹篙或橹等作为推进工具。

1.桡,也称桨,上端手握部分为圆柱形,下端击水部分为片形,船工称其为桡片,是人力船下水航行及横渡江面时所用的主要推进工具。桡用质地坚硬的木料制作,长度一般4至6米,装在左右两侧船舷的固定支架(即桨脚)上。使用时,一人一桡,每击打入水一次后要让桡片出水再进行下一次击打。用桡时,桡工若取面向船尾姿势称“扳桡”,取面向船头姿势称“推桡”。长江船工习惯扳桡,乌江船工则习惯推桡。

2. 帆,即中国动力。人力船上行时若遇顺风,便可升起风帆借助风力推船前进。风帆多用布制作,故又称为“布条”,也有少数小船用篾席作风帆。

3. 纤绳,又叫纤藤,是用竹篾丝编成的绳子。人力船上行时若没有顺风,船工就得用纤绳拽船前进,叫拉船或拉纤,“纤夫”也就成了“船工”的同义词。

帆和纤绳都必须附着在一个固定物上才能使用,这个固定物便是船桅。中等以上的舵笼子都竖有一根20多米高的船桅,船工称为“桅杆”。桅杆在船只上行时有两个作用:一是顺风时张挂风帆,用风力代替人力推船前进;二是在纤夫拉纤时控制纤绳高低。舵笼子的桅杆上装有两个木质滑轮(俗称“瓜子”)和一小一大两个连环圈,纤绳从小铁圈(俗称“船葫芦”)中穿过,在大篾圈(俗称“抱桅圈”)和滑轮作用下可随意升降,以此来调整纤绳高低。由于长江纤道多是自然形成的山崖小道或河滩,时高时低,加上江水涨落,纤道的相对高度经常变化。因此,需要随时升降纤绳以保持纤夫着力点与船只受力点之间的最佳位置。

4. 竹篙镇,俗称毫杆,用整支孟宗竹斑竹做成,是人力船上的重要属具(附属工具)。竹篙靠根部一端要装一个专门制作的铁件,这个铁件若成钩状则称为“爪钩”,其作用是钩住前面的固定物拉船前进;这个铁件若尖而直,则可用其顶住某一固定物,利用反作用力将船撑离岸边或让开水中的障碍物。

5. 橹,用质地坚硬的木料制作,一般长10米以上,由上半部分的橹把和下半部分的橹叶组成,安装在船前部两舷的橹基子上,左右舷各一只。橹由多人合用一只(视船只大小,每只橹配三、四人至八、九人不等),来回摇动。摇橹时,橹叶没入水中始终不出水面,其运动轨迹近似鱼尾摆动,可以连续做功。橹的支点靠近其中部,故摇橹比扳桡省力。橹的缺点是灵活性较差,较小的船和经常航行于激流航段的船都选择用桡而不用橹。

四、靠泊

与所有人力船一样,舵笼子在岸边靠泊时,靠泊地岸上若有大石、大树、山岩等能够受力的固定物,船工则用掏绳将船只拴于固定物上;若岸上没有合适的固定物,就必须将一根一头装有尖形铁件的粗木棍打进岸边地里使其成为一个临时系船的缆桩。此外,人力船前部还有一个圆形通透的孔,船只靠泊时要将一根头部带铁尖的硬质木棒(插杠)从此孔插入河底,防止船只摇摆移动。

五、船员配置

舵笼子船上一般要配备后驾长1人、前驾长1人和桡工(纤夫)若干人。

后驾长是舵笼子上掌舵的人,是全船的技术总指挥,在船工中地位最高,工资也最高。因舵安装在船的尾部故称后驾长。

前驾长是执掌前艄的船工,岗位在船首,负责看航道水情并协助后驾长控制船行航向,服从后驾长指挥。

桡工(纤夫)数量的多少大致按以下标准配置:

25吨以下的船在重载(装有货物)时,一般按每人1.5吨左右配备桡工,如一只20吨的船需配13—14人;25吨以上的船重载时按每人1.8吨左右配备桡工,如一只30吨的船应配桡工16—18人。

桡工在船只下行时负责扳桡,上行时则负责拉纤。拉纤比扳桡吃力,特别是过激流险滩时,单靠本船船工常常无法拽船过滩,这时便需要增加临时纤夫。临时纤夫有两个来源:一是与它船合作,集中两船船工将船逐个拉过滩去,称为“换棕”;这换棕的船可以在码头启航时就结伴同行,也可以在滩下等待后面需要合作的船只。临时纤夫的第二个来源是附近的农民,他们常年以拉滩为副业,见有船到便会前往加盟,被称为“跑滩匠”。

六、广船和亮架

人力木船时代,较大型的舵笼子船经常承担长途货物运输,从重庆市涪陵区等地装运榨菜、山货、蓑草、大米、油桐等物资到宜昌市,业内将此类营生称为“打广”,“打广”的船被称为“广船”。“广船”航行抵目的港交卸后,部分船东会将船就地卖掉,船工们或搭乘它船回家,或“起旱”(步行)回家。船东愿意在川外就地卖船的原因主要是:人力船上行主要靠拉纤,过去的川江航道滩多流急,行船艰难,拉船返回并不合算;同时,长江上游造船业历史悠久亦发达,又盛产船板原料,旧船换新船贴钱不多,故而可为。

在舵笼子一族中,还有一种船被称为“亮架”,其特别之处是此种船中部和尾部的硬拱换成了能够拆卸的活动支架。装上支架,可以搭盖顶蓬遮蔽风雨,而在装运某些货物例如木料(横放)时,则需要拆下顶蓬和支架亮出船舱,因而被称为“亮架”,它较其他舵笼子更灵活方便。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