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瘿螨 :昆虫纲蜱螨目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4:02

荔枝螨是蜱螨目瘿螨昆虫。体极微小,狭长蠕虫状,长0.15-害后也产生小绒毛,幼果小,极易脱落,坐果率低。0.2毫米。体色淡黄至橙黄色。头小向前伸出,其端有肢和须肢各一对;头胸部有足2对;腹部渐细而且密生环毛,末端具长尾毛1对。在中国荔枝、龙眼产区都有分布。成螨、若螨刺吸荔枝、龙眼新梢嫩叶、嫩芽、花穗和幼果汁液。幼叶被害部在叶背先出现黄绿色的斑块,害斑凹陷,凹处长出无色透明稀疏小绒毛,渐变成乳白色。随着瘿螨发展为害,受害部的绒毛增多,浓密,呈黄褐色,最后变成深褐色,似毛毡;被害叶也随之变形,扭曲浃状如"狗耳";严重发生时,害叶可干枯凋落,影响树势。花器受害后畸形膨大,不开花结果;幼果受。

形态特征

成螨

体极微小,狭长蠕虫状,长0.15~害后也产生小绒毛,幼果小,极易脱落,坐果率低。0.2毫米。体色淡黄至橙黄色。头小向前伸出,其端有螯肢和须肢各一对;头胸部有足2对;腹部渐细而且密生环毛,末端具长尾毛1对。

圆球形,光滑半透明,乳白色至淡黄色。

若螨

体形似成螨但更微小,初孵化时虫体灰白色,半透明,随着若螨发育渐变为淡黄色,腹部环纹不明显。

生活习性

该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一年四季都有发生,一年发生10代以上,世代重叠,无明显越冬现象;一般在1~2月螨体常在树冠内膛的晚秋梢或冬梢被害叶毛毡基部过冬,但气温稍暖仍可见其活动。2月下旬至3月,过冬后螨体陆续迁移到春梢嫩叶和花穗上为害繁殖,4月上旬以后繁殖量逐渐增大,5~6月螨体密度最大,为害最重。该螨生活、产卵繁殖在被害处的虫瘿绒毛间,平时不大活动,一旦受阳光照射或雨水淋湿后则活动较活跃。当荔枝枝新梢芽体刚萌动至幼叶展开时,螨体从老虫瘿绒毛间逐渐转移至新芽上,潜入未伸展的嫩叶基部空隙取食、、繁殖。入侵为害5-7天,嫩芽外周受刺激生长出白色绒毛;嫩叶受害初期出现黄色绿色斑,衩害处组织表皮细胞受刺激后也长出白色绒毛,但绒毛比较稀疏。随着新梢的生长和螨体不断繁殖,受害处的绒毛逐渐增多,其颜色由乳白色半透明变为黄褐色。以后由黄褐色转变为鲜褐色、褐色;受害嫩叶呈现畸形弯曲。

花穗受害时,花朵的萼片膨大呈倒钟形,花瓣和柱头发育不全,形似小绒球,不久脱落。幼果受害,果面和果柄同样长出白色绒毛,引起大量落果。成果前期受害,果面出现褐色毛毡斑块,影响果实着色和品质。

此螨传播主要靠风、雨滴飞溅、苗木调运、农具器械和自身爬行等途径蔓延传播。

荔枝瘿螨具喜荫畏光的习性,故在树冠下层和内膛树叶易受害,大树受害较重,苗木和幼树受害较轻。

此螨对荔枝不同品种的为害程度有差异,黑叶、淮枝、广西灵山香荔、糖驳、玉麒麟和丁香等品种受害较重,桂味和双味糯米糍次之,三月红受害最轻。一般树龄大且栽培管理粗放的果园,果树受害较严重,在果树春梢期为瘿螨出现高峰期。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加强果园管理,促进果树生长健壮,减轻瘿螨为害。采果后结合修剪和冬季清园,剪除瘿螨为害枝叶、过密的荫枝、弱枝和其他病虫枝,使树冠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减少虫源,且不利瘿螨发生。控制冬梢,也可减少虫源。调运苗木时,注意剪去瘿螨为害枝叶,防止瘿螨传入新果园。

药剂防治

①冬季清园后,用波美度0.3~0.5度石灰硫黄合剂或2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1000倍液混合胶体硫300倍液喷布一次;②在虫口密度较高的果园,在果树放梢前或幼叶展开前或花穗抽出前,酌情喷布或挑治1~2次,常用农药品种有20%三氯杀螨醇乳油8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2000~3000倍液,或20%哒螨乳油2000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和40%乐果乳油按1:1混合后的1000倍液,喷雾。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