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钊 :明朝的官吏

更新时间:2024-09-20 17:36

芮钊(1408年6月7日—1462年9月19日),字宗远,明朝政治人物,祖籍芮城县,后迁至河南汴梁、江苏水。正统壬戌进士,曾任甘肃省巡抚

人物经历

芮钊,明正统壬戌(1442年)考取进士,历任朝廷督察院御使,江西省副史,陕西省布政使,赴甘肃以右副都御史巡抚各地,兼提督军务。官至二品。经常巡行地方,安抚官兵,政绩显著。在巡抚甘肃时,他教育官兵广聚钱粮,保证军需,苦练杀敌本领,兵强马壮,国家才能强盛,才能保证国泰民安。天顺二年(1458年),因其母去世,回家办理丧事期间,北方蒙古匈奴突然进犯甘肃延绥一带,占领了凉州庄浪县等州城。但凉,溥及总兵卫影不能御敌,朝廷特意派遣顺天府府承国盛去芮府协助办理丧事,召回芮钊。芮钊分兵进剿,轮环进侯,所向无敌,很快击溃了匈奴的进犯。从此,边境寂然,城守无虞,居民安居乐业。由于他长年累月为朝廷的王事操劳,又为没有给母亲送终而悲痛不已,母亲去世四年后,于天顺七年(1463年)竟为明朝的事业贡献了自己的生命,死在工作岗位上,终年六十岁左右。芮钊一生清贫,他死后,只在他随身的小木箱子里找到几件破旧衣服着身,装棺入殓。在运送尸体回宝坻区的路上,朝廷护送灵柩的官兵看到,一路上不论男女老少都为之叹息,感到痛心。人们服气其情操也。

为悼念芮钊的逝世,当朝皇帝朱祁镇朱祁镇派遣顺天府府承国盛给右副都御史芮钊赐上谕书祭文:祭文说:芮钊天资刚强,能够承受着因忙于朝廷王事而不能给母亲送终的悲痛,为皇帝谋划很多卓有成效的策略,人才难得,古今中外屈指可数,无以伦比。在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期间,以国家大局为重,耐心教育官兵,积蓄力量,镇守边关,因而广大官兵不分昼夜,不畏强敌,坚守边防,多次击败敌寇入侵南下,为保卫国家的安全,解除朝廷的担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当朝怎能忘记呢,但可惜还没有来得及嘉奖,突然,接到芮钊不幸去世的讣音,我怎能承受得了这样的悲伤。特派人送上祭文,用以表示对臣的恩宠,你虽离开人世,但人们一如既往,是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此外,英宗还赐给右副都御史芮钊清暑歌一首:一气流行苦烦暑,烈日炎炎遍环宇,大地郁蒸不可挡,众生聚处汗如雨,朕心虽爱夏日长,念此恻然如有伤,天能生物不能遂,君能遂之功非常,为君固宜尽君道,左右殷勤不可少,眼前酷热何以情,唯有聚扇可挥扫,赏闻前带声险君,制扇不动心则勤,或为五明开视听,或为雉尾警传闻,君于天工贵友补,因时制宜何必古,牙骨攒成如若羽,锦笺裁就如月土,一握清风时见临,殊觉爽气生胸襟,除却薰蒿过三伏,初亦不远天地心。

芮钊的灵柩因没有芮家自己的坟地可以葬埋,据说是朝廷选派的高级风水先生,专程来宝坻区为芮钊选择风水宝地,定在县城东北梁庄南一华里处,占地一百余亩,并命名“芮都御墓”,为右副都御史讳钊之立。《宝坻县志》记载,按朝廷以科第著者,凡有二十九人为进士,十一人为举人者,均要立牌坊的规定,宝坻县为进士芮钊在“芮都御墓”内立有名为“进士坊”的汉白玉牌坊。以表在一时之矜持,在后世取徒目睫之容,望重绅,芳流阎闾,扶奖人论,端籍是昊,分别于后,使各有考焉。墓地东面,西面和北面松柏参天,前面砌有青转花墙,正中迎门横幅上镶嵌着“芮伯公之墓”五个烫金大字,雄伟壮观。墓地西侧建有戏楼,东侧建有祠堂,供奉着芮钊的“牌位”,供后代子孙祭祀。解放后,由于无人管理,御墓渐渐被毁。今天我们回忆这位历史上的名人,也是宝坻芮氏第一代世祖芮钊,是对他的缅怀之情,人们是不会忘记他的。

个人生活

家庭生活

宝坻区芮氏第一人

芮钊,弟兄八个:芮清,芮凯,芮堂,芮铎,芮钊,芮键,芮钟,芮铜。生活十分贫寒,为了生存,于明代永乐末年,童年时期的芮钊忍痛辞别了能独立生存的四个哥哥芮清,芮凯,芮堂,芮铎。在其亲生父母的携同下,与六弟芮键,七弟芮钟,八弟芮铜一家六口,于1403年跟随朱棣(朱棣)扫北来到宝坻城南卷子村落户,借住地主许家的村南的看场屋内,多亏村里父老乡亲的关怀和照顾,历尽千辛万苦,度日如年。芮钊从小聪慧刚强,立志读书,长大成材,出人头地,青年时期,告别了卷子村的父老乡亲,迁居宝坻区城内定居。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