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新干 :范新干

更新时间:2024-09-21 12:31

范新干,1954年出生,湖北通山人;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毕业以后,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工作多年,懂德语,略知英语;现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人物经历

1989年就读武汉大学,师从黄孝德宗福邦夏渌诸师研读文字音韵训,获汉语史硕士学位,1992年就读华中师范大学,师从张舜徽、李国祥二师研读古典文献学,获博士学位。

研究方向

汉语发展史;中国古代文献研究与整理。

主要贡献

科研方面,《书卷字今音歧异问题调查研究》课题,于2005年被遴选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9年获第六届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5岁以前,幻想当诗人,一心背诵《诗经》《楚辞》和六朝唐宋名诗,未及半途而辍其业。转而治朴学,涉及汉语史和古典文献学两个领域。

汉语史代表作:

东晋刘昌宗音研究》,湖北崇文书局2003年。

《东晋刘昌宗音切的声母系统》,《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

《东晋刘昌宗音切的韵母系统》,《历史文献学论集》,崇文书局2003年。

《东晋刘昌宗音切的声调系统》,《人文论丛》2004年卷。

《浊上变去发端于三国考》,《汉语史研究集刊》第二辑,巴蜀书社2000年。

《略论西晋的浊上变去》,《人文论丛》1999年卷。

《轻唇音声母发端于刘宋时代说》,《人文论丛》2000年卷。

《古音研究方法说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又转载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3期。

《汉语复合词的词义构成》,《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3年增刊,又转载于复印月刊《语言文字学》1993年11期。

《闻一多新诗用韵研究》,《2004年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通山方言的把得被动句》,《汉语方言国际学术论文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通山方言的动词把得句》,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华中师大出版社2007年。

《通山方言的语素变调》,《方言》2007年第2期。

《通山南林话读中古开口一等韵为齐齿韵的考察》,《古汉语研究》2008年第2期。

专著:

东晋刘昌宗音研究》和三篇相关论文,从刘昌宗音切切入,展开整个六朝语音的考论,有述有作,为汉语语音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和参证。“浊上变去”和“轻唇音”之文,分别从韵脚字和音切入手,考论浊上变去和轻唇声母的发端时段,立说持之有据,提出了与旧说不同的见解,为这些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古音研究方法说略》,侧重于实用角度论析传统方法,从运用和功用方面揭示其特点,提出了切合可行的处置原则。《汉语复合词的词义构成》,在偏义复词以及词与短语的辨别方面提出了新见解。《闻一多新诗用韵研究》,考述闻氏新诗的韵例形式和韵部特点。其他几篇,涉及方言音韵和语法问题,这是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个研究系列。

古典文献学代表作:

《试说音切材料的校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4期,又转载于人大复印月刊《语言文字学》,1997年第11期。

《音切变例说略》,《古汉语研究》1999年第3期。

《刘昌宗音切三论》,《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东晋刘昌宗音切发覆》,《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4期。

《从〈楚辞校补〉论古籍校勘的几个问题》,《‘99闻一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

《汉语大字典义项疏失说略》,《云梦学刊》2006年第6期。

《论形声书卷字今音之注的一类混乱现象》,《古汉语研究》2003年第2期

《〈辞源〉修订本注音三议》,《汉语学报》2003年1期。

《论僻音字的今音误注现象》,《国学研究》第十八卷,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

《从〈集韵〉粗本切的今音歧异说起》,《中国语文》2006年第2期。

《“身毒”音辨》,《汉语音韵学第九届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从士革切的今音歧异说起》,《汉语史研究集刊》第十二辑,成都市巴蜀书社2009年。

《书卷字今音误注说略》,《焦作大学学报》 2009年02期

前四篇考论音切校理问题,该课题历来鲜有专论,该组论文的系列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一学术空白。《从〈楚辞校补〉论古籍校勘的几个问题》和 《汉语大字典义项疏失说略》,前者从闻一多《楚辞校补》入手,揭示传统校勘方法的“运用之妙”;后者考校《汉语大字典》的义项,论其疏失,析其原因。《论形声书卷字今音之注的一类混乱现象》等七篇,考述书卷字今音歧异问题,该项研究,既是学术需要,而且对促进海峡两岸的统一也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