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建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主任

更新时间:2024-09-21 04:35

荣建,汉族,1972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于北京理工大学学士,于北京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交通运输学会交通与物流科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道路与交通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公路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秘书。近年来主要从事交通安全、道路通行能力、交通流理论、交通仿真和智能交通系统等领域的研究工作。近五年件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ISTP收录20余篇。参与编著《交通工程学》、《道路通行能力手册(译著)》和《北京交通与奥运(百千万人才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

人物简介

荣建,汉族,1972年出生,工学博士,教授。1994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1999年获得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2000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科技新星,2004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9年被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现任建设部市政公用行业专家委员会城市交通(公共交通)专家组成员,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交通运输学会交通与物流科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第29届奥运会安全保卫工作顾问,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道路与交通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城市交通北京技术转移中心指导委员会委员,863计划专家库专家。《道路交通与安全》杂志副主编,《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常务编委。

人物经历

1990年9月~1994年7月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学士

1994年9月~1999年7月 北京工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9年7月~2001年7月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任讲师;

2001年7月~2004年12月 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任副主任/副教授;

2004年12月~今,北京工业大学交通研究中心,任主任/教授。

兼职情况

北京交通工程学会,理事长

建设部市政公用行业专家委员会城市交通(公共交通)专家组成员

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组织委员会,安全保卫工作顾问

中国交通运输学会交通与物流科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市政工程分会道路与交通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北京市城市交通北京技术转移中心指导委员会,委员

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

中国交通运输系统工程学会,理事

《中国交通工程》杂志,副主编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杂志,常务编委

担任课程

(按课程名称/授课对象排列):

计算机强化训练 本科生;

交通运输概论 本科生;

专业认识实习 本科生;

交通流理论 硕士生;

智能交通系统 本科生、硕士生;

交通工程专论 硕士生;

系统工程 本科生;

交通工程心理学 硕士生。

科研项目

1 国家体育场地面公交运输仿真系统,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子题,2007,100万元;

2 城市路网宏观评价系统,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子题,2007,200万元;

3 城市道路通行能力与交通系统评价方法,建设部“十一五”支撑计划,2006,440万元;

4 基于车辆位置信息的交通状态获取技术,科技部“十一五”支撑计划子题,2007,80万元;

5 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研究,国家科技部“十五”科技攻关子项目,2003,35万元;

6 驾驶人员驾驶特性及其对道路交通流影响研究,教育部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2006,2万美元;

7 奥运会交通仿真系统研究,北京市科技委员会,2005,400万元;

8 北京奥运会场馆交通模型评估和测试,北京市奥组委,2006,2万元;

9 交通诱导(车辆导航)系统技术与设备,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2003,160万元;

10 探测车动态数据与固定检测器数据融合技术研究,北京市交通信息中心,2007,30万元;

11 道路交通流仿真系统(Traffic Vision)的测试评估与功能完善,北京日立北工大信息系统有限公司,2006,5万元;

12 科技创新平台——城市区域智能交通控制系统,北京市教委项目,2006,111.635万元;

13 北京大容量快速公共汽车交通线网规划方法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006,13万元;

14 北京市综合交通枢纽评价体系及用地指标研究,北京市规划委员会,2006,40万元;

15 河南省公路网规划,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2005,9.5万元;

16 北京市路网布局与车辆通行费收费方式改革研究,北京市交通委员会,2004,25万元;

17 山区双车道公路路线设计参数的研究,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004,40万元;

18 山区双车道公路公路通行能力研究,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004,30万元;

19 北京奥运会交通战略计划,奥组委,2004,4.56万元;

20 公路通行能力手册,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003,20万元;

21 高速公路运行速度设计方法与标准,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2003,20万元。

参与科研项目包括:

1 应急交通疏散预案仿真研究,科技部“十五”攻关滚动项目,2007,100万元;

2 双车道公路安全性能预测模型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研究基金),2005,5万元;

3 基于数据融合的旅行时间预测,荷兰交通运输部,2007,9万元;

4 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安全审核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5,30万元;

5 西部地区公路交通安全评价,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004,30万元;

6 公路交通安全手册研究,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西部项目),2005,78万元;

7 公路平交路口交通安全技术研究,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2004,20万元;

8 交通安全评价及工程措施研究与应用,北京市教委,2003,70万元;

9 城市交通承载与土地开发量互动关系研究,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5,30万元;

10 智能交通系统信息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北京市教委,200,200万元;

11 交通行为特性研究及应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05,150万元;

12 北京市交通拥堵状况及对策研究,北京交通大学发展研究中心,2003,25万元;

13 北京市城市物流系统规划研究,北京交通发展研究中心,2003,50万元。

专著教材

1 任福田, 刘小明, 荣建. 交通工程学(教育部国家规划教材). 北京市: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6

2 任福田, 刘小明, 荣建。道路通行能力手册(译著).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2

3 左铁镛, 辛铁. 北京交通与奥运会(百千万人才工程学术论坛论文集). 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8.

获得奖励

近期主要科研获奖:

1 《公路通行能力技术与设备》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2.12,排名第十五

2 《北京市公路通行能力研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2.12,排名第二

3 《北京城市物流系统规划》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3.12,排名第二

4 《道路交通事故机理及安全审计集成技术研究》获“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4.9,排名第三

5 《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畅通可靠性评价及优化理论研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4.12,排名第四

6 《大城市交通影响评价体系研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3.12,排名第三

主要的教学获奖

1 《交通工程学》,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04.11;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

2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刘世杰,双车道公路仿真中的超车模型研究

3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沈党云,北京市停车产业化政策研究

4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孙智勇,信号交叉口人行横道的行人交通特性研究

5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奖,郑弘,道路交织区仿真模型研究

6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翁剑成,广西平百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与防治

7 北京工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吕津燕,山区双车道公路车辆折算系数研究

8 北京工业大学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鼓励奖,2005.10

个人事迹

自1999年获得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域管理专业博士学位至今,一直在北京工业大学任教,从事教学及科研工作。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做事先做人”的原则,一贯保持着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重视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珍视学术队伍的建设,团结组织交叉学科,开展了创造性的科研工作,建立了一支充满活力的学术队伍。并以“科技造福于民”为学科发展定位,致力于交通科技的应用与推广,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开展的科学技术研究直接面对实际交通问题,多项研究成果被相关的国家标准、规范或政府部门采纳,服务于交通系统的科学化建设。

个人工作

1999年到北京工业大学任教以来,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先后承担了“交通工程导论”,“交通运输概论”、“智能交通系统”、“系统工程”和“交通流理论”等本科生课程以及“交通流理论”、“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工程专论”等研究生课程。在教学中,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注重教材建设,注重最新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参编的《交通工程学》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精品教材”,与杨孝宽教授合作建设的《交通工程导论》2010年入选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在研究生教学中,强调工程实践与科学研究的结合,通过每周的学术讨论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实行目标管理方法,先后有2名硕士获得校级优秀硕士论文,2篇本科论文获得校级本科毕业论文。在教学工作中注重教书育人,不仅传授给学生以专业知识,更希望通过教学工作,使同学们懂得做人的道理。日常,通过与学生单独谈话进行思想交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过程中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先后两次获得建筑工程学院“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

在科研工作中,先后负责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和实验交通系统、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子项——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研究、教育部霍英东高校青年教授优选资助课题——驾驶人员驾驶特性及其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北京市奥运会科技项目“奥运会交通仿真系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年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交通需求预测与交通仿真系统研究”、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基于GIS的城市快速路微观仿真决策系统研究”等多项重大、重点研究项目,同时,还负责或参与了交通部、河南省河北省以及广西的省部级科研项目共计61项。先后在国内外有影响的专业期刊或会议中发表论文133篇,其中被EI收录98篇,参加8部教材或专著的编写工作。在科研合作过程中,与科研主管部门以及合作单位建立了良好的、稳固的合作关系,为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学科赢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次、“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4次、三等奖1次、“中国公路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一次,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一等奖1次。

除了日常的教学科研工作,一直组织相关教授积极投入学科建设、实验室建设、学术交流和队伍建设工作。在学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先后于2000年获得了“道路与铁道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10年获得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从留校之初就着力开展交通工程的实验室建设,截至目前,建成了由交通流检测、交通信息与控制、交通规划与仿真和交通安全实验室,该实验室于2001年被评为“北京市交通工程重点实验室”,2003年成为北京市和科技部共建的首批“省部共建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学术交流方面,在科技部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先后建立了“全国智能交通技术培训网络-北京中心”,与马德里工业大学共同建立了“中国-西班牙智能交通中心”。在学科队伍建设方面,先后从美国日本引进了2名教授,聘请了1名北京是特聘教授,2名北京市讲座教授,还有其他梯队成员5名。通过以上工作,学科建设不断进步,实验室建设在2009年被评为优秀,专职学术队伍26人,使北京工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科巩固了既有的学术地位,还增加了我学科在国际上的知名度。

科研成果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主要从事道路通行能力、智能交通系统及交通流理论研究,并取得丰硕研究成果。

在道路通行能力研究方面,本人从事工作始终以修订国标《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的为目标,研究成果推荐在我国道路、交通条件下合理的道路通行能力,及其服务水平分级和影响因素。我国的道路通行能力研究起步较晚,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本人从“九五”开始就一直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先后根据我国交通流组成复杂的情况,提出了基于通行能力分析的车辆分类方法和车辆折算系数算法,分析得到的车辆分类和各类车型的车辆折算系数,被纳入《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和《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在此基础上,结合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仿真模型研究,完成的《公路通行能力研究技术与装备》获得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在“十五”科技攻关项目——城市快速路通行能力研究基础上,综合“九五”的成果,完成了我国第一部《公路通行能力手册》,并开发了配套的分析程序。快速路通行能力及其服务水平分级被纳入在编的《城镇道路工程技术标准》。主持的“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城市道路通行能力及交通系统评价系统的研究,针对城市道路设施,研究其理想通行能力和影响因素。

从事的智能交通系统领域研究,在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和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点项目的资助下,为打破国外对于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的数据融合技术的封锁,首次在研究系列关键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基于自主知识产权的浮动车数据处理系统和动态车载导航,该成果获得2007年北京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在交通流理论研究方面,研究工作是以先进的数据采集手段为基础,如驾驶模拟舱、高精度动态GPS定位系统、视频采集系统和浮动车数据采集系统等,针对我国特有的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交通流组成,探索新的实验方法,用以研究机动车、自行车和行人的交通特性。

交通安全是交通工程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交通安全研究主要是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原理和方法,综合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和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揭示产生交通事故的机理和事故发生规律,科学地预测、预报交通事故,从而形成道路安全保障体系的理论,在宏观上制定控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水平的发展战略,在微观上提供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措施和技术。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