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 :中国中东部的省级行政区

更新时间:2022-10-09 17:55

河南省,简称“豫”,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因历代辖境大部分在黄河以南而得名,又有“中州”“中原”之称,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周边与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安徽省湖北省陕西省等6省接壤,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2023年,河南省常住人口9815万人。辖17个地级市、1个省辖县级行政单位(济源市)、21个县级市,政府驻地金水区金水东路22号。

河南省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降低,北部、西部、南部三面有伏牛山太行山桐柏山大别山,东部为华北平原;老鸦岔海拔2414米,是境内最高峰。境内较大的河流分属黄河淮河、卫河、汉江4大水系,其中淮河是境内最大水系;境内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具有南北过渡性特征。

河南省境内50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息和繁衍,夏朝是中国第一个王朝,划为九州;商代首都西、和殷均在河南境内;秦朝建立后,境内置有三川、南阳郡颍川、河内、东郡陈郡;汉属豫州及司隶;东汉之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河南是四战之地;隋朝大部分属河南郡;明为河南布政使司;清称河南省;1949年分置河南(省会开封市)、平原(省会新乡市)二省,1954年省会迁郑州市

河南省是华族中原文化发祥地,民俗文化底蕴深厚,安阳市开封市、郑州和洛阳市均位中国八大古都之列。文物古迹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少林武术为河南形象代表,“陈式太极“为河南文化品牌;信阳毛尖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地黄、山药、菊花,牛膝是驰名中外的豫北“四大怀药;桂花皮丝桶子鸡、糖醋鲤鱼"等豫菜名菜,至今仍闻名中外;洛阳唐三彩、禹州钧瓷、汝州市汝瓷开封市汴绣、南阳市玉雕为最著名手工艺术品。龙门石窟为洛阳八景之冠;嵩山被认为是保存最完整地质资料博物馆;信阳鸡公山,被称作云中公园、避暑胜地等。

河南省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柱、未来产业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重点发展农业、加工业、文旅、电子商务太阳能光伏五大特色产业。农业以小麦、水稻、玉米、薯类、豆类、棉花等为主,小麦居全国第3位,棉花产量居全国第2位;工业煤炭、机械、纺织全国均有影响;煤炭产量居全国第2位,纱、布产量居全国第6位;服务业中物流总量居全国第3位。2022年,河南省全年GDP为61345.05亿元(排名全国第5),三次产业结构为9.5∶41.5∶49.0。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59132.39亿元,同比增长4.1%。

河南省交通便利,四通八达,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京广、京九、陇海铁路、焦(作)枝(城)4条铁路干线纵横通过,太(原)新(乡)、新(乡)荷(泽)等铁路与境内干线相联结;郑州市是全国铁路交通重要枢纽。客货吞吐量分别升至全国第11位、第6位,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高铁站之一,郑州北站作业量居亚洲编组站前列。

名称

因位于黄河以南,故称河南。远古时期,黄河中下游地区河流纵横,森林茂密,大象众多,河南又被形象地描述为人牵象之地,这就是象形字“豫”的根源,也是河南简称“豫”的由来。《尚书·禹贡》将天下分为“九州”,豫州位居天下九州之中,现今河南大部分地区属九州中的豫州,故有“中原、中原地区”之称。

历史沿革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至迟在5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生息和繁衍。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这里就产生了农业、畜牧业和制陶等手工业;到了4000多年前的龙山文化中晚期,中原进入了石、铜器并用时代,产生了私有制和阶级的萌芽。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河南作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有20多个朝代在此建都。

先秦至南北朝

夏朝(前21世纪~前16世纪)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开始按地理形势把全国划分为若干区域,史称:“芒芒禹迹,划为九州。夏氏族,主要在河南省境内活动。曾先后定于阳城(登封县告成镇)、阳翟(禹县)、斟鄩(巩县境内)、原(济源县境内)、濮阳市(阳市)、老丘(开封市东)等地。

商朝(前16世纪~前11世纪)商族早期在河南省东部活动,商汤灭夏后,将首都定于西亳(偃师县尸乡沟)。商朝中期,郑州市成为都城。商王盘庚即位后,将国都迁至殷(安阳小屯)。

西周(前1027~前771年)河南省西部的洛水流域建立起一座新都城,即东都洛邑(洛阳市),又称洛邑,是周天子统治广大东方地区的重要区域。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宋国陈国卫国管国郑国许国、应国、蔡国、魏国、韩国等诸侯国,都城均在河南境内。

姬宜臼元年(前770年)西周灭亡后,申、鲁、许等诸侯国,共同拥立太子宜臼为国君,是为周平王。平王考虑到丰镐遗址(今西安市西南)被犬戎族攻破,已残破不堪,国库被抢劫一空,又无力加以重建,同时犬戎内迁,威胁镐京安全,于是便东迁洛邑(今洛阳市)。

秦朝(前221~前206年)河南省黄河以南地区分属三川、颍川南阳市、、东、陈等6郡管辖,黄河以北地区属河内郡及邯郸郡的南境,豫南的信阳、固始县等地则划归衡山、九江2郡地界。

刘衎元始二年(2年)河南省分属司隶校尉部、豫州刺史部、州刺史部、荆州刺史部、冀州刺史部、扬州刺史部所辖。

东晋、十六国(317~420年、317~439年)前秦灭亡,河南省处在南北分立的中间地带,其境南部的信阳、潢川县等地归属东晋,其他大部地区则先后为十六国中的前赵、后赵前燕后燕、前秦、后秦北魏等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所占据。

隋至宋朝

隋朝(581~618年)以洛阳市为东都,在河南设立河南郡荥阳郡、陈留郡、商丘市等郡。

唐朝(618~907年)以洛阳为东都,期间数度迁都洛阳,东都洛阳,是长安之外的另一个全国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河南境内设立都道和河南道。武周武则天定都洛阳,改洛阳为神都。

五代十国(907~960年) 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相继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5个朝代,史称“五代”;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先后存在过10个割据政权,史称“十国”。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大分裂、大割据时期,长期战乱,政权更替频繁,行政区域建置亦屡有变化。

朱温干化元年(911年),除潢川县等县归十国中的吴国管辖外,属东京汴梁河南府安阳市澶州滑州卫州怀州孟州市郑州市陕州区虢州汝州市许昌市宋州周口市、蔡州、泌州、邓州、申州。

北宋(960~1127年)定都开封,称东京,又设唐长安城洛阳市,设应天府商丘市,河南省成为宋王朝的心脏地区,开封市及其周围各县属京畿路管辖,在此设开封府;郑州、洛阳、许昌、周口、信阳等市属京西北路所辖,在洛阳设河南府,在许昌设颍昌府;南阳市一带属京西南路所辖;商丘市一带属京东西路所辖,在此设应天府;三门峡市一带属永兴军路黄河以北的濮阳市河北东路所辖,在此设开德府安阳市新乡市等市属河北西路所辖。

金朝(1115~1234年)在河南设都,1214年,在金朝受到蒙古帝国频繁入侵后,迁都到开封,称南京,辖三府十六州,豫北属于河北西路。后期又迁都到商丘。 淮河以南地区属南宋。

元至清朝

元朝(1271~1368年)实行的行省制,河南属于河南江北行省,开封是治所。

明朝(1368~1644年)河南省大部分地区属河南承宣布政使司管辖,郑州市开封市许昌市漯河市周口市等市归开封府洛阳市三门峡市等市归河南府商丘市归德府,平顶山市归汝州市,南阳市归南阳府驻马店市、信阳等市归汝宁府,安阳、鹤壁等市归彰德府新乡市卫辉府,焦作市归怀庆府濮阳市及部分县归属直隶大名府管辖,范县台前县等县则归属山东东昌府区管辖。

清代(1644~1911年)河南于清顺治确定为省,即河南省,共设8府7直隶州

爱新觉罗·旻宁二十年(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原地区第一次鸦片战争。随后清廷被迫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为抵抗英国入侵,清廷连续责令河南赶送武器、发射药,去东南沿海,以应海防急需。9月和次年2月,又连续调拨河南防军和乡勇驰赴苏、浙前线御敌。

同治四年(1865年)7月25日,张宗禹捻军由皖入商丘市柘城县等地。本月6日,赖文光部经沈丘县、淮宁趋周口市。在清军尾追下,张部疾进豫中,转战豫西南。赖部进许昌市舞阳县,9月4日攻汝宁,不克。于10月中旬北进豫东,经考城镇山东省

同治七年(1868年)西捻军于1月3日从山西省过邵原关入济源市境。27日渡过漳河,挺进直隶境。在各路清军围攻下,捻军转入山西。3月又入豫,被清军打败于修武卫河之滨。4月2日,封丘一战,捻军击败清军郭宝昌部,击毙提督周盈瑞等。12日,两军战于滑县捻军击毙清军提督陈振邦等,随后避兵走直、鲁境。至8月,最后被清军镇压。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设立豫东道,豫西道,豫北道,豫南道洛阳市曾是吴佩孚的基地。

民国十五年(1926年)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进驻河南。

民国十九年(1930年)5月河南省会驻地从开封市移驻商丘市。同年10月6日,河南省会驻地由商丘市迁驻开封市。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根据中央开辟河南经略中原的指示,冀鲁豫军区派兵南下援助水东抗日根据地,开辟水西抗日根据地,和其他部队一起实现控制中原的目标,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6月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即刘邓大军)12万余人,渡河后,经过28天连续作战,在鲁西南地区歼敌6万余人。8月11日至13日,从民权至商丘间跨越陇海路,涉过宽达20余千米的黄泛区。24日,强渡汝河,闯过了挺进大别山的一大险关。27 日,全部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北麓的潢川县固始县等地,完成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任务。12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二批南下部队第十二、第十纵队相继进入大别山区。从9月到12月,刘邓大军粉碎了敌人的疯狂进攻,共歼敌3万余人,先后建立了鄂豫、皖西、桐柏县江汉区4个新解放区,初步打开了大别山地区的局面。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5月9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示加强中共中央中原局,以邓小平为中原局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在中原局下成立豫皖苏分局。10月21日至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第一、第三、第四、第九纵队等发起郑州战役,解放郑州。淮海战役胜利后,中原各解放区基本连成一片。为加强对各省工作的统一领导,中共中央决定撤销豫皖苏中央分局和豫西、鄂豫、桐柏区党委,成立河南、安徽、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河南全境解放。

1949年3月1日,中共河南省委在开封市成立,7日成立河南军区。

1949年5月6日解放安阳市,同日,新乡市敌军接受和平改编,新乡解放。安阳、新乡是中国国民党华北地区的最后两个据点。这两个城市的解放,标志着豫北及华北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2年11月15日,撤销平原省,其行政区域大部分并入河南省,河南省行政区域基本保持至今。

1954年10月,河南省会驻地从开封市迁至郑州市

1955年1月,国务院决定,郑州专员公署由荥阳市进驻开封市,改名为开封专员公署。

1956年,国务院决定,撤销焦作矿区,改设焦作市,由省政府直接领导。

1957年3月26日,国务院决定,由陕县析置三门峡市,市人民委员会驻会兴镇;由叶县、宝丰县析置平顶山市,市人民委员会驻诸葛庙;由汤阴县、安阳县析置鹤壁市,市人民委员会驻鹤壁集。同年4月11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三门峡市、平顶山市由省政府直接领导;同年6月27日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决定,鹤壁市由省政府直接领导。

地理

位置境域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南北纵跨530千米,东西横越580千米,介于北纬31°23′~36°22′,东经110°21′~116°39′之间,东接安徽、山东省,北接河北省山西省,西连陕西省,南邻湖北,全省总面积16.7万平方千米,居全国各省区市第17位,占全国总面积的1.73%。

气候

河南省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区,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四季分明、总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少雨雪,春短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多雷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年平均气温为12.8~15.5℃(趋势南部高于北部,东部高于西部),年平均气温在13℃以下(豫西山地和太行山山地),年平均气温均在15℃以上(南阳盆地和淮南地区);最热月份在7月份,最冷月在1月份;年均降水量407.7~1295.8毫米,雨量集中在6~8月份,淮南市达1000-1200毫米,黄淮之间为700-900毫米,豫北和豫西丘陵区在600-700毫米,南阳盆地为750-850毫米,春季降雨量大于秋季,年均日照1285.7~2292.9小时,全年无霜期201~285天。

地质

河南省地层发育齐全,从太古界到新生界均有出露。岩石地层以栾川县——明港断裂带为界,划分为华北地区地层区和秦岭地层区。华北地层区进一步划分为华北南部和华北南缘地层分区。秦岭地层区以商丹断裂带和浙川断裂为界,分为北秦岭地层分区、南秦岭地层分区及浙川地块地层区。

①新太古界,在华北地层区晋豫皖地层分区有登封岩群、赞皇岩群、林山岩群、和荡泽河岩组,在南秦岭地层分区有大别山岩群、桐柏山岩群,均为一套夹于太古代片麻杂岩中的变质表壳岩系。②古元古界,在华北地层区晋豫皖地层分区有嵩山群,不整合于登封群之上,为滨海一浅海相沉积,由石英岩、云母片岩、千枚岩夹白云岩组成。③中元古界,在华北地层区晋豫皖地层分区下部为熊耳群,上部分别为汝阳群或官道口群。④新元古界,在华北地层区晋豫皖地层分区有董家组、栾川群。⑤下古生界,在华北地区地层区晋豫皖地层分区发育寒武和奥陶系。⑥上古生界,华北地层区发育有海陆交互相的石炭——二叠系。⑦中生界,豫北、豫西地区三叠系(T)为河流、湖泊相沉积,下统为紫红色砂岩泥岩,中统为岩与泥岩互层,上统为砂岩、泥岩夹泥灰岩。⑧古、新近系(第三系)在盆地和凹陷分布,主要为河流、湖泊相砂岩、粉砂岩、泥岩、泥灰岩。在豫北、豫西地区,古近系(E)在潭头、卢氏、三门峡、洛阳、济源盆地出露,厚1000~3150米;在潭头盆地含油页岩,厚约1500m米,在濮阳凹陷含膏盐与油气,厚度大5000米,在汤阴、中牟凹陷等被新近系。

河南省在大地构造上跨华北地区板块和扬子板块,西官庄——镇平县——龟山——梅山韧性剪切带为主缝合线。华北板块由华北陆块和其南缘的北秦岭构造带组成,扬子板块在省内仅有其北缘的南秦岭构造带。

构造特征①华北陆块,济源市——焦作断裂带‚为白垩纪形成的断面南倾的正断层三门峡市鲁山县逆冲构造带,为白垩纪形成的由南向北逆冲推覆带,马超营——确山县韧性剪力带为多期活动构造带。华北陆块内发育埠平期、吕梁市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喜山期侵入岩,以华北陆块南缘燕山期花岗石类规模最为宏大,既有巨大岩基,又有众多与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密切的中酸性小斑岩体和爆破角砾岩。②北秦岭褶皱带,为华北地区板块南部主动大陆边缘。北界为栾川县——明港镇深断裂,南界为西官庄——镇平县——龟山——梅山超壳断裂,瓦穴子——毛集上地壳逆冲构造带,为晚古生代三叠纪向南推覆带;朱阳关镇——黄河韧性剪力带,为多期活动超地壳构造带。该带南界镇平——龟山韧性剪切带为多期活动的超地壳构造带;北秦岭构造带内发育吕梁市期、晋宁区期、加里东期、燕山期侵入岩,以加里东期、燕山期巨大花岗石基为主;吕梁期、加里东期有蛇纹岩、纯橄岩、辉石岩辉长岩、斜长角闪岩等超基性、基性岩体侵入或构造就位。③南秦岭褶皱带,西峡县——周党镇韧性剪切带为上地壳构造带,分隔龟山组和南湾组;内乡县——商城韧性剪切带为超地壳构造带,分隔南湾组与苏家河群;大陡岭——浒湾构造带为上地壳断裂,分隔苏家河群与陡岭群,大别群;南秦岭构造带内发育埠平期、晋宁期、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南阳盆地之西以前燕山期花岗岩类为主,南阳盆地之东以大型燕山期花岗岩基为主。晋宁区期有构造就位的次闪石岩、蛇纹岩、变辉长岩、变辉绿岩等超基性、基性岩;印支期在大别山桐柏山地区有俯冲折返的含柯石英榴辉岩赋存。

地形地貌

河南省地形复杂,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阶梯状降低;分为山地、丘陵和平原三大类型。山地主要分布在北部、西部和南部。北为太行山;西为秦岭山系的东延部分,在河南境内呈指状放射,自北而南分别为嘴山、熊耳山外方山伏牛山等支脉,南有桐柏山、大别山,山地面积约4.4万千米,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26.6%。按山体地貌大体可分为侵蚀石质山地、断块侵蚀山地和黄土覆盖石质山地,太行山和豫西山地山势陡哨,太行山海拔多在1000米左右,豫西山地多在1000米以上,老鸦岔、老君山、石人山、玉皇顶等山峰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南部桐柏山大别山海拔一般为600~800米,太白顶、黄毛尖、黄柏山、金刚台等山峰海拔均在1000米以上。丘陵面积约2.96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7.7%。在黄河伊河南洛河青龙涧河两岸,主要为沟纵横的黄土丘陵,海拔多为200~500米。伏牛山南麓、桐柏山大别山北麓,多系洪积而成的岗地,海拔100~200米。平原地区面积9.3万千米,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5.7%。淮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多山前平原,京广线以东为豫东黄淮海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海拔介于50~200米。

水文水利

水文

河南境内有黄河、卫河、淮河、汉江四大水系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及以上的河道共1030条,其中海河流域108条,黄河流域213条,淮河流域527条,长江流域182条,河道大体上分为山区河道和平原区河道两种类型。黄河自陕、晋边境折向东流入河南,以湍急之势流经三门峡市,横贯省境北部;淮河发源于豫柏山区,横贯省境东南部,是省内最大水系;卫河是豫北较大的河流,为海河源流;省境西南部唐河白河县丹江为汉水支流;此外,主要河流还有南洛河沁河、史灌河、洪河、老灌河、沙河、贾鲁河等。全省共有8个自然湖泊,分别为:开封市的黑池、柳池、包公湖龙亭湖睢县的城湖、睢阳区的南湖,信阳市潢川县的毛大湖,周口市淮阳县的龙湖。

黄河

黄河在河南省主要支流有洛河、沁河水系,直接入黄河、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宏农涧、漭河、天然文岩渠、金堤河以及流域面积在100~1000平方公里的83条河流。洛河水系洛河发源于陕西省蓝田县,省内河长366公里,流域面积15771平方公里。沁河水系沁河发源于山西省平遥县,省内河长135公里,流域面积1228平方公里。

卫河

卫河是南运河水系的主要支流, 原发源于辉县百泉,在河南省境内河长2865公里,流域面积14580平方公里,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道4条,流域面积100~1000平方公里的支流41 条。

淮河

淮河干流,右岸支流均发源于大别山北麓,占省内淮域总面积的17.5%。 左岸支流主要发源于西北部的伏牛山系及北部、东北部的黄河废黄河南堤, 沿途汇集众多的二级支流, 占省内淮域总面积的82.5%。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37条, 其中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6条。

汉江

汉江水系,主要河流有唐河、白河、丹江;其中,唐河省界以内河长191.1千米,流域面积7835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泌阳河、三夹河;白河省界以上河长302千米,流域面积12029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湍河赵河镇刁河等;丹江主要支流有淇河、老灌河等。

水利

2021年,河南省有2651座水库,其中,有大型水库26座(鸭河口、三门峡市水库、南湾水库、孤石滩等),中型水库124座(南谷洞、兔子湖、火石山等),小型水库2501座,5级以上堤防2万千米;蓄滞洪区14处(含流域机构管理的蓄滞洪区),设计蓄滞洪量37.55亿立方米;境内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长度731千米;万亩以上灌区302处,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38处,有效灌溉面积达到7900多万亩。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万多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万多平方千米。建成小型水电站534座,装机容量51万千瓦。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284亿立方米。三门峡市水利枢纽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供水、发电等任务的大型综合性水利工程。

土壤

河南省土壤分为7个土纲、13个亚纲、19个土类、44个亚类、150个土属;有土壤大类型宗黄壤(布在伏牛山脉与沙河一线以南)、棕壤(分布在大约1000-1200公尺以上的山地)、褐土(分布在山丘地区)、潮土(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和唐白河、伊洛河两岸及山前倾斜平原交接洼地处)、砂姜黑土(分布在淮北、南阳盆地的河间与岗间洼地)、风沙土(分布在河南省东部平原地区)、菜园土(分布在古老城市郊区和村镇老菜园)、灌淤土(分布在引黄淤灌地段)和水稻土(分布在引黄淤灌地段)9种。占总耕地的百分比是:黏质47.1%、沙质19.9%、壤质15.1%、沙壤质底层加胶泥14.0%、砾质3.9%。

自然资源

水资源

2021年,河南省水资源总量为124.7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05立方米,全国1/70的水资源量,居全国第19位;地表水资源量556.8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57.06亿立方米,省辖海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71.31亿立方米,黄河流域114.36亿立方米,淮河流域253.76亿立方米,长江流域117.43亿立方米;年降水量1127.7毫米,入境水量508.84亿立方米,公用水量222.92亿立方米,人均综合用水量226立方米,水库年均蓄水总量72.84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截至2019年12月31日,河南省耕地751.41万公顷,园地42.78万公顷,林地439.63万公顷,草地25.70万公顷,湿地3.91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44.95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38.17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85.07万公顷。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底,河南省已发现各类矿产144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10种,查明非油气类矿区1506 处。优势矿产为、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以及碱石、盐矿、耐火粘土萤石珍珠岩、灰岩、“高铝三石”(蓝晶石、矽 线石、红柱石)、石墨“八大非金属矿产”。2016-2020年,新发现矿产地65处,其中大型11处,中型22处,小型32处;煤炭35亿吨、铝矾土3.9亿吨、金矿(岩金)254吨、晶质石墨矿(矿物)3000万吨、粘土矿4501.2万吨、萤石矿600万吨,居全国第1位的有10种,居前3位的有36 种,居前5位的有50种,居前10位的有74种。铝土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主要分布于郑州市以西陇海铁路沿线和豫中地区的禹县、宝丰县一带;铂 ( 钨 ) 矿,主要分布于洛阳地区,且绝大部分集中于栾川县境内,其次是篙县和卢氏县;金矿,主要分布于豫西的小秦岭熊耳山一带,其次为豫南及豫西南地区的桐柏县光山县西峡县、浙川、镇平县等地;银矿,主要分布在洛阳市南阳市两个地区;铁矿,储量居全国第十三位,主要分布在许昌市地区,次为安阳市、洛阳两地区,另外在永城市济源市、桐柏等地区也有少量铁矿分布;耐火粘土,主要分布在焦作地区、陇海铁路两侧和豫中一带;油矿,在三门峡市盆地中部的灵宝函谷关原油资源量达1.07亿吨。

森林资源

河南省林地439.63万公顷,其中,乔木林地285.64万公顷,占64.98%;竹林地0.93万公顷,占0.21%;灌木林地66.01万公顷,占15.01%;其他林地87.05万公顷,占19.80%,森林覆盖率达到 25.07%,活立木蓄积量26564.48万立方米,森林资源主要分布于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等山地和丘陵区,平原地区森林资源分布于豫东黄淮海冲积平原南阳盆地等区域。南阳市、洛阳市、三门峡市、信阳市等4个省辖市林地面积较大,占全省林地的67%,主要分布于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和大别山等山地和丘陵区,以天然阔叶林为主,主要发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而平原地区森林资源以杨树、泡桐等为主,主要分布于豫东黄淮海冲积平原和南阳盆地等区域。河南省有84个国有林场,总面积684.34万亩,活立木总蓄积量2733.35万立方米。该省商城黄柏山林场、禹州市林场、民权林场、焦作林场、济源市愚公林场、商城县金刚台林场等被中国林场协会评选为“全国十佳林场”。

湿地资源

河南省湿地3.91万公顷,其中,森林沼泽0.02万公顷,占0.39%;灌丛沼泽0.54公顷,沼泽草地0.15万公顷,占3.92%;内陆滩涂3.72万公顷,占95.00%;沼泽地0.03万公顷,占0.68%。湿地主要分布在南阳市、信阳市、洛阳市平顶山市驻马店市新乡市郑州市等7个省辖市,占全省湿地的82%;湿地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四大类,其中,河流湿地36.89万hm2,湖泊湿地0.69万hm2,沼泽湿地0.49万hm2,人工湿地24.72万hm2。

草地资源

河南省草地25.70万公顷,其中,其他草地25.70万公顷,占99.99%;其余为天然牧草地和人工牧草地。草地主要分布在三门峡市、洛阳市、南阳市、平顶山市、安阳市等5个省辖市,占全省草地的73%。

药材资源

据河南省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数据,河南中药资源2700余种,有蕴藏量的种类236种,栽培品种99种。是全国重要的中药材主产区,中药材品种数量、种植面积居全国前三位,其中,山茱萸、山药、丹参湘蕾金银花地黄碎米桠共6个中药材8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方城裕丹参、西峡山茱萸、封丘金银花、南召辛夷卢氏连翘、“四大怀药”等27个中药材品种获得原产地标志认定。

生物资源

河南省饲养动物中,优良畜、禽品种有20余个,主要有南阳黄牛、郏县红牛、泌阳驴槐山羊、大尾寒羊、河南奶山羊淮南猪泛农花猪固始鸡淮南麻鸭、固始白鹅、安阳灰兔等;鱼类129种中40余种具有经济价值,其中黄河鲤鱼、淇河鲫鱼和丹江的、鳜等是较名贵的鱼类;特种水生经济动物分布广,主要有螺蛳、背角无齿蚌、黄蚬、锯齿新米虾对虾金头闭壳龟黄缘闭壳龟鳖科等。山林之中有丰富的山珍果味,如猴头、木耳、猕猴桃等;主要农作物有35种余多,小麦、烟叶、玉米、棉花、大豆、芝麻、花生、西瓜等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水果生产以苹果葡萄大枣、柿子等为大宗,特别是大枣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首位。平菇、毛木耳、白灵菇和天麻4种食用菌的种植量与产量均跃居全国第一位。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河南省有动物3500余种,其中,原动物门51种,多孔动物门2种,刺胞动物门4种,扁形动物门10种,线形动物门23种,环节动物门10种、软体动物门17种,节肢动物门2500余种;脊椎动物500余种,其中,鱼纲110种,两栖动物19种,爬行纲37种,鸟纲300余种,哺乳纲72种。如金雕白尾海雕白肩雕大天鹅等69种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鲫,黑斑侧褶蛙等37种被列为《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丹顶鹤小青脚鹬、白肩雕、白眼潜鸭白琵鹭白鹭斑羚属鬣羚猕猴等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①鸟类约300余种,分属17目53科。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等10种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白琵鹭、大天鹅等52种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②兽类约72种,分属于7目19科,分布种类最多,数量最大,有54种,以獾,狐、岩松鼠、果广狸、岩羊、狍、麝等数量为多;羚,金猫蓝腹松鼠、花松鼠,为伏牛山等西部山区所特有。③两栖动物2目7科8属19种,大鲵属虎纹蛙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黑斑蛙(青蛙)、商城肥鲵为河南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④爬行纲2目9科23属37种,黄缘钝尾两头蛇赤链华游蛇等31种分布在大别、桐柏山区。

植物

河南省维管植物有198科、1142属、3979种,占全国维管植物的10%。其中蕨类植物29科、70属、205种及变种;裸子植物10科、28属、74种及变种;被子植物159科、1044属、3670种及变种。其中国家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银杏、红豆杉、南方红豆杉;银杏主要分布在嵩县。红豆杉主要分布在伏牛山。特有植物共有184种及变种,比如兰考泡桐、河南杈杈叶、伏牛山的河南鹅耳枥、栾川龙浴湾的伏牛紫荆等。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1年底,河南省建立自然保护地345处,其中:自然保护区30处(国家级13处,省级17处);森林公园132处(国家级33处,省级99处);湿地公园116处(国家级35处,省级81处);地质公园32处(国家级15处,省级17处);风景名胜区35处(国家级11处,省级24处)。将95%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和80%的典型生态系统纳入到自然保护区范围。

河南宝天曼自然保护区位于区位于秦岭东段伏牛山南麓、河南省西南部内乡县境内,总面积9304公顷,以保护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和珍稀野生动植物为主,是长江流域汉水支流湍河白河的发源地,具有原始古老的自然性、南北过渡的典型性、复杂的生物多样性等特点,分布栖息有植物3231种,其中大果青扦红豆杉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67种,紫斑牡丹紫茎等国家珍稀濒危植物115种,河南杜鹃领春木暖木等河南省重点保护植物75种;有脊椎动物442种,其中林麝金雕等重点保护动物86种;有昆虫近3000种,2022年被学会评为中国生态学学会生态科普教育基地。

河南太行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沁阳市修武县辉县市4县市境 内,总面积56600公顷。地处太行山南段,区内山势陡峻,沟深崖高,生物资源丰富,区系成份复杂,具有明显的植被垂直带谱,森林覆盖率达70%,多为天然次生林,有维管植物166科、704属、1836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植物有连香树山白树太行花领春木等14种;脊椎动物近300种,其中哺乳类40多种,鸟类167种,两栖动物8种,爬行纲1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金钱豹、金雕、黑鹤、白鹤等30余种。是世界猕猴分布最北限,其主要保护对象太行猕猴为猕猴的华北地区亚种,现有20余群2000多只,是中国猕猴数量最多、面积最大的猕猴保护区。

自然灾害

河南地处中原,属中纬度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各种自然灾害十分严重,是中国自然灾害高发区之一。全省将分为四大类型,即气象水文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及人类活动诱发灾害。①气象水文灾害,气象灾害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灾害,也是影响河南省最主要的灾害类型,主要有洪涝、干旱、干热风霜冻、冰雹、大风、低温冷冻等。②地质灾害,河南省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震、水土流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缝、土地沙化、盐碱渍害等。③生物灾害,河南省是生物灾害的多发省份,主要包括虫害、病害、鼠害和草害等150余种。④人类活动诱发灾害,主要是指人类在自然活动中,因自身行为不科学或违背自然法则而造成的各种灾害事件。这些事件在河南省主要有环境污染、水资源危机、矿山污染、水库诱发地震酸雨等灾害。

河南自然灾害种类繁多,影响面广,但其发生机制、表现形式、作用程度、时空分布等方面,均受到多种因素控制。①自然灾害种类多样,在诸多灾种中,以旱涝两种灾害危害最大,每年旱涝灾害成灾面积占全部灾种成灾面积的百分比高达80%左右。②全省灾害发生频率高,以占灾害比例最大的水旱灾害为例,从公元前206年到1949年共2155年资料统计,河南共发生水涝1038次,平均约两年一次;发生旱灾949次,平均两年多一次;据1949—1990年的统计资料,40年间出现较大的水、旱灾害就有31年,频率高达73%以上。此外,全省冰雹两年一遇,干热风10年八九遇,加之病虫害、地震、霜冻水土流失等频繁发生,灾害危害范围广。③河南的涝灾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且具有突发性、强度大等特征;旱灾虽然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一般初夏和伏旱较多,约占80%左右,自然灾害发生时序具有显著的季节性;每当发生严重干旱时,往往是冬春连旱,春夏、夏秋连旱,甚至是冬春夏、冬春夏秋几个季节连续降水偏少,造成严重干旱,具有很明显的阶段性和持续性。④河南地域广阔、自然地理环境结构差异很大,因而各类灾害的发生和影响均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和不均衡性。豫北地区以旱为主,同时又是洪涝、病虫、风暴的多发地区,沙害盐碱在这一地区分布不仅广,危害也重。而豫东地区,灾种与豫北相似,但以涝为主,涝重于旱。豫西地区干旱频率高达65%~70%,仅在沿河河谷区易发生涝灾;全省的山区是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高发地区。冰雹、暴雨等灾害主要分布在山地平原交接地带。

据统计,公元1450~1949年的500年中,河南省发生水灾183年,其中大水灾年46年,特大水灾年5年;发生旱灾200年,其中大旱灾年43年,特大旱灾年6年。水旱灾害发生机遇大约为2~3年一遇。1949-1987年,中等以上旱年有11年,出现过四个连续大早期,因旱成灾面积高达71.27万公顷,中等以上洪涝年达10年,出现四次大水灾,每年因涝成灾面积高达86万公顷。洪涝灾害危害最大,1975年8月特大洪水,共26个县、1029.5万人遭受严重水灾,数万人丧失,数十万人无家可归实属历史罕见。

1982年4~5月上旬,多数地区末降透雨,信阳地区4~7月干旱,塘堰干涸,淮河流量近无,56亩稻田和旱作物至7月初仍末和上,1003亩稻田断水龟裂。7月中、下旬,豫西、豫北出现玉米“卡脖旱”,安阳市新乡市洛阳市开封市郑州市许昌市等10地市2100万为玉米受旱,其中106万亩绝收。安阳地区196个公社中125个旱,面积达638万亩,其中43万亩绝收,全区库,塘,堰全部干涸,50%的机井抽不出水,西部山区45.6万人和8.5万头牲畜吃水困难。

1975年8月,许昌南部、南阳市东部和信阳以北地区连降特大暴雨,沁阳林庄8月7日降雨1005.4毫米,老君,每小时雨量189.5毫米。西平、上蔡县平舆县汝南县舞阳县4天雨量起过500毫米,沁阳市方城县5日雨量起过1000毫米。全省32个县、市及安薇阜阳市部分的1100万人,1800万亩耕地受灾,其中23个重灾县市。河南“75.8”与河北省“63.8”同为1949年后,国内两次较大暴雨。二者各有特点:“63.8”“75.8”就 ≥1000毫米暴雨区量看,前者比后者大近4(3.81)倍。过程雨量“63.8”虽比“75.8”多419毫米,但其降水时间却比“75.8”长2天,显然暴雨强度“63.8”不如“75.8”(3.6小时雨量,林在均两倍于獐)。两者对比,“75.8”暴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6小时降雨量则创造3世界记录。

2021年7月17日至23日,河南省遭遇历史罕见特大暴雨,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20日郑州市遭受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害共造成河南省150个县(市、区)1478.6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失踪398人,其中郑州市380人、占全省95.5%;直接经济损失1200.6亿元,其中郑州市409亿元、占全省34.1%。

行政区划

截止2022年10月,河南省下辖17个地级市,1个省辖县级行政单位(济源市),21个县级市,82个县,54个市辖区,1180个镇,586个乡,692个街道办事处;政府驻地郑州市金水东路22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河南省河南户籍人口超过1.15亿人(户籍人口第一大省),常住人口987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633万人,乡村常住人口4239万人;男性4955万人,占50.19%;女性4917万人,占49.81%,性别比为100.77;0—15岁人口为2266万人,占22.95%;16—59岁人口为5744万人,占58.18%;60岁及以上人口为1862万人,占18.86%;出生人口73.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42‰;死亡人口74.1万人,死亡率为7.50‰;自然增长人口-0.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08‰。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家庭户31782693户,集体户1442292户,流动人口为21201722人,其中省内流动人口为19928072人,外省流入人口为1273650人。

2023年末,河南全省常住人口981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69.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7.06‰;死亡人口78.7万人,人口死亡率为8.00‰;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94‰。相较于2022年末的9872万人,河南常住人口减少了57万人。

民族

河南省56个民族成份齐全,少数民族分布呈大分散、小聚居的显著特征。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约156万,其中占比较高的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满族。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11月1日零时,汉族人口为98210038人,占98.84%;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155481人,占1.16%。截至2015年,回族125.8万人,仅次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居全国第三位。蒙古族9.3万人,满族7.6万人,维吾尔族0.3万人。

语言

河南省的方言分为两类:一类属晋语,包括安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所辖的19个县、市,其共同特征是保存了古入声,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5个调类;一类属中原官话,包括郑州市、开封市等111个县市。其共同特征是入声消失,古入声的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今多读阴平,全浊声母字今多读阳平。河南境内的中原官话,在不同地区语音又有一定差异。按其内部的语音差异,又可以分为5个片。全省共可分成郑汴、洛嵩、蔡汝、信潢、陕灵、安沁6个方言片。

宗教信仰

河南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种宗教。至2003年3月,全省各教职业人员3668人,开放宗教活动场所7592处,其中佛教寺庵291座、简易活动场所94处,道教宫观242座、简易活动场所35处,伊斯兰教清真寺952坊,天主教教堂92座、简易活动场所73处,基督教教堂2411座、简易活动场所3402处。信教群众共406.5万人,建立各级宗教团体547个。

佛教是西汉末年传入河南省,洛阳市开封市和邺(古邺都南城位于今安阳市境)曾长期有佛教经典重要的译场;东汉时期绝大部分佛经都在洛阳翻译,该寺是最重要的佛经译馆。洛阳是中国历史上佛寺最多的城市;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禅宗思想祖庭白马寺中原地区最早的佛经译场;河南有中国最早受戒出家比丘尼。现有寺庵291座、简易活动场所94处。

东汉时期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时,河南北邙就是一个传道点,唐朝,道教大盛。北宋道教有浓重的官方色彩,各宫观使均由朝廷命官担任,开封市无可争议地成为道教的中心。河南是全真道重要传播地。现有宫观242座、简易活动场所35处。

1884年,中国内地会将基督教传入河南周口。随后,路德会、加拿大长老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等西方差会陆续进入河南。1949年基督教在河南约有5万信徒。文革结束以后,河南的基督徒人数迅速增长,到1990年代超过浙江省,成为中国基督教信徒最多的一个省份。现有教堂2411座、简易活动场所3402处。

1946年,罗马天主教在河南教省设立开封总教区管理天主教事务。 开封市市区内的耶稣圣心主教座堂,又名开封耶稣圣心主教座堂,是天主教开封总教区的主教座堂。现有教堂92座、简易活动场所73处。

伊斯兰教于唐朝阿拉伯传入中国的泉州市广州市等地。在回、维吾尔、塔塔尔族柯尔克孜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塔吉克、东乡、撒拉族、保安等少数民族中,大多数信仰伊斯兰教。河南是个多民族省份,回族人口众多,而回族是中国各少数民族中拥有伊斯兰教教众比例最高的民族。现有清真寺952坊。

经济

综述

河南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节能环保为主导产业,推进高端装备、新能源、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新兴服务业等高成长性产业发展,前瞻布局量子信息氢能与新型储能、类脑智能、未来网络、生命健康科学、前沿新材料等未来产业,构筑“以传统产业为基础、新兴产业为支柱、未来产业为先导”的先进制造业体系,重点发展农业、加工业、文旅、电子商务太阳能光伏五大特色产业。第一产业,确保粮食、畜禽、油料、蔬菜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打造黄淮海平原粮食安全产业带河南核心片区,构建多主体参与的农村产业多元融合发展体系。以优质小麦、优质花生、优质草畜、优质林果等“四优”的基础上,小麦、花生、草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第二产业,以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打造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现代食品、现代轻纺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构筑制造核心优势。第三产业,现代物流是服务业的主导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实现物流方式的转型升级,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2022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61345.05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5817.7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5465.0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0062.23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9.5∶41.5∶49.0。2023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GDP)59132.39亿元,同比增长4.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360.15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22175.27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31596.98亿元,增长4.0%。

第一产业

河南省是全国小麦、油料、烤烟、棉花、玉米、麻类的主要特色产业,也是林、牧、渔业发展潜力最大的省份。河南省以粮食、畜牧、特色经济作物和农产品加工四大主导农业产业,粮食产业方面,粮食面积常年稳定在1.6亿亩以上,总产量连续6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面积、产量均占全国的1/10左右,居全国第二位;其中,小麦面积、总产量稳居全国第一位,小麦、玉米育种水平全国领先,畜牧产业方面,拥有地方畜禽品种32个,约占全国总量的4%,先后培育出夏南牛、豫南黑猪、黄淮肉羊、豫粉1号蛋鸡等畜禽新品种,畜禽种业产值居全国第一位,是全国生猪制种供种第一大省、肉牛冻精供应第一大省;经济作物主要是种植棉花、烟草、芝麻、花生等。河南是全国主要产棉省份之一,棉花播种面积占全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50%,产量占全国第2位,烟草、芝麻产量是全国首位。许昌市是著名的烟草产业区;河南省也是全国花生产量的主要产业区。全省存栏牲畜数量占全国农区之首。南阳黄牛、泌阳毛驴、密县寒养为国内良种,伏牛山是全国四大柞蚕丝产业之一。2022年,全省粮食产量6789.37万吨,居全国第二位;油料产量684.03万吨,居全国第一位;猪牛羊禽肉总产量655.27万吨,生猪存栏4260.52万头,粮食种植面积10778.35千公顷。2023年,河南粮食播种面积10785.3千公顷,粮食总产量为6624.3万吨,均排在全国第二位。

第二产业

河南省工业主要集中于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沿线的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新乡市安阳市、焦作、平顶山市等城市,以装备制造、食品、新型材料、电子、汽车等五大主导产业,提升冶金、建材、化工、轻纺等传统产业,培育智能制造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在全省工业中,煤炭、机械、纺织产业最有全国影响。轴承、氧化铝、卷烟产量占全国第1位,煤炭产量占第2位,矿山设备和拖拉机产量占第3位,原油产量占第4位,纱、布产量占第6位,电力装机容量占第8位。平顶山市为全国煤炭基地之一,郑州市是全国纸坊工业基地之一。省内有色冶金工业发展迅速,豫西成为全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以濮阳市南阳市为中心的原油田为全国大油之一,食品工业总量连续9年居全国第二位,是全国最大的肉制品、面制品及速冻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生物医药方面,抗生素原料药和血液制品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0%、35%,片剂、水针剂、大输液、中药贴剂、中药丸剂生产规模均居国内第一位。2022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9592.7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60206.77亿元,发电装机容量11946.66万千瓦,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5086.95亿元。

第三产业

河南省以服务业、旅游业为主导产业,加强农业服务,依托“农”字金招牌,打造特色现代服务业。推进金融、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会展商务等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化、高端化发展。在物流服务业方面,建设现代物流枢纽、通道、服务网络系统,依托郑州航空港全球航线、米字形高铁、高速公路国内国际物流通道和集疏网络,构建国际化物流服务体系,打造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A级以上物流企业264家,双汇集团、大象物流等10家企业入选全国冷链物流百强名单,总量位居全国第3位。在科技服务业发展方面,推进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等综合科技服务,打造一批科技服务业集群等,打造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展会品牌,建设国家区域性会展中心城市和国际会展名城。在旅游业方面,围绕“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培育综合旅游产业体系,全省拥有旅游星级饭店390家,其中五星级饭店21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5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7个。2023年春节河南省接待游客量居全国第5位,旅游收入居全国第7位。

2023年,河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004.45亿元,比上年增长6.5%。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1633.55亿元,增长6.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4370.90亿元,增长7.2%。全年全省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7%,饮料类增长0.6%,烟酒类增长8.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3%,日用品类下降2.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0.5%,中西药品类增长9.0%,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23.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2.2%,汽车类增长13.4%。全年全省网上零售额4605.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813.0亿元,增长21.0%。

2023年,河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00584.89亿元,比年初增加7411.81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00206.75亿元,增加7658.38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83596.66亿元,增加7236.41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83140.94亿元,增加7327.76亿元。年末全省共有上市公司162家。发行股票163只,其中发行A股110只,发行境外股票53只。本年首次发行、再融资募集资金172.73亿元,其中A股发行和再融资募集资金168.50亿元。年末A股上市公司流通股市价总值13342.79亿元。全年全省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399.87亿元。其中,财产险617.83亿元,人身险1782.04亿元。赔款支出与给付1004.73亿元。其中,财产险458.63亿元,人身险546.10亿元。

2023年,河南省共接待国内游客99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646亿元。年末共有A级旅游景区724家,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249家。星级酒店348个,旅行社1486家。

经济功能区

截止2022年,河南省开发区有184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6个(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7个、经开区9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6个。

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郑州经开区成立于1993年,集聚规模以上企业759家、超百亿企业14家、亿元以上企业233家、纳税超亿元企业25家,在区内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39家、国内500强企业53家、外商投资企业106家,是河南省百亿企业最多、最集中的区域。先后荣获国家新型工业化(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示范物流园区等荣誉,是河南省第一家六星级产业集聚区。位列全国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第22名,连续两年进入国家级经开区前30强,较上年前进4位,是全国第一方阵中进步最大的开发区。2000年获批为河南省首个国家级经开区。

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

红旗渠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1992年,位于林州市区东北部,管辖面积达115.19平方公里,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3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省级以上研发中心77个,上市企业1家,国家级孵化器1家,先后荣获“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绿色制造园区”“河南省智能化改造示范园区”等荣誉。2021年,经开区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百二十二名、河南省第四名。2006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2年10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郑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2024年1月28日,河南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省长王凯作政府工作报告。围绕2024年发展目标,报告提出,着力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资源向主业、实业、新业集中,构建“一业一企一强”格局,增强国有企业核心功能和核心竞争力。深化地方金融改革,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养老健康、数字经济等方面支持力度,扩大融资规模,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提升经济金融适配性。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品种工具创新,创建郑州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重点企业

河南省共有11家河南企业入围“2022中国企业500强”,其中,4家河南企业进入千亿俱乐部。万洲国际以1759亿元的营收,稳居河南第一; 洛阳钼业、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河南能源分别以1738亿元、1706亿元、1103亿元的营收位列第二、三、四位。

万州国际有限公司

万洲国际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其市场份额于中国、美国和欧洲的所在市场均排名第一,拥有包括生猪养殖、生鲜猪肉、猪肉制品、分销与销售在内的完整猪肉产业链,旗下包括亚洲最大的肉制品加工企业——双汇集团和美国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史密斯菲尔德食品。2018年09月,荣获中国企业500强发布,万洲国际位列肉类行业第一等。

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创立于1969年,公司属于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主要从事基本金属、稀有金属的采、选、冶等矿山采掘及加工业务和矿产贸易业务。主要业务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大洋洲和欧洲五大洲,公司位居2022《财富》中国500强第74位,2022全球矿业公司40强(市值)排行榜第20位。

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平煤神马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由原平煤集团和原神马集团两家中国500强企业重组而成,是新中国第一个自行勘探、设计兴建的国有特大型煤炭基地,素有“中原煤仓”之称,所属子公司遍布河南省8个地级市、全国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美国、日本、德国等国家和地区,旗下拥有平煤股份、神马股份、易成新能硅烷科技4家上市公司,6家专精特新企业挂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荣登2022中国碳中和贡献力五十强榜单,名列第39位,成为河南省唯一上榜企业。

社会

教育

2021年,河南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 5.11 万所(幼儿园2.44万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22万所,高中阶段教育学校 1602 所,特殊教育学校 150 所,高等学校 166 所,各级各类民办学校 21450 所);在校生总数2695.03万人(在园幼儿329.95万人,义务教育在校生1491.0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388.41万人,特殊教育在校生6.8万人,民办教育在校生总数686.99万人);教职工总数193.32万人(幼儿园教职工41.81万人,义务教育教职工102.2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教职工7.05万人,特殊教育教职工0.51 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850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 90.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50%,2021年,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项6项特等奖,23项一等奖,46项二等奖

郑州大学河南省人民政府兴办,法定住所地为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学校设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大学科门类,化学ESI全球排名0.435‰,材料科学全球排名0.556‰,临床医学全球排名0.830‰;学术机构排名列全球第336位、国内高校第27位。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部省合建”高校。

文化事业

2022年,河南省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58个,文化馆208个,公共图书馆175个,博物馆392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633.18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7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8%;图书出版总印数4.59亿册,期刊出版总印数0.62亿册,报纸出版总印数12.39亿份。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7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21.16万卷(件)。2022年,全省评选出610名(件)优秀个人、优秀作品和62个优秀组织单位。其中,漯河市郾城区文化馆舞蹈队的《亲吻祖国》荣获“中原舞跹”河南省艺术广场舞大赛一等奖等。

河南博物院创建于1927年,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农业路中段,现有馆藏文物17万余件(套),尤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玉器及石刻最具特色。现开放有基本陈列《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展和专题陈列《明清河南》《中原古代石刻艺术展》《丹淅吉金——中原楚国青铜艺术》《巧工遗珍——院藏明清珍宝展》《出彩中原——河南红色文化陈列》及《国宝特展》。2009年入选首批中央地方共建国家级博物馆

洛阳市图书馆新馆位于洛龙区安乐镇洛阳师范学院老校区,依托该校原图书馆改建而成。洛阳图书馆新馆规划占地面积71亩,总建筑面积近3.2万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200余万册,阅览坐席2400个,日接待读者能力可达3000人次。全馆共五层,分别设置报刊阅览区、综合服务区、特殊群体服务区、会议中心、数字阅览区、数字视听区、数字体验区、社会科学文献借阅区、专题文献阅览区、自然科学文献阅览区、艺术品展览等主要功能区,实行以开架借阅为主,实现藏借阅一体化等。

汝阳县文化馆始建于1949年,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设有舞蹈排练厅、多功能厅、多媒体厅、书画展厅、非遗展厅、影视网络信息部、群文活动部、声乐教室、书画创作室、电声乐队室、民乐室、古筝教室、电子琴教室、声像制作室、办公室等,室外活动场地面积约为2500平方米。

科技

2022年,河南省共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45个(国家级93个),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64个(国家级50个),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45个(国家级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省重点实验室249个,院士工作站72个,;重大新型研发机构16家,高新技术企业1087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004家,省实验室10家,省中试基地36家,省技术创新中心24家,专利授权量达到135990件,有效发明专利67164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24万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25.30亿元。共有计量技术机构322家,检验检测机构3460家,认证机构18家;有天气雷达站12个,自动气象站2772个,地震观测站132个,地震观测站网17个。2021年,该省引进“两院”院士等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220余人,海内外博士4200余人。2023年上半年,河南全省科技支出216.2亿元,增长30.7%,2020年度,共荣获17项国家科技奖励,包括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和14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普图书《多姿多彩大邑商——殷墟》《我最关心的100个眼睛问题》和系列科普短视频《医声来了》等入选“2022年度河南省十大科普作品”。

医疗

2022年,河南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1273个,其中,医院2467个(公立医院731个,民营医院173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790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47个,卫生院2003个,村卫生室59858个,诊所1133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4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6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79个),床位75.11万张(医院56.10万张,卫生院13.8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79.63万人(执业(助理)医师31.23万人,注册护士34.94万人)。

河南省自1973年开始,陆续承担向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厄立特里亚三个国家派遣医疗队任务。截止2023年,累计派出医疗队64批1302人次,诊治受援国群众725万多人次,开展各类手术5.5万余次,培养当地医务人员8900余名,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900多项,先后有34个先进集体、700名同志被受援国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表彰。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928年9月,是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具有较强救治能力、较高科研水平和国际交流能力的三级甲等医院。现有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10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3个,省级国际联合实验室20个。在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复旦大学)中,该院综合排名位居全国19位。

河南省人民医院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建院于1906年,拥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2个,省医学重点学科24个,国家级培训中心17个,2020年度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国排名第35,在河南省第一,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位列全国专科医院29名;连续14届蝉联河南省群众满意医院;连续六届蝉联丁香园最佳品牌传播医疗机构优秀公立医院荣誉称号,最好成绩全国第三,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唯一。

体育

2022年,河南省体育场地总数30.4万个,各类足球场地6846个,总面积达到1633.2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所有乡镇和行政村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体育公园85个,新增全民健身设施项目1400余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9.2万,群众健身站点4.5万个,全省建立了体育与卫生、健康、康养等人才融合培养机制,培训6400人,组织“走基层送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服务群众4万余人。各类体育社会组织7396个、体育俱乐部2086个、社会体育指导员29.2万人。成功举办省第13届运动会和第13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第11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WTA郑州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总决赛等;创建国家体育人才基地12个、国家单项体育人才基地22个,运动员注册人数10.5万人。全省运动员共取得67枚金牌,世界冠军7个,亚洲冠军3个,全国冠军57个;打破1项全国纪录。河南省国内冠军级别:张志磊谢智宇等、尹笑言吕扬鲍珊菊;世界冠军级别:宁泽涛郑海霞

 河南省体育场建于1955年,位于金水区健康路99号,占地面积4.9万平方米,系河南省大型体育场馆,是隶属于河南省体育局的事业单位,场馆包括体育馆、游泳馆、综合训练馆、业训楼、室外健身广场以及筹建中的网球中心。先后承接全国首届青年运动会、全国田径比赛、全国足球甲B联赛主场、2012年世界斯诺克球员亚洲巡回赛、全国武术段位赛等。

河南省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简称“郑州奥体中心”,建于2016年11月1日,位于中国河南省郑州市常西湖新区,总建筑面积为58.4万平方米,地上11层,含体育场1座、甲级体育馆1座、甲级游泳馆1座,主场馆体育场可容纳6万人,大型甲级体育馆有1.6万座,大型甲级游泳馆有3000座,2022年11月,郑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入选“2022中国新时代100大建筑”名单。

媒体

2012年,河南省广播电台18座,公共广播节目套数150套;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30座;电视台18座,公共电视节目套数166套,教育台10座;有线电视用户829.69万户。广播人口覆盖率97.89%,电视人口覆盖率97.94%。2010年,省影视制作集团参与拍摄的主流商业大片《叶问2:宗师传奇》内地票房累计收入2.33亿元,全球票房突破3亿元,荣2010年上半年国产影片票房第一名。戏曲电影《程婴救孤》获第15届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最佳外语戏曲影片奖。电影《少林四小龙》、《苍生大医》获第15届美国洛杉矶国际家庭电影节入围奖。建国60周年献礼影片《大地》获第1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电影频道传媒大奖评委会特别奖。河南省发行的的报纸有:大河报、河南日报 、东方今报、 河南商报、河南法制报等报刊。

社会保障

2022年,河南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84.89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919.8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65.0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95.7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92.6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68.10万人,发放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金13.92亿元,保障城市低保对象32.15万人,发放农村低保金75.33亿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274.18万人,发放五保户金39.06亿元,年末共保障农村特困人员47.84万人。全省已建残疾人康复机构546个,其中残联系统已建康复机构124个,有儿童福利机构48个。2023年,全省医养结合机构449家,设置床位60883张,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4200对。河南省2022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2元,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9933元,名义增速6.06%。

人居环境

2022年,河南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42天,比例66.4%;PM2.5年均浓度为47.7微克/立方米,PM10年均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低于省定目标6微克/立方米。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或优于Ⅲ类)为81.9%,劣Ⅴ类水体比例为零。建成生活垃圾焚烧设施56座,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5.64万吨/日,实际日均焚烧处理垃圾约4.9万吨,焚烧处理占比接近68%。完成造林面积146.15千公顷,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 25.07%。共有自然保护区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森林公园132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3个。全年新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新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省级生态县11个。截至2020年,河南省县级及以上城市运营的污水处理厂239 座,建成规模 1232 万吨/日,处理污水量 39.29亿立方米, COD 年削减量 88.78 万吨。截止2022年,河南省累计建成100个国控空气自动监测站、251个省控空气自动监测站、20个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站、1802个乡镇空气自动监测站。

劳动就业

2022年,河南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7.1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5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69万人,新增返乡入乡创业18.7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3182.02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905.97万人,省外输出1276.05万人。

2021年,河南省全省就业人员4840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627万人,城镇新增就业125.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65.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0%。促进65.9万名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总体就业率93.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6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达3134.33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878.36万人、占59.9%,省外输出1255.97万人、占40.1%。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0.4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84万人,公益性岗位安置5.19万人。

交通

综述

河南省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国家综合主体交通网主骨架中“6轴、7廊、8通道”中,有“1轴、1廊、1通道”经过河南。郑州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客货吞吐量分别升至全国第11位、第6位,保持中部地区“双第一”;国际铁路枢纽地位持续巩固,米字形高速铁路网大格局基本形成,普铁、高铁形成“双十字”交汇,郑州东站是全国最大的高铁站之一,郑州北站作业量居亚洲编组站前列。高速公路“双千工程”加快建设,普通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内河航道升级改造持续推进,路网通达能力和技术等级明显提升。

公路

河南省有大庆-广州高速公路(全长3550千米)、G4(全长2285千米)、二广高速公路(全长2540千米)、连霍高速(全长4280千米)等22条高速公路,有国道105、国道106、北京—香港公路、国道207、国道209、国道220、国道310、国道311、国道312等9条铁路干线,总里程3634千米,县道路线500条,总里程1.8万千米,乡道1.6万千米,村道0.3万千米。,截至2021年年底,公路总里程271573.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7194.2千米,普通公路264379千米),通达率92%。其中,普通干线公路3.1万千米,农村公路23.9万千米,路网密度4.77千米/每百平方千米,该省有105个汽车站,95%以上的省辖市、县(市)拥有二级及以上客运站,所有乡镇均有1个等级客运站。2021年1-6月份,全省公路累计完成客运量2.1亿人次、旅客周转量155.4亿人千米;完成货运量10.9亿吨、货物周转量3399.7亿吨千米。

2023年,河南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320.78公里。

铁路

河南省用有京广铁路(境内507千米)、京九铁路(境内67千米)、陇海铁路(境内540千米)、焦(作)枝(城)(境内500千米)等9条铁路干线;太新、新荷两铁路线与京广、焦枝铁路联结。省内建有17条地方铁路,分布在12个地、市。联通56个县(市)。有17个高铁站,分别是郑州站开封北站洛阳龙门站郏县站安阳东站鹤壁东站新乡东站、焦作车站、濮阳东站许昌东站漯河西站三门峡南站南阳东站、商丘车站、信阳东站周口东站驻马店西站。2022年,全省铁路营业里程6331.70千米,其中高铁2195.52千米。2021年,全省铁路客运量12585.89万人,铁路货运量10601.54万吨,货运周转量2144.91亿吨千米。

位于中国二七区境内,是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铁路车站,是郑州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集高速、城际铁路动车组列车、普速列车等客运业务于一体的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8年8月,郑州站站场规模为7台13线,途经郑州站的线路有陇海铁路京广铁路郑太高速铁路、郑荥联络线。

航空

河南省已建成4个民用机场,分别是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洛阳北郊机场(消防等级7级,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国家民航飞行员培训基地、豫西地区重要的民用机场)、南阳姜营机场(国家4D级机场,河南省第二大机场)、信阳明港机场军民合用机场,跑道长2700米,消防救援等级6级)。2022年,全省机场旅客吞吐量1079.36万人次,机场货邮吞吐量62.57万吨。

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简称郑州机场)位于郑州市东南,国内干线机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备降机场,飞行区标准为4E级,可起降目前最大机型波音747—400。距市中心(纪念塔)34千米。大小停机位14个,停车位204个(9000平方米)。1994年6月开工建设,1997年8月启用,取代郑州东郊机场。运营航空公司85家,开通航线245条,通达35个国家和地区170多个城市,覆盖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航线网络。2016年,货邮吞吐量,全国排名第7位,旅客吞吐量,全国排名第15位。

航运

2022年,河南省货物运输总量25.87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1404.41亿吨千米,旅客运输总量2.69亿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697.17亿人千米。

河南省有洛阳港、开封港、漯河港(沙河航线的要港,河南省最大的港口之一,有久性码头2个,土码头5个,码头线总长610米)、周口港(有永久性码头2座,土码头4座)、淮滨港(豫南连接皖、苏、浙等省的重要港口,有码头2个)、汲县港、新乡港(有码头2个)7个港口。截止2021年,该省已建成港口泊位201个,港口设计吞吐能力达到5486万吨;其中周口港被列入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实现了河南国家级内河主要港口“零”的突破。

河南省境内有淮河颍河黄河、卫河、淮河等7条航道。南阳地区的唐河、白河等部分地段亦可通航。全省有机动船、木帆船200多艘。内河航道里程达1725千米。2022年至2025年规划,重点推进建设淮河、沙河、唐河、沱浍河等骨干航道;通航里程将达2000千米以上,其中三级及以上航道达200千米以上。

管道运输

截至2014年底,河南省境内油气输送管道总里程已达7034千米,运行超过10年以上的油气管道有2240千米,2005年年底,全省油气长输管道达到2368千米,其中输气管道1998千米,输油管道370千米。

公共交通

截至2021年,河南省共有公交企业150家,公交车辆近4万辆,公交线路3100条,近70个汽车站,总里程6.5万千米,年客运量超18亿人次;有470家出租车企业,出租车辆6万多辆。中心城区共有公共汽电车688辆,均为新能源空调车辆;建有1处公交车停保场、12个公交车充电站、1008个公交车停靠站,运营公交线路41条、线路长度748.79千米,年运营里程3313万千米,年客运量2837万人次;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为91.31%。

邮政通信

河南省是全国通信枢纽,国家公用电信网中“三纵三横”途经河南,南北、东西两条架空光缆干线从河南穿过,构成“四纵四横”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2022年,全省新开通5g基站5.6万个、总数达15.32万个,实现乡镇以上区域5G网络连续覆盖。全省100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99%、居全国第一位,1000兆以上宽带用户占比达21.2%、居全国第二位,邮政寄递业务量完成61.21亿件,电话用户11291.5万户、互联网用户13335.7万户,分别居全国第五位、第四位。

人文

综述

河南省是华族中原文化发祥地,安阳市开封市郑州市洛阳市均为中原地区八大古都之列。名胜古迹众多,安阳殷墟、龙门石窟及由周公测景台和登封市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等8处11项历史建筑所组成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嵩山信阳鸡公山、云台山、林虑山为国家级旅游景名。河南民俗文化底蕴深厚,有河南形象代表少林武术,河南的文化品牌陈家沟“陈式太极“等。农特产品有信阳毛尖,汴粱西瓜、荣阳柿子、兰考泡桐、许昌烤烟等。地黄、山药、菊花,牛膝是驰名中外的豫北“四大怀药。风味名食有汴京烤鸭、道口烧呜、黄河鲤鱼等。手工艺品以洛阳唐三彩,禹州钧瓷,开封市汴绣,南阳市玉雕最为著名。

文物古迹

截止2023年,河南省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5519处,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其中世界文化遗产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2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21处,国家遗址公园13处,居全国第一位。

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13千米处,于拓跋宏迁都洛阳前后,嗣后历经西魏东魏北齐、隋、唐、五代十国的营造,具有两千余座窟和十万余尊造像的石窟遗存。北魏时期,以古阳洞宾阳中洞和莲花洞、石窟寺这几个洞窟最有代表的价值。唐朝,以卢舍那像龛一组尺度宏伟的艺术群雕琢最为著名。迄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现存石窟1300多个,窟龛2345个,题记和碑刻3600余品,佛塔50余座,佛像97000余尊。早在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国家风景名胜区。2000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龙门石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登封市“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中岳嵩山南麓,由建于公元1世纪至20世纪的8项11处建筑院落组成,包括汉三阙嵩岳寺塔中岳庙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初祖庵塔林)、会善寺嵩阳书院、周公测景台和登封观星台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现存东汉、北魏、唐、五代十国、宋、金、元、明、清、民国时期单体建筑367座。按建筑材料来讲,可分为砖石建筑(254座)和木结构为主体的建筑(113座)两大类型;按使用功能,可分为礼制建筑(41座)、宗教建筑(291座)、教育建筑(26座)和科技建筑(9座)四种类型,构成了一部中原地区中原地区上下2000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2010年8月1日,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汉汉魏洛阳城遗址

汉魏洛阳城遗址位于千年古刹——白马寺以东,距离洛阳市中心城区约15千米,始建于西周,其间经过了东周、秦、西汉东汉曹魏晋朝北魏北周等多个朝代的修建与使用,至唐初废弃,建城史前后达1600年之久,其中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5个朝代以此为都约540年以上,是当时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通的中心,其经历朝代之多、年代之久、城市形制变化频繁复杂,是中国古代早中期都城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大作用,文化面貌也影响到整个东亚地区。2010年由国家文物局授牌获得“第一批国家遗址公园”称号。

社旗山陕会馆

社旗县原名赊旗店,是一座历史文化名镇,坐落在南阳市东北45千米处,该镇初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清代康乾年间最为繁盛,镇中心的“山陕会馆”原名山陕同乡会馆,是一座宫殿式古建筑群,系清代山西省、陕西旅居赊旗镇的富商大贾接客迎仕、联谊集会和焚香祭奠的场所,会馆始建于清乾隆二十一年(公元1756年),经嘉庆、爱新觉罗·旻宁咸丰同治至光绪十八年落成,共经六帝137年。建筑布局形成前、中、后三进院落,各类建筑物共152间,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传统技艺、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口头传统和表演艺术等多种形式。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马街书会、浚县正月古庙会、伏羲太昊陵祭典、洛阳牡丹花会等传统节会在全国都具有较大影响;林功夫、太极拳、木版年画、传统戏曲等,已经成为国内外文化交流的重点项目。截止2023年,河南省拥有联合国人类非遗代表作4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5个,省级代表性项目1030个,市级代表性项目3659个,县级代表性项目9908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27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147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177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1042名,居全国第三位。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远在春秋时期,中国古代先贤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个节气,到秦汉年间,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太阳黄经零度起,沿黄经每运行15度所经历的时日称为“一个节气”。每年运行360度,共经历24个节气,每月2个。其中,每月第一个节气为“节气”,有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和小寒12个节气;每月的第二个节气为“中气”,有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节气”和“中气”交替出现,公元前104年,由邓平等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现在人们已经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具体表现,具有很高的农业历史文化的研究价值。

豫剧

“豫剧”之名最早泛指河南各剧种,旧称“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是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居全国各地方戏曲之首。豫剧由于早期演员用本嗓演唱,起腔与收腔时用假声翻高尾音带“讴”,又曾叫"河南讴"。2006年,国家文化部门统计的国有专业豫剧团体数量为167个,是全国拥有专业戏曲团体和从业人员数量最多的剧种,成为中国戏曲三鼎甲之榜眼。豫剧艺人将洛阳市等地的唱腔称为豫西调,称开封市各地的唱腔为豫东调,又把豫东调细分为祥符调、豫东调、沙河调。

信阳民歌

信阳民歌最早可追溯到先秦及秦汉,历史悠久,可分为号子、山歌、小调等,信阳作为河南的“歌舞之乡”,信阳民歌数量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中存量最大,以《八月桂花遍地开》最为著名。五句山歌是信阳民歌区别于其他地区民俗音乐的显著特征,信阳民歌高腔唱法即全假声唱法,形成高亢、嘹亮、粗放的演唱风格;平腔唱法则全用真声或真假声混合使用。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灵山庙会

灵山庙会举办地位于罗山县涩港镇同心村灵山寺。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三月初六,为灵山传统古庙会节。庙会期间,数以万计的信男善女千里迢迢到灵山来登山朝拜,灵山庙会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起源于唐朝,盛于明代。由于每年上巳节来灵山朝圣的香客越来越多,久而久之,更形成了三月初三庙会,并流传至今。灵山庙会,是一个集“登山朝圣、旅游观光、民俗风情、民间艺术”于一体的民间传统节日,在豫南及湖北一带颇具影响。灵山庙会每年定期举办,前来游人每年达20万人次。 

民俗节庆

河南省从古至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民俗,集中在神话、传说、民间戏曲、民间美术、交际礼节、人生仪式、娱乐游戏、艺术技能等各个方面。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其中有洛阳唐三彩,禹州钧瓷等;民间舞蹈种类,其中有狮子舞、龙灯舞、旱船舞、高跷舞、对花鼓、二鬼扳跌等。民间体育活动种类,主要有武术和太极拳两种,少林武术已经是河南形象的代表,陈家沟“陈式太极“已经成为河南的一个文化品牌。

洛阳唐三彩

唐三彩创始于南北朝,极盛于初唐以后,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唐三彩的釉质主要成分是硅酸铝,呈色剂是各种不同的金属氧化物,如浅黄为铁或锑,黄为铁,绿为铜,蓝为铜或钴,紫为锰。烧制时先将坯体烧至一千一百度左右,而后施彩,再以九百度的温度烧成。洛阳唐三彩主要产品有粉彩文武俑、唐代仕女、龙头杯、特大型三彩马等300多种。唐三彩刀法简朴,显示了盛唐时期的精神面貌和艺术水平。

二鬼扳跌

二鬼摔跤,又称“二鬼扳跌”,传统的民间舞蹈节目,由单人进行表演。演员穿上特制的服装,模仿两个小鬼摔跤的动作。其表演可在舞台上,也可以在场地上进行,有的还在桌子上进行。用木头刻绘成两个鬼头,钉上两顶帽子,衣服有两个棉袄外套、两个大褂,衣服内钉上用实木板做的肩和腿。板四角4根绳子,前两根系于演员腰部。演员两只手拿板,板上安有假脚和鞋子,上肢四臂是假的,抱着不动,下肢四腿是演员的两腿和两臂。

汴绣

汴绣以北宋都城开封市(今开封)而得名。素有“国宝”之称,继承宋绣的题材、工艺特点,借鉴了苏绣、湘绣等姊妹绣艺的长处,吸收了河南民间刺绣的乡土风味,并在此基础上创新了大量针法。既长于花鸟虫鱼飞禽走兽,又善于山水图景。《东京梦华录》称它为“金碧相射,锦绣交辉”。其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图》《百骏图》《《五牛图》》《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等。

民间艺术

戏剧

河南省民间戏剧种类繁多,有除豫剧、曲剧、越调3大剧种外,还有大乎调、怀梆、宛梆、大弦戏、百调子、二夹弦、四股弦、落腔、道情、四平调、坠剧、柳琴、京剧、蒲剧、河北梆子,山东梆子、话剧等。还有豫南花鼓戏、嗨子成、杨高戏、眉户、罗戏、卷戏、汉剧、永城清音戏、丁香戏、土二簧、木偶戏皮影戏等。

皮影戏是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一种造型艺术与戏曲艺术相互影响、并行发展的综合性艺术。据《中国皮影志》介绍,中国皮影戏共分河南、山西省陕西省、唐山四大流派,各派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其中,河南皮影戏就是以罗山县为代表的罗山皮影戏。罗山皮影始于明代,据1982年版的《罗山县志》记载,罗山皮影源自河北州,从明嘉靖年间(公元1552年至1566年)开始在信阳市的罗山县繁衍生长,距今已有四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曲艺

河南省曲艺种类大体可分为说和唱两大类。说类中有散文体(评书相声等)和韵颂体(快板书莲花落等);唱类中有诗赞体(河南坠子、三弦书、大鼓书等)和乐曲体(大调曲子、琴书等)。在河南曾有演唱活动的曲种有54个,其中流传广、影响大的有河南坠子、大调曲子、三弦书、河洛大鼓、评书、河南大鼓:陷、道情、莺歌柳、山东琴书、锣鼓书、相声和故事等。

河南省坠琴源于河南,是由流行在河南和皖北的曲艺道情、莺歌柳、三弦书等结合形成的曲艺形式,有100多年历史。因主要伴奏乐器为“坠子弦”(又称坠胡),且用河南方言演唱,故称之为河南坠子。2006年5月20日,河南坠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杂技

河南省杂技包括手技、蹬技、顶技、踩技、口技、车技、武术、爬竿、走索以及民间各种杂耍等。

少林武功起源于古代少林寺,并因此而得名。相传北魏孝昌3年,印度高僧达摩,来到嵩山少林寺传授佛教的禅宗思想,为了驱倦防兽,健身护寺,达摩等人效仿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按照身体的各种动作,编成健身活动的“活身法”。后人称之为“达摩链”、“达摩杖”,“达摩剑”。此后他又吸取鸟兽、虫鱼、飞翔腾跃之姿,发展活身法,创造了一套动静结合的“阿罗汉手”。后经历代长期演练、综合、充实、提高、逐步形成了一套拳术,共达百余种,武术上总成“少林拳”。

马戏

马戏表演分马术和驯兽两部分。早在西汉时期,新野县一带就开始了驯马与驯猴的群众活动。豫北、豫南一带驯猴相当普遍。20世纪70年代以后,开封市、盂津、清丰县南乐县等地由驯猴发展到驯狗、驯熊、驯羊、驯虎、驯狮等。

河南新野猴戏,俗称"耍猴儿"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新野猴戏雕塑近年来在新野出土的大量汉画砖上,除了杂技、游戏之外,猴子、狗和人在一起狩猎、嬉戏的精彩画面屡见不鲜。到了南北朝时期,猴戏已在新野盛行。2008年1月被南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南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5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民间音乐

民间歌曲

河南省民间歌曲代代相传,留传至今,主要有山歌、田歌、风俗歌、灯歌、号子、小调等种类,多分布在山区和省界边沿地区。大别山的山歌、秧歌、车水歌,卢氏县的田间吆唠号,商城的杈伞,潢川县的地灯,淅川的锣鼓曲,南阳市一带的旱船调等都具有浓郁的乡土风味。

车水歌主要流传在沙洋县毛李、后港镇、曾集、沈集等种植水稻的地区。过去用脚踏水车,是在稻田进行排渍和抗旱的一种主要提水方式。这种劳动繁重劳累,时间持续长,为了消除疲劳,调剂情绪(农民称赶瞌睡),在躺杠前面栽上木桩牵上绳,将锣鼓挂上边唱,边打,边劳动,这样就行成了车水歌。沙洋本水歌的演唱形式,一般为四人:一人持锣、一人持鼓,也可加勾锣和小拔;演唱风格是平腔、弋阳腔等;演唱特点是锣鼓点长,歌腔声短,中间加伴奏;歌词内容广泛,有唱民歌词的,也有顺景顺时,即兴编唱的。

民间器乐

河南省民间器乐种类很多,有乐器及其曲目独具风格和特点,形成了中原流派,按其乐器性能及演奏形式,大致可分为吹、拉、弹,打四大类。吹奏乐比较常用的乐器是唢呐、笙、管子,竹笛等。弓弦乐器种类很多,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坠胡(俗称大弦),豫剧板胡(俗称“瓢儿”)、坠琴、皮嗡、四胡等。弹弦乐主要乐器有古筝古琴琵琶三弦琴等。打击乐器主要有堂鼓、战鼓、铃鼓腰鼓书鼓八角鼓、吊锣、镗锣、小锣云锣、大铙、小铙、大钹小钹、小钗等。民间打击乐流行最为普遍、广泛的有开封大鼓,又名开封盘鼓、大平鼓;得胜鼓,流行于焦作、济源市二带;大铜器,流行于遂平、西平县一带。

板胡是拉弦乐器的一种,又称秦胡、胡胡、梆子胡、大弦等,在中国有300多年的历史。板胡音色高昂、坚实,具有很强的穿透力,是戏曲、说唱的主要伴奏乐器,也可用于合奏和独奏。板胡制作流程是经过选料,开出琴杆、琴轴、制作琴筒的木板块等部分,分别制作再组装在一起,最后安上琴弦、琴弓。

民间舞蹈

河南省普遍流传的民间舞蹈有《龙灯》《高跷》《旱船》《竹马》《跑驴》《肘阁》《念经舞》《二鬼摔跤》《张公摔张婆》《独杆桥》《霸王鞭》等,但在表演形式上略有不同。豫南淮河流域的《花鼓灯》,豫东、豫北一带的《秧歌》。《鼓舞》在三门峡市开封市黄河两岸及其以北的河南地带流传。《铜器舞》主要流行于城、西平、遂平县郏县许昌市等县、市。《踩云舞》《天彩楼》《鲤鱼闹莲》《五女乐》《滚壋子》《九莲灯》《云彩灯》是一组载歌舞的小歌舞,流传于南阳地区各县。《花鼓》全省较普遍,但最有地方特色的是豫西的卢氏县洛宁县、新安花鼓,形式小巧,装扮简朴,便于山区丘陵地带演出。豫东的《扑伞》《蹦伞》地方特色也很浓厚。

“铜器舞”发源于许昌艾庄回族乡,始于清代中叶,距今有300多年历史,属于一种祈求老天降雨的祭祀仪式。“铜器舞”表演场面宏大,一般由50人组成,表演时配有乐谱(又称曲牌)节奏时快时慢,悦耳动听。表演技巧以肘子鼓为引导,乐手们有规律的踩着鼓点来回起舞。这种形式随着历史逐渐演变,由简单的敲打铜器发展为后来的“铜器舞”,并成为了人们娱乐和欢庆丰收的一种方式,每逢民间集会或过年过节,当地群众便以舞助兴,深受群众喜爱和欢迎。

民间美术

河南省民间美术多出自民间工匠之手。北宋手工业开始发达,民间美术也随着各种门类手工业的出现而发展起来,朱仙镇木版年画、民间玩具都达到了鼎盛时期。新中国成立以后,河南各级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对民间美术作了初步调查、搜集和整理工作。

朱仙镇木版年画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原地区主要年画流派之一。北宋时汴京一带,木版年画已相当繁盛。明代中期、清代初期,朱仙镇有木版年画作坊300多家,盛销邻近各省。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对朱仙镇木版年画非常重视,大力提倡并帮助解决物资和技术上的困难,使朱仙镇木版年画得到了新生。

淮阳人祖庙泥人

明朝在淮阳区城北建起“人祖庙”,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至三月初三为传统庙会。传说伏羲女娲抟泥做人,始有人类,因此淮阳一直流传捏制始祖形象的“人猴”(猿首人身)、“猴头燕”(猴头鸟身),以示对祖先的怀念。现在淮阳的泥人除“人猴”和“猴头燕”以外,还有姜太公钓鱼、双戏狮子、甩尾年鱼、歪嘴斑鸠、草帽老虎、四不象、潮泥鳖、青蛙、奔兔和陶泥埙等。

浚县泥玩具

制作工艺有4种:模制;手捏;模子和手捏相结合;在泥玩具中加钢丝弹簧。彩绘以黑色、棕色打底,再搭上白土粉、大红、大绿、大兰等花纹,色彩艳丽,对比强烈,具有地方色彩

民间剪纸

剪纸艺术在河南分布较广,有卢氏县灵宝市陕州区洛宁县汤阴县等地。卢氏县剪纸有传统题材,也有创新产品;灵宝县风格接近陕北地区,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有窗花、顶棚花、灯花、墙帷花、门花、中堂花、吊花、礼花和节气花等。焦作市的杨柳溪擅长剪各种戏曲人物;汤阴县每年人秋和春节前是剪纸艺术的旺季。

灵宝剪纸是河南省灵宝市的传统美术,分为单色和染色两种,制作以剪为主,也有刻纸的方式。灵宝剪纸的艺术风格粗犷、质朴、率真、浑厚。窗花是灵宝剪纸最主要的表现形式,题材以花鸟草虫、人物等为主。顶棚花、角花、墙围花、炕屏花、双喜字及灯花、壶花、盆花等也是灵宝市剪纸常见的表现形式。2008年6月7日,剪纸(灵宝剪纸)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传统村落

截止2023年,河南省有881个传统村落,其中,国家级传统村落289个。

平顶山市郏县黄道镇纸坊村

纸坊村位于郏县黄道镇,始建于元代以前,横跨青龙河两岸,选址具有典型的中原风水历史背景和地域特色,有“沿河抱龙居,造纸名胜地”的美誉。村落地处伏牛山脉向豫东平原过渡地带,背靠大刘山。村落内植被茂盛,青龙河从村首到村尾流村落东侧,山环水抱,环境优美。有传统建筑30余处,主要代表性建筑有王家大院、奶奶庙、五龙圣母庙、关爷庙、观音庙等。

郑州市登封市白坪乡寨东村

寨东村位于白坪乡南部,是全乡海拔最高的村子。村内的天雄寨(又名小雄寨)因位于伏牛山系小雄山山顶,海拔近千米,寨子四面皆悬崖峭壁,山势陡峭,高不可攀,前后建有寨门、四周建有寨墙而得名。天雄寨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郑州市平顶山市许昌市三市之间,有“鸡叫鸣四方、一脚踏三县”之说。寨内仟佰交错、鸡犬相闻、古木参天、石屋杂陈,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较好。寨内村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作方式较为原始,农耕文化得以较好保留,是自然恩赐的天然氧吧,天造地设的养生禅地。

河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东岳村

文殊乡东岳村位于光山县城西南16千米处,总面积8.7平方千米,属浅山丘陵地貌,拥有明代东岳寺、清代杨广坤旧居、李先念旧居等古迹。现有各级政府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12项,其中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皮影戏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光山大鼓书(曲艺)、花鼓戏、狮子舞、旱船舞表演图案于2011年7月被印入国家邮票,发行全国各地。故此,东岳村又有“花鼓之源、古坊东岳”的美称。东岳村是第五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六届全国文明村”,还荣获了第四批“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河南省文化产业特色村”、“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河南省美丽庭院创建示范村”等殊荣。

历史文化名城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五千年悠久历史孕育,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而青史留名的城市,截至2022年3月28日,河南省有4大古都(十三朝古都洛阳、八朝古都开封、殷商古都安阳市,商代都城郑州),8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居排行榜第三名。

洛阳市

洛阳,古称洛邑、洛邑、洛京,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因地处古洛水之阳而得名。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晋朝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是中原地区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首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开封市

开封,古称老丘、大梁、陈留、东京、汴京、汴梁等,简称汴,地处中原腹地、河南省东部、黄河下游南岸之滨,西与省会郑州市毗邻,东与商丘市相连,南接许昌市周口市,北隔黄河与新乡市相望,为河南省新兴副中心城市,是河南省地级市,中国六大古都之一,八朝古都,具有“文物遗存丰富、城市格局悠久、古城风貌浓郁、北方水城独特”四大特色。开封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春秋战国时期魏国,五代十国后梁、后晋、后汉后周辽朝北宋金朝等相继在开封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历史文化名村名镇

截至2022年,河南省有各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97个;其中,国家历史文化名镇10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9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41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37个。

荆紫关镇

荆紫关镇,隶属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位于淅川县西北部,地处豫、鄂、陕三省结合部,公元前304年,此地属于楚国管辖,楚王派太子荆来镇守此地,于是此地就取名叫"荆子口",后演变被荆紫关,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三省荆紫关"之称。丹江穿境而过,是"南水北调"水源地。荆紫关镇全长5千米的清代一条衔,700余间明清建筑错落有致,沿丹江河而建的吊脚楼,规模宏大的山陕会馆、平浪宫等古建筑,脊倚的群山,面临丹江,背负群山,下临清流,"西接秦川,南通鄂渚",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历代贾客竞商云集和兵家逐鹿之地;明清时期商业高度繁荣,有"小上海"之称。荆紫关镇先后获得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 "全国重点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河南省重点镇、省级卫生镇、省级文明镇、五星级小城镇"等荣誉称号。

临沣寨

临寨,位于河南省郏县堂街镇境内,坐落在碧波荡漾的北汝河畔。创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按八卦的乾、坤、三个方位,分别设西北门“临沣”,西南门“来”,东南门“溥滨”。临沣寨因西北濒临沣溪而得名。内寨内主要街道两横三纵五道,呈“井”字形交叉,两横大街为“北横大街”、“南横大街”,北横大街长300米,宽7—9米。南横大街长250米,宽8—10米。其余街道5—8米宽。民居多为砖木脊坡式瓦房或楼房,清代建筑100余栋,400多间。五脊六兽硬山顶,青砖高浮雕花脊,房坡覆盖灰色小板瓦,属于典型的中原民居风格。三个寨门均装有两扇10厘米厚铁皮镶裹的榆木大门,西北门两扇木板门铁皮上刻的“同治元年”,“在壬戌”字样清晰可识。寨外有13米宽的护寨河绕寨一周,河内终年绿水长流。护寨河外围是千亩芦苇,百亩竹园。有“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之称。2005年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饮食文化

河南菜又名豫菜,历史悠久,风味独特,早在宋代,就已形成色香味俱全的宫廷风味菜肴,是中国传统美食之一。主要特点是:选料精良、讲究配菜、汤鲜香浓、色形俱佳。豫菜的烹调方法共有50余种,扒、烧、炸、、爆、炒、炝别有特色,葱椒炝和凹,独树一帜。其中扒菜更为独到,素有“扒菜不勾芡,汤汁自来黏”的美称。河南爆菜时多用武火,热锅凉油,操作迅速,质地脆嫩,汁色乳白。“糖醋熘黄河鲤鱼焙面、炒三不粘、桂花皮丝、桶子鸡、糖醋鲤鱼"等历史悠久的豫菜名菜,至今仍闻名中外。

烩面

河南的烩面可谓是一绝,可以和陕西省臊子面甘肃省的兰州拉面,武汉市的热干面齐名,烩面的面条劲道十足,其面粉用的高筋面粉,熬制24小时的高汤为这碗面注入灵魂,是当之无愧的美食。烩面是河南汉族的特色美食,其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一道集荤、素、汤、菜为一体的传统风味小吃,其味道鲜美,经济实惠,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烩面按照配料可以分为羊肉烩面牛肉烩面、三鲜烩面等。

道口烧鸡

道口烧鸡是由河南安阳,义兴张世家烧鸡店所制的传统名菜,中国著名特产。具有食疗,和其他保健功能,使用多种名贵药材,制作的烧鸡。豫北滑县道口镇,素有"烧鸡之乡"的称号。义兴张的道口烧鸡,像金华火腿、高邮鸭蛋、北京烤鸭一样,在全国食品中独占鳌头,并且誉满神州,名扬海外。道口烧鸡具有五味佳、酥香软烂、咸淡适口、肥而不腻的特点。

开封小笼包

开封小笼包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小笼灌汤包皮包肉馅多,灌汤流油,吃灌汤包常有着先喝汤再吃肉的说法。小笼包的选料极为细致,用精选的猪后腿肉制馅,用精制面粉为皮,小巧玲珑,鲜美无比,还被人说为“放下像菊花,提起像灯笼”这样一种称法。

桶子鸡

桶子鸡开封市特产名菜,源于清朝咸丰年间,现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于当时煮鸡的锅用的是下铁上木的桶形锅,所以得名为桶子鸡。它选用生长期不超过三年的优质肥嫩活母鸡,采用百年老卤汤煨制而成。具有色泽金黄,肥而不腻,鲜嫩脆香,味道醇美的特点。位于鼓楼广场南侧的马豫兴鸡鸭店的“桶子鸡”尤为有名。

地方特产

河南还有很多名优特产品,如原阳大米、新郑大枣、开封西瓜、杞县及中牟大蒜、信阳毛尖、确山板栗、洛阳樱桃、郑州蜜桃、南阳月季、西峡猕猴桃、灵宝苹果、林县山楂、内乡山茱萸、西峡琥珀、洛阳牡丹、民权葡萄、永城辣椒、陵花卉、焦作四大怀药等,都已成为国内知名品牌。

开封西瓜

开封西瓜,河南省开封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开封西瓜分黑皮、青皮(网状)、条纹及黄皮等多种皮色及多个品种,果形有椭圆、圆形、长椭圆形等,果个整齐均匀,果面光亮清晰。瓜瓤呈均匀一致的鲜红色、黄色,果内结构松紧适度,清香爽口,无异味,汁多籽少或无籽,无粗纤维,香甜适度,耐贮运。2009年4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开封西瓜”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确山板栗

确山板栗,河南省确山县特产板栗,简称“确栗”,向以个大、粒饱、味鲜著称,历来受到各地果业的重视。20世纪60年代,确山产的红油栗、紫油栗,曾被评为中国优良品种。其中盛产的确山板栗素以坚果大、涩皮易剥、易贮存、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等诸多优点而闻名于世。2005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西峡猕猴桃

“西峡猕猴桃”是河南省西峡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县地处温带亚热带交界区,是中国开展猕猴桃人工栽培最早的地区,也是可利用野生猕猴桃资源最多的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使该县所产猕猴桃内在品质优良,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高。产品通过多项国际及中国国内认证,获得多项荣誉。该县也获“猕猴桃之乡”称号。

信阳毛尖

信阳毛尖又称豫毛峰,属绿茶类。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河南省特产之一。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原信阳市)、平桥区(原信阳县)和罗山县,由汉族茶农创制。民国初年,因信阳茶区的五大茶社产出品质上乘的本山毛尖茶,正式命名为“信阳毛尖”。信阳毛尖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风格,具有生津解渴、清心明目、提神醒脑、去腻消食等多种功效。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与贵州茅台同获金质奖,1990年信阳毛尖绿茶综合品质第一名,被誉为“绿茶之王”。

焦作四大怀药

河南省焦作地区种植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已有近3000年的历史,因焦作古属怀庆府管辖,所以史称“四大怀药”。

怀地黄玄参科地黄属地黄,是河南常用大宗药材之一,药用主要以栽培为主。河南的温县武陟县博爱县沁阳市孟州市为怀地黄的道地产区。地黄分为鲜地黄和熟地黄,鲜地黄气味甘、苦、寒,归心、肝、足少阴肾经,具有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的作用,而熟地黄性味甘、微温,归肝、肾经,偏于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为中国的常用药材,河南的武陟、温县、博爱为主产地,孟县、沁阳、辉县市也有产,为四大怀药之一。怀牛膝根呈圆柱形,茎有棱角,节部膨大,状似牛的膝盖,故称牛膝。牛膝具有逐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利尿通淋,引血下行的功效。

怀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菊花是中国传统常用药材,有2000多年栽培和应用历史。列为上品。怀菊花主产于河南的武陟县沁阳市博爱县、鹿邑、淮阳区等地,经改良后主要有两种颜色,黄色和白色。菊花具有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的功效。

山药为薯蓣科植物薯的干燥根状茎,为药食两用植物,河南的温县、武陟、孟县、沁阳、博爱为山药的主产区,现在全省其他地方都有栽培。怀山药形状细而质地硬,犹如铁棍,又称铁棍山药,主要成分是淀粉,具有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

城市象征

省树

河南省省树是桂花树(学名木犀属 sp),常绿乔木或灌木,高3-5米,最高可达18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桂花树香满天下,是崇高美好和吉祥的象征,国人喜爱桂花树已有数千年。由汉桂产生的诗词、绘画、歌曲、美食配方、园艺技术等,共同构成了历史悠久的中国桂花文化。

省花

河南省省花是蜡梅(学名:Chimonanthus praecox (L.) Link),落叶灌木,高可达3~4m;小枝近方形,花单朵腋生,花被片蜡质黄色,内部的有紫色条纹,具浓香,开花于寒月早春,原产中国中部。腊梅象征着顽强、坚韧的精神,这是因为他是在寒冬的时候开放的,即使环境在恶劣它也会开花,所以就想正着这种坚强的品格,患有默默的在为人类奉献。

红色文化

革命时期,河南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党和军队铸就了铜墙铁壁。1923年2月4日,京汉铁路总工会为了争自由、争人权,宣布大罢工,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展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影响。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成,是由中共中央在鄂豫皖三省边界以大别山为中心建立的革命根据地。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从何家冲开始长征,成为长征中第一支到达陕北地区中国工农红军。1939年1月,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建立中共中央中原局,驻河南确山县竹沟镇。1951年,知名豫剧演员常香玉抗美援朝战争义演捐献战斗机,积极参与到抗美援朝的社会动员当中。

截至2022年,河南省共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数量 14 家, 全省 A 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点)44 家。2020年,河南省红色教育基地有20个。

风景名胜

综述

河南省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截止2020年,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681家,其中国家AAAA级以上旅游景区215家,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4个,在全国排名第三。

2023年,河南省共有A级旅游景区724家,其中4A级以上旅游景区249家。

主要景区

龙潭大峡谷

龙潭大峡谷位于洛阳市新安县北部,是一条紫红色石英砂岩经流水追踪下切形成的U型峡谷,全长12千米,深度达到300—500米,最窄处仅1—3米;大峡谷各段形态不同,有隘谷、嶂谷、峡谷、宽谷等齐全的类型。由此将龙潭大峡谷景区分为古檀迎宾宽谷景段、龙潭水峪峡谷景段、深潭卧龙嶂谷景段、梦幻山水隘谷景段、山崩地裂峡谷景段、大地丰碑峡谷景段以及凌空观峡景段等。先后获得“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具发展潜力景区”“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享有“中国嶂谷第一峡”“古海洋天然博物馆”“峡谷绝品”和“黄河山水画廊”“老外眼中最美景区”等美名。

嵩山少林风景区

嵩山少林寺位于河南省登封“嵩山”嵩山西麓,背依五乳峰。因其坐落于少室山密林之中,故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释迦牟尼的第二十八代佛徒菩提达摩历时三年到达少林,首传禅宗思想,影响极大。因此,少林寺被世界佛教界统称为“禅宗祖庭”。特别是唐初十三棍僧救驾李世民得到了唐王朝的高度重视,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刹”的美誉。嵩山少林景区包括少林寺常住院、塔林、初祖庵、二祖庵、达摩洞、十方禅院、武术馆以及三皇寨等主要旅游景点。2006年评为中国最高级别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老君山旅游风景区

老君山,本名景室山,位于洛阳市栾川县城东南三千米处,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是国家AAAAA级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老君山是秦岭余脉八百里伏牛山的主峰,海拔高达2200余米,被道教尊称为太上老君的李耳(即老子)曾在此山修炼,李世民因此将景室山改名为老君山。老君山自北魏以来,是周边各郡香客朝拜要地,其山顶的太清观也是始建于北魏。老君山景观区6处、有景点179个、太清宫、十方院、灵官殿、淋醋殿、牧羊圈、救苦殿、传经楼、观音殿三清殿、老君庙等庙宇16处。山顶老君庙有“南有武当金顶,北有老君铁顶”之说,马鬃岭南侧有三千余亩的石林景观被地质学者称为“北国石林”。

白云山景区

白云山位于嵩县南部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区,总面积168平方千米,动物204种,植物1991种,森林覆盖率98.5%以上,被专家学者誉为“自然博物馆”。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37座,其中玉皇顶海拔2216米,为白云山第一峰,是看日出观云海的最佳处之一。景区内有白云峰、玉皇顶、鸡角曼(小黄山)、九龙瀑布、原始森林五大观光区和白云湖、高山森林氧吧、高山牡丹园、留侯祠、芦花谷五大休闲区,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十佳休闲胜地,中国最美地方之一,河南省十佳景区好去处第三名。

清明上河园

清明上河园位于开封城西北隅,东与龙亭风景区毗邻,是以宋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为蓝本,集中再现原《图》中风物景观的一座大型宋代民俗风情游乐园。占地面积510亩,主要建筑有城门楼、虹桥、街景、店铺、河道、码头、船坊等。园区按《清明上河图》的原始布局,集中展现诸如酒楼、茶肆、当铺;汴绣、官瓷、年画制作;民间游艺、杂耍、盘鼓表演;神课算命、彩博、斗鸡等京都风情。游人亦可换作宋装,手持宋币,尽情感受古人生活习俗。有包拯迎宾、杨志卖刀、林冲怒打高衙内、燕青打擂、李师师艺会情公子、王员外招婿、宋式民俗婚礼、编钟乐舞、马术、气功绝活等20余个活动。2010年,被列入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世界地质公园

地质公园是以其地质科学意义、珍奇秀丽和独特的地质景观为主,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自然公园。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出的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是继世界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之后的又一全球性组织,河南省有4个世界地质公园,河南嵩山、郑州黄河等国家地质公园14个,永城芒砀山等省级地质公园15个。

云台山

云台山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距省会郑州市70千米。景区总面积50平方千米,含红石峡、潭瀑峡、泉瀑峡、茱萸峰、叠彩洞、猕猴谷、子房湖万善寺等八大景点。云台山以山称奇,因峰冠雄。茱萸峰是历代文人墨客,僧道修行的圣地,这里植被茂密,古树参天,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93%,植物种类达1400多种。唐朝大诗人王维曾登临此峰写下“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千古绝句。云台山是集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自然遗产、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区、国家级猕猴自然保护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等一个世界级、十个国家级称号于一身的风景名胜区。

伏牛山

伏牛山位于河南省伏牛山脉的腹地,以西峡县内乡县栾川县嵩县南召县境内的伏牛山为主体,面积1522平方千米。主要由中国西峡恐龙遗迹园、老界岭自然保护区西峡龙潭沟、内乡宝天曼、七星潭、云露山、五朵山、真武顶风景区等八大核心景区组成;西绵延八百余里,属秦岭山脉东段;西北——东南走向,西北接熊耳山,南接南阳盆地,东南遥接桐柏山,为淮河汉江分水岭。伏牛山是中原地区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分区线,和中国动物区划古北界和东洋界的分界线,也是华北地区华中地区、西南植物的镶嵌地带,区内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森林覆盖率达88%,是一座景色优美的世界地质公园

重要人物

河南省地处中原,在历史上长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在二十四史中立传的历史人物中,其中河南籍的历史名人为912人。唐朝留名的2000多名作家中,河南居两成;在中原名流中,既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文字学家、教育家等,也有社会贤达和社会名士。如张衡黄帝周公老子苏秦李斯吕不韦、许世友、白寿彝等。

对外交流

友好城市

友好城市是各国城市与地方政府对外关系的重要平台,是各国城市与地方政府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中国称之为“友好城市”;西方国家一般称“姐妹城市、双胞胎城市”或“兄弟城市”。截止2022年,河南省有34个友好城市。

交流活动

2023年5月30日至6月3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河南省委外办、省对外友协及央广国际在线河南频道共同承办的“一带一路”国际青年走读河南活动在信阳举办。来自阿富汗、喀麦隆刚果巴基斯坦西班牙波兰等15个国家的19名优秀外籍专家、留学生等,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主题,走进生态资源富集的信阳,探寻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路径。

2023年6月9日至12日,“一带一路”河南郑州龙子湖高校赛艇挑战赛参访活动在郑东新区举行,来自新西兰奥塔哥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莱顿大学天主教鲁汶大学、日本立顿大学、波兰大学、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广州中山大学的38名运动员和教练员共同参加了活动。    

重要荣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