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哲明 :范哲明

更新时间:2024-09-21 03:10

范哲明,男,1954年5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2年1月毕业于沈阳音乐学院作曲及作曲理论专业。现任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理事兼教育委员会委员,辽宁省音乐家协会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2003年被评为第三届沈阳市优秀专家。

人物经历

1972年4月,范哲明考入辽宁省样板戏学习班三连(后更名为辽宁省京剧团),历任演奏员、创作员及乐队指挥等职务。1977年11月,他考入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1978年3月正式入学,师从黄维强、霍存慧、于行、刘学严、薛金炎、王宗鉴等教授。1982年1月,范哲明完成学业并留校任教。1985年,他成为本院作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师从张守明教授。1988年7月,范哲明前往加利福尼亚州拉沃恩大学音乐系学习作曲,师从系主任Reed Gratz博士。1990年9月,他返回沈阳音乐学院任教。2000年9月,范哲明作为国家留学基金委员会的访问学者,前往李斯特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师从系主任Zoltan Jènǒ教授。2001年8月,他再次回到沈阳音乐学院。此外,范哲明还曾担任通俗音乐专业副主任(主持工作,1993-1996年)、作曲系主任(1996-2006年)及院长助理(1998-2004年)。他在省内的重要音乐活动和大型专题电视文艺晚会中担任策划与创作人,多次以音乐总监的身份参与其中。

教育与职业发展

范哲明自1982年起在沈阳音乐学院任教,教授的课程包括音乐基本理论、和声学、管弦乐配器法、作曲,以及二十世纪欧美现代音乐等。他曾获得多项荣誉,包括2002年的辽宁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被评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专业带头人。他的教学和艺术研究成果丰富,除了在国内外的音乐会上演绎自己的作品外,还在国家级和省内的声、器乐作品比赛中屡获殊荣。范哲明的作品不仅在国内受到认可,还在国际上有所影响,如在日本法国瑞士等地的音乐会上首次亮相。他的代表作之一,《心碑》,在首届辽宁省音乐《金钟奖》评选中荣获乐器类创作一等奖。范哲明的艺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1999年9月被授予“辽宁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称号,2003年5月被授予“沈阳市优秀专家”称号。

主要作品

范哲明的创作涵盖了多种音乐类型,包括交响乐、室内乐、舞蹈音乐、电视剧音乐以及歌曲。他的交响乐作品包括《母亲》、《平沙落雁》、《钢之歌》、《红山古梦》、《新年圆舞曲》、《晨祀》、《中华颂》、《盛京鼓韵》、《交响前奏曲》、《心碑》、《铁骑滚滚》、《青春》和《大河梦》等。室内乐方面,他创作了《为长笛、大提琴与打击乐而作的音乐》、《玩具人形主题变奏曲》和《躁动》。舞蹈音乐作品则有《火种》、《辽河春》和《年轻的太阳》。他还为多部电视剧创作了音乐,如《请在这里签字》、《绿色的旋律》、《空白的季节》和《邓小平来辽宁》。范哲明的歌曲作品广受欢迎,其中包括《祖国赞美诗》、《有一支歌》、《向着太阳走》、《万众一心》、《我们手拉手》、《童年的小灯笼》以及其他多首作品。

学术贡献

范哲明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和音乐评论文章。他的学术论文涉及对威伯恩《小交响曲》的综合再分析、二十世纪末美国音乐概观、后序列主义音乐中调性与结构因素的回归等多个领域。他的音乐评论文章则探讨了管弦乐、交响曲、管弦乐队、交响乐团等相关话题。

荣誉奖项

范哲明的教学和艺术研究成果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评价。他的作品在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的评选和比赛中获奖,包括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辽宁省音乐《金钟奖》。他的个人荣誉还包括“辽宁省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家”和“沈阳市优秀专家”等称号。

参考资料

器乐名家、名师简介:范哲明.乐器学习网.2024-08-19

作曲系.沈阳音乐学院.2024-08-19

本期名家:范哲明.参考网.2024-08-1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