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猛犸 :草原猛犸

更新时间:2024-09-21 02:34

草原猛(学名:Mammuthus trogontherii)是一种已灭绝的象科动物,生活在距今约600,000-370,000年前更新世中期的欧亚大陆北部。这个物种可能是在更新世早期于西伯利亚地区由南方猛犸进化而来的,这可能是象科动物走向草原和冻原的第一步,同时,草原猛犸也可能是后来冰川时期真猛犸象的祖先。2021年,科学家在草原猛犸的牙齿中提取到距今165万年的脱氧核糖核酸,创下提取纪录。草原猛犸是欧亚大陆猛犸象演化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大约120万年前起源于西伯利亚。它是毛猛犸和哥伦比亚猛犸的祖先,曾在早、中更新世时期在欧亚大陆北部广泛分布。草原猛犸的种群可能一直存活到距今约33,000年前的中原地区和蒙古地区。

命名由来

草原猛犸的学名是“Mammuthus armeniacus”(Falconer 1857)还是“Mammuthus trogontherii”(Pohlig 1885)存在争议并容易混淆,费尔康那的依据是来自亚洲的材料而后者则是基于发现在欧洲的化石,这两个名字亦同时出现在学术刊物上。第一次调整方案是由Maglio于1973年提出的,因“armeniacus”出现较早所以被视为首选。但是Shoshoni和Tassy于1996年将其重新改作“M. trogontherii”,理由是这个名字更加常用。故而现在哪个名字更合适尚无定论,而学者们通常倾向于在描述欧洲的草原猛犸时使用“M. trogontherii”,描述亚洲的草原猛犸时使用“M. armeniacus”。

动态特征

草原猛犸的头颅和颌骨都比南方猛犸小,雄性的象牙前端回弯,一些老年个体的象牙可长达4.9米(16英尺)。雌性的象牙则比较纤细。草原猛犸的部分个体可以高(肩高)达4米(13英尺)。

化石

草原猛犸最完整的化石是1996年于塞尔维亚基金达发现的。这是一头雌性猛犸,高约3.7米(13英尺),全长7米(23英尺),象牙长2.7米(8.9米),活着的时候可能重达7吨。另一个非常完整的化石发掘于英国诺福克West Runton的悬崖上,颌骨和牙齿都保存着,但是颅骨的上半部分没有找到。2008年于法国奥弗涅又发现了其头盖骨化石。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