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村镇 :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下辖镇

更新时间:2024-09-21 12:16

蒲村镇,隶属于宝鸡市岐山县,地处岐山县东北部,东接祝家庄镇,南与益店镇相邻,西与故郡镇接壤,北依千山麟游县九成宫镇相连。总面积77.7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2929人(2020年)。

截至2020年6月,蒲村镇下辖7个行政村。截至2018年,蒲村镇户籍人口25021人。2011年,蒲村镇农业总产值1.4亿元,工业总产值达8.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亿元。

地理环境

蒲村镇东西较窄,南北狭长,境内沟壑纵横,岐青路东西而过,与蒲益路形成十字形框架结构,村级道路全部实现硬化,组级道路明显改观。镇内有县、镇属企事业单位30家,陕西省关中水泥厂岐山县乳品厂和东西所在的蒲村、双桥、南庄三个村形成三村两厂工贸小区。蒲村镇是周文化发祥地之一,著名的佛教圣地白雀寺古木参天,环境优雅,历史悠久,逢年过节、农闲时节香火不断,门庭若市。“岐山八景”之一的崛山森林公园,以其浩瀚茂密的森林景观、奇特俊秀的自然风光和星罗棋布的人文景观吸引着八方游客。

蒲村镇政府驻蒲村。北部为岐山山区。岐(山)青(化)公路过境。赵家台仰韶和西周文化遗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教名寺白雀寺位于北庄村。

地形地貌

蒲村镇地处千山区南麓,地势北高南低。境内山、、川兼有,南北狭长。境内最高峰崛山位于崛山沟村,海拔1651米;最低点下彭组位于公子庄村,海拔685米。

历史沿革

因早年蒲姓居民居此成村而得名。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为周原乡。

1949年10月,设周原区,辖9个乡。

1956年3月,设蒲村乡、南庄乡,有64个自然村;同年12月,隶属凤翔区,设蒲村和南庄管理区。

1961年9月,复隶属岐山县,设蒲村公社,辖14个生产大队、1个直属生产队。

1966年,更名星火公社。

1969年,恢复原名。

1984年5月,改为乡,辖14个行政村、下设111个村民小组。

1997年8月,撤乡设镇。

2005年9月,崛山沟村、罗家撅村合并为崛山沟村,令家村、景家村合并为景令村,孔头村、高家庄村合并为赵家台村。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辖蒲村、双桥、洗马庄、公子庄、景令、赵家台、右卫营、南庄、北庄、鲁家庄、崛山沟11个行政村;下设79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下辖7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蒲村。

人口民族

2011年,蒲村镇人口出生率7‰,死亡率4‰,人口自然增长率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26.4人。

截至2018年,蒲村镇户籍人口25021人。

2021年6月28日,岐山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发布,截至2020年,蒲村镇常住人口数为12929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蒲村镇财政总收入400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33万元,增值税30万元,企业所得税52万元,个人所得税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260元,比上年增长14.3%。

2018年,有工业企业26个;其中,规上企业2个。有营业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个数15个。

第一产业

2011年,蒲村镇耕地面积41092亩;林地面积14230亩。2011年,蒲村镇农业总产值1.4亿元,比上年增长8.7%,农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2%。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豆类为主。2011年,蒲村镇粮食生产16800吨,人均660千克。其中小麦16292吨,玉米216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蔬菜、西瓜、油菜、核桃。2011年,蒲村镇核桃种植面积500亩,产量13吨。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奶牛、蛋鸡为主。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生猪存栏1万余头,奶牛存栏4000多头,蛋鸡存栏7.2万羽。畜牧业总产值630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5%。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累计造林0.85万亩,林木覆盖率47%,2011年,蒲村镇水果种植面积0.21万亩,产量400吨,主要品种有苹果、桃、杏等。2011年,蒲村镇大型农业机械395台(辆)。

第二产业

初步形成了以建筑建材、乳品业、化工、纸箱加工为主的4大产业,重点规划了建筑建材、乳品生产等产业集群。2011年,蒲村镇工业总产值达8.3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78%。2011年,蒲村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职工32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1719万元。销售收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家。

第三产业

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商业网点157个,职工203人。2011年,蒲村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亿元;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780万元。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2.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300万元。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邮政局1个,报纸、期刊累计发行2000多份(册),业务收入26万元。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6个,固定电话用户4200户,移动电话用户8900户,宽带接入用户123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100余万元。

产业简介

蒲村镇是著名的粮油生产基地,年种植优质小麦26300亩,高蛋白玉米23200亩,年产粮食15000吨。鲁家庄、南庄、北庄等村生产的小麦颗圆色艳,筋韧味甘,名扬八方。

2003年,镇党委、镇政府在透彻分析、深入研究、全面把握的基础上,制定了“一、二、三、四、五”兴镇富民、建设小康的发展思路,即以农民增收为中心,围绕以奶畜业为主的养殖业和牧草、药材、果品为主的种植业两个重点,实施畜牧强镇、科技兴农和项目带动三大战略,建设奶畜、牧草、药材、果品四个基地,抓好户均一头牛、户均一亩果、户均一亩园、户均一人在外搞劳务、户均一人掌握一门实用技术的五个一工程。以抓龙头、建基地、兴产业、求发展、富蒲村的工作思路统揽全局,形成畜、牧、药、果异军突起,粮、油、菜、林并重发展,各项产业纷纷兴起的快速发展新格局,为畜牧大镇、药业大镇、果业大镇和生态旅游名镇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当年全镇国民总产值3.6亿元,财政收入166.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50元,投资2300万元,完成了工业建设和改造、镇区建设、奶畜、药材、果品、牧草四大基地建设、生态工程等7个方面11个项目的建设任务。计划生育率100%,“三查”率100%,节育及时率97.2%,统计准确率98.8%。镇内2所中学、14所小学、2所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全镇安装电话累计3980门,各类大小车辆、农机具1000台。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社会各项事业和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镇党委被县委课为先进党委,蒲村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目标管理责任制优秀单位。

畜牧强镇初具规模

2003年度,全镇家畜家禽存栏数31160头(只),其中奶牛5213头,黄牛1293头,猪5663头,羊3081只,鸡16110只。镇上采取8条优惠措施,积极扶持畜牧业快速发展。镇上联系信用社发放奶畜贷款600万元,并在全县首次开展奶畜保险业务,解决了奶畜户资金、技术、防疫、用地、保险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奶牛存栏数比去年增加1273头。宝鸡市奶牛调运中心为本镇及相邻乡镇奶农提供优良品系奶牛800头,现代化千头良种猪养殖基地秦兰公司向社会提供良种猪1800头。全镇种植紫苜蓿黑麦草甜高粱等优质牧草5080亩,高蛋白玉米3200亩,建成家畜饲养青贮窖183座,青贮窖累计351座。

种植业结构日趋合理

积极推广名优粮食品种,提高粮食生产商品率,实施订单农业;积极推广统一供种、覆膜技术,鼓励、组织农户进行连片种植;积极推广复种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单位面积效益;积极扩大蔬菜种植面积。2003年,完成优质小麦规模化栽培26300亩的任务,其中小麦二级种子田800亩,种植高蛋白玉米3200亩,开发吨粮田1100亩,早作高产田21300亩,粮药、粮瓜套种2700亩,种植各类蔬菜82亩。

采取集中培训、印发宣传技术资料、典型引路、干部带动等形式,积极动员,千方百计落实中药材种植面积,多方联系开展供种、技术服务、销售等一条龙服务的便民措施,成立了中药材协会,发展会员58人,种植柴胡、黄姜、黄芩、板兰根等中药材2800亩,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了5100亩。

积极引导农户栽植名、优、新、特品种果树,积极推广“强拉枝、大改型、巧施肥、无公害”的四大管理技术,推广果实套袋技术,组织搞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联系果品经销商扩大果品销售渠道,成立了果品协会,发展会员126人,种植各类名优果树800亩,使果树面积达到3620亩,。苹果套袋300万只,果品储存180吨。

劳务输出硕果累累

镇上把劳务输出工作当作农民增收的一项产业来抓,建立了劳务输出工作网络机构,2''003年劳务输出4235人,实现务工收入980万元。

镇上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以抓常规管理、抓质量工程、抓教育教学改革、抓部室建设的“四抓”为重点,教风、学风出现了可喜的发展局面。2003年中小学共举办各类观摩课3323节(次),38名教师的教研论文获国家、省、市、县优秀教研论文奖,23名学生参加各科竞赛获县级以上奥运会或文学创作、书画竞赛、影视评论等奖项。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拾金不昧等好人好事2600余件。镇上狠抓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修缮危漏校舍2150平方米,新砌围墙2000米,新建7间2层的教学楼1栋,建筑面积820平方米,新添微机17台,累计71台,新置VCD、放相机等器材181台(件),新购图书12345册,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交通

蒲村镇境内关中公路环县、眉(县)麟(游)路、蒲(村)益(店)路等公路干线过境;有县乡(镇)级公路8条,总长34.1千米;镇村级公路28条,总长42.3千米。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镇区道路总长度2.6千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1.5米;道路铺装面积0.72万平方米。

社会

水利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

2003年全镇平整土地800亩,新修“四田”600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0亩,完成水保治理4平方公里,清理整修渠道330条121.8公里,维修建筑物160座,修复机井24眼,抽水站8处,灌溉16000亩,完成了玮水河流域治理、千山供水站宿办楼建设、崛山沟村1300米供水管道更新等任务。退耕还林2000亩,荒山造林1000亩,水利、生态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有镇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330平方米;村文化活动中心11个;各类图书室17个,建筑面积420平方米,藏书3万余册。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沈家营、下仁池村的背社火。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有线电视用户1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92%。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有幼儿园1个,在园幼儿178人,专任教师12人;小学4所,在校生415人,专任教师85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404人,专任教师51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蒲村镇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1314万元,比上年增长8%。

科技事业

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有技能人才160人,农村实用人才170人。

卫生事业

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5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60张,每千人拥有床位2.4张;固定资产总值26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3名,其中执业医师6人,执业助理医师4名,注册护士2人。2011年,蒲村镇医疗机构完成诊疗3.26万人次。2011年,蒲村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9%,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23万人,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有体育场地6个,3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5%。

社会保障

2011年,蒲村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5户,人数19人,支出6.1万元,比上年增长8%,月人均26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81户,人数1304人,支出168万元,比上年增长10%。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7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500元,比上年增长8%。社区服务中心1个。有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7963元,使100多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1万人,参保率95%。

基础建设

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镇区有自来水厂1个,铺设干线水管1.2千米,生产能力400吨/日,居民自来水普及率100%;排水管道1千米。

截至2011年末,蒲村镇镇区拥有高压输电线路1条,总长度6.6千米。年售电量累计完成0.047亿千瓦时,综合电压合格率100%,供电可靠率100%。

文化

历史文化

赵家台遗址

赵家台遗址位于宝鸡市岐山县蒲村镇赵家台村,西距周公庙遗址和东距周原遗址均为10公里左右。上世纪90年代初,我省考古工作者首次在这里发现了西周时期的空心砖和条砖等高等级建筑材料,专家分析该遗址可能有大型周代建筑基址存在。1992年4月,赵家台遗址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赵家台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期到西周时期的历史遗存,内涵丰富。该遗址是发现西周时期空心砖的两处重要遗址之一。

2013年5月3日,赵家台遗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21-05-26

统计公报 岐山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二号).岐山县人民政府.2021-08-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